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2018-04-02 12:56刘巧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部编课后练习课文

刘巧芳

(宁德市蕉城区华侨小学,福建 宁德 352100)

小学低年级部编教材包含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须掌握的语文能力、方便小学生掌握的口语和写作训练、合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各种语文素养的基本因素,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训练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方法。部编教材将这些分散的、难以有机结合的“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分布于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导语和课后作业习题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部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主线组织结构,特别是课后作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朗读课文,突出重点

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非常重视朗读,针对文本个性,朗读的要求层次不断提升。一年级上册课后练习中,把读好课文作为学习重点,如《秋天》一课中,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影子》一课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青蛙写诗》一课要求读好句子,注意读好停顿。课后练习对朗读的要求清晰,循序渐进,层次性非常明显,这是以往旧教材所没有的。而一年级下册中对朗读先是重在指导读好句子,如《彩虹》一课中,课后习题要求读好长句子;第二层次重在指导分角色朗读,如《棉花姑娘》一课要读好文中的对话,《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要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一年级下册的课后练习对于朗读的要求是重点突出,教学性清晰,与一年级上册相比,要求的层次有所提升,让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有“章”可循。

1.从模仿感受中学朗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具体感受。只让学生在句子中划表示停顿的线,还是读不出那种似断非断的感受;对学生说句号要上扬,感叹号要感叹,学生还是不明白。因此,一年级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如在指导《小小的船》一课朗读时,可以运用四步法。教师先范读引路,接着带读强化,学生再练习巩固,最后提升朗读效果。

2.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文本,采取快读、慢读、轻读、重读等朗读方式,还可以运用分解法指导朗读。如在《彩虹》一课中,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可以采用分解法,为了读好“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这一句,课件出示分解的相关词句:“壶、水壶、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通过这样的分解读,层层递进,学生很快就把这句话读到位了。在教学第二句时,可以把句子按停顿分解成一首小诗,这样有梯度的训练读,不但能把长句读好,而且还能让学生爱上朗读。

3.圈圈画画辅助朗读。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重点句旁边标上一些符号,表示朗读的轻重缓急。如用“O-O”代表中间读得轻,两头重;用“-O-”代表中间高,两头低。教师有时也可引导学生判断句子的基本要素,让学生用不同的线圈划出。根据基本要素体悟停顿,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句话”的概念,还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读好句子。例如“青蛙写诗”这四个字看似十分简单,却包含着基本的句子要素,即主语、谓语、宾语。在介绍这个短句时,可以让学生用横线划出“谁”,用波浪线区分出“在干什么”,告诉学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再指导朗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掌握句子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朗读的停顿,突出重点。

二、积累语言,夯实基础

部编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与旧教材一样通过背诵课文积累词句外,还同时采用多种方式。一上课后练习中对词语的积累,第一层面采用“读一读”或“读一读,记一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第二层面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偏正短语。对句子的积累如:“照样子做问答游戏”,学习一问一答,感受问句与陈述句。课后练习中呈现句段积累的方式有:如《青蛙写诗》中认识逗号、句号;《乌鸦喝水》中认识自然段。而一下课后练习中,语言积累的形式更多样,要求逐步提高。词语积累中构图方式更多样,学习表达更丰富,如AABB式、动宾式、ABAC式、主谓式、重叠式词语呈现。句子积累要求要螺旋式上升,主要有借助句子比较,学习具体表达;借助句子仿写,学习多样表达。从一年级教材中课后练习的呈现方式,可以看出部编教材方便了广大教师的教学需求,清晰明确地给出了一条按照语文要素培养梯度递进的主线。

1.积累词语,感受多样表达作用。教师要重视字词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对比读来感受表达的作用。如教学“天,蓝蓝的天;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让学生对比想象读,体会这种表达好在哪里,还可以建立识字思维导图。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对图形的掌握远超对文字的掌握。通过构建趣味性和内在关联性强的思维导图,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字词,并且能够累积以前学习过的字词,事半功倍。

2.认识句子,了解逗号句话的用法。认识句子并不难,可以采用圈圈画画的方式,了解用法的重点。如教学《青蛙写诗》一课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感性认识标点符号的“形”,认识逗号和句号。在随后的指导朗读中,当学生读到不同的标点符号时,教师辅以手势、语言等提醒,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标点的停顿规律。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读好句子,注意停顿,可以先让学生圈出句子的标点符号,再找找文中小作者想去新疆的哪些地方看看,最后通过朗读读出逗号、句号、感叹号的停顿。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学习运用中体会逗号、句号的用法和停顿,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联系语境,学习阅读

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各单元课后作业习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利用图画阅读课文内容,借助小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这主要涵盖于连环画课文中;二是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缺乏连续性,基本不成系统,思维单一,而且语言的表达还不是很完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课后作业提升阅读能力时,以培养学生以提取信息能力为出发点,促使学生边思考、边阅读。

1.找出课文的明显信息。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采用“圈圈画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具体方法是请学生从课文中“圈画”出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取信息,最后让学生结合“圈画”内容和所提取的信息,说一说课文的主要信息。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又增强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2.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如连环画《小壁虎借尾巴》课后中:“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读音和意思。”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然后课件出示对应的文字,教师范读,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图文一一对应;再看图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引导学生看图猜字的读音和意思;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样借助图画,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教师要想教好部编教材,必须要读懂课后的练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部编课后练习课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背课文的小偷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