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及关系研究

2022-04-05 07:45李航LIHang王剑英WANGJianying闫存玲YANCunling薛冬XUEDong武爱文WUAiwen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格化条目医患

□ 李航LI Hang 王剑英 WANG Jian-ying 闫存玲YAN Cun-ling 薛冬XUE Dong 武爱文WU Ai-wen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和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等[1-2]。医务人员作为维护人民健康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军,其职业倦怠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以及复杂的医患关系促使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感倍增,医务人员已成为当前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2]。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在40%~90%[3-4]。职业倦怠影响医务人员身心健康[2],也容易导致医务人员丧失工作热情、冷淡就诊患者、激化医患矛盾。反之,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不断甚至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均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进而导致职业倦怠[4]。

职业倦怠是一项综合指标,容易受到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作为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认知,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2,5]。基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服务与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以及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本研究拟分析该地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的现状以及内在关系,为当地制定相关改善政策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哈尔滨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举办黑龙江省省内学术会议建立的医务人员微信群为平台,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2020年8月,利用问卷星平台将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群进行手机推送,由医务人员在线自行填写,问卷开始作答前设有统一的指导语。为保证数据质量,结合问卷条目数量以及一般作答填写速度,本研究将作答时间<30秒的问卷判定为无效问卷。本次研究后台共计收回问卷157份,剔除IP地址重复及作答时间<30秒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26,有效回收率80.25%。

2.研究内容。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职业倦怠量表、医患关系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研究。(1)一般人口学资料:该部分由研究者自行设定,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婚姻状况等。(2)职业倦怠量表:采用李超平[6]等修订的职业倦怠调查普适性量表来测量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包含情绪衰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3个维度,共计22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各条目得分0~6分,情绪衰竭、去人格化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职业倦怠越严重;个人成就感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低,职业倦怠越严重。Cronbach's α系数为0.761。(3)医患关系量表:采用杨慧[7]对Hnhn开发的DDPRQ-10翻译并修订后形成的DDPRQ-8进行测量,共8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各条目得分1~6分,条目1反向计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医务人员感知到的医患关系越差。Cronbach's α系数为0.743。(4)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张建新编译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8],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各条目计分1~4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即为量表总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强。Cronbach's α系数为0.900。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温忠麟等[9]提出的逐步回归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1.一般人口学资料。126例调查对象中,以女性人员为主,有88例(69.84%);平均年龄39.90±8.31岁;平均工龄16.77±9.04年;已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有104例(82.54%);文化水平以大专或本科学历人员为主,有104(82.54%);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有51例(40.48%),其次是中级职称人员,有45例(35.71%);工作岗位以医生、护士为主,分别是54例(42.86%)、31例(24.60%)。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2.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7.53±8.65分、6.24±4.09分、28.74±9.12分;医患关系得分为24.74±6.64分;自我效能总分27.67±4.88分(见表2)。自我效能得分低于全国常模[10]28.64±5.2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

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及自我效能仅在性别和岗位两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男性去人格化得分高于女性;医生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其他岗位人员(见表2)。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龄与医患关系呈正相关(p<0.05),年龄越大,医患关系得分越高;工龄越长,医患关系得分越高(见表3)。

表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分值[(s)]

表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分值[(s)]

注:*p<0.05

性别岗位维度 总分t F男女医生 护士 技师 行政/后勤情绪衰竭 17.53(8.65) 18.51(9.16) 17.12(8.46) 0.754 20.02(9.33) 17.04(7.59) 11.45(6.49) 14.06(5.78) 4.616*去人格化 6.24(4.09) 7.48(5.11) 5.72(3.50) 2.049* 7.43(4.66) 6.60(2.86) 2.36(2.11) 4.31(2.09) 7.101*个人成就感 28.74(9.12) 26.58(8.59) 29.63(9.25)-1.574 30.12(9.99) 26.28(9.52) 30.00(9.52) 27.44(8.54) 1.132医患关系 24.74(6.64) 25.42(6.66) 24.45(6.65) 0.680 24.07(6.85) 26.80(6.42) 23.09(6.02) 24.88(6.48) 1.220自我效能 27.67(4.88) 28.29(4.86) 27.41(4.89) 0.841 28.54(4.47) 26.00(5.58) 29.73(4.76) 25.94(4.15) 3.041*

表3 医务人员年龄、工龄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分析(r)

3.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与医患关系呈正相关;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与医患关系呈负相关;自我效能与医患关系呈负相关(见表4)。

表4 职业倦怠、医患关系、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r)

4.自我效能对医患关系与职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分析。根据温忠麟等[10]提出的逐步回归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控制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情况下,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Y),医患关系为自变量(X),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M)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检验回归系数c、a、b和c′是否显著。其中,c表示X对Y的总效应,a表示X对M的总效应,b表示M对Y的总效应,c′表示在控制M的影响后,X对Y的直接效应。第一步以医患关系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情绪衰竭Y=-22.726+1.075X,去人格化Y=-7.303 +0.455X,个人成就感Y=34.760-0.742X。第二步以医患关系为自变量,自我效能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M=29.733-0.431X。第三步以医患关系和自我效能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情绪衰竭Y=-24.561+1.101X+0.062M,去人格化Y=-4.439+0.413X-0.096M,个人成就感=11.154-0.399X+0.794M。所有模型中,除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的回归系数b不显著外,其余系数均显著,提示本研究的自我效能在医患关系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的影响上中介作用不显著,在个人成就感的影响上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6.14%(见表5)。

表5 自我效能在医患关系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讨论

1.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自我效能及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得分17.53±8.65分,去人格化得分6.24±4.09分,个人成就感得分28.74±9.12分。根据职业倦怠量表评分标准[5]:情绪衰竭19~26为中度,26分以上为高度;去人格化6~9分为中度,9分以上为高度;个人成就感34~39分为中度,34分以下为高度。参照此标准,医务人员情绪衰竭程度较轻,去人格化处于中度水平,个人成就感已达高度水平。相比2004年的研究结果[11],近10多年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现象有所好转,但个人成就感呈现出态势加剧的现象。已有研究表明[12],医务人员自感医患关系和谐的仅占3.6%。本研究显示,医务人员视角下的总体医患关系较为和谐,这与郑世通[13]等的医务人员视角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去人格化得分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男性易激惹、缺乏耐心等性格因素有关。医生岗位的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这可能与其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关,长时间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极易产生职业倦怠[5]。同时,与医院的其他岗位人员相比,医生的自我效能感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其所从事的救治事业有关,他们在工作中能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更有信心去解决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此外,年龄越大、工龄越长,其所感知的医患关系也越差,这与代思远[4]研究结论相一致,可能是长时间从事一种工作容易对工作失去激情和耐心有关。

2.医患关系、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及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患关系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并能负向预测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即医患关系越差,其职业倦怠越严重。医患关系不和谐会加剧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又会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由此形成了“医患关系加剧职业倦怠、职业倦怠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4,14]。本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并能正向预测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同时,自我效能与医患关系呈现负相关,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其职业倦怠程度较轻且所感知的医患关系较为和谐。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失败经验等因素,容易导致个人成就感较低,进而降低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个人成就的缺失,两个因素相互影响[5]。另外,医务人员处于自我效能较低的状态,无法高效高质的完成本职工作,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进而影响医患关系。

本研究的中介作用检验分析结果提示,自我效能在医患关系与职业倦怠个人成就感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14%,即表明医务人员感知的医患关系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医护人员,他们对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加自信,并能够以积极并富有激情的心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对于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非常有意义。由此可见,为有效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一方面建议全社会共同努力并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建议医疗机构应密切关注职工的身心状态,并通过多种渠道或方式方法提升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人格化条目医患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例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真问题”的生成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两本《醒世姻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