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策略初探

2022-11-19 11:06于晶晶
小学生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小组长组员分组

于晶晶

所谓深度合作学习小组,就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对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后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再根据教学目标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相应的深度学习任务。合作小组在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时,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竞争的基础上,在组内由学生自主完成,由此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模式,革新了教学理念,摒弃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并且切实有效地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段时期的实践证明,我们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深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线教师“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规避教改误区,让教学改革少走弯路,才能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

一、组建深度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的配备

(一)小组长的推选

组建深度合作学习小组,必须选出一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小组长。小组长的人选可以由任课老师根据对学生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后任命,也可以以民主的形式,由小组成员自行选举推荐。在挑选小组长时,考量的标准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还要考虑其他综合因素,比如被选出来的组长有没有服务其他同学的意识,在学习上有没有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的能力,在组员之间有没有号召力?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慎重选拔,从而确定理想人选。在任命小组长之后,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选任的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指导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目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常见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每一个小组长都能了解自身在小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具体作用,要鼓励他们耐心、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小组成员,要树立榜样的力量,还要有奉献精神。其次,教师应当赋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利,一方面是为了使其在小组成员中树立威信,便于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要让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要发挥团队的力量给予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既有效锻炼了小组长的个人才能和智慧,也能够在组内建立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小组成员的选择

在深度合作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是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对小组成员进行不同的分组方式往往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将全班学生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就能让小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反之,带来的学习活动效果则大相径庭。所以,在数学课堂上,需要教师从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出发,对全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和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以异质作为基本分组原则,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更充分地展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更好地唤醒课堂活力,而且还可以在小组内实现组员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1]。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以为每个小组安排4 名成员,既包括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较强的学生,也包括综合能力表现都较弱的学生,此外还需要搭配具备一定计算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的学生。这样就能够在小组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中各展其能、各司其职,鼓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内容展开自主性探究,既充分地展现了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也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深度合作学习小组任务的分工

(一)细化分工,让职责具体化

小组长不仅是老师的小助手,还是小组的组织者、领导者,不仅要素质高、学习能力强,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组织能力,还要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够完成组内任务的分配、成员的分工、组员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相关工作。当然,在小组长带领大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组内其他成员不能成为无所事事的旁观者,需要在小组长的领导下,各自完成具体分担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内,一般除组长之外,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其设定可以由教师挑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毛遂自荐。在学习板书、轮流主持、检查预习、巩固练习批改等等诸多环节,都需要鼓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多动手勤动脑,在产生分歧时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就能够避免小组长的一言堂现象,要调动其他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让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够为获取小组荣誉贡献个人的力量。

(二)科学分工,让合作高效化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视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个性特点等作为出发点,同时还要坚定异质分组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小组内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力、表现力,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学习好的学生能够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帮助、分享方法,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在大家的带动、帮助下充分发挥学习潜能,从整体上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提高小组整体成绩。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可以对班级学生建立异质分组,明确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一份统计图的绘制。在分组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小组学习目标,让小组长在目标的引领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长负责学习任务的安排、整体进度的把握、组员之间的协调等;动手能力强、书写工整干净的组员负责统计图的绘制,头脑灵活、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负责运算、数据的统计等等。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才能让小组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只有提高学习小组分组的科学性,才有助于提高小组的活动效能,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学有所获,让知识和能力协同发展。

(三)合理分工,让任务明晰化

在设置数学学习小组时,应建立在班级小组建设的基础之上。具体而言,首先是以班主任对小组进行合理分配,并在这一过程中明确班级口号、小组名称以及组号等等,通过创建小组文化,提高小组成员对小组学习形式的认同感,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其次,结合学科特点,对小组展开集体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架构高效的数学课堂,如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学习小组应该怎么处理,你作为一个小组成员,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具体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等等。

对学习小组的任务而言,具体包括:课前预习的检查、教材例题的探讨理解、新学内容的总结、课堂练习的拓展延伸、练习批改和评价、组员质疑等方面。此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个学生都是其中的成员,要改变长久以来被动听讲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学习时不但要认真听,还要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出来,积极参与讨论。首先是听,小组活动前,要听清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在小组活动时,要尊重每一个组员的发言。其次是说,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只要有不懂之处就可以求教同学,也可以询问组长,如果在组内不能解决问题,可以由代表去请教老师。最后是做,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认真听积极说,还要动手做,不论是操作拼图还是动笔推算,大家都要有动手的习惯,在实践中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深度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指导

(一)针对性引导

在深度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回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在安排好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后,切不可袖手旁观,而是应该积极巡视各个小组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引领、辅助、答疑解惑的作用,既要协调小组的学习进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还要切实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在维持好整个小组学习纪律的同时,把握合理的契机,为他们提供点拨、辅助、纠错,提升小组学习的整体效率,营造更活跃的小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统计班级内学生的身高”,为学生提供指导,要求学生遵循“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绘制图表”这些步骤展开有效的小组学习。针对本环节的学习难点——确定纵轴单位区间,教师可在小组间巡视时把握契机,对遇到困难的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准确领悟所学内容的要领,深化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制定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化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小学生常常受制于年龄、性格特点等原因,很容易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组员之间在合作学习时出现不交流、少交流或无效交流的情况。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帮助心不在焉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也可以在组内利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全面保障小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可引入多媒体教辅工具展示教材中所呈现的图片,再设置提问: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其中包含了多少个活动区?每个群内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图片、展开讨论。之后继续提问:你是如何得到这些算式的,每个算式所指代的意义是什么,是否可以建立组合运算?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顺利引出本课主题,也能够使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完成四则运算的学习任务。教师随后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并设置组内讨论任务:如何借助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确定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之后再次展开小组讨论,基于提问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指明了合作学习的方向,也极大地提升了探究效果,所有的结论都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推导,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多维度评价

在建立深度合作学习小组之后,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所以在课堂评价时,也应当体现评价过程的多元性。多元性评价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论,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全体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2]。例如,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之后,首先让学生回溯之前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其后再在小组内让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组员进行相互评价,实现取长补短、协同进步的目的;最后在班级内建立小组互评,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其他小组成员的优点,从旁观者的角度对他人的学习过程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回过头来再一次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推动自我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深度合作学习小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所倡导的。在建设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异质分组,同时还要强化引导、建立多维评价,使小组学习与学生的学情高度匹配,以此架构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小组长组员分组
分餐小组长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