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头

  • 浅论《兄弟》中的温情书写
    体表现为宋钢和李光头共同成长的兄弟情、宋凡平和李兰矢志不渝的爱情,以及普通人的心存善意、主动帮忙等。温情书写是余华小说中的亮眼存在,更是他竭力呼吁和追求真善美的表现。探究《兄弟》中的温情书写,不仅对了解人物性格的塑造、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有巨大价值,还对研究余华写作风格和特征的嬗变有一定意义。二、《兄弟》中温情书写的表现(一)感人至深的亲情1.共患难的兄弟情在余华的笔下,李光头圆滑世故、胆大精明,还带有地痞无赖的特征,而宋钢则继承了父亲宋凡平的忠厚正直与善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8期2023-08-21

  • 余华《兄弟》中他者视角的翻译再现研究
    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经历为主轴,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背景置入小说中,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在历史涡轮中的人性蜕变。《兄弟》英译本Brothers由罗鹏(Carlos Rojas)与其妻子——哈佛大学东亚系周成荫博士(Eileen Cheng-yin Chow)合作翻译而成。《兄弟》译本出版数月内,大量评论刊发在英美各大主流媒体上。周氏夫妇发挥了两人语言互补的优势,《兄弟》英译本也得到了主流媒体广泛称赞,并入选2008年曼氏亚洲文学家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2-23

  • 批评重心的转移:《兄弟》再解读
    “商业价值”。李光头用“并不存在的性”换取了一碗又一碗的阳春面、三鲜面。此处最具有象征意味的就是,李光头的“商品”是并不存在的匮乏之物,让这个商品具有它的交换价值的办法就是将这种匮乏叙事化(关于屁股的故事),使它本身成为一种永远延宕、永远在逗引的终极诱惑。在下半部分中,关于性的最大规模描写集中在“处美人大赛”。非常吊诡的是,上部匮乏的性的象征是器官性的屁股,而下部泛滥的性的象征居然又是器官性的处女膜。尽管上部中没有完成的“性行为”在下部中“完成”了,李光头

    扬子江评论 2021年4期2021-08-27

  • 在时间的风暴中叙述 ——读余华的《兄弟》
    极端地偏向弟弟李光头这一头而远离哥哥宋钢。相对于单纯得几乎失掉了重量的宋钢,李光头似乎自带引力场,能迫使除宋钢外所有其他人物围着他的轨道旋转。如果不考虑这个预先设定的、寓言式的双中心结构,我们本可认定《兄弟》其实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李光头。而事实上,阅读《兄弟》相当程度上也就是分析、阐释和评判李光头;所有其他人物也只有在他们同李光头的关系中才具有叙事意义、象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一个 符号的诞生余华在《兄弟》出版后所做的一系列访谈中多次强调,这部小说摒弃了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2期2021-04-17

  • 余华《兄弟》中人物形象的人性剖析
    述了在江南小镇李光头与宋钢两兄弟重组后的家庭,受到文革的影响而生活逐渐崩溃的过程。在小说当中,由于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帮助过宋钢的父亲宋凡平,而宋凡平将李兰当作恩人。在李兰丈夫去世之后,李兰与宋凡平在相互帮助,逐渐熟悉并了解彼此后相爱,步入婚姻殿堂;而李光头与李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但是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兄弟之间发生裂变,李光头变得富有,成为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而宋钢却成为下岗工人。在经历磨难的生活中,宋钢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荒诞地发现自

    鸭绿江 2020年21期2020-11-12

  •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的悲剧结局
    说奖。以兄弟俩李光头和宋钢的成长过程串联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镇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作品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悲剧式人物,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小镇群众的暴力、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李光头的力比多与处女情结、林红“本我”的试探与难以超越以及欲望与伦理四个维度剖析悲剧产生的心理原因。一、小镇群众的暴力、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或潜意识,并不是被动的收容所,而是如同蓄电池储存的电能一样,随时可以冲出意识的围墙,主动地挑起冲突。”[1]而暴力即潜意识变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9期2020-10-12

  • 《兄弟》中的语言先锋性翻译研究
    自的孩子宋钢和李光头新生活的开始。他们两个从此不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刘镇众人看来,他们都是这个重组家庭中的“拖油瓶”。“拖油瓶”(a woman’s children by a previous marriage)是指再婚时所带的前生子女(多有歧视的意思)。他们结婚当天,刘镇众人看到的是:李光头二婚的母亲和宋钢二婚的父亲走在前面,拖油瓶李光头和宋钢走在板车的后面。(余华,2012:42)Baldy Li’s mother and Song Gang’s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3

  • 余华《兄弟》中暗喻的翻译研究*
    保留暗喻后来,李光头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被生擒活捉,用现在的时髦说法是闹出了绯闻。李光头在厕所里的绯闻曝光之后,他在我们刘镇臭名昭著以后,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真是一根藤上结出来的两个臭瓜[4]4。It was only later, after Baldy Li had been caught peeping and had become stinkingly notorious throughout Liu Town——only then did he le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8

  • 余华《兄弟》中预叙的翻译研究
    形的。开头交代李光头坐在镀金马桶上,想像着他遨游太空的生活,并深深陷入对兄弟宋钢的怀念之中。上部写文革时代两兄弟苦难生活历程,下部写改革开放时代两人由于性格的迥异生活在两个相反的世界,最后又归结为李光头的现时精神状态——要带着宋刚的骨灰去太空旅游,小说得以封闭。其次,小说内容上最多的循环是人生生命的循环。叙事者将生命感化于叙事活动,使故事发展过程成为人的生命过程的象征。故事在循环中不断展开,表现出不可逆的趋势。生命循环的实质是生命的荒诞性。(张磊,2007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2

  • 余华《兄弟》中文化万象的翻译研究
    文化内涵,比如李光头在追林红的时候,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各种计策,希望能够抱得美人归,使得故事带上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遗风。这些在译文中都得到比较充分的还原和体现。因为《兄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因此其中必然涉及大量的中国文化信息,即勒弗维尔所说的“文化万象”,包括某种文化中的语言,文学传统,以及物质和概念上的特点和标准等(Lefevere,1992:86) 需要通过“翻译”向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英文读者进行解释。《兄弟》中的“文化万象”可具体分为三类:谚语、俗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12-27

  • 共妻、替杀妻与初夜权
    兄弟》中宋钢和李光头为了林红反目,最后宋钢因李光头夺走林红自杀。兄弟题材中的“性嫉妒”可能是远古时的兄弟共妻婚俗在集体无意识中的沉淀。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经验累积,埋藏于人类心灵深处。他认为原型就是来自于集体无意识,是祖先留下的深刻经验。“兄弟相残”即为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原型。一些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有原始的杂交群婚阶段。兄弟共妻的婚姻制度在母系氏族社会、男女比例失衡的时候曾经出现,并在一些地区至今保留,如南亚大量和中国的西藏地区。共妻引发

    长城 2019年4期2019-08-07

  • 脑洞连连看:彩版04期
    暮春时节放牛的李光头,而卖盐的宋刚贪恋上女巫的美,于是他用盐溶入水,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造出一朵朵似樱的盐花。他要守护她,他知道女巫不能拥有爱情,否则会受到神的诅咒。所以他只能守护她,守护她头戴盐花而回眸的一笑。暮春下,李光头嘴叼狗尾巴草,替宋刚给女王送盐花,却只字未提宋刚。女王接过盐花颔首低笑,却不知暮春的光到了尽头。神的诅咒还是来了,女巫在暮春之光中化为灰烬,只留下那一朵鲜花和一缕轻笑,李光头不以为意,而宋刚自责不已。只有灰色的知更鸟在枝头低吟。

    飞魔幻A 2019年4期2019-07-12

  • 通缉犯
    吧。我第一次见李光头,就是在我的店里。他是我一个生意伙伴的朋友,那天正好路过我这里,就进来看看。见到李光头的那一刻,我的神情有些恍惚,仿佛在哪儿见过他一样。不过使劲想了想,还是没有记起来。李光头体态偏瘦,但看起来很有筋骨。“他原名不叫李光头的,因为头发剃得精光,就有了李光头的外号。但是当着他的面,我们都叫他李经理。背地里才叫他李光头的。”我的生意伙伴笑嘻嘻地介绍着李光头。他一点儿也不介意。据说,他在我们这一带做废品生意也是很久了。我与他握了握手,又接过了他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3期2019-05-09

  • 余华《兄弟》中明喻的翻译研究
    例如:那两个被李光头偷看过屁股的女人就像是电视里的特邀嘉宾,她们和赵诗人刘作家一唱一和,她们脸上的表情一会气愤,一会委屈,一会气愤委屈混杂了。(余华,2012:8)And those two women who had had their butts peeped at by Baldy Li were like special guests on their talk shows,looking alternately furious and aggri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2-20

  • 《兄弟》:尘寰裂变中的兄弟悲歌
    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他们在相互照顾中成长,在成长中遭遇时代的裂变。生死相依的兄弟最终成了路人。《兄弟》第一章让读者近距离看到兄弟患难与共的幽默

    时代邮刊 2018年22期2018-11-23

  •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兄弟》中人物形象的“孤独”剖析
    从《兄弟》中的李光头、宋钢,到《第七天》中游走在世间的“我”的魂魄……这其中总会有一个孤单的形象存在,他们都有被孤立、抛弃的经历。余华曾这样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作家的内心是塑造人物内心的关键,其童年生活的孤单使其塑造作品人物时有意或无意地将这种孤单投射其中。这种孤独意识一直存在于作者的创作中,与其自身的经历难舍难分,是其经历的一

    名作欣赏 2018年21期2018-07-13

  • 最后的约定
    徐嘉青刘疙瘩和李光头是一对发小,两个人处了一辈子。眼看着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他们的烦恼却来了。啥烦恼?这人一上岁数,就光花钱不挣钱了,有个大小事情都得找儿女们要,自然要看他们的脸色。这天,两个人无意中谈起了后事,刘疙瘩眼前一亮,说:“光头,咱俩定个生死约定咋样?”李光头问:“啥生死约定?”刘疙瘩说:“到咱这个年龄,死也不是啥避讳的事儿了。要是我走到你前面,你给我送一对门马;要是你走到我前面,我给你送一对门马,咋样?”李光头一听,不假思

    故事会 2018年11期2018-06-08

  • 中庸的企业家及时代危机
    与《兄弟》中的李光头做一比较。2006年余华的小说《兄弟》刻画了李光头这一典型的中国企业家形象。李光头从无父无母的落魄贫穷子弟,凭着自己的胆大流氓性格,不屈不挠,经做小生意开始逐渐创出一番大天地:借福利厂残疾工人的名义博取上海企业家的同情,拉拢板箱加工业务;筹集乡人血汗钱作为自己开办服装厂的第一桶金;在上海拉生意失败之后,在县政府门口静坐示威以期重新当回福利厂厂长;在示威期间将政府门口作为垃圾收集地,同时就地取材,将垃圾分类再通过不同渠道卖至全国各地,并将

    扬子江评论 2018年6期2018-03-01

  • 从余华的《兄弟》看时代变化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弟;人物性格;李光头;宋刚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总是和人物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通过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我们更能深刻的把握当时鲜明的时代特色。余华的《兄弟》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为我们展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以讽刺夸张的笔调对文革以及文革之后的时代进行描写,人物性格变化中的时代印迹尤为明显,人物的遭遇更令读者扼腕叹息。一、文革前后人物性格分析及变化"文化大革命"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一场文化浩劫,暴力和迫害成为那个时代独有的代名词。在《兄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1期2017-12-12

  • 余华: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7)
    头部分,也就是李光头在厕所偷窥,被赵诗人揪住游街的情节。那年代,在公厕里确实能听到女厕那边的声音,我下乡的地方,简易公厕只隔了一层板。余华的黑色幽默手段,亏他想得出来,能把头插进蹲坑,“就像游泳选手比赛时准备跳水的模样”。我觉得,余华的写作特点是“锋利”,砺乃锋刃,这锋利指他能锐敏切割出现实的断面,让你直视筋髓组织。好刀锋利不见血。换一个角度,他喜欢用“力量”,他说,他崇尚“用力量写作的作家”。我以为,他是以锋利来体现“力量”。他喜欢海涅的诗句:“生活是痛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4期2017-08-24

  • 浮躁时代利欲旋涡中的“大资”群像
    刘镇的超级巨富李光头异想天开,打算花上两千万美元的买路钱,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上太空去游览一番。李光头坐在他远近闻名的镀金马桶上,闭上眼睛开始想象自己在太空轨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测,李光头俯瞰壮丽的地球如何徐徐展开,不由心酸落泪,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经是举目无亲了……”余华《兄弟》的开篇可谓精妙绝伦,李光头,一个坐在镀金马桶上想象遨游太空的暴发户典型形象自此深深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对于这部作品,余华曾坦言:“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

    长城 2017年4期2017-08-02

  • 兄弟命运与时代共生息
    切生动地描写了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从幼儿到中年的故事。小说中李光头和宋钢不是亲兄弟,他们是重组家庭的兄弟。被即便他们身上没有留着相同的血液,却像是亲兄弟一般。小说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它既是两兄弟生活中的故事,也是一个国家的成长史。小说结构开合自如张弛有度,情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刻画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小说的叙述风格风格颇为夸张,又不显过分。用大手笔、大动作去描写小人物的性格,展现着时代发展。他们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成长。他们经历的,就是新中国成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2017-07-20

  • 乐感文化与受限存在 ——解读《活着》《兄弟》中的生存人格
    探寻反叛不羁的李光头与伟岸坚强的父亲宋凡平。无论是福贵,亦或是宋凡平和李光头,他们面对生活的苦难,表现出一种坚韧生命力,执着于生命存在,展现出亲情的平凡伟大,一次次的残忍骨感的现实,造就了他们隐忍的性格和生命的韧劲。一、徐福贵: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植物性生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中国传统文化中静态本位观压抑了人的动态性,因而为植物性生存状态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植物性存在,简而言之,如同植物般默然本能性的生存,任凭环境支配,默默生存,被动忍受命运摆布,表现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2017-07-13

  • 沧桑巨变 乡村视角
    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更甚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2期2017-04-27

  • 基于平行文本的人物描写替代现象探究 ——以余华小说《兄弟》为例
    的数据来看,“李光头”在原文中出现了17次,在译文中仅出现了14次;“宋钢”在原文中出现了8次,译文中仅出现了7次;“林红”在原文中出现了19次,在译文中仅出现了9次。那么,这些少了的部分究竟去哪儿了呢?表2 《兄弟》英译本中人称的替代通过对表2几个例子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少了的部分被第三人称代词给替代了。每一个人物在译文中都有相应的代词。例如,在例1中,原文“李光头”出现了两次,而译者在处理第二个“李光头”的时候,巧妙地将其处理成了第三人称代词的宾格形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17

  • 浅谈余华《兄弟》的悲剧性
    代叙事,塑造以李光头为代表的现实人物的一部扎实著作,他为当代文学艺术长廊添了一对感天动地的兄弟形象,对兄弟之情的深刻呈现,使得具有了文学形象的特征[1]。本人就《兄弟》中人物的悲剧性,从两个方面浅议个人的认识:一、毁于文革中的爱情、亲情《兄弟》的开篇讲述了李光头偷窥事件,使母亲李兰陷入痛苦之中,因为李光头的父亲就是因偷窥掉入粪池而毙命的,现在自己的儿子又步父亲的老路,这让李兰不得不和几年前一样,只敢在晚上出门。可是不幸的悲剧才拉开帷幕,文革的到来让李兰再次

    山西青年 2017年3期2017-01-30

  • “精神荒原”:欲望和人性的失衡 ——谈余华小说《兄弟》
    个事件,一件是李光头在厕所偷窥的事件,另一件则是红袖章对宋凡平的残暴事件,从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对刘镇的整体风貌做出一个判断。李光头在厕所偷窥的事件轰动刘镇,既因为他的亲生父亲死于这一行为,更因为他偷看的是刘镇“全民情人”的屁股。因此,在明处,人们议论着这种行为的不耻,以看客的身份对他进行嘲笑和批判,并把他拉出来当众游街,用虚伪的道德来掩盖自己的龌龊行为;在暗处,所有人又使尽各种招数希望能打听到关于林红屁股的秘密。讽刺的是,李光头因祸得福,换得了五十六碗三鲜

    名作欣赏 2016年35期2016-07-12

  • 樱桃姑娘
    州周边。匪首叫李光头,个头不高,却残暴狡猾,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官府出兵几次剿匪,都无功而返。众商家联合起来想除掉他,可脑汁绞尽,也没成功。海爷的货,被一连劫了好几次,损失惨重。生意做不下去了,海爷来和樱桃道别,樱桃问海爷:“还回来吗?”海爷没吱声。樱桃叹了一口气,说:“也算一场情分,却连面都没见过,既然要走,就到帐里来坐坐,留个念想吧。”海爷没答话,默默地从袖中掏出一卷画,从帐子底下滚了进去。海爷说:“没见过你的脸,倒是凭感觉,请画师给你画了一幅画像,你

    小小说月刊 2015年5期2016-01-22

  • 被压抑的性与被消费的身体:论余华的《兄弟》
    描写了混世魔王李光头他们一家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李光头的父亲因为在公厕偷窥女性失足淹死,所以李从小就遭到别人的歧视。文中写道:“他们嘴里吐出来的都是些难听的话,他们说李光头就是那个偷看女人屁股掉进粪池淹死的……他们说的话常常没头没尾,好像李光头这个婴儿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似的。”所以从小时候李光头就被人们塑造成了一个“流氓”,人们对于他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当李光头去偷窥的时候,印证了民众对他的想象。李光头的“流氓”一方面是个人品行问题,另一方面是“被流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2015-08-15

  • 樱桃姑娘
    州周边。匪首叫李光头,个头不高,却残暴狡猾,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官府出兵几次剿匪,都无功而返。众商家联合起来想除掉他,可脑汁绞尽,也没成功。海爷的货,被一连劫了好几次,损失惨重。生意做不下去了,海爷来和樱桃道别,樱桃问海爷:“还回来吗?”海爷没吱声。樱桃叹了一口气,说:“也算一场情分,却连面都没见过,既然要走,就到帐里来坐坐,留个念想吧。”海爷没答话,默默地从袖中掏出一卷画,从帐子底下滚了进去。海爷说:“没见过你的脸,倒是凭感觉,请画师给你画了一幅画像,你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5年6期2015-06-08

  • 《兄弟》读后感
    ,走到了一起,李光头和宋钢两个性格如此不相容的人也竟然情同手足。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借一句话来说就是:李光头这样的传奇(后来的巨富之路)在中国比比皆是,而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绝无仅有。所以很少写爱情的余华自认为在《兄弟》中,他写下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每个人的爱情,都必定与时代相连。余华说:“文革”那个时代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一直是夫妇父母之间的背叛和出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是空前团结的,就像我的小说里一样,有一男一女,他们互相需要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2015-05-30

  • 余华《兄弟》中的对比艺术探析
    个家庭重组后,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从心酸而悲惨的童年到现今曲折生活的经历。在上部一开篇,我们就得知李光头生父刘三峰惨死的来龙去脉。在厕所这个非常私密和个人化的地方,偷窥女人上厕所,被当场抓获的丑态尽显无疑,会掉进粪坑淹死,也并非奇事。临死时的情状肮脏猥琐,令人发指。生父龌龊的死亡方式给李光头和李兰带来了暗无天日的生活。传统父亲正义伟岸的角色在这里得到了消解。一个不负责任、丑陋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有其父必有其子”,生父的血缘遗传会在孩子身上萌动,以致李光头

    戏剧之家 2015年3期2015-03-18

  • 樱桃姑娘
    州周边。匪首叫李光头,个头不高,却残暴狡猾,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官府出兵几次剿匪,都无功而返。众商家联合起来想除掉他,可脑汁绞尽,也没成功。海爷的货,被一连劫了好几次,损失惨重。生意做不下去了,海爷来和樱桃道别,樱桃问海爷:“还回来吗?”海爷没吱声。樱桃叹了一口气,说:“也算一场情分,却连面都没见过,既然要走,就到帐里来坐坐,留个念想吧。”海爷没答话,默默地从袖中掏出一卷画,从帐子底下滚了进去。海爷说:“没见过你的脸,倒是凭感觉,请画师给你画了一幅画像,你

    故事会 2015年3期2015-03-09

  • 叙事学视角下解析余华小说的情节设置——以《现实一种》和《兄弟》为例
    胜。首先主人公李光头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流氓”,就算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依靠收破烂发家致富,甚至成为刘镇首富,亿万富翁,似乎仍然有些荒诞不经;李光头举办了轰动全国的处美人大赛,吸引了各地的美女报名参加,结果冠军却让一个有着两岁孩子的女人夺走;李光头成功之后,三十多个女人抱着孩子纷纷向李光头讨债,最后还闹到了法庭上,而李光头早已做了结扎手术。这些啼笑皆非的情节,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更是为了揭示出隐藏在表层下的社会的荒诞性,从而让人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2-13

  • 众生之相 ——论余华《兄弟》中的人物形象
    刘成功、林红、李光头、宋钢等,以各自职业命名的人物如童铁匠、张裁缝、余拔牙、王冰棍、关剪刀等,无名无姓的“群众”、红袖章、瘸傻瞎聋等。我把这些人物分成“历史悲剧下的牺牲品”“暴露人性本相的兄弟”“无知无觉的旁观者”这三类,分别对这三类人物进行分析。这些趋向“真实化”的人物形象迥异于余华早期创作的人物形象,因此研究《兄弟》的人物塑造艺术对进一步深入探讨余华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历史悲剧下的牺牲品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初中的余华,对“文革”有着特殊而敏感的

    名作欣赏 2015年5期2015-01-28

  • 《兄弟》:时代转折与命运重复
    代的落幕和属于李光头、宋钢和林红们的时代的正式揭幕。宋钢埋葬祖父后相隔多年再次与李光头见面时,小说还特地叮嘱读者注意:“这时候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为了达成情节突变的叙事效果,作者有意压缩了历史时间的进度。小说“后记”中的一段话颇为引人注目,它生动地诠释了“结束”和“开始”背后的叙事意味:“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

    当代作家评论 2014年1期2014-11-14

  • 论《兄弟》张力羽翼下的矛盾性构因
    的“软暴力”。李光头和他的生身父亲刘山峰一样,都有着类似的偷窥情节——一个成于偷窥,一个死于偷窥;苏妹从小就陷入了身世之谜,又生下了一个身世不明的女婴,延续着母亲未婚先育的宿命;宋凡平惨死于暴力,死后尸首尚不能保全,而其子宋钢也死于非命,身体被列车碾成三截,被灰暗的死亡阴影所笼罩。这种“宿命暴力”相对于“文革”暴力,显得更加隐秘,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更深层次的“软暴力”。然而,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周游“离去—归来”肉体意义的回归,宋钢临死

    名作欣赏 2014年15期2014-07-19

  • 余华小说《兄弟》中的人物特色语言
    宋凡平、宋钢和李光头是三个最为典型的人物形象,凸显了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新突破。虽然从现在的文坛角度来分析,余华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方面显得有一些朴拙,但是作者却对这些人物赋予了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作者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进行表达,从而更好地将人物的命运、时代的本质等进行把握和思考。一、悲剧情怀小说当中的宋凡平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知识分子,是在时代中不断挣扎的一个小人物。当时正处于 “文革”时期,是善被恶压倒的时代,宋凡平没有一点个人自

    短篇小说 2014年5期2014-07-13

  • 余华小说《兄弟》译本之语言魅力
    弟》英译本中,李光头经济的富有为政治打下了基础,对比宋刚的处境,余华的语言在于着重表现负面现实对传统规范以及价值观的冲击。在那个欲望横流的社会,最终将人物逼向灭亡,实现了对时代的否定。再次,欲望下人性的撕裂。欲望作为该作品的线索,作者选择了两个典型时期作为时代背景,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兄弟》英译本当中,以欲望驱使下的少年偷窥行为作为开篇,利用冷幽默将人性扭曲与压抑的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兰与宋凡平恋爱重组家庭,在 《兄弟》英译本当中,宋凡平被 “红袖章”毒

    短篇小说 2014年5期2014-07-13

  • 余华《兄弟》中的温情再现
    平的悲惨死去、李光头和宋钢之间的分离、李兰因忧郁而死,所有的这些都是让人内心感到非常伤心、难过的悲剧。同时,小说还介绍了一些人的变态,灵魂的丧失,如小说中的林红以前是一个非常纯洁的人,但是后来却逐渐堕落,成为麻木不仁的美容院老板,这就是价值的一种灭亡。小说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小说的呈现也有着喜剧的形式。小说在对人物的命运进行悲剧描写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行为上面的戏剧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喜交加的特点。在小说中,一会儿是悲剧的氛围,

    短篇小说 2014年5期2014-07-13

  • 浅论余华《兄弟》中的欲望追求
    作品开篇描写了李光头偷看女人屁股并插叙了其父亲因偷看女儿而淹死的情节,使用了大量篇幅,对此很多人提出了批判。对此本文不再进行过多的评论。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描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在刻意传达某些含义。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种种的压抑,也许李氏父子的行为正是出于性压抑。当然这种行为是无法从男女情感的圈套中逃离出来的。作品中李光头因为成了宋凡平的儿子,受到了他人的欺负侮辱,开始他将亲生父亲的名字填到学校表格上,后来又换成了宋凡平的名字,这一行

    短篇小说 2014年5期2014-07-13

  • 《兄弟》:一个“相遇”的寓言
    哥哥宋钢和弟弟李光头。这两个既不同父、也不同母的“拖油瓶”一起经历了重新组建家庭的父亲宋凡平和母亲李兰之死,患难和互助加深了难兄难弟之间的亲情。然而,时移世易,“文革”中间兄弟俩情同手足,兄弟怡怡,“文革”之后却渐行渐远,彼此疏离。比较起来,两兄弟各有短长,就好像尼采在日神与酒神上的命名,折射了时代精神的某种侧面。哥哥宋钢沉稳、和顺,带有梦一般的日神美,弟弟李光头却张扬、强硬,仿佛是醉的酒神世界。如果说后者是当今时代的强力象征的话,那么前者就是民族传统的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29

  • 浅析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阉割”现象
    如《兄弟》中的李光头和《废都》里的庄梦蝶。一、自我阉割——《秦腔》[2]《秦腔》的叙述主人公是一个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进行自我阉割的男性形象——引生,这个在常人看来有些类似疯子形象的叙述主人公,之所以进行如此大的自残行为,是由于爱慕女主人公白雪而不能得到,这是一种很悲壮的精神单恋。被阉割的雄性动物与未被阉的雄性动物之间的对立因性竞争的丧失而不复存在[1]4。《秦腔》中的引生作为一个自我阉割的阉人,因其性别特征的改变而重塑成社会中一类独特的成员,而又派生出一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2014-03-28

  • 浅谈余华《兄弟》的悲剧性
    的偷窥事件便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带入了双重痛苦的深渊里,十几年前她的丈夫李山峰因为偷窥溺便而亡,使得她只敢晚上出门,走路永远是低着头贴着墙边走,甚至在别人喊她名字的时候,她都是“中弹似的浑身一颤”。李山峰这种荒唐的行为,无疑是本能压抑的时代中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他作为李兰的丈夫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温情,家庭的亲情温暖在荒诞的世界里被剥夺得一丝不剩,李兰曾想过自杀,但最终她还是因为李光头而勇敢地活了下来。在李兰勇敢地活下来不久后,她就遇到了令她一生都难忘的宋凡平,

    名作欣赏 2014年32期2014-03-18

  • 李光头这根“骨头”的悲剧 ——读余华小说《兄弟》
    别是《兄弟》中李光头这一人物形象依然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兄弟》讲述了李光头的悲剧,在他身上担荷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悲剧,令人痛心,发人深省。一、成长的悲剧李光头的童年充满苦难,甚至出生前就已经注定命运的悲惨。他的父亲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一头栽进粪池里淹死了。因此,“李光头在婴儿时候就遭受歧视,只要他的外婆将他抱到屋外,就有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他们的嘴里吐出来的都是些难听的话,他们说李光头就是那个偷看女人屁股掉进粪池淹死的……”人言可畏,外婆不敢把李光头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2-12

  • 时代寓言与“叙述”的后现代 ——从余华的小说《兄弟》说起
    看”的动作,看李光头,看林红,看傻子,看选美,甚至看一切;而这“看”的过程和动作恰好就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用术语说就是“凝视”或对“图像”的观赏。与自“五四”以来鲁迅所开创的通过看与被看的模式表现的启蒙主题很不相同,在这里看与被看,甚至连看本身都成了被看的对象。一切都成了被看的对象,也就无所谓意义或国民性等问题。一切都成了观赏成了消费的对象,所以李光头才会肆无忌惮,才会目中无人,而刘镇也乐于去看。李光头的一切都是为了被看而存在,他偷看林红的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2-05

  • 历史的再整体化——历时性视野中的《兄弟》创作与批评
    一特征,宋刚和李光头的性格也缺乏变化。其他次要人物比如刘作家、赵诗人显得极具脸谱化,童铁匠、张裁缝、小关剪刀、余拔牙等人更是连名字都付之阙如。李光头的福利厂里面的人物更是用两个瘸子、三个傻子、四个瞎子、五个聋子来概括了。《兄弟》中的人物刻画似乎避免过多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特征的感受始终处于平面化。小说中的宋凡平高大英俊、人品出众、球技高超、口才一流,作者极力把他描绘为一个完美男人的形象,完美的甚至有点不真实。这种过度的完美实际上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2012-08-15

  • 执拗的不原谅 ——从余华长篇小说中的父亲说起
    、一乐、宋刚和李光头,他喜欢刻画父亲,喜欢用儿童的视角去刻画父亲[3],有些时刻我们简直就要疑心那个儿童是他,因为他把儿童被父亲抛弃的心理刻画得那么生动,这不能不说是儿童时期经验对他创作的投射。当然这里的童年经验并不是只有余华对于自己父亲的体验,也有余华对于他人的观察所得的经验,“到了70年代中期,所有的大字报说穿了都是人身攻击,我看着这些我都认识都知道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4]“文革特殊的时代,让余华看到了更多人性丑陋的弱点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8-15

  • 山猪夹子(外三篇)
    甘蔗林的孩子?李光头在我们那条一公里多长的街上,李光头是最让人景仰的人物之一,并不仅是因为他那颗圆溜光滑的头,更主要的是他靠一把剪刀、一把剃刀,就养活了全家人。李光头的老家在云南,早些年跟父亲来到海南,再后来他娶了个海南妹子,也就定居了下来。我们那条街上的孩子都叫他李光头,他也不生气,微笑着看我们,憨态可掬。也难怪,他的头确实又圆又光,像擦过层油,加上他人矮胖,所以不仅他的头圆,而且胸部、臀部、腹部,整个身子能圆的地方都圆了,这样的人看着就有些滑稽可爱。每

    天涯 2011年3期2011-12-26

  • 无法偿还
    仁康的同年老庚李光头南下打工,李仁康在家精心操持着责任田。李仁康之所以作出让步,也是从现实出发,家里的责任田留给一个女人家也确实难弄好,听说现在外面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挣,搞得不好会两头落空。孙淑梅从未出过外,让她见见世面也有好处,有老庚李光头照应着,李仁康可以放下心来。李光头走时一再拍着李仁康的肩头说:“放心吧老弟,保证嫂子回来时毛都不会少一根。”“怎么突然回来了呢,还是独自一人?”踏进家门,李仁康猛然清醒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三天前,他还接到孙淑梅寄来的信

    西部 2011年6期2011-10-09

  • 男性世界的两位女性——浅析余华《兄弟》中的李兰、林红形象
    品,这部作品以李光头、宋刚两兄弟的命运为能指,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作为所指,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概括,以民间视角和民间立场,剖析时代与人性的本质。故事贯穿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李、宋二人的父辈及他们自己的悲欢离合、生死浮沉是作品所重点描摹的对象,男性的世界是这部小说的底色,但作品中的两位女性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提示了主题的多义性。一《兄弟》上部中的李兰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女性,“从艺术的角度看,《兄弟》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李光头,也

    文教资料 2011年29期2011-03-20

  • 试析余华小说《兄弟》中的人物塑造
    弟》中无论是对李光头、宋钢,还是对其他人物的塑造,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荒诞——荒诞的行为、荒诞的语言等。荒诞作为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首先它表现为一种怪诞的形式,并且它还在整体上具有象征性以及凝聚着特殊的心理感受。《兄弟》的开头,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李光头想花上两千万美元,搭乘俄罗斯联盟飞船上太空游览。这无疑是一种荒诞式的书写,并因之给整部小说笼罩一种荒诞的氛围。紧随其后,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荒诞的细节:14岁的李光头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被当场抓获;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论余华部分作品中的“弑父”情节
    出其形象,正如李光头母亲在世的时候对李光头所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就在读者的心中为李光头父亲的形象打下铺垫。李光头和宋钢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但他们的性格却有天壤之别,宋钢和宋凡平父子俩就像是一根藤上结出来的两个;而李光头和其父亲也是一根藤上结出来的两个瓜。李光头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每当李光头问及父亲的死因,李兰就说是掉到河里淹死的。但当李光头在厕所里偷看女人屁股被生擒活捉,在刘镇臭名昭著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是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3-23

  • 阿Q在余华笔下的复活与成长
    许三观、福贵、李光头为新时期文学再创了辉煌,也成为阿Q精神层面上最接近的继承者,可以说是阿Q在新时期的复活与再生。关键词:阿Q;许三观;李光头阿Q作为一个文学典型,成为众多作家倾注心血试图借鉴却无法超越的典范,多少年来,许多作家倾注心血试图可以借鉴甚至尝试超越阿Q的价值,而实际上阿Q就是一个不可复制、不可模仿、不可跨越的高峰。阿Q的精神内涵是作家观摩社会结合自己思考的一种境界,是鲁迅在精神探索的路上留下时代痕迹的醒目的脚印。余华以“精神真实观”现身文坛,被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6-15

  • 中国偶像
    情节讲述的是:李光头(十四岁那年)在一个公共厕所里偷看(五个)女人的屁股,当场被人抓获。在翻译时,周成荫和罗杰斯做了一次伟大的尝试,努力地在英文中找寻一个和“女性下体”相对的词,如“屁股、底部、尻、臀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难不去怀疑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文与原文间存在的差距,忽略了某些表达悲伤和幽默的情境。小说充满了暴风骤雨般的语言和肉体暴力一诅咒、指责、红眼病、斗殴——同时余华描写此种暴力的手法是如此的写实,并且不厌其烦,虽经翻译过滤,仍然令人感到无法

    作家 2009年5期2009-05-21

  • 《兄弟》:悲情中露暖色
    他们各自饰演的李光头和宋钢的性格:一个伸缩自如,游刃有余地行走在社会各种潜规则里,一个隐忍怯弱、安分守己、不知变通。欲望与时代悲剧余华十年磨一剑的小说《兄弟》,洋洋洒洒50多万字,话剧版《兄弟》则在编剧李容的手里缩减到3.7万字。改编舍弃了以刻画“文革”生活为主的小说上部,着重改编小说下部,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剧本通过审查,另一方面则是制片人荣蓉和编剧李容的偏爱:“下半部比上半部更有批判力度,直指当下暴发户心态。”编剧李容有过多次将小说改编成话

    新民周刊 2007年22期2007-06-13

  • 杨武脸上有道疤
    。杨武的女人和李光头好,杨武知道,但他不敢拿李光头怎样。李光头是厂里有名的“罗汉”,成年累月剃着光头,他说,他大叔是城里的老大,谁要是惹了他,他马上就可以叫十几个弟兄剁了这人。厂长都惧他三分。杨武的女人愿意和李光头好。她对杨武说,李光头有男人味,你不是男人。杨武的拳头握得咯嘣响,他怒视着女人说,你再说一句。女人冷笑一声,打了一个手机,转眼李光头便来到他家,还喝了酒,醉醺醺的,手上拿着把一尺多长的西瓜刀。李光头血红着眼睛对杨武说,出去!杨武看见他的刀,软了,

    小小说月刊 2007年5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