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

  • 毛泽东失去的子女
    息,但毛泽东、贺子珍生前均未见过,未能证实;贺子珍所生第二个孩子,男孩,1930年生下来就夭亡了;毛岸红,小名毛毛,长征开始后由留下来坚持游击活动的毛泽覃夫妇照顾,后下落不明;毛妹,1935年出生于长征途中,寄养在老乡家中,贺子珍后来曾设法查访,但没找到其下落;客死异乡的廖瓦,1938年在莫斯科出生,10个月大的时候患感冒,转为肺炎,不幸夭折,连中文名都没有取。在毛泽东失散的几个孩子中,唯一有可能活下来的是毛岸红。1932年,贺子珍生下她的第一个儿子时,毛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7期2023-07-20

  • 从挑夫成长起来的将军
    刘型、胡有才、贺子珍、赖传珠、张宗逊、孙开础、赖毅、谭冠三、胡龙奎等人。我岳父在毛泽东身边18年,亲眼见证了毛泽东与贺子珍从相恋到分手的点点滴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岳父时常要为毛泽东打水、磨墨、抹桌子,有人戏称他为“书僮”。自从贺子珍来了之后,这些事情慢慢由贺子珍做。我岳父常常开玩笑说:“我轻松多了!”我岳父曾经订过一门娃娃亲,因为联系不到百里之遥的家里,媳妇改嫁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家人讯息不通,毛泽东也曾派人到数百里之外的长沙寻找杨开慧,接到误传讯息是杨

    党史文苑 2023年3期2023-04-14

  • 贺子珍: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佚名贺子珍,江西永新县黄竹岭人。1926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永新暴动后上了井冈山,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后与毛泽东结成革命伴侣。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妇女先驱。1927年7月18日凌晨,天色未亮,袁文才、王佐带领农民自卫军闹起永新大暴动,攻打下县城,这年被誉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才18岁,也参加了暴动队,救出了监狱中的哥哥贺敏学等人。暴动胜

    伴侣 2021年11期2021-12-09

  • 参观贺子珍纪念馆
    参观贺子珍纪念馆2010年10月1日,家住江西永新县城的老同学刘翼天邀请包括我在内的6个同窗好友去他家聚会。为了见证新中国成立61年来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带领我们游览全城,并参观了贺子珍纪念馆。我们有幸重温了党的一段革命奋斗史,进一步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以贺子珍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江西省安福县刘开显/供稿)珍藏了69年的老照片这张照片是1952年7

    老友 2021年11期2021-12-02

  • 孔继宁:渐悟外公毛泽东
    是在贵州,听说贺子珍负了伤,快不行了,我掉了泪。长征期间,外公差点失去了外婆。”孔继宁娓娓道来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感人故事。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外婆身上。”当时,红军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传来了“轰隆隆”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

    新传奇 2021年28期2021-08-23

  • 永新走出的红色足迹
    传。提到永新,贺子珍纪念馆、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等红色景点与革命历史事件耳熟能详。让我们走进永新,感受永新的红色魅力。把支部建在连上,真正打造一支革命队伍提到永新,无不让人想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重要的三湾改编。于新时代背景下写好红色基因的传承文章,永新县带领三湾乡最大化开发利用红色遗存。三湾乡以三湾改编为历史背景,建设了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三湾公园。其中,园区内分别建设了贺子珍纪念馆、将军雕塑广场及三湾改编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浮雕长廊。1927年9月9日,毛

    时代报告 2021年6期2021-08-03

  • “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毛泽东持枪上战场
    为了获知敌情,贺子珍自告奋勇加入侦察小分队,成功搜集到情报,并由此推动了大柏地之战。战至生死存亡关头,朱德指挥埋伏在半山坡的独立营和直属队向山下猛冲。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拿起一把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可以说,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场战斗。毛泽东虽是伟大的军事家,却很少摸枪,但有一场战斗,他亲自持枪上了战场,这场战斗就是瑞金大柏地之战。大柏地之战,是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被陈毅称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新传奇 2021年18期2021-05-21

  • 论河南坠子“长征托婴”演唱风格及技巧
    袖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女英雄,在上有敌机、后有追兵、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艰难的娩下了一个女婴。为了不影响部队的行军,贺子珍在分娩后毅然将孩子送于附近老乡的故事。不管我在何时何地演唱这个作品,总是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尊敬和深思,所以眼前都会浮现一副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那种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悲壮画面,而常使自己在演出当中声泪俱下。作品在刚开始的四句引言诗句我则运用了戏曲韵白加吟诵的方式做了处理,这样更容易使观众眼前的画面感更清析从而使观众能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2-21

  • 毛主席寻找儿子的故事
    二个孩子是他和贺子珍在福建龙岩所生的一个女孩。由于敌情变化,红军弃城撤退,毛主席只得将心爱的女儿寄养在群众家里。两年后,毛泽东带着队伍再次打下龙岩城时,贺子珍回来找孩子,得到的回答是“孩子已不在人世了”。毛泽东失散的第三个孩子是他和贺子珍生的第二个孩子,叫毛岸红。这个孩子出生在长汀福音医院,由傅连璋亲自接生。当时,生产后的贺子珍得了疟疾,医生怕影响孩子的健康,不让她给孩子喂奶,便找了个江西奶妈。江西人喜欢把小孩子叫作“毛毛”,于是毛泽东与贺子珍也就跟着奶妈

    金秋 2020年11期2020-10-21

  • 宋任穷与钟月林:革命者不怕穷
    。两人的姻缘是贺子珍牵的线。长征到达陕北后,一天,贺子珍见钟月林回住地,拦住了她,笑着说:“小钟,聊一会儿。”贺子珍同钟月林从思想聊到工作,然后拉着她的手说:“小钟,长征结束后,不少女同志都找到对象结了婚,我看你这个小妹妹,也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给你介绍一个吧。”当钟月林得知贺子珍介绍的对象是宋任穷时,心中一动。她曾听人说,宋任穷上过中学,教过书。长征路上,红军战斗频繁,行军打仗十分艰苦,可是宋任穷却利用行军、作战、宿营的间隙,坚持天天写日记,这多不容易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6期2020-10-09

  • 发哈村
    舍镇发哈村,是贺子珍受伤的地方,有红军临时电台指挥部旧址,是目前红军长征过威舍红色遗迹保留最好的地方,被群众称为红军村。1935年的红色记忆85年前的农历三月二十日(4月22日),发哈村大户韦焕章带着一群家丁急急忙忙往大坪地赶。韦焕章心里急,官家的人让自己去把清水河方向过来的赤匪阻挡在下石桥、坝上桥一带。韦焕章不知道赤匪是什么,心想自己家丁几十人,个个火铳在手,还有几支钢枪,对付几个土匪不成问题。直到看见那队衣裤虽然破旧,但人人精神抖擞的队伍,他才知道想错

    乡村地理 2020年3期2020-09-10

  • 井冈山第一女红军——贺子珍
    齐超关键词:贺子珍;红军;长征贺子珍是江西永新县黄竹岭人。她还在永新县城的福音堂女校读书时就已经得知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4月,当永新一批在外求学的热血青年回城建党建团时,贺子珍成了永新县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6年9月,北伐军来到了永新,成立了以共产党、国民党左派领导的民主政权,还建立了国民党永新县党部。贺子珍奉党的指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县党部的领导工作,被任命

    时代人物 2020年8期2020-09-02

  • 云石山的钟声
    主席张闻天以及贺子珍和部分工作人员。在此期间,毛泽东作了大量的群众调查。张闻天在这里与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他们经常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从相交到相知,张闻天思想转变很大,他看到了革命战争受挫的根源,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的危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后来遵义会议作出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决策埋下一处伏笔。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晓,作为中央苏区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央红军接连3次打破敌军“围剿”的大好局势下,却遭遇了政治上的厄难。从

    闽南风 2019年2期2019-05-05

  • 战地女杰 ——红军长征故事之六
    中,有一人名叫贺子珍。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战士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山东农机化 2019年3期2019-02-13

  • 自强不息 勇于奉献
    云台、王光美、贺子珍。在刊登这亲消息的同时,还发表了一组有关他们三个人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个面颊丰腴,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张轮椅上,慈祥地同身边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她的外孙女孔东梅,一起看画报。这位老人就是贺子珍。简短的消息,不大的照片,却象一声惊雷,震撼着国内外人们的心,引起了万众的瞩目,许多人奔走相告:贺子珍贺子珍出来了。几十封热情洋溢的祝贺的信件,从遥远的新疆、青海,从南海之滨的福建广东,从她战斗过的井冈山宁冈,从她的家乡江西永新,飞到了贺子珍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2018-07-23

  • 为毛泽东做棉鞋的『刘嫂子』
    人做过棉鞋,给贺子珍接过生。同桂荣生前回忆:“我问贺子珍,陕北冬天这么冷,毛主席为啥还穿单鞋?贺子珍不好意思地说,主席长征时冻坏了脚,天冷就肿疼,有双棉鞋又太紧穿不成……于是我向她要了主席的鞋样,上街买回鞋料,用三天三夜时间就做好了一双又大又软的棉鞋送给毛主席。年底的一天,毛主席住在保安,夜里办公时脚太靠近木炭火,把鞋给烤了个洞。我闻知后又重给做了一双。接着又给其他几位领导人也各做了一双,还为习仲勋赶缝了一件胀鼓鼓的棉袄哩!这件事直到1956年毛主席还记着

    文史博览 2018年6期2018-06-28

  • 为毛泽东做棉鞋的“刘嫂子”
    人做过棉鞋,给贺子珍接过生。同桂荣生前回忆:“我问贺子珍,陕北冬天这么冷,毛主席为啥还穿单鞋?贺子珍不好意思地说,主席长征时冻坏了脚,天冷就肿疼,有双棉鞋又太紧穿不成……于是我向她要了主席的鞋样,上街买回鞋料,用三天三夜时间就做好了一双又大又软的棉鞋送给毛主席。年底的一天,毛主席住在保安,夜里办公时脚太靠近木炭火,把鞋给烤了个洞。我闻知后又重给做了一双。接着又给其他几位领导人也各做了一双,还为习仲勋赶缝了一件胀鼓鼓的棉袄哩!这件事直到1956年毛主席还记着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6期2018-06-27

  • 贺子珍的最后岁月
    务,委托我负责贺子珍的医疗和照顾她的生活,出于一种特殊的责任感,我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去一趟,了解一下她的病情。每次去看望她,她都热情地抓住我的手有说有笑,客气地喊我“张秘书长”,而且这几个字说得特别清楚。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向国内的毛泽东电告了当时正在苏联的贺子珍的情况。并费尽周折将贺子珍从苏联送回祖國。贺子珍在苏联时曾被关进疯人院,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和杨开慧烈士留下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回到了阔别多年的

    领导文萃 2018年9期2018-06-08

  • 贺子珍的最后岁月
    务,委托我负责贺子珍的医疗和照顾她的生活,出于一种特殊的责任感,我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去一趟,了解一下她的病情。每次去看望她,她都热情地抓住我的手有说有笑,客气地喊我“张秘书长”,而且这几个字说得特别清楚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向国内的毛泽东电告了当时正在苏联的贺子珍的情况。并费尽周折将贺子珍从苏联送回祖国。贺子珍在苏联时曾被关进疯人院,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和杨开慧烈士留下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

    中外文摘 2018年8期2018-03-27

  • 传说中的双枪女英雄
    法。这更增加了贺子珍的信心。她紧握着枪,在城墙后面严密地监视敌人。敌人乱喊着,继续往上爬。眼看着他们罪恶的爪子快要爬到城楼顶了,贺子珍猛地喊了一声:“打!”赤卫队员们马上跳起来,有的使劲往外掀云梯,有的举起梭镖直刺刚冒出城墙垛的敌人的脑袋。有几架云梯比较短,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队员们就搬起石头往下砸,只听得城外一片鬼哭狼嚎声。一架架云梯翻倒了。梯上的敌人被抛在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下,许多人当场摔死,不死的也跌成重伤。敌人第一次攻城失败了。敌人接着又组织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7年8期2017-08-04

  • 亲嫂叙说:我所知道的贺子珍
    说:我所知道的贺子珍回望上个世纪的中华巾帼英豪,贺子珍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并兼具悲剧性的人物之一。对于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的一些坎坷经历,贺子珍的亲嫂、贺敏学的夫人李立英,曾作了详细披露。晚年贺子珍(中)和女儿李敏(左)、外孙女孔冬梅在一起传说使我怕见贺子珍1947年冬天,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李敏)从苏联回到阔别9年的祖国,在哈尔滨的东北局工作。那时,我(贺子珍的亲嫂、贺敏学的夫人李立英)已奉命从华东撤退到东北后方,上级通知我去哈尔滨看她。说实在,我却不想见她

    新传奇 2017年18期2017-06-21

  • 瞻仰贺子珍纪念馆
    永新,不能不提贺子珍——她是永新儿女,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纵观整个中国革命的洪流,也不能不提贺子珍——她和她的一家,是这洪流中最昂扬的一簇浪花。下午,到了永新县。我们在贺子珍纪念馆前久久凝望——她和毛泽东在永新的雕像,英姿勃发,一派拿云捉月气概。贺子珍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在20世纪20年代,为推翻反动统治,她们一家投身革命,南征北战。她的父母暮年参加革命,矢志不移;她的哥哥贺敏学戎马倥偬几十载,是最早一批上井冈山的;她和妹妹贺怡分别与毛泽东、毛泽覃兄弟结为

    党史文苑 2017年9期2017-06-05

  • 坚定的革命者
    贺子珍 周浩【摘 要】贺子珍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最具革命性的革命者之一。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她默默地以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革命事业;作为一个先进的革命女战士,她始终努力走在革命的前列;作为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为革命事业牺牲了许多。贺子珍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的革命生涯曲折多变、坎坷辛苦,却从不放弃自己的革命事业。她是党的历史上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关键词】贺子珍;坚定;革命者【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

    世纪桥 2017年4期2017-05-22

  • 幽默字条救名医
    ,毛泽东的爱人贺子珍了解到,李治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医风有口皆碑。因此,贺子珍想把他改造成为一个对红军有用的军医。贺子珍抽时间不厌其烦地给李治讲革命道理,慢慢地李治在贺子珍的帮助教育下,逐渐感受到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是一支革命的队伍,就参加了红军。李治参加红军后,仍然干他的老本行,当军医。红军路过贵州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在轰炸中贺子珍为了掩护一名红军的战士不幸被炸伤,生命垂危,贺子珍立刻被送去李治的医院抢救和治疗。战地医院虽然环境恶劣,医疗设备落后

    山海经 2017年7期2017-05-20

  • 毛泽东的纸条让他躲过一劫
    飞机狂轰滥炸,贺子珍不幸被炸伤。在李治的精心治疗下,贺子珍很快康复。毛泽东见到李治连连握手致谢,说他救了贺子珍一命。红军过草地时,周恩来突然得了急性肝化脓症。大家都束手无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沉着的李治大胆提出用土法“穿刺引脓”的医疗方案。许多同志为他捏了把汗,万一出了危险怎么办?后经请示毛泽东和周恩来本人,他们同意李治的办法。李治为周恩来做完无麻药肝穿刺引脓手术,又亲自上山采中药给周恩来服用,以彻底解毒养肝。不久后,周恩来奇迹般地痊愈了。有一次林彪患痢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3期2017-04-01

  • 毛泽东的纸条让他躲过一劫
    飞机狂轰滥炸,贺子珍不幸被炸伤。在李治的精心治疗下,贺子珍很快康复。毛泽东见到李治连连握手致谢,说他救了贺子珍一命。红军过草地时,周恩来突然得了急性肝化脓症。大家都束手无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沉着的李治大胆提出用土法“穿刺引脓”的医疗方案。许多同志为他捏了把汗,万一出了危险怎么办?后经请示毛泽东和周恩来本人,他们同意李治的办法。李治为周恩来做完无麻药肝穿刺引脓手术,又亲自上山采中药给周恩来服用,以彻底解毒养肝。不久后,周恩来奇迹般地痊愈了。有一次林彪患痢

    文史博览 2017年3期2017-03-28

  • “谜性”十足毛泽东
    谜面,谜底借指贺子珍。因贺子珍小名“桂花”。毛泽东也曾在信中用“桂花”称呼贺子珍。这首《蝶恋花》,包含有毛泽东对贺子珍的思念之情。后人以为,毛泽东性格乐观,“谜性”十足。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陕北,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找歼敌良机,中央机关撤出延安。毛泽东化名“李得胜”,“李得胜”谐音“离得胜”,又是一个高超的人名谜。今天,不少人崇尚毛泽东,更有以毛泽东诗词句子制谜,谜底还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令人叫绝。以毛泽东词《十六字令三首》中的“快马加鞭未下鞍

    饮食保健 2017年1期2017-02-15

  • “井冈之花”贺子珍
    云台、王光美、贺子珍。在刊登这条消息的同时,还发表了一组有关他们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一位面颊丰腴、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慈祥地同身边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她的外孙女孔东梅一起看画报,这位老人就是贺子珍。简短的消息,小小的照片象一声惊雷,震撼着国内外人们的心,引起了万众的瞩目,许多人奔走相告:“是贺子珍贺子珍出来”了!几十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件从遥远的新疆、青海,从南海之滨的福建、广东,从她战斗过的井冈山、宁冈,从她的家乡江西永新,飞到了贺子珍的身边。有人

    党史纵横 2016年12期2017-01-05

  • 长征在伟人心底刻下了什么
    有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转移命令来得非常突然而紧急,为了行动方便,有孩子的女红军只能将年幼的孩子送给当地老乡抚养。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已经两岁多,也不得不送给当地老乡抚养。贺子珍趁毛泽东不在家的时候,让留在苏区的毛泽覃抱走了孩子,他已经选好了一户老乡家。分离那一刻,贺子珍心如刀割,禁不住失声痛哭。而可爱的孩子还以为是叔叔抱他去哪儿玩耍呢,高兴地向悲恸的母亲挥动小手:“再见,妈妈!”可是谁能预料,这一“再见”,就意味着他们骨肉永无再见之日。等毛泽东回到家,

    党员文摘 2016年11期2016-11-28

  • 在井冈山怀念他们的爱情
    心底?那一年,贺子珍18岁,而34岁的毛泽东已经有了杨开慧与三个孩子。但这并不妨碍贺子珍对毛泽东的崇拜与倾慕。贺家在当地称得上是一个望族,豆蔻年华的贺子珍被称为“永新一枝花”,她无疑是美丽的,且聪慧,在父兄的影响下,又早早参加了革命,这之前,她早已读过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等不少文章,对他一直怀有敬仰之心,至于在后来的工作相处中,毛泽东的宽广胸襟、远大抱负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她。同样,不仅仅因为她的才貌,她的革命热情与工作能力亦得到了毛泽东的欣

    唐山文学 2016年6期2016-11-26

  • 永远怀念我的外公外婆 ——访毛主席长外孙孔继宁
    继宁,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李敏与孔令华之子。毛泽东第三代后人中最年长者,也是孙辈中唯一与毛主席有过接触的人。“尽管接触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诲和熏陶却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孔继宁语。在毛主席逝世四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刊记者访问了百忙之中的孔继宁。毛主席七十岁“官升一级”1962年10月27日,孔继宁出生在中南海,他出生那天,毛泽东闻讯高兴地说:“我七十岁官升一级!”那年毛泽东正好虚岁七十,升为祖父级。孔继宁讲,由于自己的生日与苏联十月革命爆发日只相差两

    祖国 2016年18期2016-10-19

  • 长征途中毛泽东的四次落泪
    深毛泽东和妻子贺子珍的感情非常深,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两人在长征途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接着又挥师南渡乌江,兵发贵阳,逼得蒋介石急调滇军到贵阳“保驾”。毛泽东看准云南兵力空虚,就带领红军日夜兼程,很快来到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进入云南省了。毛泽东知道,只要成功地北渡金沙江,红军就可以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变被动为主动了。但就在这时,一场意外的灾祸,降临到了贺子珍头上。1935年4月23日,贺子珍所在的红

    老友 2016年8期2016-02-07

  • 贺子珍胞兄贺敏学和毛泽东
    姚兆云贺子珍的胞兄贺敏学,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头上还戴着毛泽东称赞的“三个第一”光环(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但他却与军衔失之交臂,转业地方后官不过副省级。新中国成立后,贺敏学从华东防空军司令员的职位上脱下军装,转入地方建设。1954年6月,担任华东工程管理总局局长的贺敏学,赴京参加中央建工部召开的全国建筑工程局长会议。星期天,外甥女娇娇(李敏)到饭店看望贺敏学,贺敏学利用会议空当陪她玩了半天,还在莫斯科餐厅请她吃了西餐。当毛泽东从女儿

    百姓生活 2016年1期2016-02-03

  • 不要鲜花掌声
    党领袖毛泽东与贺子珍所生的女儿,1936年出生于陕西省志丹县。李敏出生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女儿留在了延安。4岁时,李敏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成年后的李敏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国防科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直至退休。不知父亲是毛泽东1940年初冬,毛泽东送女儿娇娇去苏联看望母亲,她和朱德女儿朱敏等人一起乘坐一架苏联轰炸机离开了延安。回忆起当年,如今已满头白发的李敏微笑着说,“当年去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10期2015-09-10

  • 李凤鸣:胜女是这样炼成的
    电影《铿锵杜鹃贺子珍》中女一号贺子珍,从洛杉矶的中美影视节上手捧“小金人儿”回来后,你便可以这么招呼李凤鸣一句了!如此高效的成绩单,每次都是羡煞旁人。有人问她是不是拿奖拿到手软?她哈哈笑:“怎么会?我天天锻炼身体,就等着有力气拿更多更大的奖项呢!”在演艺界里稳稳扎营,又去制片领域里攻城拔寨,现在还在公司里做起了经纪人带新人,被粉丝们戏称“霸道女总裁”……事业上的满园春色真是关也关不住。这一次我们的访谈,便是要替广大女性读者取取经,看看“胜女”究竟是怎样炼成

    家庭生活指南 2015年6期2015-06-03

  • 贺子珍弟弟长征中被红军枪毙
    王行娟贺子珍弟弟长征中被红军枪毙王行娟贺子珍有个弟弟叫贺敏仁。大革命失败,她的父母逃离永新的时候,贺敏仁很小,寄养在舅母家里。后来他长大了,追随哥哥姐姐参加革命,在黄公略领导的游击第三纵队当战士。第三纵队扩大为红六军,他当了个小司号兵。他像姐姐贺子珍一样,长得十分标致,人们开玩笑地把他的名字“敏仁”叫做“美人”。小伙子聪明伶俐,但是有点自由散漫,有点骄傲自大,还可能有点因姐姐的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筹,因而同周围的人相处得不十分好。长征时,他在一个团当司号兵。他

    红土地 2015年7期2015-02-06

  • 贺敏学和毛泽东在建国后的情缘
    钟兆云贺子珍的胞兄贺敏学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头上还戴着毛泽东称赞的“三个第一”光环(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他却与军衔失之交臂,转业地方后官不过副省级;虽然他是毛泽东的至亲,但从没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向党和人民有过任何索取,甚至连一张单独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都没有;尽管他一生历经坎坷,遭受诸多不公待遇,在与胞妹贺子珍的争执中也曾说“我都是受了你的牵连”,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一生低调,始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毛泽

    湘潮 2014年11期2014-11-17

  • 1959年庐山会议我上了山
    静一起下山,接贺子珍与毛主席见面?朱旦华:很自然的一件事,几十年了。记得我上山的第二天,邓大姐去大礼堂参加预备会,我就在方志纯房里写材料。我用五六天时间把邓大姐要的材料整理了一遍。大约上山一周后,方志纯过来通知:毛主席下午要请我吃饭。我又惊又喜,忙问老方:“你去不去?”方志纯摇摇头说:“我又不是女同志。”我一下子真是喜糊涂了,没有听出方志纯的“话外音”。原来是毛主席井冈山的老战友,也是贺子珍的好朋友曾志到南昌探望了贺子珍,上山后对主席讲,贺子珍头脑很清楚。

    党史文汇 2014年11期2014-11-14

  • 对毛主席爱情婚姻的一点认识
    识毛泽民,认识贺子珍是1949年,我和他们都有直接接触和多次比较深入的交谈。应该比道听途说写毛主席生活故事的人有一点发言权。在许多人眼里,我是一个老革命、毛主席家的亲属,其实我更多的是一个经历比较多、喜欢想问题的知识女性。我想更多地从一个知识女性的角度,探讨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好不好?公允地讲,我认为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和男性魅力的一位伟人,同时也是一位感情婚姻比较严肃的丈夫,我还用不惯你们年轻人挂在嘴边的“爱情”那个词。有人会反驳,毛泽东结过三次婚,

    党史文苑 2014年6期2014-08-11

  • 我是毛泽东贺子珍庐山会面见证人
    “操办”毛泽东贺子珍庐山见面1959年夏,中央在庐山开会。繁忙国务之余,毛泽东想起了此时住在南昌静养、曾经与他患难与共十载的贺子珍,于是托水静亲手“操办”和贺子珍见面之事。1959年7月7日中午,水静和朱旦华(毛泽民夫人)专程回南昌去接贺子珍上山。按照毛主席的安排,次日晚上9点,水静坐杨尚奎的车送贺子珍到达毛主席的住地“一八○”号楼(即“美庐”)。当时是毛主席的贴身卫士封耀松出门迎接,两人一左一右搀扶着贺子珍进屋走上二楼。毛主席和贺子珍在楼上长谈一个多小时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期2014-02-24

  • 《真情毛泽东》系列之九毛泽东和李敏
    县)。毛泽东和贺子珍住在一个很破旧的窑洞里。就是在这个时候这样的背景下,娇娇闯进了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世界。而毛泽东和贺子珍十年婚姻,十次怀孕,六次分娩,留下的也就只有这个被毛泽东称作“洋宝贝”的娇娇——李敏。□出生才4个月的娇娇寄养在陕北老乡家里,后来又被送进延安的洛杉矶幼儿园。在保育院中,娇娇一直过着没有“家”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的生活这天凌晨,十月怀胎的贺子珍感到自己快要生了,马上叫来警卫员贺清华,让他赶快找一间屋子,因为她的家还是毛泽东的办公室。

    党史文苑 2013年17期2013-08-09

  • 庐山:历史的插曲
    家民毛泽东秘会贺子珍在7月16日以前,庐山会议还是开得比较轻松的,确有“神仙会”的味道。根据会议的安排,白天开会、读书、看文件,晚上看戏或跳舞,星期天休息。开会之余,有人游览风景名胜,有人做诗填词。特别是毛泽东的《到韶山》、《登庐山》两首诗由周小舟、胡乔木二人传出后,山上更是诗风大盛。毛泽东的心绪也是平静而轻松的。他甚至怀揣着一个多年的愿望:那就是能否秘密会见一下阔别已久的贺子珍贺子珍是1947年从苏联返回中国的。据说毛泽东当时准备让她仍回到自己身边,说

    读书文摘 2013年2期2013-03-27

  • 毛泽东之女李敏往事:相夫教子度清贫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但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4岁时,娇娇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团聚。李敏曾告诉采访她的记者王行娟,她在俄罗斯有过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那里不仅有她的妈妈,还有她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然而,在父母“分手”之后,她发现妈妈的脾气也越来越坏。她有时候觉得妈妈

    阅读 2012年1期2012-09-22

  • 毛泽东救命与恩人陈添裕
    县蛟洋,偕夫人贺子珍,在红四军粟裕警卫连的护卫下,秘密来到永定县东南牛牯扑村 (今永定岐岭乡牛牯扑村),一面治疗疟疾,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当时,毛泽东化名 “杨子任”,人们误认为是姓杨的 “主任”,都亲切地叫他 “杨主任”或 “杨先生”。毛泽东曾在1929年5月25日至6月2日,到过永定领导革命,这回是第二次过来。毛泽东的到来,给永定人民莫大的鼓舞,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区、乡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工农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9月初

    党史文苑 2012年2期2012-07-02

  • 毛泽东的四次婚姻及其特点
    与19岁的侠女贺子珍结婚。这段维持了10年的婚姻于1938年因贺子珍去苏联治病、学习而名存实亡。这是一段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红色婚姻。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上了井冈山,结识了侠女贺子珍贺子珍,原名桂圆,又名自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1926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大革命前后入党并投身游击战争,与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一起被称为“永新三贺”,而贺子珍更因才貌出众被誉为“永新一枝花”。1927年秋,18岁的贺子珍参与组织“永新暴动”,不久与兄长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2012-03-20

  • 贺子珍在江青倒台之后
    ◎陈冠任《贺子珍》本书挖掘史实,力求真实、客观地记录贺子珍刚柔兼备的英雄人生,展现了她与毛泽东整整十年共同生活及其传奇的人生经历,读之荡气回肠,令人潸然泪下。没有对江青倒台做什么评论1976年10月,在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江青等于10月6日被抓起来了!“四人帮”被打倒了。江青一被抓,笼罩在贺子珍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但是,她并没对江青的垮台做什么评论,只是对李敏说:“我可以干点工作了,哪怕是写写回忆。”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是满头白发,她的身

    人民周刊 2012年3期2012-01-10

  • 王家珍寻找贺子珍儿子波折之谜
    晓农王家珍寻找贺子珍儿子波折之谜刘晓农编者按:1932年11月,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在福建长汀出生。1934年9月底,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毛毛被寄养在江西瑞金的一户农家。关于毛毛后来的下落,迷雾重重,史学界也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细节有颇多出入。刘晓农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井冈山地区党史研究工作,本文是他采访当事人及其后人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利用研究成果写成。本文有关毛毛的下落虽是一家之言,但或许可为毛毛的下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同时也欢迎读者提供有关此事的线索

    世纪 2011年3期2011-09-28

  • 揭秘贺子珍不为人知的晚年生活
    夏秋交替之际,贺子珍在青岛疗养,哥哥和李敏去看望她老人家。到青岛没多久,他们就听说江青要来青岛,要把贺子珍赶走,还说是周总理的安排。我听说后很不理解,偌大一个青岛为什么江青要来住,贺子珍就得走呢?此事一直到“四人帮”揪出后,我才弄清楚。原来是江青大耍淫威,明明知道贺子珍在青岛,就非要去不可,并扬言谁也阻止不了她想要去的地方。江青到了青岛就拼命地玩,由林彪的死党“四大金刚”吴法宪、李作鹏陪同前呼后拥地逛公园,爬海岛,洗海水浴,拍照片。她还叫李作鹏为她提供军舰

    人民周刊 2010年3期2010-01-16

  • 悲情贺子珍
    化革命一枝花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曾对李敏(贺子珍的女儿)说起贺子珍年轻时的美丽:秀气的瓜子脸,一双大大的眼睛,皮肤白皙,中等个子,身材苗条,没处挑缺点。贺子珍有文化,是当地的才女,她活泼热情,又温柔娴淑;特立独行,又刚直爽快。1926年,北伐军开进永新县,她是第一个剪辫子的女人,轰动了全城。1970年,已到暮年的毛泽东最后一次上庐山,跟服务员聊天时说:“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最漂亮。”她不但是永新一枝花,而且是井冈山的革命之花。大革命失败后,17岁的贺子珍

    文史月刊 2009年12期2009-12-31

  • 贺子珍与毛泽东:赣闽七载夫妻情
    县妇女部部长的贺子珍,从家乡永新来到井冈山。1927年6月中旬,永新的国民党右派收买土匪武装夜袭县城,包围县工会、农会和临时县委等机关团体,将80余名共产党人抓捕入狱。这天晚上恰好贺子珍不在家,因此躲过了敌人的魔爪,并于翌晚用洋布缠住腰身,从城垛上攀下城墙,逃到了永新南乡的秋溪村。逃出城后的贺子珍安排农民前往探监,并带回了兄长贺敏学“速找袁文才、王新亚营救”的字条。随后,她立即赶往宁冈茅坪,见到了一年前在吉安参加农民运动训练班时结识的“山大王”袁文才。已是

    党史文苑 2009年21期2009-12-24

  • 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
    贺子珍,原名桂圆,又名自珍,生于1909年9月28日。江西省永新县黄竹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担任共青团永新支部书记。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永新农民暴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参加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随袁文才部上井冈山。1928年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同年与毛泽东结婚,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1929年1月随同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要科科长

    党史文苑 2009年21期2009-12-24

  •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
    贺子珍 李 敏 孔东梅贺子珍,孤独一世情刘畅最浪漫的事1927年盛夏八月,18岁的贺子珍随江西永新暴动队伍来到井冈山;深秋十月,34岁的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辗转千里上井冈。在万山丛中,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被称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他愣住了,没想到井冈山上竟有如此年轻貌美的姑娘。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17岁成为中共党员,与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一起被称作“永新三贺”。少女时期的贺子珍,中等身材,皮肤洁白。她喜爱思考,两道漂亮的眉毛常常是微蹙着的,眉

    中外文摘 2009年21期2009-11-28

  • 贺子珍:心中只有毛泽东
    1938年春,贺子珍到达莫斯科,在医院里,医生诊断后遗憾地告诉她,弹片已经长进肉里了,取不出来,只能伴她终生。贺子珍是怀着身孕上路的,6月就分娩了,生下了她与毛泽东的儿子,取名为柳瓦。但不幸的是小柳瓦在6个月大时,因传染上了流感病死。毛泽东结婚震呆贺子珍到苏联去学习的中国同志在苏联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一年半载左右,这是党对派到苏联去学习的同志的要求,因为国内的斗争不允许他们在苏联呆太长的时间。由于时间短促,这些同志考虑到如果花很多时间学习俄语,就上不了多

    报刊荟萃(上) 2009年8期2009-09-23

  • 延安的交际舞岁月
    命者们的崇拜。贺子珍就不喜欢毛泽东去跳舞。毛泽东经常光顾舞场,也常常和史沫特莱和她的翻译吴光伟一起聊天。而年轻漂亮的吴光伟显然早已经成为了延安舞场中的明星式人物。时间长了,贺子珍就产生了疑心。有一次她来到史沫特莱住的窑洞的时候,发现毛泽东和吴光伟坐得很近,两人正在开心地聊天。贺子珍抑制不住,就发了脾气,把手一直挥舞到了吴光伟的耳朵和脸上。门外的警卫看到情况想要阻拦,在混乱中先拉住了贺子珍。为了维护吴光伟,史沫特莱赶上去给了贺子珍一拳,贺子珍的左眼眶马上就肿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2期2009-08-06

  • 贺子珍脱险记
    红军主力作战,贺子珍接受了軍部交给她的一项特殊任务:秘密潜回永新,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有关情况,回来向军部报告。出发前,毛泽东嘱咐她说:“你这次到敌占区去,是深入虎穴,既要大胆机智,还要小心谨慎。我等着你胜利归来!”贺子珍乔装成农妇连夜出发了。第二天,她来到一个离永新县城还有30多里的大村庄里。她悄悄走进村里,很快和村里的几个党员联系上了。在村里党组织的支持下,她收集了很多敌情,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最后一天,正当她同几个党员在一个可靠的老表家里碰头,汇总收集

    红广角 2009年1期2009-06-10

  • 毛泽东不幸失落的六个孩子
    ,其余5人均为贺子珍所生。毛岸龙生于l927年,是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当时,毛泽东因与陈独秀在党内意见相左而受到排挤和打击,心情极不舒畅。不久,又因忙于秋收起义,拉着队伍上了井冈山。直至毛岸龙在上海失踪,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儿子一面。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毛岸龙和两个哥哥一起被外婆向振熙、舅妈李崇德送到上海,来到叔叔婶婶毛泽民、钱希钧的身边,住进了中共的外围组织中国互济会办的大同幼稚园。1931年春,因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党的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大

    报刊荟萃(上) 2009年6期2009-06-05

  • 影响毛泽东一生的六位女性
    花也很贴切。”贺子珍: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按《韶山毛氏族谱》所记,毛泽东的第三个妻子是贺子珍贺子珍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和江西苏区时期的战友,也是毛泽东多次受排斥、落难时期患难与共的伴侣。贺子珍能文能武,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有一次,毛泽东、朱德等人在开会,贺子珍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贺子珍英勇机智,骑上一只光马(没有马鞍),手上拿着两枝枪,东西各放一枪。人家讲她能打双枪,就是这样来的。她把敌人引开,敌人顺着打枪的方向拼命追,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就不见了。

    党史文苑 2009年5期2009-04-30

  • 在苏联寻找贺子珍大姐
    天,已经怀孕的贺子珍在同毛主席争吵后提出要同毛主席离婚,并且带着3岁的娇娇(李敏)离开延安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候车去苏联治病。毛主席知道后两次从延安拍去电报,劝说贺子珍不要离开西安,不要离婚。但贺子珍还是去了苏联,离开了毛主席。1946年夏初,我陪王稼祥到苏联治病。到莫斯科的第二天,我们见到了从山东到苏联动手术的罗荣桓和夫人。当时,国内有许多烈士的后代在苏联留学。他们当中有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孩子毛岸英、毛岸青,还有蔡畅大姐的孩子、彭湃的孩子、蔡和森的

    中国青年 1992年6期1992-08-24

  • 毛泽东与李敏
    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爱女。1937年10月,贺子珍由于去苏联治病,远离了延安,远离了毛泽东同志。1940年,4岁的姣姣(李敏)来到了贺子珍身边,母女二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开始姣姣在距离莫斯科几百公里的伊万诺夫城苏联国际保育院学习,她刻苦用功,成绩很好。战争年代的伊万诺夫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气候寒冷,物资匮乏。在-30℃的严寒日子里,没有暖气,没有烧炉子的劈柴,甚至连火柴都很紧张,每天只发几块黑面包,人们在维持最低生活。在这

    中国青年 1986年9期198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