盲女

  • 凝视与凝神中的世界
    (2014):“盲女也会触景生情/我看到她站在油菜花前/被他人引导着,触摸了油菜花//她触摸的同时有过深呼吸/她触摸之后,那些花颤抖着/重新回到枝头//她再也没有触摸/近在咫尺的花。又久久/不肯离去。”当问到对第一行哪个字词印象最深时,几乎每一届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盲。”只有极少数人会留意到“也”或“触”。这里涉及文学阅读中的直觉,也关乎阅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更关涉阅读者对诗与诗人、与现实生活的感知与判断。是的,我说,盲女当然与教室里的每个人不同

    特区文学·诗 2023年1期2023-06-07

  • 大提琴作品《盲女》音乐分析与情感内涵
    国化的奠基人。《盲女》是王连三创作的一首极具民族风格的大提琴作品。他将我国文学艺术中“抑、扬、顿、挫”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到该曲的创作中,把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起来,推出这样一部大提琴民族化的佳作。《盲女》是组曲《风雨童年》的第三首,该组曲的另外三首为《卖报童》《擦皮鞋的孩子》《童工行列》。一、曲式结构分析这首作品是王连三先生结合生活中亲眼见闻而创作的,它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因伤导致失明的故事。图1-1如图1-1 所示,《盲女》的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主

    心声歌刊 2022年3期2022-06-06

  • 从走西口到下南自如或失据:论黎紫书《流俗地》的进退悖论
    的亮点:它立足于盲女银霞的视角对锡都小历史进行了精彩的刻画和再现,同时也有意识地呈现了多元文化、种族等的融合与对话,并且得出了自己的寓言/预言,值得读者深入反思。但同样《流俗地》亦有“退”的失色,它显得类型化、情节性偏弱,描述大马当下缺乏力度。关键词:黎紫书;《流俗地》;盲女;文化多元马华女作家黎紫书(1971—)终于在2020年5月率先强势推出了其长篇小说《流俗地》(该作品获得台湾文化艺术基金会的“马华长篇小说补助专案”,另两位获得该项资助的分别是贺淑芳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2期2022-04-22

  • 充满“圣性”的“他者” ——《孤独的盲歌女》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残存于越后高田盲女艺人之家③的盲女们”,以及在故乡若狭广为流传的“被村里的男人玩弄,产子死去”的阿琳的故事[4]。目盲的她之所以成为歌女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据作品描述,阿琳大约出生于1890年代。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迫于经济压力,“即使是健康之人都不得不外出赚钱,或是去干杂役”“若谁家有个麻烦的盲女”,按照惯常的做法就是“把她送到高田或长冈的盲女艺人之家去拜师学艺”[5]。成为盲女艺人,对阿琳来说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彼时的盲女主要有三种生存之道: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29

  • 铠甲骑士
    (1853)、《盲女》(1856)等。1896年出任皇家艺术科学院院长。这幅画的背景画面优美,描绘的是一个夕阳西沉的金色黄昏。两位穿黑衣、戴白头巾的修女,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暗示着骑士和宗教的关联。如果你仔细看这匹马的话,会发现它的身体出奇地长。有些评论家甚至把它比作是一头驴!画家可能是故意把这匹马画得比平时大一点,为的是给孩子们腾出更多马背上的空间。你能发现吗?●骑士配件上的孔雀羽毛。●赤脚的孩子们——他们太穷了,以至于连双鞋都买不起。●男孩背上的一捆

    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10期2020-12-23

  • 无法形容青藏高原的那一抹洁白
    山开始美丽的藏族盲女透过黑暗看到了内心的光芒阳光在这个季节患上了白内障最爱的红装被解开只留下素裹贴身河流婀娜的腰肢停止了舞动时间停滞在空中不忍把沉睡的經幡唤醒世界从未如此单纯无数牦牛在雪地里吃草却寂静无声仿佛它们在天地间并不存在雪落在雪上声音    嘶嘶的如同雪山胸膛火热的心跳   但那声音洁白得如圣湖般清澈不知什么时候叶子已带着氧气离开丢下这一地洁白洁白得如彻入骨髓的寒冷洁白得如格桑花上残存的冰晶洁白得如闪电瞬间照亮的天幕除了少女从未裸露过的肌肤我无法形

    西藏文学 2020年4期2020-08-04

  • 养白云
    户人家,生了一个盲女。虽然盲女什么都看不见,但长得却很好看,皮肤白嫩,身材高挑,挺招人喜欢。不过就是有一点不好,这盲女有点儿神神叨叨的,有时还挺吓人。盲女长到六七岁的时候,每天一到傍晚时分,就会提了一桶水到屋顶上去──他们家屋顶要用来晒谷子,所以是个坝坝──说是要拿水来喂白云,因为白云渴了。后来就更离谱了,居然还拿了米饭上去,说白云饿了,想吃饭,她要喂白云吃饭。70年代的水井坪,说穷还真穷,米饭还是很金贵的,如果盲女光是喂水也就算了,拿白米饭去糟蹋,放到哪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20年7期2020-07-29

  • 寻找中国最早留学欧美的女盲童
    ,我们仅仅知道,盲女阿格尼丝·居茨拉夫是广东人,曾是一个在街头乞讨的流浪儿,后来她在广州(一说是在澳门)被发现并为温施娣所收留。据说,这些女童大都不是先天的盲人,有的因病、因事故而致盲(据传阿格尼丝就是因事故而失明),另一些则是被恶人故意弄瞎了眼睛,以便让她们的乞讨在别人的怜悯下可获得更多的收入。比如劳拉还记得自己看到过的最后画面——在父亲出门的时候,恶毒的继母在她的极力挣扎下刺瞎了她的双眼……收留了这些盲童以后,温施娣曾请当时著名眼科医师伯驾给予他们治疗

    寻根 2020年2期2020-05-07

  • 塑造与进步:中国近代盲女的教导与角色 ——以北京盲人学校为例(1874—1911)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盲女的自我认知,盲女的传统角色可以说是被外界塑造和设定的。近代,有盲女接受了学校教导,其角色随之出现嬗变。那么近代盲人学校是如何教导和再塑造盲女角色的?盲女角色被再塑造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应如何看待学校教导、社会观念、盲女角色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即选择威廉·希尔·穆瑞(1)关于苏格兰传教士威廉·希尔·穆瑞的生平,及“瞽叟通文馆”的概况和盲文体系“瞽目通文法”,郭卫东教授已有研究,详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版《中国特殊教育史研究》,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6

  • 盲女和狗
    不由得惊奇。碰见盲女和她的导盲犬的时候,我显然是处于这种状态之中的。当时正值傍晚时分,渐落的夕阳像一团火,染红大楼的落地玻璃,通体闪亮,反射出的光波照向十字路口等信号灯的行人,给街景传来冬日里的温暖。信号灯变绿了,导盲乐的单调声响从喇叭里传出,让人想起幼儿园的早操音乐。行人们犹如一齐射出的箭,从十字路上横扫而过,摩肩接踵,但表情都是单一的,很少有叽叽喳喳的交谈声。大家似乎从整天的疲劳中获得解脱,匆匆地踏上归途。过马路的人流使站前呈现出一瞬间的沸腾。绿灯闪灭

    意林原创版 2020年1期2020-02-18

  • 夜祷之必要
    涉身险程的必要,盲女般褴褛、跌撞……如一场小于神明的雪终将畏惧于自身之旷野的必要。直到我学会了如何渡水,如何——燃烧——那时,且给我以狂喜的必要,微暗中偶然重逢的必要,甚至是亲吻过那陌生的信使后仍要朝他索饮一杯惺惺忪忪的烈酒的必要。待他甘愿与我拥雪而坐,而沁凉在我们彼此话梢间婆娑,便请给我以宵禁的必要,以被绑缚于千万种庞然不安中却仍愿孤注一掷的必要:于此,我才终能向他讲述关于爱的一切——我有多么渴望盈满,就有多么渴望在这满溢中速朽的必要。荐诗丨 甜河在这首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6期2020-01-13

  • 地铁上的盲女与狗
    一个牵着导盲犬的盲女,好奇心大起。此处线路复杂,要爬好几处楼梯,拐好几个弯才能抵达月台,普通人都有可能转迷糊,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我决定扮演侦探的角色一路跟随,并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想到她的动作竟如此流畅,双脚上下楼梯的起落比我这关节不好的人还利落;行经闸机,更是卡一掏便放在刷卡处。视障不但没打败她,还让她拥有了一份常人罕见的从容。任何一件我们认为平常的小事,她却是经过了长期训练,以至一举一动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舞蹈般优雅。那条拉

    读者 2020年1期2019-12-17

  • 定力与《大学》之道相通
    一个故事。有一位盲女上完晚课,回家的时候,老师说你打个灯笼回去吧。这位盲女说:“我是盲女,打灯笼有什么用啊?”老师说:“你不需要灯笼,但别人看见灯笼可以让开你啊。”这位盲女就打着灯笼回家。没想到半路上还是跟别人撞上了。她就抱怨对方:“你难道没有看到我手中的灯笼吗?”对方说:“你灯笼里的灯早已灭了。”听到这句话,盲女当下开悟。原来任何外在的光明都是靠不住的,一个人需要找到他内在的光明。这就是“明明德”。把心中的那盏灯点亮,把那盏永远不灭的心灯点亮,这才是根本

    思维与智慧 2019年20期2019-12-13

  • 悲欣交集的功课
    菜花地“春游”的盲女:“……她触摸的同时有过深呼吸/她触摸之后,那些花颤抖着/重新回到枝头//她再也没有触摸/近在咫尺的花。又久久/不肯离去”。魏天无的解读集中在“触摸”上,因为这就是一位盲女感知世界的方式(当然,还有她的“深呼吸”),也因为他由此还思索起“我们的触觉会丧失吗”这个更普遍的问题。不过,这些解读虽然富有眼光,但还不能使我们完全满足,比如“这也是这首诗起了一个看似庸常的标题‘春游’的原因”,“看似庸常”,实际上并不庸常,似可作更进一步的阐发,因

    长江丛刊 2019年7期2019-11-15

  • 定力与《大学》之道相通
    一个故事。有一位盲女上完晚课,回家的时候,老师说你打个灯笼回去吧。这位盲女说:“我是盲女,打灯笼有什么用啊?”老师说:“你不需要灯笼,但别人看见灯笼可以让开你啊。”这位盲女就打着灯笼回家。没想到半路上还是跟别人撞上了。她就抱怨对方:“你难道没有看到我手中的灯笼吗?”对方说:“你灯笼里的灯早已灭了。”听到这句话,盲女当下开悟。原来任何外在的光明都是靠不住的,一个人需要找到他内在的光明。这就是“明明德”。把心中的那盏灯点亮,把那盏永远不灭的心灯点亮,这才是根本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10期2019-10-23

  • 熔断
    人注目了,还是个盲女。有了盲女打掩护,教授一扫往日孤独,但准时到影院收看午夜场的规矩雷打不动。只不过他不再形单影只。电影开场,盲女依偎在他的肩头,他搂住她,秀起恩爱。然而整个观影厅的观众寥寥无几,恩爱有些无的放矢。氛围就更不用说了,摊上坎普或邪典类的片子,直叫人有下地狱的感觉。他们却乐此不疲,傻瓜也知道有猫腻。况且请瞎子看电影,那不叫浪漫,是讽刺。我着手调查盲女,从她的吃穿到她的用度,从她的履历到她的好恶,甚至连她的导盲犬吃什么牌子的狗粮都摸得一清二楚。她

    青春 2019年6期2019-10-20

  • 盲女
    ·密莱一画一话《盲女》是英国画家约翰·埃·密莱于1856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藏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与美术陈列馆。画上是一幕雨过天晴的自然风光,景物开阔,舒人心脾。画作的前景是两个相依为命的穷女孩。其中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则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观看天边的彩虹,一边向盲女述说着她所无法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丽。盲女的膝间放着一只小手风琴,平时的她离不开这只小手风琴,因为她只能通过琴声来诉说自己的命运多舛。而此时,缤纷的彩带当空,田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3期2019-09-10

  • 潼河水的诗
    盲女我有多余的山水我有苏北一方偏僻的乡愁我有两个无法安插的词亲爱的,在我离开江南的时刻都给你我的空旷只为你敞开道路的平坦与坎坷都是多余或许坎坷才是你理想的通途我时常弹奏潼河里的水像女人的身体让我着迷你看不到的人间我全部为你看了所有的黑暗深埋心底你若释放被淹没的不是我一个 亲愛的黔桂古道很多走失的人都没有回来留下的古道把黔桂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在书写黔桂古道的时候我听到石头的声音和故人骨折的声音一幅长长的水墨丹青每一处都值得坐下来看一看古今,翻出一堆坎坷读一读人

    诗歌月刊 2018年6期2018-09-18

  • 摩洛哥26岁盲女会7门语言
    盲女?也是才女!据半岛电视台23日报道,在摩洛哥,现年26岁的玛利亚虽然双目失明,却自学掌握了7门语言,同学们都称她为“才女玛利亚”。报道称,玛利亚的母语是法语,但自小学起,她就对英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爱。大学本科时,她进入英语专业学习,在校期间还自学了西班牙语、德语、韩语和汉语。玛利亚目前还在攻读阿拉伯语的硕士学位。谈及学习语言的诀窍,玛利亚认为,自己习惯利用一门外语学习另一门外语,比如借助英语学习韩语,借助法语学习英语。通过这种方式,她可以探索语言规

    环球时报 2018-05-242018-05-24

  • 真假姐姐(原创)
    里面立刻就传来了盲女的声音:“谁?”张莉丹说:“噢,我是房东的亲戚,听说你会编织蒲草,想过来参观一下,可以吗?”或许听说是房东的亲戚,而且是个女的,盲女便不再有戒心,很快就把门打开了。张莉丹这才看清,盲女二十来岁的年纪,如果不是一双空洞的眼睛,也算得上是一位美女。盲女热情地将张莉丹让进屋里。张莉丹看到,桌上放着几件蒲草编织的工艺品,非常精致漂亮,不由得赞叹道:“哇,你的手真巧,这些东西真是编得太漂亮了!”盲女见有人夸她的手工艺品,显得很高兴。通过交谈,张莉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8年12期2018-01-04

  • 天才方案
    道的镜头: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以为碰到了阔人,就向前兜售鲜花,不忍心拒绝的流浪汉用自己口袋里仅剩的两角五分钱买下了一束鲜花。人们称赞卓别林天才般地还原了真实。可卓别林在听到人们的赞扬后,并没有丝毫的表示,脸上甚至连一点喜悦都没有。后来,有个莽撞的观众非让他讲一下是如何产生那个天才方案的,卓别林见躲不过,就淡淡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设计了342个方案罢了,然后全都拍出来,选了你们看到的那个。”天才的方案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自动产生的,它往往伴隨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12期2017-12-20

  • 致 敬
    海致 敬导盲犬把盲女带入公园她们并肩坐在长椅上听鸟鸣,闻花香暖风吹,暖风吹来青草的味道盲女蹲下来,她摸到了春天嫩草尖尖的,刺痛手指导盲犬舔了舔她指间的春风她们起身,向更深的人间走去被抚摸过的小草站了起来——整个春天,它都没有坐下建 筑 工他的理想是移动物体做一个坚实的地基体内的火焰搬进丛林他浇注的丛林。他想说物体升高—— 他体内的水位降低好比麦子熟了,浆灌了进去而他被提升,正成为其中一根钢筋家乡麦穗低头钢筋弯腰像是提前向建筑工致敬渡 口大雾突然带走眼前的事

    诗选刊 2017年6期2017-12-05

  • 盲女为妻
    ◎ 晓风晨月娶盲女为妻◎ 晓风晨月北宋的周行己有两大令人艳羡的优点:其一颜值高,“丰仪秀整,语音如钟”,偶像般的面容加上标准的男中音,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其二,学习成绩好,“七岁诵经书,十岁学属文”,是标准的学霸级人物。元祐六年(1091年),25岁的周行己进京赶考,在几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荣登进士。参知政事冯京很快就注意到了周行己,想将他纳为乘龙快婿。为了第一时间抢到这个乘龙快婿,冯京找到周行己,当面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女儿下嫁。参知政事亲自登门提亲,在

    爱你 2017年25期2017-09-12

  • 一休本是有情僧
    冬日,他初遇一位盲女——森。当时,森正在街头人群中卖力表演歌舞,她的一颦一笑,一低头一甩袖,都是道不尽的风情。她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舞蹈动作依然轻巧、娴熟,在寒冷的冬日里,她如天空中一片飘飞的雪花,轻盈得落地即化。一休的心里生出悲悯,也生出爱意。只是相遇匆匆,二人一别而过,从此各赴天涯。但是盲女森从此在一休的心里投下了影子,他专门写了一首诗,纪念这次相遇。一休原以为这相遇也不过像雪花般很快了无踪迹,没想到,第二年万物复苏时,他与森再次邂逅了。那次邂逅,他们

    意林 2016年17期2016-12-08

  • 情书
    的钱,又留下一个盲女,一个前夫和前妻生的女儿。如此,王老五和盲女就联系上了。整部电影的主轴,就在于王老五如何安置着盲女。王老五希望藉由收留盲女,赢得女人的心,孰料,女人在乎的是钱,她探知王老五的经理身份是胡诌的,随性地另结新欢。表面上看,王老五运用层层谎言包住盲女,深层来看,谎言竟然为盲女构筑了一个快乐天堂,她在电影结束前,说道:这是她一生唯一享受过的幸福时光。见了那瘦弱清秀的女孩,我的眼泪就不自觉地洒了下来。也许是形象的投射,也许是心情的投射,我感到一种

    湖南文学 2016年10期2016-12-08

  • “迷途羔羊”之启蒙、堕落与重生 ——从《田园交响曲》看安德烈 · 纪德作品中的基督教内涵
    《田园交响曲》中盲女的四个发展轨迹,概括了盲女从混沌到启蒙、堕落再到重生的过程,从而解析纪德的作品中深刻而复杂的基督教内涵:不仅虔诚地信仰上帝,他的观念中还有关于“真正的道德”的思辨,他终其一生都在认识、反思和重塑自己,纪德超越了宗教教义和世俗道德的统一规条,实现了突破与融合。纪德 《圣经》 基督教 堕落 重生安德烈·纪德①是法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他以其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人格的复杂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在文学史上留下光彩熠熠的一页,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2期2016-11-25

  • 心灵的眼睛
    作品名称:《盲女》画家:米莱斯(1856年画)作品规格:86.6厘米×61.6厘米(布面油画)英国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藏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美的眼睛的艺术家,他们以画笔为工具,为我们描绘深埋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丽精神世界。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眼睛看不到美丽世界,你还会如此乐观地面对每一天吗?看看这幅画,它正讲述着一个盲女的故事。画中意境《盲女》绘制于1854年英国温契尔西的秋天,最后完成于1856年米莱斯定居的波尔斯郡附近。这幅画充满了英伦当地

    中华家教 2016年7期2016-05-14

  • 手持灯盏的人
    里,她抒写了一个盲女的人生、命运和对爱情的期待:她知道灯盏的位置,知道一根火柴的位置她知道一个人要经过的路线以及意乱情迷时候的危险她知道他会给出什么,取走什么她把灯点燃她是一个盲女,有三十多年的黑暗每个黄昏,她把一盏点燃她把灯点燃只是怕一个人看她看不见在这个小说里,“我”和“母亲”都是那个“盲女”,她们明知“意乱情迷时候的危险”,可是她们依然要点燃那盏灯,哪怕那盏灯一辈子只亮那么一次。其实,这世界上,所有怀有爱情的女子,不都是那个“盲女”吗?小说中,母女两

    安徽文学 2016年9期2016-05-14

  • 一个使用外国名字的中国盲女:阿格尼丝·居茨拉夫
    用外国名字的中国盲女曾在这所女塾任教;许多人都知道上海同仁医院,很少人知道它的前身之一是创办于1872年的体仁医院,几乎没有人知道有一位使用外国名字的中国盲女与体仁医院的创办密切相关。这一位使用外国名字的中国盲女,就是阿格尼丝·居茨拉夫。使用外国名字的中国盲女阿格尼丝·居茨拉夫的身世,到目前仍然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不详。她的生平在中文史料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痕迹,甚至没有留下中文名字,所以在官方资料中成了“姓名不详”,出身当然也不详。依据英文资料中非

    寻根 2016年1期2016-03-18

  • 天问(三首)
    与命运无关老僧和盲女一休七十八岁时,遇盲女艺人森,与其相爱,并相依为命。老僧不必再诵经一张如花的容颜便是大智、大行、大悲、大愿之菩提心盲女也不必祈祷一个似蜜的情郎便是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佛老僧像一棵没影子的树盲女像一轮云后面的月老僧和盲女抱在一起便是一个饱满的浆果盲女的脸也是老僧的脸映照着七十七个颠簸的春天老僧的眼也是盲女的眼能看见亿万条摇荡的星河

    诗林 2015年4期2015-07-24

  • A HUGE WAVE 一大波
    关,说的只是一个盲女的精神世界,这所谓世界,也只是她所感受以及自以为的世界,非关真实,非关客观,甚至连可信度都算不上,但就是这样一个敏感而脆弱的世界体系,导演通过场景的变化与剪辑的交替硬是表现了出来,光是这一点,就让人叹服。想象力很重要,咖啡馆与列车的交替,想象中的人物与自我的对话,这没有想象力显然不成,但更重要的是控制力,是剪辑的分寸拿捏,有所依托的想象力才不至于跑偏或者失控,所谓雷剧,正是想象力失控的结果。联系性和连贯性是导演控制的方式,雨声、笑声,甚

    南都娱乐周刊 2014年41期2014-11-12

  • 复杂对单纯的怀念
    地下铁》中的那个盲女,可以在地下铁里走来走去,寻寻觅觅,累了,就坐下来,同过往的行人聊聊天。那里有许多椅子,只有盲女一个人坐下来了,其他的人都在盲目地走着,寻觅着。他们都是视力正常的人,反而看不见这许多的椅子,复杂的心态迫使他们视而不见。真正看见的,只有单纯的盲女,她单纯地知道,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椅子就是用来坐的。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田鼠,活在地下,仿佛是在进行一次永恒的睡眠。我不是个单纯的人,我只是没有不单纯,单纯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东西。于是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7期2014-09-24

  • 拂云手
    大柳树下坐着一个盲女。没想到,此人便是白绢上所写的要见之人。原来,三年前的一天,因为自己样貌丑陋的少年想在这棵大柳树前自尽,被盲女救下。为了让他坚强地活下去,盲女让他去学拂云手,并且和他约定,三年后再在这里相见!少年根据盲女对自己原来容貌的描述,用拂云手将自己还原,到最后,他英俊的面庞消失了,一张丑陋的脸出现在溪水中。三年前的记忆也重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当时,她告诉他,有一种叫拂云手的武功,可以改换面容,让他去学。然后和他定下三年之约。他最终学会了拂云手,

    意林·少年版 2014年10期2014-06-23

  • 浅析纪德《田园交响曲》的音乐性
    公热特律德是个小盲女,看不到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因此在牧师对她的启蒙过程中,颜色便成了一大难题。于是,牧师找了一个机会,带她去听了一场音乐会,而音乐会的名字恰恰就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文中提到通过描写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让热特律德联想红色和橙色调类似圆号和长号的音色,黄色类似小提琴,绿色类似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音色,紫色类似长笛,而蓝色类似单簧管和双簧管,最后,白色就是所有音色交融的最高极限;同样,黑色则是最低极限[1]。通过音乐的方式,牧师让小盲女初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2013-08-15

  • 342个方案
    道的镜头: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以为碰到了阔人,就向前兜售鲜花,不忍心拒绝的流浪汉就用自己口袋里仅剩的两角五分钱买下了一束鲜花。人们之所以称赞,是因为卓别林天才般地还原了真实,让盲女仅凭声音判断顾客的身份,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可卓别林在听到人们的赞扬后,并没有做丝毫的表示,脸上甚至连一点喜悦的表情都没有。后来有个莽撞的观众非得让他讲一下是如何产生那个天才方案的,卓别林见躲不过,就淡淡地说道:“这没什么,我只不过设计了342个方案罢了,然后全都拍

    意林 2013年22期2013-05-14

  • 卓别林的天才方案,不过是1342
    道的镜头: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以为碰到了阔人,就向前兜售鲜花,不忍心拒绝的流浪汉就用自己口袋里仅剩的两角五分钱买下了一束鲜花。人们之所以称赞,是因为卓别林天才般地还原了真实,让盲女仅凭声音判断顾客的身份,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可卓别林在听到人们的赞扬后,并没有做丝毫的表示,脸上甚至连一点喜悦的表情都没有。后来有个莽撞的观众非得让他讲一下如何产生那个天才方案的,卓别林见躲不过,就淡淡地说道:“这没什么,我只不过设计了342个方案罢了,然后全都拍出

    意林·作文素材 2013年11期2013-05-14

  • 最温暖的温暖
    ——以卖艺为生的盲女这天。我去了地铁入口。15点33分33秒。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女孩,不是因为她是盲女,而是她的吉他演奏。那是我见过最疯狂的吉他弹法。她似乎在宣泄着什么,过于激动的她,双手在微微颤抖,那种感觉,就像在抽泣。无数人从我身边快速擦肩而过,这世上好像就剩下我和她是静止的。我相信她会和我成为朋友,因为我们都是漂泊在外的孤独的灵魂。——无名的过路聋女居然有人肯停下来听我的弹唱!直觉告诉我,她在仔细聆听,我听见她用脚打拍子的声音了。听得出,她也熟悉这首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2年2期2013-01-30

  • 寻找光明的使者
    ……广东某富商之盲女(姓名无考)临终遗言,愿献全部遗产创建医院,专治目疾。家人依嘱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成体仁医院……数年后增设内、外各科,并置病床65张,对贫苦病人住院、医疗、膳宿全部免费。当时《申报》曾对该院有过‘体仁之道,名不虚传’的赞誉。”这个“广东某富商之盲女”究竟是谁呢?她为什么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她的家人今天又在哪里?带着这一串问题寻找答案,一个奇特的想法忽然浮现出来——这所医院被命名为居茨拉夫眼科医院,而郭实腊本来的姓正是居茨拉夫!

    读者·原创版 2012年8期2012-07-25

  • 德国盲女在拉萨开盲校
    藏盲童教育的德国盲女近日受到德国媒体的关注。2009年底,她与另外12位活跃在中国的外国人一起获得中国颁发的“你让中国更美丽”奖。据德国《焦点周刊》1日报道,现年39岁的德国盲女滕贝尔肯12年前与荷兰籍丈夫成立了“盲文无国界组织”并在中国西藏拉萨开办了第一所盲童学校。当地盲人青少年来到学校后,首先学习如何独立生活,然后学习汉语、藏文和英语,接受理疗及音乐或电脑知识的教育。盲童学校不收学费,费用全部来自社会捐助。在盲童学校接受过教育的160名学生中,已有23

    环球时报 2010-01-042010-01-04

  • 母爱比天
    母,他们接受一个盲女做儿子的女友。我以为我真的握住了幸福,没想到幸福那么短暂。那天我没有等到曹阳,却等到了他的妈妈。她说,孩子,我们可以接受你是个瞎子,谁叫我儿子喜欢呢。可是我们不能忍受你的家庭,你的妈妈……唉,孩子,别怨我们。是放手的时候了,谁叫我是个盲女,没有权利去爱。我是在她去世后认识连城的。我正在整理她的遗物,连城找上门来,自我介绍说,自己是眼科医生,愿意免费为我做手术。我拒绝了。这些年,早已习惯凡事不求人,不想欠谁的人情。连城不放弃,天天来做我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9年10期2009-09-30

  • 向谁感恩
    让一个叫孙凤梅的盲女,上街扫雪;孙凤梅由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搀扶着,拿着铁锹上了街,刚准备干活,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了雪地上……事后,王欣一面矢口否认她让孙凤梅扫雪,一面又理直气壮地强调:“即使是真瞎,为社区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事情一经披露,王欣不吭了,民政局出面解释了,领导也要追查了……因为谁都知道,残疾人享受低保,是不必以干活(尤其是干扫雪这类显属力不能及的活)为前提的。分析:提供及时、足额、高标准、高覆盖率的低保,是政府的职责;符合条件的人,享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1期2008-10-16

  • 鞋带松了
    中,我结识了一位盲女,我们一起聊天,直到活动结束。我让她扶着我的手臂,陪她走了一段路,我们边走边聊,正聊得愉快时,她向我说了声抱歉,因为她想蹲下系鞋带。我低头一看,她的鞋带果然松了。我有些震惊,问看不见的她如何知道的?她笑着说:因为感觉松了。之后她告诉我,她的工作是按摩,闲暇时编些中国结饰品。随后,她拿着皮包旁用绳子编的娃娃给我看。她说下次若见面送我一个。她知道我对烹饪有兴趣后,口授了我几道菜,并告诉我有空可以去找她,她会教我编中国结及烹饪。望着她诚挚的脸

    意林 2006年18期2006-05-14

  • 凯歌耶?悲歌耶?挽歌耶?
    恋,而是缘于一位盲女的自裁所引发的良心发现(影片用了多次盲女的闪回镜头)。他在实施剌秦计划的一刹那,完成了由魔到人的转变以及同秦王人格与精神的互换。在强烈的性格对立及对人性的深切呼唤中(如秦王母后对爱情的渴望)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陈凯歌所一贯高举的人文主义和理想大旗,能感到好莱坞电影和莎士比亚戏剧对他的影响。巩俐所饰演的赵姬,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儿莫名其妙。在这部以男人为主的影片中,安插这么一个红颜美女,也许是为了调剂一下刀光剑影的紧张气氛。作为秦王儿时的伙伴,她

    电影画刊 1999年11期1999-06-05

  • 进士娶盲女 佳话传千古
    刘庭式,要他换娶盲女的妹妹。刘笑道:“我心早已许给那盲女了,怎么能负我的初心呢?”他终于娶了盲女,而且婚后相亲相爱。后来,盲妻不幸病故,刘也没有再娶。有一次,苏东坡问他:“哀生于爱,爱生于色。你的爱从何而生,哀从何而出呢?”刘庭式回答说:“她有目是我妻子,失明也是我妻子。我若是因色而生爱,色衰爱弛,也就会忘记了悲哀。那些‘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的女人,岂不是谁都可以作妻子了吗?”苏东坡听了颇为感动,特地写了《书刘庭式事》一文,为后人留下这千古佳话。(王玲玲摘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3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