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美术创造力

2023-06-30 16:49刘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拓印创造力

刘华

陶行知指出,教育不能创造出什么,但他能够去启发和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使他们为自己创作,为社会创造,为国家创造,为民族创造。这不但为创造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带来了重要启示。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找到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的理解,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学科本身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势,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造教育不但为我们提供了课堂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在美术课堂中持续的学习感受美术这门独特的艺术学科的魅力。

一、培养有创造力的联想

陶行知说:“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就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孩子从笼子里中解放出来,放大的鸟笼比原来的鸟笼大些,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玩,但仍然还是个放大的笼子,不是鸟的家乡,也不是鸟的世界。鸟的世界是无边的森林,是广阔的天空。关键是我们要解放孩子们的空间,让他们去呼吸大自然中花草的清香、去游览青山绿水、去观看日月星辰以及接触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面向生活才会有创造性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更不能約束他的发展空间,要从生活中学习,向大自然和社会学习,去放飞儿童的思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然景色的欣赏时,尽可能让学生迈出校园,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来感受自然界的美感。

【案例】《添画》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周围世界的美吗?那就随导游来一起领略一下吧!(教学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小鸟的叫声,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联想大自然的美。)

2.依图联想

教师播放视频,从大草原到宁静的沙滩再到茂密的森林。同学们来说一说,如果你来到这里你会做什么呢?(教学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记忆,联想不同环境中人们开展不同的活动。在其他同学的引导之后,给学生结合自己的图片进行联想的机会,并通过“联想”激发学生创新构思活动,拓展思路。)

3.提出问题,发散思维

教师引导:这么优美的风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利用添画的方法,走进画面游玩一番吧!引出课题:添画。

请同学们说一说教材中的作品在什么样的图片中添加了什么内容?学生观察沙漠、草原、乡村三幅图,想象能在图片中添加什么情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说出不同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训练,激发想象力。)

4.教师参与,学生绘制

作业安排:分组进行,利用各种废旧种材料通过贴、剪、画的方式大胆想象,添画有趣的情节。(教学意图:通过美术语言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表现有趣的画面,拓宽学生创作思路,培养学生创造学习能力。)

5.课堂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学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6.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不同内容的图片,就让我们利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尝试表现更多,更有趣的情景吧!(教学意图:通过展示不同内容图片的添画效果,启发学生,拓宽添画表现内容。)

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引导学生产生各种联想,并利用废旧材料通过剪贴画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拓展的训练,激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

二、在小组合作中激发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有创造力的学生集体,既有“自动的能力”,又有“自觉的纪律”来影响和引导全体学生,它能够以集体的努力共同探讨追求真理,以集体的力量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帮助的学习,大家可以共享资源,互通信息;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技能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人数组合。人员分配不宜过多,人数控制在二到四人之间,人数过多不但会导致讨论时间过长,而且还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观察,将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讨论质量较为有效。2.调整课堂结构,提升小组合作质量。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视觉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教学起点的关键,美术起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在《画影子》这节课中,我运用富有创意的手影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影子。在这个视频中它可以跟随你的动作模仿你的外形,并且与你形影不离。这个小小动画片,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4.自主探究,分享交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轮流发表看法,这样往往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力,给每位同学参与的机会,多种思维的碰撞促成思维的创新。5.合作探究,小组互助。老师布置任务之后,小组成员要具体分工,人人参与动手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帮助。

【案例】《有趣的字母牌》

教师引导:请各组学生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

(1)你发现了关于纸牌的那些知识?

(2)纸牌有哪些形状?

(3)根据教材你发现有哪些制作方法?

(4)字母牌有哪些玩法?

学生分组探究,每个小组只探究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逐一探究有关字母牌的知识和设计方法。探究结束后,记录本组专题探究的结果并汇报给大家。第一组:研究纸牌的历史。第二组:研究纸牌多样的造型和设计原则。第三组:研究纸牌的材料、装饰和设计方法。第四组:研究字母牌的多种玩法。最后小组汇报,分享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对于汇报中的不足,教师补充。通过小组汇报,明确合作的目的,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学习的内容;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意识,从而获得有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在这节课帮助学生围绕设计制作字母牌这一主题,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小组成员一起探究、一起制作,体会合作的快乐。

三、兴趣带动创造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有力量,有创造力。教师要善于将书本里平淡无奇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其次要针对不同学生年龄特点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美术教育中的趣味元素,对学生量身定做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受既外化于实践活动中,又内化于心灵的体验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说到“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紧联系在一起。”例如选择一些卡通漫画、民间玩具欣赏、童话故事、连环画欣赏等。因为这些内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正是感兴趣,他们才会专注地投入,才会乐于把看到的欣赏内容与同学交流。

【案例】《拓印树叶真有趣》

1.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

2.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用各种不同的树叶组合成小猪、小熊、小鸟等动物图案。鼓励学生也来变一变小魔术,看谁能用树叶变出更多的形象。

学生边观看边猜作品中的形象。学生谈感受,体会拓印树叶的美感和乐趣。

教师导语:看到这样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猜一猜,看一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拓印的奇妙。)

3.研究拓印方法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探秘拓印

教师导语:这些动物和你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你知道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学生谈感受:具有叶脉的纹理。

探秘一:纹理之美

利用课件中的放大镜放大功能,欣赏树叶纹理的美感(教学意图: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观察树叶纹理之美的学习兴趣)

总结:纹理粗细不同,走向也不同。

探秘二:形状之美

利用不同的颜色线将树叶与形状连线。通过分类联系提高学生对树叶形状的认识。如掌形、扇形、心形、圆形、针形。

探秘三:组合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搜集的树叶,组内讨论组合出新的形象。教师分别将每组作品上传屏幕,请学生评选优秀作品。(教学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秘四:拓印之美

教师导语:拓印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叶子印出来有深浅的变化?

总结:拓印树叶要用叶子的反面。

教师示范完整拓印过程。

教师利用口诀再一次巩固拓印树叶方法。

4.启发创意

对比分析学生作品:(1)你认为那幅画颜色搭配更好?为什么?

(2)你认为那幅画更饱满?(3)除了拓印外,画面中还添画了那些内容?(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励学生大胆创新,解决教学难点)

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更乐于去探究知识。因此兴趣是创造的原动力。在兴趣中去学习,能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汲取更多知识,可以表现出学生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自由中拓展创造力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教育要解放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道:要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其有利的条件,减少学生对生活的约束,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现。对学生的约束越少,学生创作的自由空间就会越多,学生越能够创造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在《大树的故事》这一节美术课中,介绍了一幅美国画家杰斯·艾伦的作品《菩提树》。画中描绘了大树与小动物之间自然和谐的动人情景。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对菩提树较为陌生,我还特意加入了菩提树的知识介绍,从大树的外形到大树的生长环境都作了详尽的描述,学生们也睁着好奇的眼睛,听着老师细致地讲解。我在想象着同学们会在创作时,努力表现着菩提树的样子,顺口说道:“小朋友们,你们想画菩提树吗?”在大部分同学都说想的同时还夹杂着“不愿意”。我先是一怔,但我没有急于否定他的回答。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上,我就让学生们画自己想要表现得大树的样子,不一定是菩提树,也可以画没有见过的大树的造型。大家可以展开想象,联想生活中树的造型,对它加以夸张或是变形的表现。最终交上来的作品中,孩子们的画面是五花八门。有的把大树画得茂盛无比,有的把大树化成了动物的游乐园,有的把大树画得妙趣横生。这样的作品,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让他们任意发挥。并且有些学生为了充实自己的画面,还去主动观察学校周围大树的模样。本來是课堂的练习,自然而然的促使他们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且积极主动的有意识地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类,从而丰富他们的画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积累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老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创作空间,即使学生有好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人去创造。” 创造教育,一方面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主动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拓印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海绵拓印小鸟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