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影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高分辨率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现为不均匀性肺实变影(82.31%)、支气管壁增厚(70.77%)、支气管充气征(51.54%)、淋巴结肿大(22.31%)和胸腔积液(20.00%)。表1 MPP患儿的HRCT特征图1 MPP患儿,男,7岁,HRCT显示肺部实变(长箭)及支气管充气征(短箭)。 图2 MPP患儿,男,10岁,HR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箭)。 图3 MPP患儿,男,10岁,HRCT显示胸腔积液(箭)。2.不同实变影MPP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不同实变影MPP患儿的血清

    放射学实践 2023年9期2023-09-20

  • 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CT 影像特征
    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磨玻璃样变、胸膜腔积液,均占总数的41.67%;其次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树芽征,分别占总数的33.33%、25.00%;再次为大片状实变影,占总数的16.67%;最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总数的8.33%。其中成人组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磨玻璃样变、树芽征比率76.00%(19/25)、76.00%(19/25)、80.00%(12/15)均高于儿童组24.00%(6/25)、24.00%(6/25)、20.00%(3/15)(P <0.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5期2023-01-13

  • 不同病程阶段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胸部CT影像学征象分析*
    见双肺大片多发实变影,呈向心性分布。10例可见大叶性肺实变影,其中单侧6例,双侧4例,可见支气管扩张。44例患儿中,24例可见少量或中量胸腔积液。图1 ~图3 患儿,男,3月28天,因“咳嗽、喘息20天”入院,完善胸部CT提示双肺含气不均,多叶段分布马赛克征,支气管血管束粗乱,部分支气管壁稍增厚2.2.2 恢复期 恢复早期(起病1~6个月)CT扫描38例可见双肺透亮度不均匀,呈“马赛克”样改变,其余6例患儿恢复期CT扫描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后期(起病6个月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8期2022-08-02

  • 成人腺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为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或伴支气管充气征,也可表现为团片状实变影或伴GGO。团片状实变影、周边为GGO 5例(62.5%);支气管充气征2例(25%);蜂窝状间质性改变1例(12.5%);双肺弥漫性病变1例(12.5%);胸腔积液1例(12.5%);其中1例起病初期为左下肺团片状实变病变影周边为GGO,后进展为双肺多发斑片、斑片实变影(病例8)(见表1,图1~9)图1~9 8例患者胸部CT表现。图1(患者1)入院3d右下肺大片状实变影,周边为GGO,伴胸腔积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8期2022-07-28

  •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18F-FDG 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分析
    节或团块5例,实变影5例,结节、团块、空洞、磨玻璃密度影、斑片影及实变影等多种形态占位混合存在8例。6例可见明确原发灶(“母瘤”)伴肺内转移,“母瘤”为肺内明确存在体积最大且有明确的恶性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以及周围磨玻璃影,与其他病变有明确不同的病灶(图1B);余12例考虑为多中心病变,未见“母瘤”(图1C)。11例具有实变影(5例表现为实变影,6例与其他形态占位混合存在),为弥漫性多发PPMA最典型的形态学表现,实变灶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均含囊性密度区

    协和医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6-06

  • 不同CT表现的HIV阴性患者肺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影(GGO)/实变影[2,4-8]。K.Kishi等报道不同CT表现的HIV阴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存在差异[4]。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在HIV阴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中,他们的肺部CT表现和临床特征不一。目前尚未发现有文献明确不同CT表现的HIV阴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是否临床特征不同。为此,本研究想通过研究HIV阴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不同CT表现分析其临床特征,可能为HIV阴性肺隐球菌感染诊治提供多一点信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回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5期2022-04-27

  • 肺部CT检查联合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84.85%,亚变影17例,占51.52%;实变影13例,占39.39%;条索(网格)影8例,占24.24%;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实变影明显改善,部分肺实变影消失,网格及索条影增多,见图1。图1 典型病例肺部CT检查影片2.2 不同病情下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轻型与普通型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重型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普通型及轻型患者(P表1 不同病情下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2.3 不同病情下免疫球蛋白、补体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2022-04-27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像表现[4]有实变影、磨玻璃渗出影、结节影、支气管扩张、反晕征等。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COP 最有效的药物[5-6],预后较好[7],但在激素停止用药或减少剂量时,常常出现复发。有研究表明[8-10],COP的复发率达13%~58%,复发后需通过恢复或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治疗,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往往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反应[8],因此探讨COP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减少复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经临床-影像-

    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21期2021-11-22

  • HRCT半定量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
    O)及斑片影、实变影〔9〕;②肺间质受累,表现为肺内网格影,主要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胸膜下线影;③胸膜腔受累,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同时记录肺内各病变累计的肺叶数目,判断并记录各病变累及单个肺叶或多个肺叶,并对每个肺叶进行等级评分:0分,无病变累及;1分,0%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2 结 果2.1肺内HRCT征象 119例老年髋部骨折早期ALI患者中,双肺各叶均见病灶48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9期2021-10-14

  • 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X线与HRCT肺部特征及诊断价值对比
    均匀性高密度肺实变影,占84.00%(42/50),其次表现有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充气征等。见表4。表3 MPP患儿X线影像特征表4 MPP患儿HRCT影像特征2.3 X线组和HRCT组患儿肺功能比较X线组和HRCT组患儿FVC、FEV1、FEF25、FEF75占预计值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表5 X线组和HRCT组患儿肺功能比较2.4 HRCT组不同实变影患儿肺功能比较HRCT组大叶性实变影患儿FEF25、FEF75占预计值比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1年4期2021-07-22

  •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感染CT表现
    共同阅片,记录实变影、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网格影、结节影、胸腔积液、气漏及支气管壁增厚等征象;同时记录病变分布模式(单侧、双侧、局限及弥漫分布)[5],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共识。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年龄及发病时间差异;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CT征象差异。P2 结果aGVHD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6期2021-06-28

  • 普通型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特征和HRCT表现
    玻璃影伴局灶性实变影及实变影等,伴随粗大血管影或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样改变)。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到CT检查阳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2 结果2.1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见表1)25 例COVID-19 患者中男性患者13 例(52%),女性患者12 例(48%),平均年龄为48±16 岁(19~7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5-13

  • 胸部CT肺膨胀不全影像学表现
    .33%,新月实变影37例,占比24.67%,新月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30例,占比20.00%。结论:胸部CT肺膨胀不全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少量胸腔积液合并肺膨胀不全是较典型多发的影像表现,熟悉掌握肺膨胀不全影像表现,可明确肺部有无炎症渗出,给予临床医生肯定答复,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实际掌控及分析,对临床指导用药有较高价值,评估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胸部CT肺膨胀不全是较常见的肺部阴影表现,是肺不张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表现肺叶体积缩小,肺泡萎陷,肺部透光度降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2021-05-12

  •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T征象对比
    混合磨玻璃影、实变影、实性结节影、实性结节伴周围磨玻璃影;(2)内部特征,包括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3)继发征象,包括树芽征、胸膜牵拉征、胸水。CT定量特征:(1)按照病灶形态记录其发生数目,病灶形态分为纯磨玻璃影、混合磨玻璃影、实变影及实性结节;(2)按照病灶发生位置记录纯磨玻璃影及混合磨玻璃影发生数目,病灶位置分为外周及中央,其中位于肺野外1/3部定义为外周,肺野内2/3部为中央,病灶同时累及中央及外周定义为混合[7];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4-19

  • 胸部CT 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及随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均为肺内实变影,本研究将之和称为进展期[3]。2 结果2.1 初次MDSCT 表现17例(60.71%)病变分布于双肺,25例以分布于胸膜下外带为主(89.29%);共累及64 个肺叶,60.71%(17/28)累及两个以上肺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及左肺下叶受累占比例分别为39.29%(11/28)、21.43%(6/28)、67.86%(19/28)、35.71%(10/28)、64.29%(18/28)。病变形态:23例为斑片

    智慧健康 2021年5期2021-03-30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胸部CT表现变化观察
    检查显示为大片实变影、散在斑点或者片状影、磨玻璃影、斑点或者片状实变影患儿分别57例(36.31%)、36例(22.93%)、15例(9.55%)、49例(31.21%),对照组患儿大片实变影、散在斑点或者片状影、磨玻璃影、斑点或者片状实变影患儿分别50例(34.97%)、28例(19.58%)、20例(13.99%)、45例(31.47%),两组患儿上述各种胸部CT表现差异不显著(χ2=1.69,P>0.05),治疗后观察组2例(1.27%)患儿有大片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4期2021-03-23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动态表现*
    磨玻璃影及部分实变影、磨玻璃影及大片实变影、条索影、小结节、支气管充气征;④肺外情况:有无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2 结 果2.1 各期病灶分布情况22例患者80次CT均可见病灶。双肺受累在各期中均常见,一期病灶大多分布于肺外周(59.09%),二至四期病灶大多分布外周及中心,具体见表1。2.2 各期肺叶累及情况各期中左下肺受累最常见,其次为右下肺,各期中两肺下叶受累率高于两肺上叶,具体见表1。表1 不同时期病灶CT表现[n(%)]2.3 各期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1期2021-03-18

  •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胸部 CT 影像的短期变化分析
    的磨玻璃影。②实变影。③小叶间隔增厚。④小叶内间质增厚。⑤胸膜下弧线影。⑥不规则索条影。⑦牵拉性支气管扩张。⑧胸腔积液。患者随访时病灶的动态变化分为完全吸收、明显吸收(病灶吸收面积≥50%)、部分吸收(病灶吸收面积<50%)、无变化。4. 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图1 女性 68 岁。A.出院时两肺上叶外周斑片状磨玻璃影,边界不清,伴随小叶间隔增厚及少许索条影;B.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0年5期2021-01-18

  • 经病理确诊的外源性脂质性肺炎3例分析
    散在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图8、9)。在右肺上叶前段行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病理示部分肺泡腔内见吞噬脂质的泡沫样组织细胞沉积(图10)。结合患者贲门失迟缓症病史,ELP诊断明确,嘱患者定期复查。图1~7 2017年8月23日~2018年1月19日胸部CT示右中肺及双下肺斑片状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正规剂量激素治疗1月后病变明显吸收(图7) 图8~9 胸部HRCT示双肺散在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 图10 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病理见肺泡腔内吞噬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1-06

  •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分布的磨玻璃或实变影,所有患者经再次核酸检测为阳性。当然,各类病毒性肺炎在影像学上表现类似,COVID-19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单纯依赖胸部CT表现不能确诊COVID-19。3 影像学特征3.1 影像学分布规律 COVID-19有其自身特征性的分布规律。文献[4]表明,病灶多分布于双下肺,多位于肺的外带或胸膜下,少数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Chen等[11]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对9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胸部CT进行分析发现,25%表现为

    武警医学 2020年3期2020-12-29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转阴后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
    尚有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表现的患者。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2 结果2.1 核酸检测转阴患者出院前胸部CT表现 29例患者共行50次CT扫描,每例患者出院前均至少行1次CT检查,分析患者出院前最后一次CT图像:胸部CT 未见异常改变4例,有残留灶25例;其中单肺病变3例,表现为结节影2例,索条影1例;双肺病变22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10期2020-11-16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1例
    双肺弥漫性分布实变影及磨玻璃影,伴支气管扩张,以双肺下叶基底段及胸膜下为著(图1A),提示双肺炎症,病因待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光镜下见局部肺泡间隔断裂,少量肺泡内纤维结节形成,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间质增厚及多种炎症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图1B)。病理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 CIP)。立即停止免疫治疗,予泼尼松治疗3周,复查CT显示双肺病变部分吸收,仍见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9期2020-10-22

  • 对比观察炎性肺癌与渗出为主型肺结核CT表现
    发或多发斑片状实变影,缺乏典型肺癌常见的结节或肿块征,病程长短不一,临床无特殊表现,常被误诊为肺部感染性疾病,病程较短者易误诊为细菌性肺炎,病程较长者易误诊为肺结核而长期接受抗结核治疗。既往研究[1-2]报道了炎性肺癌与大叶性肺炎CT表现的差异,却鲜见针对炎性肺癌与渗出为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鉴别诊断研究。本研究对比观察炎性肺癌与渗出为主型肺结核的CT表现,以期降低误诊率,改善患者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6期2020-07-23

  •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及MDCT 影像表现分析
    示5例患者为肺实变影,其中2例为双肺实变影(图1),3例为一侧肺实变影;2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图2),1例患者表现为右肺上叶近肺门侧肿块 (图3)。MDCT 平扫示6例病变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图1)、2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病变内局部支气管扩张 (图1),1例伴有肺大泡;1例病灶外侧可见胸膜凹陷征。6例患者行MDCT 增强扫描,其中2例患者明显强化(图1)、3例患者中度强化、1例患者轻度强化;6例患者中有4 例患者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图1)。图2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13期2020-07-08

  • 普通型COVID-19与轻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人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比较
    、实性结节影、实变影(即局部肺组织密度增高,且支气管和血管显示不清)、混合GGO(即GGO与实变影同时存在)、实变影伴周围GGO;②病变内部特征,包括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责任血管增粗;③肺外表现,包括胸膜增厚、胸水、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短径≥10 mm)。同时记录具有如下CT影像特征的病变数量:①病变密度情况;②外周及中央部位的GGO及混合GGO数量,外周定义为肺野外1/3,中央为肺野内2/3;③直径大小,根据病变最大径分为<1 cm、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年3期2020-07-08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影像特征的对比性分析*
    ≥0.75);实变影范围占全肺的比例分4个等级(0;范围<1/3;1/3≤范围<2/3;范围≥2/3);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有/无)。复查CT变化最明显时的影像:磨玻璃(增多/不变/减少);实变影(增多/不变/减少);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小叶间隔增厚、纤维索条影(增多(大)/不变/减少)。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轻/普通型和重/危重型两组性别、年龄、有无肺基础疾病、两次检查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8期2020-07-06

  •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床边胸部DR 动态表现
    包括磨玻璃影、实变影、纤维网格影等,其余包括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情况。磨玻璃影定义为胸片上的不透明淡薄模糊影,其内可见血管影;实变影定义为不透明实性密度影,其内不可见血管影;肋膈角模糊、消失认定为胸腔积液。采用视觉半定量DR 评分,将双肺分为上、中、下3 个区域,最终得到6 个肺野,每个肺野评估受累面积,评为0~4 分:0 分,未受累;1 分,≤25%受累;2 分,>25%~50%受累;3 分,>50%~75%受累;4 分,>75%受累。评分为所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3期2020-06-10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表现与回顾性分析
    、节段性、肺叶实变影,11例灶周出现支气管扩张影,4例见少量胸腔积液,3例进展期肺内出现含气小囊腔形成(见图2);吸收期磨玻璃影逐渐消散,以纤维化灶明显,磨玻璃影、索条影、小片状实变影并存,其中5例实变影边缘模糊;42例出院前行CT检查,肺内仍存在少许磨玻璃影、片状实变影。21例患者进行了床旁DR摄片,5例无阳性发现,16例表现为双肺不同程度的斑点、斑片、条状密度增高影,以中下肺野明显,部分肺叶实变,1例患者间隔1天复查双肺病灶明显消散(见图3),2例患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2期2020-06-03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学特征
    )(见图1)、实变影(斑片状)36例(60%)、胸膜下线(弧线影)34例(56.67%)、网格影34例(56.67%)、索条影34例(56.67%)(见图2)、胸膜下多灶性致密影33例(55%)、条带影31例(51.67%)、蝙蝠翼征和及反翼征31例(51.67%)(见图3、图4)、小叶间隔增厚31例(51.67%)、血管增粗30例(50%)。少见表现包括:晕征21例(35%)、反晕征18例(30%)、胸膜牵拉18例(30%)、大片实变影15例(25%)、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2020-04-18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GGO)、片状实变影、结节影、索条状纤维化样病变等。病变动态变化判定标准如下。病变进展:病变数量较前增加、范围扩大、密度增高;病变好转:病变数量和范围减少,密度减低;无明显变化:病变表现较前基本相同。所观察影像指标均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判定,意见分歧时须经二者协商达成一致。2 结 果2.1 肺内病变部位CT检查显示,病变累及双侧肺21例(70.0%),单侧肺9例(30.0%)。病变累及下叶24例(80.0%),上叶20例(66.7%),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4-11

  • 以大叶性肺炎为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性肺炎一例
    下叶背段见大片实变影,病变密度均匀,按肺叶肺段分布(图1-2);胸部CT平扫示:右下叶背段见楔状实变影,基底紧贴胸膜,尖端指向肺门,病变按肺段分布,边界尚清,病变内见支气管充气相,呈典型大叶性肺炎表现(图3-6)。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 讨 论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甚至境外也相继散发。图1-6 同一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图1-2发病后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3期2020-03-27

  •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薄层CT图像特征分析
    。其中,斑片状实变影伴磨玻璃影3例,实变影位于中央,周围环绕磨玻璃影;晕结征2例,结节状实变周围呈磨玻璃晕环(见图5);反晕征1例,病灶中央为磨玻璃影,外周为环形致密影(见图6)。③实变影3例,位于胸膜下,呈矩形、扇形、环带状,边界清楚,边缘平直或轻度内凹,部分与胸膜相连。其中,实变影伴纤维化病变2例,病变内及周围索条影,多平行于胸膜分布(见图7)。④类支气管肺炎改变2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浸润影,边缘模糊,部分支气管壁略增

    山东医药 2020年7期2020-03-25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
    斑片状不规则形实变影;②片状实变影22例(22/40,占55%),表现为多叶段密度增高,边缘模糊,邻近叶间胸膜处边界清晰,其中14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图1);③网格状改变伴小结节、斑片条索影12例(12/40,占30%)(图2、3),其中7例见小结节、斑片影相互融合,范围相对局限。合并征象:肺不张21例(21/40,占52.5%);胸腔积液17例(17/40,占42.5%);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10/40,占25%);坏死空洞1例(1/40,占

    放射学实践 2020年2期2020-03-13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应用及进展
    道,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是最常见的影像征象,病变主要位于周围和胸膜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随着病程的发展,双肺呈弥漫性分布。其间常伴有空气支气管征、血管影增粗及铺路石征等征象,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胸腔淋巴结肿大等征象较为少见。有研究表明肺纹理结构扭曲、胸腔内淋巴结增大和胸腔积液更容易出现在重症型及危重型患者[15]。Shi等[8]通过对81例COVID-19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发现,磨玻璃影不仅是最常见的影像征象,并且可持续存在于COVID-19的整个病程中。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1-09

  • 胸部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影像存在差异。实变影+磨玻璃影表现为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可见磨玻璃影,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磨玻璃影+实变影为主的混合感染。见表1。表1 不同类型肺部感染CT影像征象〔n(%)〕2.2 诊断情况 单项检测阳性检出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36、37.647,P=0.000、0.000)。见表2。表2 单项检测与胸部X线联合CT检测诊断情况对比(n)2.3 诊断效果 单项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低于联合检测(P3 讨论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2019-03-20

  • CT联合胸部X线诊断早期肺部感染中的价值分析
    象以磨玻璃影、实变影为主,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以实变影为主,真菌感染以结节影、磨玻璃影、实变影为主,病毒感染以磨玻璃影为主,详情见表2。表2 观察组CT影像学征象比较[n(%)]3 讨论肺部感染属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其发病常与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3]。肺部感染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咳痰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使上述症状加重,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期2019-01-24

  • 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
    [4]。(2)实变影和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或模糊的磨玻璃密度影、斑片状实变或胸膜下楔形实变影,也有实变影因病灶迁延机化而形态不规则。病理上多为黏液样胶状型,主要由成堆的隐球菌体和黏液变性的结缔组织混合构成,缺乏肉芽肿反应。部分实变影可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贴,实变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走行可自然,也可出现近端阻塞、远端通畅的情况。部分可因纤维化或机化牵拉而出现支气管扩张[4- 5]。(3)弥漫混合型:常发生于免疫低下的人群中,表现为结节肿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1-10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与其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
    状条索影、斑片实变影、结节影、空洞囊状影、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肿大淋巴结等影像表现分析,最终得出一致的诊断意见。1.5 统计方法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或卡方校正检验,比较两种疾病各种影像表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 0.05。2 结果2.1 AIDS 合并 PCP两肺多叶病变16例,以中央部或肺门对称性分布为著。主要表现双肺磨玻璃样影14例(图1);网格状/条索状间质样改变13例(图2),斑片影/实变影10例(图3),结节影6例,空洞/囊状影6例,胸膜增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10期2018-04-20

  • 支原体肺炎CT影像研究
    影像学特点包括实变影、网织结节影、肿块、磨玻璃影等。肺部其他影像表现包括肺气肿、肺不张、淋巴结增大和胸膜改变。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 并分析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的CT影像。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CT影像表现比较 实验组30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中, 出现5例(16.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7期2018-01-22

  •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三例
    T表现,双上肺实变影伴少量磨玻璃影,双侧胸腔积液,右图白曲箭头为胸膜下线图2 患者2治疗前后CT表现,左图为治疗前,双上肺实变影伴磨玻璃影,右图为激素治疗1周后,阴影较前明显吸收图3 患者2治疗前后CT表现,左图为治疗前,双上肺实变影,右图为激素治疗1周后,阴影较前明显吸收。注意右图黑直箭头所示为胸膜下线讨 论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为特发性的慢性病变,其特征为肺泡腔内大量混合的炎症细胞浸润,含有大量的嗜酸粒细胞,男女发病比率为1︰2,发病高峰为50岁,但18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1期2017-03-15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CT影像分析
    有胸膜下多发性实变影(12例)或斑片影(6例),部分患者含空气支气管征或反晕征,病灶在几周内位置可以改变。典型表现还有支气管中央型(3例),病灶沿着较大的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常见反晕征。磨玻璃影(8例)也很常见,但不具特异性,多与实变、结节影并存,随机分布;少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孤立性团块影(1例)、结节影(4例)、多发团块影(2例)、带状影(4例)、小叶间隔增厚型(2例)。结论 COP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但以胸膜下多发实变影和支气管中央型最为典型,病灶游走性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3-08

  •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一例并诊断分析
    舌段、下叶可见实变影,周围伴结节影。2 分 析机化性肺炎的发病率约为6/10~7/10万[1],其中超过半数病因不明为隐原性机化性肺炎[2]。目前,我国COP的发病率尚未被统计。COP的发病年龄大约在60岁左右。CO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可能起始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肺泡上皮损伤,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然后受损肺组织的异常修复功能造成气道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3],从而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短、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2017-03-08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a,1b)。②实变影2例,病灶形态不规则,位于胸膜下肺外周,与胸膜呈广基底相连(图2a)。③实变伴结节3例,病灶形态各异,CT表现为实变影伴大小不等结节影(图3),其中2例实变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2.2 穿刺病理结果 本组14例均穿刺成功,病理确诊为PC。其中肉芽肿病变13例,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增生,部分上皮增生,见多量巨细胞肉芽肿形成,多核巨细胞内见隐球菌孢子,PAS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阴性。炎症性病变1例,表现为肺泡腔内及吞噬细胞内见大量球状隐球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03-18

  • 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比较分析
    润性病变(大片实变影)共32例;肺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斑点状或斑片状实变影)30例;肺间质浸润性病变(散在斑点或斑片状影)10例,磨玻璃影4例,多数多叶片病变中大片实变影和斑点或斑片状实变影共同存在。此外,其他病变还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胸腔积液11例,肺不张2例。经系统治疗后,肺间质浸润性病变10例治疗后7天内复查CT发现病灶全部吸收;肺实质浸润性病变36例中,7天内病灶吸收11例,14天内13例,21天内7例,5例超过21天病灶吸收者均合并有其他脏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4期2015-03-14

  • 肺MALT 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
    影2例;大片状实变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2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1例;沿淋巴管周围分布的微小结节影1例;磨玻璃影1例;具有两种以上影像学征象的1例。所有病例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胸腔积液。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CT值平均升高约10~30HU,其中2例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是肺MALT 淋巴瘤的重要CT征象,少数合并肺间质性改变、囊腔、呈淋巴管周围分布的微小结节影,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关键词肺黏膜相关淋巴瘤X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0期2015-02-10

  • 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征象主要表现为实变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及结节影。结论 胸部X线与CT联合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肺部感染的诊断率, 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胸部X线;CT;早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一直是影响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有资料统计显示[1], 上世纪90年代, 全球因感染性疾病致死的人数高达30.00%, 而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临床研究发现, 多数严重肺部感染是由于未及时采取相关的检查措施,拖延了治疗时间, 最终致使病情加重, 这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了严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2015-02-01

  • 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X线平片及CT诊断
    者表现为肺实质实变影,占总数的31.25%,X线平片结果示边界有模糊的大片状实变影,CT诊断结果示肺野外围和边界有模糊的实变影,中央则呈积水潭征;29例患者表现为肺间质性改变,占总数的36.25%,X线平片结果示病灶内常夹杂有斑点状病灶,肺部损伤部位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肺纹理增多及增粗现象,CT诊断结果示血管纹理模糊且增粗,肺野透光度降低,可清晰看见细微的间质性肺出血灶;总体来看,CT诊断对各种相关病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诊断,其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4期2015-01-24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
    璃样影和/或肺实变影17例(17/17,100%);13例患者出现胸膜腔积液(13/17,76.5%)。③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14例)、片状磨玻璃影(9例)、条索状影(16例)及肺气囊(3例)。出院前胸部CT检查以网格状及胸膜下线影(6例)间隔旁肺气肿、瘢痕型肺气肿及纵隔旁胸膜下肺大疱等(4例)为主。2例合并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1例还合并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15例符合最早出现的病灶晚吸收,较晚出现的病灶最早吸收的特点。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

    放射学实践 2014年7期2014-08-23

  • 成人支原体肺炎CT诊断分析
    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见图1),双侧6例,单侧20例;45例(77.85%)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见图2),双侧12例,单侧33例;32例(55.17%)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1例(53.45%)呈现树芽征(见图3),双侧5例,单侧26例;15例(25.86%)可见淋巴结肿大(见图4),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所有患者中16例(27.59%)患者的病变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肺叶,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

    影像技术 2014年3期2014-07-25

  • 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析
    描(CT)提示实变影且规范治疗有效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实变影完全吸收比率以及发热时间和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治疗组2周后实变影完全吸收比率为84.2%,常规组为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时间及平均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比较,治疗组均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胸部CT提示实变影患者可获益,对于胸部CT实变影吸收有促进作用。社区获

    天津中医药 2014年5期2014-04-19

  • 成人H5N1亚型禽流感重症肺炎影像评价及远期随访
    限性磨玻璃影或实变影,迅速发展为两肺实变及磨玻璃影,甚至广泛融合实变影;3例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实变及间质纤维化改变,恢复后期及痊愈后随访表现以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为主。发病早期(4~6 d),胸片评分6~9分,CT评分9~15分;发病7~12 d,胸片评分≥16分,其中死亡患者评分持续在22~24分;发病12 d以后,3例均伴发感染,1例合并气胸,胸片评分16~20分;2例随访1年、5年,其CT评分为1分、3分。1例随访5年,高分辨率CT表现仍见纤维条索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8期2014-03-16

  • 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段性磨玻璃影及实变影5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下叶1例,双肺下叶2例,3个肺叶1例。随着病情进展,特别是重症患者,在24~48h内病变可迅速累及双肺多个肺叶,本组患者在48h内肺内病变增多超过50%病例10例,仅2例患者在48h内肺部病变增多未达50%;5~10d病变累及肺部范围最广,达到高峰。本组病例100%累及双侧肺,其中3个肺叶1例,4个肺叶1例,5个肺叶10例,病变均以双肺下叶为重。2.2.2 胸部X线和CT表现2.2.2.1 磨玻璃影及肺实变为主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2期2014-02-24

  •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CT影像特点
    渗出斑片浸润/实变影、磨玻璃影、蜂窝状影、结节影、肺气肿及胸腔积液。2 结果2.1 病变类型 32例患者中,14例(43.8%)CT表现为网格影,12例(37.5%)渗出斑片浸润/实变影,6例(18.8%)磨玻璃影,6例(18.8%)蜂窝状影,4例(12.5%)胸腔积液,2例(6.2%)肺气肿,1例(3.1%)空洞性结节。2.2 病变部位 患者均为双肺同时受累,各个肺叶的受累情况分别为:左肺上叶4例(12.5%),左肺下叶32例(100.0%),右肺上叶4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33期2014-02-09

  • 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表现分析
    主要特征是大片实变影者53例(75.7 %),出现空洞者58例(82.9 %),其中空洞>3 cm者49(70 %)例,31(44.3 %)例为多发空洞。结论 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胸部CT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大片实变影及多发较大空洞。糖尿病;肺结核;胸部CT糖尿病(DM)是多发性代谢性疾病,DM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并发肺结核,而且二者之间会互相促进病程的发展,不利于DM及肺结核的治疗。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并肺结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期2014-01-24

  • 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病例中有8例在实变影边缘见结节;4例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2例出现同侧少量胸腔积液。本组病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 讨 论3.1 BAC是发生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肺泡上皮的一种特殊型肺癌。1999年WHO定义BAC是腺癌的第3种亚型,在2004年新分类中规定,所有BAC都必须显示为单纯沿肺泡壁伏壁式生长,癌细胞密集排列,形态多样,可呈柱立方状、钉状、圆顶状,而无基质、血管或胸膜侵袭,称为单纯性BAC;大多数以前含有BAC成分的肺腺癌,都应划归为混合型肺腺癌。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2期2013-11-21

  • 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
    匀强化;21例实变影内可见分支走行的血管影。病理显示浸润性黏液腺癌26例,浸润性黏液腺癌混合部分乳头状或腺泡状腺癌7例。结论肺炎型肺癌呈单发或多发实变影,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伴多发结节、磨玻璃影,可合并囊腔及蜂窝征,病灶逐渐增大、增多并向两肺播散,结合其动态变化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肺肿瘤;肺炎;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病理学,外科肺炎型肺癌是指影像学表现以炎症样改变为特点的肺癌,CT上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要表现。近年来,肺炎型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12期2013-05-06

  • 白血病肺感染HRCT的诊断价值探讨
    常见,或者合并实变影。48例白血病肺感染患者中,36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而其中24例合并实变影,多叶、多段的小空洞影较为常见,有12例,占25%。有9例胸腔积液,多为双侧胸腔积液。单纯实变影相对较为少见,仅有3例。结论对于白血病肺感染,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HRCT影像学结果,进行最终的临床诊断。白血病;肺感染;HRCT;临床诊断白血病是源于造血系统病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除了疾病自身原因外,化学药物治疗,以及骨髓抑制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1期2012-08-15

  • 肺脏韦格纳肉芽肿病的影像学表现
    /双侧肺斑片状实变影;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影。其中4例行支纤镜检查发现的变窄支气管与实变影所在肺段一致。(5)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实性部分强化尚均匀,与一般炎性病变强化方式无明显区别。(6)4例伴一侧少量胸积液。(7)5例肿块邻近见胸膜牵拉征。(8)7例行鼻窦和乳突CT平扫均伴有一/双侧乳突炎和鼻窦炎,乳突炎和鼻窦炎与普通化脓性炎症CT平扫上未见明显区别。图1、2男,51岁,双耳流脓、发热8天。胸部CT平扫肺窗,双肺多发结节、肿块影,病灶较小者(短箭头)边界光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3期2011-01-25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HRCT特点
    双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其中10例病变以双下肺为主,2例病变呈游走性; 4例表现为纹理增粗。2.3 HRCT表现 7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其中2例伴小结节(图1),2例伴小叶间隔增厚;4例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图2,3),其中1例伴小结节,1例伴索条网格影及铺路石样改变(图4);5例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和磨玻璃影并存,其中1例伴小结节,1例伴铺路石样改变。小结节直径0.5~3cm。16例患者中,1例病变弥漫分布于双肺,1例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1例病变主要沿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2期201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