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音词

  • 《论语》复音词词义状况综考
    词为主过渡到以复音词为主,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为研究复音词发展演变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百家争鸣”使汉语词汇涌现大量新词,诸子所使用的“雅言”,为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在汉语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都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先秦口语用词和一般词汇的特点。对《

    课外语文 2021年27期2022-01-01

  • 《论语》复音词词义状况综考
    文以《论语》的复音词词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同义词、反义词、与《现代汉语词典》比较三个方面对论语复音词词义作了定量定性描写分析。旨在从专书词汇的研究做起,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依据。【关键词】《论语》;复音词;词义;现代汉语【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7-014-03【本文著录格式】陶建芳.《论语》复音词词义状况综考[J].课外语文,

    课外语文·下 2021年9期2021-09-23

  • 《同音》互见二字格考
    互见二字格皆为复音词大小字除了构成重叠式和附加式,有将近一半的二字格都是这种互见式的,这些互见式二字格是什么?《同音》的大字是依声立字,大字下的小字是干什么的,学者多有讨论,史金波先生认为“每字下以小字解释字义,往往用同义词、反义词、与大字共同组成词组和注释等方式”①史金波:《西夏文教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35 页。,即认为大字是被释字,大字下面的小字是解释小字的,有的用同义词解释,有的用反义词解释,有的是和大字共同组成词或词组。学者们

    西夏学 2021年2期2021-07-16

  • 《女论语》复音词研究
    行解读,还未见复音词方面的研究。中晚唐处于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我们知道“中古时期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阶段”[1]1,“唐代双音词为主的词汇系统已经建立,双音化的程度在近代汉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对《女论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该阶段复音词的面貌,并可以为中晚唐词汇史的研究提供相关支撑材料。一、《女论语》的体例及复音词的判定标准(一)《女论语》的基本体例《女论语》成书之初为十篇,体例模仿《论语》的对话体,后来宋若昭为其作注并改对话体为

    语文学刊 2020年1期2020-03-17

  •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体的现象不同,古汉语词汇单音词占多数,秦汉时期作品都体现了古汉语词汇单音词为主体的特点。《战国策》:荆轲取图,图穷而匕首见,秦王惊,操其室,不可立拔。其中单音词有五十八个。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与现代汉语的双因此形式一致。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消:消减;息:增长)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方千里,纵横各千里)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蚕妇诗。城:城市;市:做买卖)词是读音与意义的统一体,从音节数量可分为单音词与复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2019-11-29

  • 《九歌》复音词研究
    等角度对其中的复音词作系统、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找出其中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管窥上古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征。关键词:《九歌》;复音词;构词方式语言的產生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飞跃,汉语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汉语学界习惯将汉语史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代期和现代期,而在上古期也就是商、周、秦、汉时期,汉语迈出了词汇复音化的第一步,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复音词,并呈现出日益扩张的趋势。《九歌》就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记录了战国时期的语言面貌。它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乐歌

    现代语文 2019年6期2019-10-06

  • 试论并列式复音词语素结合的深层原因 ——以核心义为研究视角
    致的原则,汉语复音词的研究通常以句法结构为分析框架,而对语义在构词中的作用则有所忽略。用单一的语法结构分析复音词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解释构词语素结合的原因、语素组合成词之后意义的演变等具体问题,也就难以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我们主张复音词的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训诂学的材料和方法,更多地关注构词中的语义因素。核心义源自本义,是贯穿和统摄多义词的大多数义项的抽象意义。核心义分析不仅在单音词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的作用,而且在复音词研究中也有重要价值[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9年12期2019-05-28

  • 黎语词语“头”的称谓同族词
    格为语素,构造复音词(或复合词)。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所产生的单音词与复音词聚集为一个家族的词,我们称之为同族词。对黎语同族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黎语词汇丰富的途径,知晓黎语词汇与词义系统、词的构造方法、词义产生的来源与动因,也可认识黎语方言土语之间语音通转对应规则,同时可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语料。黎语“头”之称谓同族词中的两大类,一类是泛称人的同族词,另一类是亲属称谓(内亲称谓) 的同族词。一、黎语词语“头”与“额头”的同族词黎语词语“头”[1](P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8期2019-03-18

  • 论修辞对汉语复音词的影响
    修辞现象在汉语复音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由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产生的新词的独特性。关键词:修辞;复音词;影响请看下面的例句:(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陶潜《桃花源记》)(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代刘禹锡《陋室铭》)(3)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西汉扬雄《解嘲》)(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以上四例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其中,例(1)、例(2)是借代,“黄发垂髫”是借用

    现代语文 2019年12期2019-03-05

  • 《续高僧传》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发展变迁也使以复音词为主的新生词大量产生。学界已有众多学者对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期的文献古籍等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比如:顾若言、周阿根(2018)《唐代源序夫妇墓志录文校补》,周阿根(2018)《墨香阁藏北齐墓志录文校补》,顾若言、周阿根(2019)《〈游仙窟〉被动式探略》等。现如今已有不少学者针对《续高僧传》中的语言现象等进行研究,如:帅志嵩(2002)《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僧传语言》,李明龙(2012)《文化语词札记》,王显勇(2013)《词语考释》,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2019-01-28

  • 论《史记》对汉语词汇的继承与发展 ——以语素“伐”之词汇为例
    语素“伐”所构复音词的继承语素“伐”既可独自构成单音词“伐”,也可和其他语素构成复音合成词,而语素“伐”既可在复音词后一语素的位置,也可处于前一语素的位置,前者依据其构成方式暂记为“+伐”式复音词,后者则记为“伐+”式复音词。此两种语素“伐”所构复音词,在《史记》中都有使用。1.“+伐”式复音词经调查研究,《史记》中出现有“+伐”式复音词共19个,其中有11个来自《史记》之前的古籍文献,而《史记》继承了这些复音词,今考以胪列。【来伐】《史记》之前的先秦文献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1期2018-11-13

  • 古汉语中复音词的划分标准综述
    的一个问题就是复音词的判定问题,本文综观各家的观点,总结出了认为较为合理、可行的五条标准。关键词:复音词;概念标准;意义标准;结构标准;词性标准;频率标准;修辞标准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245 -02语音系统简单性、社会因素的推动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原因,“上古汉语词汇愈益丰富,同义词、同音词、多义词大量增加,单音占优势的词汇形式已不能适应词汇发展的需要,因此出现了词汇复合化的趋势。”(申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10-20

  • 《百喻经》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突出的特点就是复音词大量丰富,并在中古时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南北朝时期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复音词大量产生,有许多词语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百喻经》比较突出地表现了汉语词汇在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同时《百喻经》作为一种珍贵的语言材料,其中的研究价值也是极高的。本文主要就其中具体的一类复音词—联合式复音词进行探讨。1 《百喻经》中联合式复音词的词义构成联合式复音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相反、相同或相近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因而又称并列式复音词。将《百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7期2018-08-14

  • 《梦溪笔谈》复音词研究
    谈》第二十一卷复音词为研究内容,将该卷出现的所有复音词进行统计并分类,以求能够对《梦溪笔谈》全书复音词研究作参考。经分析统计,该卷复音词总计453个,其中单纯复音词16个,合成复音词430个,综合式复音词7个。合成复音词数量最多,占整卷复音词总量的95%。由单音走向复音是汉语词汇史的内部规律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梦溪笔谈》复音词的整体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宋代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奉献力量。关键词:梦溪笔谈;卷二十一;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梦溪笔谈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2018-04-22

  • 近20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如李仕春在《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一文中谈到:“因为西汉时期的构词法和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的构词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讨论中古语的时候通常亦会将西汉时期包含进来。”[2]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发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一变化在中古汉语时期尤为突出,一些学者如王力先生、王云路、冯英、方一新、郭晓妮、李仕春等也注意到了这样的变化,并开展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汉语史专音复音词研究》《试论复音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4-10

  • 从“险阻”历时演变看复音词成因
    求也开始提高,复音词逐渐增多。唐子恒考察了今文《尚书》28篇,发现上述文章约17 000字,不重复的汉字不到2 000个,复音词有440个[1]。赵克勤统计《孟子》中单音词有1 565个,复音词有713个[2]17。张双棣对10部先秦典籍进行统计,其中《韩非子》用词3 762个,复音词有1 484个,占总数的39.7%[3]。程湘清指出,《论衡》中单音词不足2 000个,复音词有2 300个[4]。赵克勤调查得出,在篇幅相近的情况下,韩愈和柳宗元文中的复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19

  • 从词汇角度看《释名》的语料性质
    名》;单音词;复音词;口语性;同义词;反义词;双音化摘要:《释名》是东汉时期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从单音同义词和复音词两个角度对该书口语性的强弱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新旧词的角度看,《释名》的15组单音同义词中,旧词占优势的有4组,新词占优势的仅1组,均是旧词的有10组,其中反映口语程度较弱的有7组,较强的有5组,处于中间状态的是3组,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从复音词的角度看,无论是复音词数量还是新兴复音词的数量都极其庞大,远远超出同时代文献,表现出强烈的口语性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13

  • 欧化新论
    :欧化;直译;复音词;汉语建设一、 欧化的历史“欧化”这一术语第一次见诸文字,应该是傅斯年1919年2月发表在在《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二号上的《怎样做白话文》一文①。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留心说话。二是直用西洋词法”。 “直用西洋词法”即欧化观,就是“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一切修辞学上的方法,造成一种超于现在的国语,因而成就一种欧化国语的文学”。所谓“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就是用尽可能直译的笔法,将西洋文(主要是

    山东青年 2017年7期2018-01-11

  •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述评
    以来,中古汉语复音词的研究在探索中取得了丰富成果,在理论实践及研究方法上都为后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未竟的课题和研究空间。关键词:中古汉语;复音词;回顾;展望中古汉语通常指东汉至隋的汉语史分期,是汉语语法词汇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新的语法成分大量涌现,复音词锋出,对汉语内部各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呈现出系联但又区别于上古、近代汉语的独特面貌,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古汉语复音词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对象全面、研究成果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2017-11-12

  • 命名的选择与限制:汉语复音化动因再探
    。与此相联系,复音词的产生源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和韵律要求以及语言的象似性,由此我们认为复音词有两个来源:凝固词与原生词。命名;复音化;动因一、引言探讨汉语复音化的动因,应该结合汉语里复音词的原初面貌来探索。从语料的性质来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复音词无疑体现了复音词的原初面貌。下面我们来看已有的相关研究。一、根据唐钰明《金文复音词简论——兼论汉语复音化的起源》[1]、王绍新《甲骨刻辞时代的词汇》[2]、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3]306-324、向熹《简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24

  • 《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复音词研究
    析等方法来判断复音词。从语义构成角度为复音词分类,梳理出《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复音词的概貌和特点。关键词:复音词;语义构成一、研究概述《后汉书》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王力先生认为这阶段与先秦两汉时期,同属于汉语史发展中的上古和中古时期,因此《后汉书》是了解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语料。本文欲从研究《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的复音词,分析当时复音词发展情况。全文(不包括注释)共有5968个字,复音词有404个。专有名词有251个,非专名的复音词

    速读·中旬 2017年1期2017-04-10

  •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24001)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吴汉江1,蔡华淑2(1.苏州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盐城景山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1)复音词单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一种逆向演进,是复音化规律支配下的必然结果。当代复音词单音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复音词单音语素化,另一类是复音词单音词化。两类生成的动因与机制不尽相同:前者是为了构词需要,即将复音词简缩为单音语素;而后者是出于简捷需要,即将复音词简缩为单音词。当代汉语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2

  • 互联网+:“团”的新词义新用法试探
    互联网+时代,复音词“团购”出现了单音词化的倾向,即团购→团,且“团”字也衍生出“团购”义。“团购”的单音词化是通过缩略实现的:追求语言的简捷是直接动因,而满足求异的心理是间接动因。在语义搭配上,“团”字也呈现出新用法。团购;团;复音词单音词化;新词义;新用法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网购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而“团购”便是人们熟悉的模式之一。据初步考察,“团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①参见苏州高校数字平台,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9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同义对释研究
    汉语中的哪一个复音词。检查一下《大字典》就可明了这些字的丰富含义及各含义与现代汉语哪一个或哪几个复音词相对应,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可以说,字典释古汉语单音字词,其主要目的在于与现代复音词的沟通。至于这个复音词内涵的揭示,则是现代汉语词典和其他词典释义的任务。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即使是书面语,也少有使用,因此显得生涩难懂,这种情况下释以现代汉语复音词,既沟通了古今,又明确了意义。在辞书学的理论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同义对释法过时、陈

    辞书研究 2016年4期2016-05-14

  • 专书语词研究的新发展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评介
    义词、反义词、复音词、同源词研究是基础,颜色词、数量词、代词研究是拓展,疑难古奥词以及争议词考订则是全书内容的提升。不论是在资料层面还是在学术层面,该著作均可称得上是周代专书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今文〈周书〉词汇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今文《周书》乃今文《尚书》的三书之一。它以记录周朝统治者诰语、誓词、谈话的形式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面貌,是我们探讨周代尤其是西周语言事实的重要凭借。遗憾的是,因其语言“诘屈聱牙”,虽然自新中国成立起,就已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8

  • 汉语词汇复音化原因的考察
    1在汉语词汇中复音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考察汉语词汇发展的过程,发现汉语词汇单音节词的比重日趋下降,笔者从语言内部和外部诸方面进行考察,阐释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汉语;复音词;复音化;词义一、汉语从单音词变为复音词的表现汉语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即单音节词发展为复音节词。纵观现代汉语,是以复音词(尤其是双音节词)占据主导地位,二者对比,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改变成了完全不同的词语。如:股:大腿、目:眼睛、贼:小偷。2.在原词基础上加前缀或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2016-02-04

  • 清末“法政”一词的使用特点
    到古代汉语的单复音词,对理解“法政”有帮助。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主。比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汉语当中指丈夫的配偶,而在古汉语中却是指丈夫的配偶以及子女。按照王力的观点,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情况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被子”;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6期2016-01-31

  • 同经异译本《金刚经》佛教词语比较
    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2]的分类方法,语音造词的产品是单纯词,重叠式与非重叠式复音词。在六种汉译本《金刚经》中基本没有重叠式和非重叠式复音词,只有单纯词,单纯词中主要是音译词。音译词也称“借词”,即把外族语言里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这是纯粹的外来词。在汉语音译词中,汉字是记音的符号。[3]不同的译经者在翻译佛经时,对梵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分析各有不同,因此,对同一词语会采用不同的音译形式,我们称为“同词异形”[4]。对比六种汉译本《金刚经》,我们发现

    语文学刊 2015年16期2015-05-27

  • 大同方言复音词浅探
    要: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多为双音词)。笔者以大同方言为研究对象,描写了五种常见的大同方言复音词的构词形式,即:“圪”字头、“忽”词缀、分音词、“动词+达”及“动词+顿儿”的形式,揭示了大同方言复音词多是由入声字作为词缀的构词特点。关键词:大同方言 复音词 “圪”字头 “忽”词缀 分音词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整个词汇系统经历了由以单音节为主到以多音节为主的演变历程。单音词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表现为一个汉字,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5期2015-05-26

  • 敦煌本《搜神记》三种复音词初探
    《搜神记》三种复音词初探张薇薇*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敦煌本《搜神记》出自敦煌石室,未经后人改动,语料价值很高。文章从语法角度切入,对文本中出现的联合式、补充式和附加式三种复音词情况作一整理、分析和说明。敦煌本;《搜神记》;复音词;联合式;补充式;附加式《搜神记》原本三十卷,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在可看到的题名为《搜神记》的主要有三种本子,即二十卷本、八卷本(或称《稗海》本)和敦煌本(1)(或称句道兴本,仅有一卷)。二十卷本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4-18

  • 《说文解字》释语中的复音词与《辞源》释义补正*
    解字》释语中的复音词与《辞源》释义补正*唐丽珍1,2(1.苏州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在《说文解字》的训释语中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复音词,其中一些是当时新近产生的新词新义。现代大型辞书——《辞源》以古代词语为收录对象,释义和书证重在溯源及流,但个别词语存在“无源”缺憾。据《说文解字》释语中的复音词可对此进行补正。《说文解字》;《辞源》;复音词;释语;补正近年来词汇研究的对象与领域在不断扩展,所利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4-15

  • 论晋语分音词与入声前缀复音词
    音词与入声前缀复音词钟义荣(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晋语中有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分音词及入声前缀所构成的大量复音词。通过这两类词构词方式、词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而得出对两者的联系及其来源。分音词;入声前缀复音词;复辅音一、晋语分音词及入声前缀复音词的特点(一)分音词 我们把一个单音节词分为两个音节来说的语音现象,称为分音词现象。这个单音节词被称为本词,分为两个音节之后来说的复音词被称为分音词。晋语分音词的特点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02

  • 金文复音词的词典学价值例析
    23)、《金文复音词研究》[4](p1-2,15-26)曾对金文的巨大语料价值有过论述,对此本文不赘,仅从词典学的角度谈谈金文复音词的价值。约略而言,金文复音词在四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增补词条,增补义项,提早书证,修正释义。下面就《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举例说明。二、据金文复音词增收词条我们在《金文复音词研究》中提取金文语料复音词1149个,其中有406个因不见于传世文献而《汉语大词典》失收,“重在溯源”的《辞源》也未收录,例如:1.毖恭。此词为联合式动词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5期2015-03-26

  • 《折狱龟鉴》法律复音词的历时研究
    折狱龟鉴》法律复音词的历时研究章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折狱龟鉴》是一部案例汇编性质的著作,口语性极强,包含着丰富的法律词语,是研究汉语词汇史重要的资料。其中大量的复音词也反映了汉语词汇的演变规律,对于汉语史具有极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折狱龟鉴》法律词语复音词历时研究南宋郑克的《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全书是在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的基础上而成。《折狱龟鉴》自问世以来对其他同类案例汇编著作有重要影响,如《棠阴比事》的作者万桂荣

    文教资料 2015年34期2015-03-23

  • 《宣室志》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宣室志》联合式复音词研究王 虎,王 晶(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大连 辽宁 116021)《宣室志》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其内部构成比前代更加复杂,联合式仍然是唐五代时期最重要的构词方式。它反映了唐五代时期语言的时代性特点,如大量的新词、新义出现,词形、词义发生变化等。此外,同义词组增多、单音节向双音节词语转变等充分体现了此时期词语高度复音化这一发展趋势。《宣室志》; 联合式复音词; 复音化《宣室志》①是唐代小说家张读所著的志怪小说,全书“皆鬼神灵异之事”,是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7

  • 《四分律》的词汇特点
    口语成分、大量复音词及丰富的外来词。[关键词]四分律;口语特点;复音词;外来词《四分律》,亦称《昙无德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昙无德部所传戒律。据吕《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昙无德律》,60卷,姚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由四部分构成,初分为比丘戒,共21卷,即四波罗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十尼萨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百众学及七灭诤法,共250戒;第二分为比丘尼戒(即八波罗夷、十七僧伽婆尸沙、三十尼萨耆波逸提、一百七十八波逸提、八波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4期2015-01-12

  • 《中华新字典》研究
    尿病”等一系列复音词,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宗教、艺术、医学、地理、植物学、化学、光学、物理、天文、历法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康熙字典》因历史局限所不具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新字典》对近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对新的科学知识的渴求。2.重视外语借词《中华新字典》重视外语借词的收录,外国的事物、地名、国名、度量衡单位等大都附有相关国家的文字,或英文,或日文,或阿拉伯文。3.兼释复音词汉语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以单音词为主,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9-02

  • 从概念场“哭”的词项属性浅析复音化 ——以《世说新语》为例
    是,在表2里,复音词(以可单独表义的单音词为语素的)中已经出现过的,单音词在进行频率统计时,不再重复计算,如“哭”共出现20处,在“哭泣、哭詈、号哭、恸哭”4个词中均出现,单音词要除去在这些情况中使用,计算单独表义的使用情况。表2 《世说新语》“哭”概念场词项属性分析表通过表2可以看出:1.共同属性。从类义素、表义素、关联义素中的施事、受事,外部组合中的语法关系等属性上看,这18组词都是人流泪表达情感的词,无受事,后面不跟宾语。例如:(12)王鸡骨支床,和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4期2014-08-24

  • 论简帛医书词汇系统的构成
    汉代医简》中的复音词就有约1800余个。二、简帛医书词汇系统的划分在对简帛医书词语进行切分归类时,我们遵循如下原则:(一)严格限定医用词汇。根据简帛医书的特征,我们将其内部词汇系统分为医用词汇及普通词汇两个子系统,但二者的界限具有模糊性。张显成认为:“医学用语与全民用语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范围有交叉,但是,在医籍中的词语,只要具有‘医学意义的属性’,就应该视为医学用语。”1陶瑷丽指出:“一些词如果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那么就归入到一般词汇;如果仅在

    戏剧之家 2014年14期2014-08-15

  • 明清时期偏正式复音词构成特点研究——以拟话本小说《石点头》为例
    明清时期偏正式复音词构成特点研究——以拟话本小说《石点头》为例毛向樱,黄宇鸿(钦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拟话本小说《石点头》中有偏正式复音词2410个,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四分之一强,构成情况也颇为复杂。语义构成上,偏正式复音词可大致分三类:有关人、时、物的;有关动作行为的;有关性质状态的。词性上,偏正式复音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和副词相对较少。《石点头》;偏正式复音词;明清时期;语义;词性

    天中学刊 2014年3期2014-05-21

  • 《诗 经》单纯复音词研究
    《诗 经》单纯复音词研究王小净(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语言发展历史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本文从《诗经》中的单纯复音词的分类及性质入手,以期窥见复音词发展脉络和轨迹。《诗经》 单纯复音词 重叠单纯复音词 联绵词《诗经》处于我国汉字从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初期阶段,其诗句以四言为主,音节上要求成双成对,复音词得到适宜生长的条件,因而,《诗经》里涌现了大量复音词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2014-04-07

  • 近二十年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一、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总论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中古汉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东汉至隋末这一时期大约四五百年间的文献、特别是富含较多口语文献的语言。”①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整个汉语词汇史的一个重大转变,对于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关注最早可以追述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 的 《词汇的发展》 这一章就曾对该时期的葡萄、苜蓿、师子等若干词语进行过开创式的探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力先生又在 《汉语词汇史》一书中再次强调了中古汉语以及复音词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6

  •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
    《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研究何丽君(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孟子》一书中的偏正式复音词数量多,特征鲜明。文章拟从词性角度,对《孟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予以全面考察,并通过与《论语》的比较分析,探究偏正式复音词在先秦时的细微变化,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孟子;偏正式复音词;词性构成;论语《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这部书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1

  • 《毛诗笺》联合式复音词构成研究
    词的基础上创造复音词,不但增加汉语词汇量,并且使词义表达更加准确、明晰,因此,单音词复音化又成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变化在甲骨文、金文已露端倪,至春秋战国时期复音词在语言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后世主要的类型已基本具备,两汉时期是汉语复音词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数量大大超过前代,而且构词方式也有了新突破。两汉四百年间,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为学术研究、语言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学者们不但编撰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对先秦古籍进行全面地注释研

    东方论坛 2013年4期2013-03-26

  • 《论语》复音词相关问题
    考察先秦时期的复音词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基础工作。《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比较忠实地记录了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的语言事实。本文拟从《论语》文本入手,考察其中的复音词的来源和构词法问题,研究对象以虚词和除了人名、地名等专名以外的一般复音词为主,或许可以对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可靠材料。一、复音词判断方法本文判断复音词的方法,以对照《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否收录该词条为主。另外依据以下原则判断复音词: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合成后的意义并不是原来语素简单相加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5

  • 《幽明录》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
    方法,对该小说复音词的构成、类别作了穷尽的统计和全面描写,通过各种类型的具体数据,初步总结出《幽明录》复音词构成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些特点。【关键词】幽明录;复音词;构词方式《幽明录》是南朝宋刘义庆编集的志怪小说。全书共计27244字,据笔者统计,复音词共计1221个(不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和虚词),占总字数的4.48%。汉语的构词方式可分为语音构词和语法构词。依照这两种构词法产生的词主要是单纯词和合成词。前者包括叠音词、连绵词和音译词。后者包括复合式、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2013-02-01

  • 论汉语复合词末端语素的虚化 ——兼谈多义语素的构词差异
    ,可以看出,在复音词模环境中,语素意义的专门化或单一化,以及复音化环境,使语素只具有结构意义,是复合词末端语素虚化的主要途径。复合词;末端语素;虚化关于汉语实词的虚化,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1]这些成果主要反映的是实词向虚词的转化。如:“一个词由具有词汇意义的实词向只具有语法意义的虚词转化的过程,称之为实词虚化。”[2]其实,汉语中实词的虚化,不仅有词到词的虚化,而且还存在一个单音节的实词,在复音化的过程中变成复音词的一个虚语素的现象。正如Jerzy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10-28

  • 《孟子》“以”的复音词研究
    探讨“以”构成复音词时语义、语法分布状况,进而总结先秦汉语中“以”作复音词使用的特点,所选版本为《孟子》中华书局1960年第一版。笔者统计的数据与杨先生的研究成果差异甚大。根据笔者的统计,“以”在《孟子》中共出现636次,其中实词用例36次,主要充当动词。虚词用例296次,包括介词、连词、副词的使用。构成复音词用例304次,归为三类,一是作固定格式使用68次,包括2类,即“以……为……”、“以为”的使用。二是作单独的复音词使用19次,包括1类,即“是以”使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10-13

  • 庾信赋中联合式复音词研究
    庾信赋中联合式复音词研究辛 玲,王卫振(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庾信赋中的联合式复音词虽然并不占大多数,但也是复音词中的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从语义构成来看,最主要的就是相同意义的联合,其次是相关意义的联合,数量最少的为相反意义的联合;从词性分布看,构成名词的最多,其次为构成动词和形容词,数量最少的为构成副词、连词和叹词。从词性构成看,词素的词性与所构成词的词性基本一致;从语序构成来看,与现代汉语相比,只有字序AB式的,且仅有一例。

    天中学刊 2012年1期2012-08-15

  • 近三十年来扬雄《法言》研究综述
    法研究。(1)复音词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法言》的语言研究主要涉及的是复音词研究。张焕新和杨晓宇的《〈法言〉复音词研究》都通过对《法言》中复音词的研究分析,指出了意义、结构、简称、人名及地名、语境、同义及近义等是界定《法言》复合词的标准,并且强调意义标准始终是界定复合词的最重要标准。以此标准将《法言》中已认定的复音词归为联合、偏正、支配、表述、附加、重叠、非重叠式单纯词等七大类,同时,论述了每一种结构形式复音词的构成特点。并得出结论:联合式复音词在《法言》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百喻经》中的复音名词研究
    期可以说是汉语复音词大量产生的时期,佛教的传入对汉语的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百喻经》是齐梁年间翻译过来的一部重要且又通俗的佛教经典。文章对 《百喻经》的复音名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力图展现 《百喻经》中复音名词的结构特点。《百喻经》;名词;复音词《百喻经》是齐梁年间由天竺僧人求那毘地(?-502)翻译过来的一部重要且又通俗的佛教经典。它集录了近百则有关善恶罪福报应的譬喻故事,以说明佛教的基本教义,其中有许多佛教词汇。其故事通俗生动,贴近生活,语言极具口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研究
    十分重大。1.复音词的定义,界定范围有的学者把词汇从音节上划分,一个音节的字叫做单音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叫做复音词,而不是多音词,在这里多音词又代表着另一层意思。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汉语发展和变化的里程碑时期,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之间的过度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但在语法上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也体现出来了。1.1 复音词的准确定义复音词是汉语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王力在《汉语通稿》中提到,复音词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1-22

  • 《百喻经》偏正式复音词调查
    百喻经》偏正式复音词调查侯宝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百喻经》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偏正式复音词内部的语义和词性构成较为复杂,对其构词状况和特点加以探讨,可以为中古时期偏正式构词法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些佐证。《百喻经》;偏正式;构词《百喻经》是六朝时代随着佛经的传译而传入我国的古印度文学作品之一,该书用98则寓言故事来宣传佛法教义,由古印度僧伽斯那辑录而成,南朝时经懂得汉文的印度法师求那毗地译成汉文,该书语言通俗生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异苑》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
    度,对《异苑》复音词予以专门化的研究,并将其放入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以期总结出该时代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发展特点。【关键词】《异苑》;复音词;构词方式现存《异苑》十卷为宋给事刘敬叔撰,明胡震亨所辑。(本文以1996年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刊出的范宁先生的校点本为底本。复音词的统计不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文中引用例句均注明卷数及页码。中间用“·”隔开,前面为卷数,后面为所在页码。)全书不足3万字。据笔者初步统计,共有复音词1912个,可分为语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2010-04-22

  • 中古汉语程度副词初探
    副词有单音词和复音词之分。它们既有继承上古汉语而来的程度副词,又有不少中古时期新兴的成员。继承而来的程度副词和新兴成员在构词方式、使用特点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依据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对中古时期程度副词进行考察。一、单音词中古汉语程度副词有单音词和复音词两类。单音词有两个来源:一是继承上古汉语而来;二是中古时期新兴。继承上古汉语而来的单音词主要有“至、极、绝、穷、最”等(最类),“太、已”等(太类),“大、孔、良、偏、丕、深、甚、盛、殊、尤、重”等(甚类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3-23

  • 汉字的性质分析
    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语素是一种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结合汉字体系古今发展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汉字跟汉语里的词及其构成成分关系密切,属于语素文字。首先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多数,复音词是少数,尤其是在先秦两汉。古汉语中的复音词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合成的复音词,这种词是由原来是单音节词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如“恭敬”、“异同”、“好坏”等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7期2009-11-02

  • 复音词数据看中古佛教类语料构词法的发展
    期;中土文献;复音词;复合词;复音单纯词摘要:很多学者对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中的复音词和中土文献中的复音词做了定量一定性式的研究,得出了大量可信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可发现中古时期佛教类语料的构词法与中土文献的构词法是同步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佛教类语料中单音词复音化的程度与中土文献基本保持一致;佛教类语料中复音单纯词和复合词的能产性与中土文献略有差异,但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佛教类语料和中土文献中都是联合式构词法的能产性高于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2009-08-19

  • 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
    复音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整个词汇系统由以单音节为主发展到以多音节为主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变化对汉语内部各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很重视对复音词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不少学人对汉语复音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其研究情况可概述如下:一、对于词和词组区别的研究:界定词和词组,目前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2006-11-24

  • 关于新教材语文第三册古文的两处注解
    频率很高。这种复音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意思是:昼夜勤劳作,“息”字只作为陪衬,无义。《墨子》:“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意思是: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园中。“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按句中应为种树的地方,所以义偏“园”,“圃”作陪衬,无义。第二、联系下文。“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是“亦以明死生之大”中的“大”的进一步解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200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