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分析

2018-01-18 11:06董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系统性导管血流

董颖

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 为患者抢救和治疗提供了便捷通道, 但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 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事件频发, 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监测,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1]。CRBSI的预防管理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人员的系统性工作, 从置管前准备、置管操作到导管维护都需要医生、护士、院感控制人员的协同合作。因此为有效控制临床CRBSI发生率,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收集本院接收的180例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0例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90例。观察组男49例, 女41例,年龄24~72岁, 平均年龄(41.49±10.17)岁;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 年龄23~70岁, 平均年龄 (40.55±9.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 患者意识清晰, 认知能力正常, 能够配合临床护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常规护理干预:完善穿刺前准备工作, 常规消毒置管部位皮肤并消毒铺巾, 穿刺成功后采用无菌敷料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系统性护理干预, 首先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穿刺操作流程与技巧, 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还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 在穿刺前需彻底洗手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口罩等。穿刺成功后需要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 如果残留血迹需擦拭干净后再覆盖。穿刺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皮肤发热、红肿等不良反应, 如果有CRBSI征象需立即撤管并遵医嘱处理。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过程中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只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配合, 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CRBSI诊断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处理指南》: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局部或全身中毒等且原因不明,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导管尖端与血液培养细菌种类相同, 导管血标本培养菌落数是外周静脉血标本培养菌落数的5倍甚至更高。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CRBSI 1例, 对照组患者发生CRBSI 7例, 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1.1%(1/90)低于对照组的7.8%(7/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 P<0.05)。

2.2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s, d)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导管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90 8.45±3.19a 14.27±5.09a对照组 90 16.38±5.33 21.65±8.97 t 12.111 6.788 P<0.05 <0.05

3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为重症胰腺炎、胰头癌等重症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 不论是常见病还是急危重症疾病都需要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治疗[2]。但是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导管相关性疾病也接踵而至, CRBSI就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针对这一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 促进患者转归改善预后, 避免病情恶化。由此可见, 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避免发生临床感染, 而且也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 维持医院和谐稳定。

系统性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提供多方位、多层次优质护理服务的现代护理模式[4-7], 为实现护理目标, 首先需要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与业务培训与专业讲座,安排穿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讲解穿刺技巧, 现场演示穿刺操作的规范流程, 使参与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与规范流程, 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8-10]。在留置导管期间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皮肤反应, 及时发现异常征象, 而且还要做好患者评估工作, 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拔管前需要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本研究通过对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的护理结果对比发现, 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的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 能够显著降低CRBSI发生率, 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对患者留置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 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 从而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减少感染风险。由于患者置管时间缩短, 因此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 有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 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 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减少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推广应用。

[1] 荀林娟, 宋瑞梅, 叶海燕, 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外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0(2):93-95.

[2] 李虹.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24):74-75.

[3] 肖丽, 卢岩, 彭松林, 等.ICU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 24(6):523-526.

[4] 姚少维, 胡雪慧.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31):2476-2480.

[5] 黄淑华, 邓乐琴.综合护理对 ICU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医疗装备, 2016, 29(10):163-164.

[6] 韩艳丽, 吴清余, 陈丹丹, 等.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6):1336-1338.

[7] 李文月.系统干预管理控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5(5):173-175.

[8] 凌凤英, 卓新.50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9):109-110.

[9] 熊金艳.浅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干预的认识.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3):98.

[10] 张玉风.护理干预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s2):271.

猜你喜欢
系统性导管血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