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 多维视角解读《桃花源记》“不复得路”的原因
    静摘 要 《桃花源记》属于记事类古文,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集中在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情境描写层面,欠缺对文本内涵的多维度挖掘。本文从多个维度着手,以“不复得路”的原因为切入点,尝试论证《桃花源记》的丰富内涵。关键词 多维视角  立体解读  文本内涵  “不复得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短短四百字,将一个幻想中最美好的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以简单、平实的语言讲述神奇秘境,将读者带入人类的终极幻想世界。但陶渊明作为东晋辞官归隐的士大夫,他笔下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渔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9期2023-10-19

  • 桃花源记》与《小石潭记》的审美比较阅读
    教学策略。《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是文质兼美的古代山水游记名篇,是语文教材中历史悠久的篇目。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这两篇课文的审美素材,比较阅读文言的宫商美、珠玉美、丹青美、人文美。在审美比较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促进学生产生审美评价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关键词】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审美比较《桃花源记》与《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代山水游记课文,单元主题为“怡情养性”。比较阅读发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在世俗之外描写

    电脑迷 2023年5期2023-08-28

  • 初中文言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以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
    助读系统。《桃花源记》所在的单元提示中“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指出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丰富的内在价值。课后“积累拓展”中“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强调要教给学生读文言文故事的方法。其次,要调查学情。笔者在调查学生《桃花源记》学情时,采用了“知道,想要,学习”的方法,梳理、分析、整合后,学生存在如下疑问:表1再次,要将文本与学生生活勾连,设计适切的学习情境。学生都有假期出游的计划和游玩的经历。笔者将该生活情境与课文、历史知识、综合实践知识相勾连,设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2023-08-18

  • 桃花源记》中的二重对立
    内容摘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品。《桃花源记》仅320字,但在这千古名篇中却有着诸多值得探寻的矛盾对立,学界对《桃花源记》的内涵及其对立关系始终存在诸多争论。故本文将从二重对立的角度,对《桃花源记》中的矛盾对立进行深入剖析。关键词:《桃花源记》 二重对立 陶渊明作为语文教科书中经典篇目的《桃花源记》,传颂千古而不衰,历久弥新而不败。《桃花源记》一文中所蕴含的价值,受到历代文学学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语文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2023-06-22

  • 论《桃花源记》对《河童》的影响
    《河童》与《桃花源记》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之处,结合作者的身平经历,探究《桃花源记》对《河童》的影响。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陶渊明 《河童》 乌托邦文学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与夏目漱石、森鸥外齐名的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相当多的作品,包括小说、评论、散文、游记等。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与他自身丰厚的文学素养是分不开的,而芥川的文學素养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芥川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他自幼就饱读《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陶渊明诗文蕴含的三种“自然”
    三种形态。《桃花源记》中的“自然”意象突显出陶渊明的乡村情结,这种世外桃源般纯朴的乡村既是他“自然”的生活家园,也是他“自然” 的精神家园,后世形成了文人的“桃源情结”;《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自然”意象重点在于呈现天地万物与诗人自我之间的交流共感,既表达了诗人挣脱樊笼而获得身心解放后复归“自然”的美好心境,也突显出诗人融入天地自然后所形成的天地情怀;《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内视自身后对自我人生的省察,从中突显出来的是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也是一种“自然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07

  •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的矛盾与悲慨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筑了一个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没有战乱、没有剥削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在平静的文字下,也记录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背叛与摧毁、迷失与遗忘、幻灭与缅怀,饱含着深深的矛盾和悲慨。读懂这些,就能深入解读陶渊明,读懂陶渊明作品的底色。关键词:陶渊明 理想 《桃花源记》 矛盾 悲慨陶渊明有很多头衔,如“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们说他是诗人中最平静的,最具思想性的。他的文也不错,欧阳修就说“晋无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文言文以写促学教学探索
    以写促学;《桃花源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2]教材所选文言文均文质兼美,然而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仍相对单一,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没劲。面对这样的困

    语文建设·上 2023年3期2023-05-30

  • 合作学习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知发展。在《桃花源记》一文中運用合作学习法,可以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运用提供借鉴,从而使文言文教学取得更大成效。关键词:有效合作学习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教学策略文言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独立的模块,是师生关注的重点。与之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难开展的部分之一,经常出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文言文课堂不活跃等问题。从实际教学的效果来看,文言文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文言文的通篇讲解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山与水的对话,渔与耕的交流 ——探寻《桃花源记》中“渔人”“桃花源”及“竹”等文化意象的深意
    。近日重读《桃花源记》,细加品读玩味,一些疑问随之而来,而在探疑解惑过程中又自觉颇有所得。遂将所疑所思所得,援笔记录如下,愿就方家而正之。一、疑问一:探寻桃花源的对象,为何设置为渔人?其中有无深意?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探究“渔人”的形象并无多大意义;作者设置“渔人”的形象,也未必具有多大深意。本文的重点在于陶渊明所营构的世外桃源及其所包含的隐喻,“渔人”不过是虚构的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一个引子,其功能在于引出尘嚣之外的桃源世界,因此,这个“渔人”的形象,既可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3期2023-04-15

  • 文言文以写促学教学探索
    以写促学;《桃花源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2]教材所选文言文均文质兼美,然而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仍相对单一,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没劲。面对这样的困

    语文建设 2023年3期2023-04-06

  •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义务”
    付开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所谓“秦时”,一般理解为赢秦,而史家陈寅恪先生解为十六国时期的姚秦,故事发生在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的弘农、洛水上游一带。不过,唐长孺先生却认为桃花源故事产生于东晋时期的武陵郡地区。不管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桃花源中人过的却是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或者说,桃花源中的居民,是整体秘密迁徙进去,并与外界社会隔绝开的。在此之前,他们属于国家郡县管理下的编户齐民,只是因为避難,方逃亡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2期2023-03-23

  • 武陵渔人:悲凉时代里的搅局者 ——《桃花源记》的沉浸式教学实践
    王 瑶在《桃花源记》的备课时,一句“仿佛若有光”引起笔者的思考。武陵渔人去寻觅迷人的桃花源?会不会是因为那一句“仿佛若有光”?毕竟,迎光而行,看得到希望,触摸到幸福,即使是梦幻一场,也要比没有希望的绝望更令人心动。因此,笔者尝试以“沉浸式”的阅读教学,带领学生从武陵渔人的角度,近距离地触摸文本的内涵和价值。一、“仿佛若有光”:迎光而行的孤勇者课堂伊始,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朗读课文,站在武陵渔人的角度,把握文章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同学们朗读并思考,开始进入预

    中学语文 2022年28期2022-11-22

  • 试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课为例,分别从反复吟诵,突破难点、桃源内外,寻求本真、阅读升华,读写结合四角度出发,列举教学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桃花源记。引言:《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写于战乱频仍的东晋末期,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遐思与向往,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这篇文章,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赏析能力,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古人美好追求及传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2年2期2022-06-29

  •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事性解读
    内容摘要:《桃花源记》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学界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经久不衰,成果亦是层出不穷。学界已有不少学者从叙事学角度对《桃花源记》进行作品的解读,体现了研究的新意。通过综述发现,学界以叙事学为方法论解读《桃花源记》尚有掘进空间,尤其是文体、文本和语式方面鲜明的叙事性的探讨尚需要进一步深究。 关键词:《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叙事性《桃花源记》作为陶渊明的代表性作品,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和个人志趣。从作品本身而言,其不光是诗,更是叙事性文本。“叙事是人类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2022-06-27

  • 《桃花源图》环境意象构成及组织方式分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源意象。历代作者在自己的诗词绘画中塑造这一意象来叙述自身情感表达自身追求,桃源意象的内涵和意蕴也被不断丰富和扩展。本文选取仇英的《桃花源图》,在对其场景特性与环境意象构成元素梳理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物活动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环境意象构成元素之间的组织设计方式。 关键词:陶渊明 《桃花源记》 《桃花源图》 桃源意象 环境意象“桃源”是传统文化中意义深远的意象,其深切关联着每个时代不同人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2022-06-27

  • 桃花源记》的理想与现实
    内容摘要:《桃花源记》是古代优秀散文之一,在解读的过程中可以从文章本身出发,结合“记”的记叙、抒情作用并关注文本中的意象与写作背景,探究文本背后隐藏的深刻意义,力求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关键词:《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记”这种文体用途很多,不仅可以记人记事、山川名胜,也可以记器物记建筑,故又称“杂记”。“记”意为识记,在这个的基础上,“记”逐渐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文章体式,专门记事记录。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文体

    文学教育 2022年10期2022-05-30

  • 武陵渔人:悲凉时代里的搅局者
    学逻辑。在《桃花源记》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武陵渔人这一独特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的代入感,引导学生探秘释疑,探究出渔人是迎光而行的孤勇者、寻找安乐的探秘者、打碎梦境的惆怅者、嫁接念想的破局者的四重身份。关键词 《桃花源记》 文本解读 沉浸式教学 思维重构在《桃花源记》的备课时,一句“仿佛若有光”引起笔者的思考。武陵渔人去寻觅迷人的桃花源?会不会是因为那一句“仿佛若有光”?毕竟,迎光而行,看得到希望,触摸到幸福,即使是梦幻一场,也要比没有希望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桃花源记
    教授执教的《桃花源记》一课中,包含了文言文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训练、审美的熏陶与《桃花源记》内在文化的学习,很好的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带领学生走进“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在其中流连漫步,学习语言、感悟文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桃花源记》 文言文教学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中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课核心素养共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2022-04-02

  • “桃源”失落的隐喻
    关于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研究,史家多从索引史事处着眼。近代以来,研究者亦开始注意六朝仙乡故事传统与《桃花源记》叙事之间的关系,然未能切中《桃花源记》有别于六朝仙乡叙事传统的独特叙事模式之肯綮。《桃花源记》从六朝仙乡与洞天传说故事传统中“夺胎换骨”,对游历洞天的故事要素进行改编和重构,以“桃花源”的两次失落的书写隐喻了陶渊明自身“有为”地追求理想世界的悲剧。关键词:《桃花源记》 陶渊明 仙乡故事 叙事学近世史家对《桃花源记》的研究,多注意于索引其所述“桃花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2期2021-12-21

  • 虚实相生: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憧憬
    庆摘 要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但人们对于“桃花源”存在的真实性却存有很大争议。本设计通过分析关键字词,了解背景知识,把握故事情节等方法,揭示《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虚实相生的写作秘妙。理解作者寄托其间的思想情怀。关键词 桃花源记;虚实相生;思想情怀一、 设计思路《桃花源記》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他的《桃花源诗》作的序,入选《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设计从“情节之虚与名物之实”“和平之虚与战乱之实”“憧憬之虚与传承之实”“社会理想之虚与个人理想之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9期2021-10-17

  •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求,笔者以《桃花源记》一文来具体地阐述一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桃花源记》【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073-03【本文著录格式】马文学.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以《桃花源记》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25):73-75.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将教

    课外语文·上 2021年9期2021-09-18

  • 舞剧《桃花源记》音乐研究综述
    摘要:舞剧《桃花源记》是湖南省歌舞剧院打造的一部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舞剧。国内有很多研究该剧以及该剧音乐的成果,大到音乐结构的谋篇布局、音乐形象的塑造,小到无调性的现代技法、音乐主题的呈现,以及五声音阶的运用等。当然,有三个核心的研究点几乎都是研究者们所聚焦的地方,即传统音乐元素的基调、中国民族乐器的渲染以及现代先锋的作曲个性,这也是该剧所具有的魅力所在。关键词:舞剧;桃花源记;杨天解;音乐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

    美与时代·下 2021年8期2021-09-13

  • 关于《桃花源记》翻译和解读的几个问题
    视角来看,《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衣着”当作名词解,“外人”是指对渔人而言的另一个世界的人。“叹惋”的不只是桃源中人,还有渔人,正是好奇、说奇与探奇之心使他泄露了机密。渔人报官及众人再寻不得的情节是陶渊明刻意为之,体现他对理想世界的建构与坚守,以及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关键词: 《桃花源记》   “衣着”   “外人”   “皆叹惋”   再寻桃源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翻译《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翻譯问题争论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2021-08-06

  • 美景 美境 美愿
       要]《桃花源记》篇幅短小,但表意丰富,文辞优美,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教师可从美景、美境、美愿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文章的美学价值,使学生深度了解文本意蕴,感受作者思想。[关键词]《桃花源记》;陶渊明;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25-02《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现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文章以渔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2021-07-12

  • 桃花源记》四个英译文的翻译风格
    究的不足。《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捕鱼人误入桃花林为线索,将现实和理想世界联系起来。该作者通过对桃花林中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和平安详的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的优秀经典,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相继被西方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林语堂、罗经国、西方汉学家翟理斯(Herbert A. Giles)和白之(Cyril Bi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7-08

  • 试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课为例,分别从反复吟诵,突破难点、桃源内外,寻求本真、阅读升华,读写结合四角度出发,列举教学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桃花源记。引言:《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写于战乱频仍的东晋末期,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遐思与向往,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这篇文章,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赏析能力,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古人美好追求及传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8期2021-06-21

  • 阐释学四步骤理论视角下《桃花源记》乌托邦形象建构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桃花源记》;乌托邦形象;阐释学四步骤;英译策略作者简介:王珊(1995-),女,汉族,四川德阳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学术界对乌托邦的讨论大都基于文学形式,从社会思想、人性倾向以及文学体裁三个维度探讨乌托邦的历时内涵。除了《圣经》中的伊甸园以及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城市乌托邦式思想外,中国典籍如《桃花源诗并记》也有乌托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2021-05-13

  •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老师执教的《桃花源记》以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钩沉历史,洞悉文化的人文情怀使得这节课一路沿波讨源,终于豁然开朗,真正做到了让经典在课堂中重新诞生!关键词:语文教学;《桃花源记》;潘庆玉《桃花源记》是东晋田园诗派代表诗人陶渊明所著,寄托了陶渊明对一种类似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这一人间理想的美好向往。老师们都讲《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写的妙,而学生哪怕在上完课之后也只知其妙而不知其妙在何处。如果单纯的将这篇文章作为学习文言知识的例证,那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2021-02-18

  • 知味·品味·回味
    理念运用到《桃花源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桃花源”中的人情美,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意识。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知味”,通过对作品的细读尝生活和谐之味,感热忱真诚之心,念淡然静守之情。其次要 “品味”,通过深入的思考去品“和为贵”的和谐理念,品“里仁为美”的真诚诉求。三是要“回味”,让学生通过写“心得”等方式感悟文章之“道”,增厚文化积淀,提高了文化素养。关键词:《桃花源记》 “绿色文言” 以人为本 人情美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学语文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4期2020-11-17

  • 形象学视角下乌托邦形象构建的英译研究
    为视角,对《桃花源记》进行翻译,并按文中乌托邦形象构建的三个方面分别对其英译本进行分析,并总结形象学视角下构建乌托邦形象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应考虑文本创作背景和作者欲求。【关键词】《桃花源记》;形象学;乌托邦【Abstract】In this paper, Peach Village was trans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ology, and analysis of its English transl

    校园英语·下旬 2020年7期2020-10-12

  • 生态批评视角下《桃花源记》英译本解读
    评理论,对《桃花源记》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探寻《桃花源记》的生态思想。其次,具体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及“自然的人格化与生态审美”角度,通过仔细对比原文和译本,研究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为读者理解译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后,研究发现,生态批评对翻译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能为典籍翻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关键词】生态批评;《桃花源记》;生态思想【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2020-09-10

  •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桃花源记》的认知分析
    体图式来对《桃花源记》认知现象进行分析。容器图式是将所言的目标视作是一个容器,心智中马上形成界限作为容器,构成两个区域,容器里和容器外;部分-整体图式是通过人类亲身体验抽象而来的;始源-路径-目的地图式是由:始源(Source)、路径(Path)和目的地(Destination)组成[4]。1 意象图式理论下认知现象分析1.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这一句有三个对象:渔夫、溪、桃花林,三者构成一个路径图式。路径图式(见图1):起点(小溪的一头)-路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7期2020-09-10

  • 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桃花源记》的认知分析
    多作品中,《桃花源记》更是为后人口口相传,名垂千古。当中对桃花源里平淡自足,安宁和乐生活的描写,令人向往。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为指导对《桃花源记》解读赏析,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意向图式,希望能从认知的角度对其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为后续认知研究打下基础。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桃花源记》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7-0007-040引言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是一种具有抽象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7期2020-09-09

  • 美哉桃花源
       要]《桃花源记》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主要从语言、故事内容、情感等方面探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关键词]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特色;赏析[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21-02《桃花源记》是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篇幅较短,但却精彩绝伦地刻画出了作者理想中的世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2020-08-09

  • 桃花源记》文本解析与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桃花源记》作为经典篇目,多次被选入各版本语文教材中。散文以武陵渔人为线索人物,将现实与理想境界联系在一起,论文基于结构主义的二项对立理论,结合作者生平与文章写作时代背景,紧扣文本挖掘出三大对立关系:“虚”与“实”的空间层面对立、“优”与“劣”的人生层面对立以及“进”与“退”的思想层面对立并对其进行解读,深入剖析作者的理想追求所在,以期加深读者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提出三大对立在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关键词:《桃花源记》 二项对立 融合策略一.问题的提

    文学教育 2020年6期2020-07-27

  • 桃花源记》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古代佳作《桃花源记》备受海内外大家的青睐。本文选取林语堂与翟里斯的英译本作为分析对象,从理解与表达的角度分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如何彰显。关键词:《桃花源记》;译者主体性;理解与表达一、引言近年,我国翻译需求已从“走进来”转化为“走出去”,对外输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应时之举。我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颇受关注,兼具文化传播使命。《桃花源记》作为古代典籍佳作的代表之一,深受国内外文学大家的青睐,已被翻译成多个版本的英文远传海外。国内外众多学者各施所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7期2020-07-23

  • 桃花源记》简约美下的遐想空间
    亚玲摘要:《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主要作品之一,作者主要结合渔人见闻,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虽然这篇文章属于一篇内涵丰富的小故事,但是却引起了不同时期读者的遐想。本文主要介绍了《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对整体故事空间进行了描述,结合过往学者对于《桃花源记》的研究,对《桃花源记》展开了遐想。关键词:桃花源记;真实性;遐想空间;乌托邦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记》展现了一个对社会较为理想化的追求。在桃花源这个虚构的世界中,展现了桃花源深处的淳朴生活,结合时代背景,展现了作者

    雨露风 2020年6期2020-06-06

  • 品读《桃花源记》里的故事味儿
    摘 要:《桃花源记》在淡淡的叙事中,铺排出热烈的政治理想。本文通过对《桃花源记》故事构成的基本要素及要素间关联的解读,对结合留白艺术对人物对白进行品味与补白,对故事情节发展推动点的归纳与提炼,对多元化的主题认知的分析与呈现,解析了《桃花源记》所叙述故事,耐人寻味的原因。关键词:叙事要素;对话留白;情节发展;主题认知记叙有种种技巧,头绪再乱也能整理得井然有序,孤零零的事可想办法辅助、支撑,呆板的能够让它活起来,直通通的可使它曲折起伏,俗气的能使它典雅,干枯的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2020-04-23

  • lony(《桃花源记 》táohuāyuán ji) by Tao Yuanming, the foremost paragon of Fields and Gardens poet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which Tao portrayed a utopia of peace, joy and freedom.Another source of happiness is heart of gratefulness. W

    Special Focus 2018年6期201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