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

  • 无人驾驶车辆交通肇事的罪责刑相适应研究
    人驾驶车辆的交通肇事案件中,践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成为刑法亟需解决的问题。L5驾驶系统的车辆具有自主性、控制能力与可培养的辨认能力,并能够独立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其能否具有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学界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争议。可以将其类型化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人以获得法律主体地位进而成为犯罪的主体,独立承擔刑事责任。在刑事责任分配中,除了追究车辆本身的刑事责任,车辆的设计者、生产者、所有者、使用者和销售者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也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在

    西部学刊 2022年7期2022-05-13

  • 涉智能网联汽车犯罪的刑法理论与适用
    事责任分配 交通肇事 危险驾驶 妨害安全驾驶中图分类号:DF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039-(2022)01-0053-65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发展和运用,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我们只能勇敢面对且无法加以回避。众所周知,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较早和较为成熟的一个领域,目前已处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阶段,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投入正式营运。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

    东方法学 2022年1期2022-03-03

  • 交通事故现场轮胎痕迹的技术分析
    据。关键词:交通肇事;交通事故;轮胎痕迹1 轮胎痕迹相关概述1.1 轮胎痕迹的产生 轮胎印痕不仅是车辆在地面上制動时留下的痕迹,而且还是轮胎因长期在地面上摩擦而产生的高温而使橡胶颗粒掉落而造成的痕迹。汽车轮胎痕迹的形成是由于轮胎的地面压力较低,因此在室温下痕迹较少。但是,由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轮胎胎面的温度将升高,这将使沥青和橡胶熔化,这将使轮胎的橡胶材料变软和变黑并粘附在道路上表面。可以看出,升压过程中的温升是形成升压模型的条件。1.2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2期2021-09-23

  • 汽车机件损坏与交通肇事因果关系的鉴定方法
    车机件损坏与交通肇事之间的因果关系鉴定,往往涉及交通事故力学、材料力学、断口金相分析、汽车结构以及法医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需要司法鉴定人充分掌握并运用,才能作出科学、客观、专业的鉴定意见。文中将通过一起案例解析,对此类事故的司法鉴定基本原则、鉴定要素、核心技术、计算方法等鉴定技术方法作一些说明及探讨。关键词:机件损坏 交通肇事 因果关系 鉴定方法 说明及探讨Appraisal Method of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a

    时代汽车 2021年13期2021-08-09

  •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应为含义
    夏铭摘要: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应当解释为“逃避救助义务”还是“逃避法律追究”是我国刑法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对“逃逸”含义的阐释,应当以文理解释为基础、以法条的体系协调为前提、从规范目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并可得出后一种解释更加合理的结论。并且,“逃避法律追究”的解释途径除在学理上更加合理之外,其对于交通肇事罪在理论与实践中引发的疑难问题,也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与现实基础。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解释;救助义务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3期2021-02-07

  • 无人智能驾驶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人格认定
    能驾驶涉嫌的交通肇事罪着手,分析刑事责任主体划分,明确无人智能驾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力图为促进人工智能承担刑事责任提供法律依据。关键词:人工智能;无人智能驾驶;交通肇事;刑事责任如今,人工智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更是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①。面对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我国于2017年7月8日印发并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2020-12-09

  • 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行为的定性分析
    司法解释未对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的情形进行明文规定,加之在理论界也未形成统一观点,导致司法实务界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各执一词,处理结果也不尽相同。司法实践中关于交通肇事后并找人“顶包”的行为有以下四种处理方式:有的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罪,有的将其定性為交通肇事罪的逃逸情节,有的将定性为包庇罪,有的将其定性为妨害伪证罪。本文试图通过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将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的可能情形进行分类,结合现有的刑法理论抽象出可以适用的一般方法。关键词:交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2020-11-28

  • 线上法律问答系统适宜服务方向的研究
    决婚姻家庭和交通肇事类纠纷为主打方向或特色较合时宜,并对此分析原因、亮化对策。关键词:小程序;婚姻家庭;交通肇事;刑事犯罪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8200家服务商共推出了630000个小程序,用户的日均使用频次在3~4次范围内占比最大,透过数据不难看到现阶段线上服务的优选性。若能利用此优势,将微信小程序赋予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甚至与开发者所处职业优劣互补的特点,在专业服务行业,将有极大可能性出现线上服务不断削弱甚至逐步代替实体服务的现象。

    丝路视野 2020年6期2020-10-20

  • 红外光谱在交通肇事案中的应用探究
    钰滢摘 要:交通肇事案件案情复杂,常出现肇事人故意伪造现场和掩盖犯罪痕迹等行为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导致案件侦破的难度较大。油漆碎片及附着物是交通肇事案最常见的物证之一,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涂料物证的鉴定分析能极大缩短侦破案件的时间,提高破案效率。关键词:交通肇事;油漆;红外光谱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我国交通事故近些年来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道路交通车祸死亡人数为52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3期2020-09-10

  •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慧贤关键词 交通肇事 案发原因 道路安全作者简介:李楠、刘慧贤,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检察院。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93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该院共受理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76件,共造成70人死亡、17人受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4期2020-09-07

  • 交通事故侵权之债赔偿项目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 交通肇事 责任比例 赔偿范围作者简介:李小妹,天津泰达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民商事。中图分类号:D923.7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92一般来说,侵权之债有好多种,而最常见的即交通事故引发的侵权之债。当事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1期2020-08-13

  • 浅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要 为了惩罚交通肇事犯罪,我国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后逃逸”、“逃逸致人死亡”、指使逃逸以及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拟制等做出了具体界定。因此本文从交通肇事含义和内容分析出发,探索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以及相关完善建议。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行为 逃逸致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不断繁荣,私人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但同时,每年发生的交通肇事数量也极高,据统计,我国因交通肇事致死的人数排名世界第二,每天都有人因为车祸伤亡。这其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4期2020-08-10

  • 自动驾驶过失责任的承担问题研究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肇事后,在过失的认定和承担上存在疑难。自动驾驶系统不宜作为刑事责任主体承担过失责任,否则有违刑法的目的和机能的嫌疑;驾驶员和车辆的生产制造商具有承担刑事責任的可能。在过失认定方面宜采用新过失论的观点,将认定重心从主观心态转移至客观结果回避义务予以认定。具体而言,自动驾驶交通肇事的过失认定应以行为人具有预见可能性为前提,以是否履行了结果回避义务为重点区分不同阶段具体分析。其中,预见可能性以行为时具体化的“一般人”为标准判断;结果回避义务应结合

    大经贸 2020年5期2020-07-23

  • 浅析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刑事责任的确定
    自动驾驶 交通肇事 刑事责任 人工智能基金项目:2019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视角下自动驾驶汽车对刑法学的挑战》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铂睿,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法学。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0期2020-06-01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问题研究
    要:正確认定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解决现实中相关的复杂案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现实方面的角度出发,依照整体系统来客观解读法条背后的原理,具体针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切实保证相关条款中条文规定的因果性、相承性以及法院实际分档定罪量刑的顺延关系,并在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后,对于实践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展开详细论述。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一、现实背景及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在我国属于犯罪率较高且社会危害性较大的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2020-04-17

  • 无人驾驶汽车交通肇事之刑事责任研究
    人工智能 交通肇事 刑事责任一、无人驾驶汽车概述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所谓无人驾驶汽车,就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根据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化程度,将无人驾驶汽车分为6级:同时,无人驾驶汽车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产品,因而其自身也必然具

    经营者 2020年3期2020-03-23

  • 试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
       要: 交通肇事罪在所有犯罪中较为常见,它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不可估量,尽管我国一直都在努力解决交通肇事的问题,但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解决交通肇事问题的难点主要在于我国法律对其主体认定模糊,现行法律中主体的范围十分笼统,社会各界对于主体认定上也存有很大争议。明确界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范围、细化区分交通肇事罪的刑法配制、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单独入罪、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划分等,是解决交通肇事罪犯罪主体界定问题的具体措施。关键词: 交通肇事; 共犯; 逃逸指使人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2-19

  •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行为
    逸案件数约占交通肇事案件总数的10%,因“逃逸致人死亡”加重刑罚案件数约占逃逸案件数的20%。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交通肇事逃逸作为“隐藏的杀手”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对公民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二、提出问题我国《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罪做出的规定显然不能适应在生活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案件。逃逸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等一系列与逃逸相关的刑法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缺乏理论依据和支撑。看似相同的案件往往会因为细节的存在被判定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正因如此,我们才

    法制博览 2019年21期2019-12-13

  • 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摘 要: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现在很多人认为根据交通肇事罪主客观上的条件将其定为过失犯罪与解释中对于“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中的共犯的故意成立相矛盾,具体判定区别还需从实际情况与承担责任两个方面来解释,当事人的主观方面也是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关键词:主观方面;共犯;交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8-18

  • 交通肇事案证据的审查运用
    元任摘 要:交通肇事犯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由于法律规定的专业性以及司法实践中个案的复杂性,该类案件的办理面临着主观方面认定难、交通事故认定书审查难等难题,特别是在犯罪嫌疑人零口供且没有直接证据情况下,运用间接证据判断证实犯罪成立与否更加复杂。准确审查认定交通肇事案,关键是要抓住证明犯罪的要点,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共犯认定、量刑情节等主要证据,结合法律法规全面审查。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情况下,还要注意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矛盾、能否排除合理怀疑,进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9年6期2019-08-13

  • 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为的刑法评价
    育冰摘 要:交通肇事犯罪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犯罪类型。交通肇事后出现的逃逸情况是现代社会关注的一项焦点,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在对这类案件进行处理的一项难点内容,因此,我们从原因、法律内涵与适用条件几个方面对逃逸行为进行分析。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刑法;逃逸原因一、交通肇事逃逸现象出现的原因1.心理恐惧发生交通事事故后,司机的心理恐惧来自多个方面,受害家属报复、法律层面的恐惧等。交通肇事罪是一项典型的过失性犯罪,如果没有发生逃逸,肇事者在发生事故后,认罪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8-11

  • 在什么情况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X人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而不是写交通肇事逃逸罪,这个有影响吗?肇事者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深圳 李小姐李小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一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

    人民之声 2019年6期2019-08-01

  • 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范围探析
    害抚慰金,但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却包括伤残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某些情况下还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本文借助现行立法规定和审判实践中的裁判案例阐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确定作出合理的解释,其中重点分析精神损害抚慰金在此类案件中的适用现状,比较法院支持和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理由,以期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实践中的适用寻找统一出路,避免同案不同判的司法乱象发生。【关键词】 交通肇事 附带民事赔偿范围 精神损害赔偿一、我国刑事附

    大经贸 2019年5期2019-07-25

  • 分与合: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商业三者险”的审理问题研究
    丽摘 要 在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存在争议。但如果被告人或机动车所有人投保“商业三者险”,人民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时,是分案审理还是并案审理?本文针对交通肇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审理“商业三者险”的两种模式,结合司法实践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利弊,剖析依据,提出完善路径,以期能对这一类案件的审理有所裨益。关键词 交通肇事 商业三者险 民事案件作者简介:陈世龙、朱丽,黑龙江省

    法制与社会 2019年9期2019-04-20

  • 交通肇事逃逸相关问题研究
    延的界定,对交通肇事逃逸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逃逸行为不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包括间接故意和过失,交通肇事行为属于可以产生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区别罪过形式,分别定罪等,最后本文还对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交通肇事 罪过形式 先行行为作者简介:张玉振,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未检组员额检察官。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3期2018-12-19

  • 交通肇事案件中指使、强令逃逸共犯问题研究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和第七条对交通肇事罪指使逃逸共犯问题进行了具体解释。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务角度,通过对因果关系认定、罪刑法定解释、共犯理论适用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应提高共犯理论的精确度、完善共犯理论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势在必行;设立新的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紧扣法律的精髓,依据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制定合理合情的法律法规,标本兼治。【关键词】 交通肇事;共同过失;指使行为;逃逸一、引言《最高人民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11-26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之法律认定浅谈
    运输的发展,交通肇事罪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在刑法中对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上也增加了量刑的幅度,但是在现实的肇事情况中,却存在一些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认定有一些困惑。本文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概念以及成立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从常见的类型和不同的罪过表现阐述了交通肇事逃逸之人死亡的法律认定问题。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法律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中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9-01

  •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
    势,由此导致交通肇事罪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罪名。本文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和认定问题的分析,对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和逃逸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从而自觉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的发生,使人民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关键词 交通肇事 法律认定 逃逸行为 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然而随着车辆的迅速增加,道路上的交通肇事也变得越来越多,由此而引发的交通肇事现象也越来越多。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1期2018-08-28

  •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
    势,由此导致交通肇事罪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罪名。本文通过对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和认定问题的分析,对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和逃逸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从而自觉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的发生,使人民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关键词 交通肇事 法律认定 逃逸行为 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然而随着车辆的迅速增加,道路上的交通肇事也变得越来越多,由此而引发的交通肇事现象也越来越多。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1期2018-08-28

  • 浅析交通肇事犯罪中逃逸情节的评价问题
    张珂摘 要 交通肇事罪属多发易发犯罪,但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认定仍有很多疑点难点。其中逃逸情节在定罪量刑过程中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就多有争议。本文就该问题进行评析,旨在在厘清争议的基础上就如何正确认定该罪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重复评价 犯罪构成作者简介:张连贵、张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53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8期2018-08-03

  • 同罪不同罚
    以台州地区的交通肇事案件为分析样本,从实践中的困境入手,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禁止重复评价原则适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内涵、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司法實践中碰到的瓶颈。关键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交通肇事 定罪情节 量刑情节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王某驾驶机动车与逆向行驶的被害人马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发生碰撞后逃离现场。经鉴定,马某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王某因逃逸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X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在本案中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2018-06-09

  • 交通肇事构成刑事犯罪后被害人是否有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摘要:交通肇事事故中,在肇事人构成刑事犯罪的前提下,受害人及其家属是否可以向包括肇事人在内的赔偿义务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问题屡见不鲜,文章对分歧的依据分别进行了列举,并详细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关键词:交通肇事;赔偿;侵权;精神损失费中图分类号:D925.1;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170-01作者简介:袁清宽(1971-),男,汉族,辽宁丹东人,本科,辽宁凡响律师事务所,三级律师,研究方向:民商事、行政诉

    法制博览 2018年12期2018-03-08

  • 二次碰撞致一人死亡交通肇事案件的司法认定
    致一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处理比较混乱。对前车驾驶人处以交通肇事罪,表面上符合法律规定,实则未必找准了值得刑事谴责的对象。第一次碰撞和第二次碰撞对被害人死亡后果的真实影响力,不一定与经验判断的结果相符。基于此,可以突破只在交通肇事罪这一罪名下解决问题的固定思维,分别考虑前后两车驾驶人的刑事责任。关键词:交通肇事 二次碰撞 司法认定[案例一] 2015年7月9日22时22分左右,张某甲驾驶小型越野车从沽源县城龙胜美宾馆驶出,沿桥西路由东向西驶往草原牧都饭店,与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8年10期2018-03-02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摘要:交通肇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肇事之后不顾被撞者死活,离开现场的肇事者也非常多,针对逃逸导致别人死亡的举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交通肇事举动本身可以被评价为交通肇事罪;(2)逃逸举动与别人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3)以举动人放任别人死亡为原则,否认别人死亡结果为例外。关键词:逃逸;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5-0073-02作者简介:马兢程(1995-)

    法制博览 2017年12期2018-02-11

  • 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
    年以来,关于交通肇事的司法解释上的盲目性,不但引起实际理论上的争议,而且对于传统刑法总则性理论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针对交通肇事的“共犯”“逃逸致人死亡”“逃逸”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近几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日益频发,交通肇事逃逸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国内有关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研究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缺少启发性,这些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研究,往往使许多问题相互纠结,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与此同时,肇事后留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1-31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之法律认定浅谈
    部责任。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界定根据法律条文的规定,发生逃逸致人死亡的前提是成立交通肇事罪,与此同时,责任行为人还有逃避法律追求的目的,在对致人死亡中“人”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在逃逸过程中的二次肇事致人死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因逃逸导致之前的受害人死亡,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虑,这里的“人”应该是之前的肇事受害人,从这个角度更加符合立法的本意。所以说,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进行准确的界定,是进行法律认定的前提[1]。因此必须要符合以下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12期2018-01-22

  • 浅析如何完善我国被害人赔偿制度
    实。本文仅以交通肇事为例,阐述笔者认为的更完善的被害人赔偿制度。关键词 赔偿 交通肇事 被害人作者简介:邹荔,临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15一、选择交通肇事案作为切入点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出行的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随之而来的居高不下交通肇事率却成为了群众安全出行的一大隐患。2017年2月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期2018-01-22

  • 只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引起二审程序的案件应如何正确处理
    才文摘 要:交通肇事罪是指责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2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此处的“指使、强令”应包含“雇佣”行为。拼装无牌机动车辆所有人雇佣无证驾驶员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雇主的违法行为与雇员的过错行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7年10期2017-11-08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
    摘 要:在交通肇事罪中,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的认定及量刑非常复杂。修改后的刑法结合了交通肇事罪的不同犯罪情节,依据其恶劣程度递进地定义量刑幅度。其中“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加重结果。司法对其含义的解释过于宽泛,现实中此类案件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造成了理论认识与司法适用上的重大分歧。本文将就“因逃逸致人死亡”含义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当如何定罪等方面作出浅析。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定罪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法制博览 2017年10期2017-11-04

  • 连环车祸中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
    二磊 摘要:交通肇事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是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关键。在因果关系存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先前的危害行为和最后的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司法实践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试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交通肇事;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220-01作者简介:路小普(1996-),女,河南师范大学,2014级法学专业学生;徐高俊(199

    法制博览 2017年8期2017-09-01

  • 交通肇事罪看“同案同判”与“同案不同判”
    判”?本文以交通肇事罪为例,通过交通肇事类案件的分析,具体来看事实如何,我们今后该如何看待“同案同判”和“同案不同判”。关键词:交通肇事;同案;同判;不同判一、具体案例分析(一)兰州市安宁区具体案例1.案件内容2014年6月30日22时20分许,被告人葛某某驾驶甘a55xxx号搅拌车,沿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路由西向东行驶至颐园门口东侧时,该车左前轮与由南向北横穿道路的被害人陈某相撞。经兰州市安宁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被害人陈某系在交通事故中碰撞、摔跌致胸脏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9期2017-08-25

  • 如何根据损伤痕迹检验分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检验分析;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当前,道路交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发展得非常迅速,机动车数量也越来越多。逃逸案件在交通事故中节节攀升,尽管交通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和改进,但交通事故损伤痕迹检验设备的改善情况不明显。警察处理事故基本上还是依靠相机,放大镜,文件夹,这些显然满足不了案件的需要。所以提高处理案例的质量,提高提取证据的工作效率,必须重视对设备的投资。并建立交通部门和刑事调查部门在检查与识别设备资源共享的系统。同时,加强对事故现场遗留的损伤痕迹进行研究分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5-20

  • 浅论刑法量刑中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刑法量刑 交通肇事 逃逸 入户抢劫作者简介:郜泽明,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干警。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77一、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历史渊源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古罗马时期的法谚语,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再度受罚(Nemo bis punitur pro eodem delicto),即任何人不因同一犯罪受双重刑罚处罚,或者说对一个犯罪不能重复追究刑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1期2017-05-04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的交通问题,交通肇事罪出现的频率也不断上升。不仅逃逸案件层出不穷,甚至越来越多的肇事司机不救助甚至二次加害导致被害者导致其死亡。到底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还是“故意杀人”?本文主要就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与典型案例作出分析。关键词:交通肇事;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

    卷宗 2016年11期2017-03-24

  • 对实践中几种具体危险方法性质的辨析
    共安全犯罪与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的界限问题,三者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而主观状态的判断要看客观行为,诸如行为人是否逃逸、是否采取减速、刹车措施等。关键词 危险方法 危险性 交通肇事 危险驾驶中图分类号:DF625 文献标识码:A一般来说,要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要满足三个条件:危害客体为公共安全+行为危险性+结果危险性。下面笔者就用这三个条件来分析一些案例中出现的具体行为是否符合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条件。1高压线旁堆物、挂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期2017-03-12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21002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马兢程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交通肇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肇事之后不顾被撞者死活,离开现场的肇事者也非常多,针对逃逸导致别人死亡的举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交通肇事举动本身可以被评价为交通肇事罪;(2)逃逸举动与别人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3)以举动人放任别人死亡为原则,否认别人死亡结果为例外。逃逸;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一、引言马某在晚上6点钟的时候,在过斑马线时被疾驰的A车撞

    法制博览 2017年35期2017-01-28

  • 在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和解制度的分析
    要 本文以交通肇事案件为例就刑事和解制度在审查逮捕阶段的适用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阐释,刑事和解制度适用的法律、政策依据、具体条件、制度保障、具体实施措施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和法律价值一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刑事和解制度在审查逮捕阶段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关键词 交通肇事 刑事和解 审查逮捕 被害人 涉案嫌疑人作者简介:王田,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3期2016-12-15

  • 辖区交通肇事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 交通肇事案件属于过失犯罪案件,其量刑偏于轻预缓,但是该类案件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内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交通肇事犯罪的打击也历来是检察工作的重点。关键词 辖区 交通肇事 多发原因作者简介:陈莉,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182交通肇事案件属于过失犯罪案件,其量刑偏于轻缓,但是该类案件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内的经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2期2016-12-01

  • 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
    章在理论界对交通肇事罪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阐述交通肇事的概念及其基本犯罪构成的立场,同时对交通肇事中相关疑难问题及我们国家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交通肇事立法完善的建议。【关键词】立法现状;交通肇事;立法建议一、交通肇事罪的概述(一)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因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进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且导致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后果的行为。(二)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1)犯罪主體:该罪的主体是一般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9期2016-10-21

  • 交通事故中人体衣着上轮胎印痕的检验
    故责任、锁定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提供证据。关键词:交通肇事 衣服 轮胎印痕 检验中图分类号:D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b)-0129-02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也日益发达,机动车辆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而不断上升的交通事故逃逸案发生,更是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很多的碰撞行人的交通事故逃逸案中,没有目击证人、监控视频和明显碰撞变形,被害人衣

    科技资讯 2016年17期2016-05-30

  • 浅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中,经常由于交通肇事者的逃逸,使得事故责任难以认定,同时也使许多本可得到及时救助而免于死亡的受害者增加了死亡的概率,因而无论是从伦理的评价出发,还是从其所造成的后果来考虑,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关健词:交通肇事;逃逸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众所周知,交通肇事逃逸肯定是建立在交通肇事的基础上。所谓交通肇事,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使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普通的交通肇事如大家经常在生活中可以看到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11-17

  • 交警部门尚未处理时外逃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的交警承认了交通肇事的犯罪事实,并与交警一起将刘某送至医院进行抢救。次日,刘某预交了20000元的医疗费,并承诺负责刘某后续医疗费。案发后第三天,刘某得知李某伤势严重可能导致死亡,因害怕被关押,于第四日外逃。2013年11月7日,李某因抢救无效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刘某负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李某负次要责任。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时虽没有马上逃离现场,也参与了救助伤者和主动承认责任,但其在刘某抢救无效死亡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仍构成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5年3期2015-07-08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定罪探究
    3000)“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定罪探究荆培才(唐山学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交通肇事罪是我国1979年刑法典和1997年刑法典中都明文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犯罪,1997年刑法典在1979年刑法典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交通肇事逃逸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这两种情形的规定,并把这两种情形作为了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规定,从而提升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包含故意因素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不断出现,1997年刑法典对“交通肇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

  • 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看刑法第133条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必要性
    玉敏近几年,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从某一基层法院2007年以来审理的案件情况来看,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2007年审理此类案件67件,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12.6%;2008年审理此类案件93件,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17.2%。2009年上半年审理此类案件57件,占整个刑事犯罪案件21%。从2007年到2009年上半年,此类案件上升了8.4个百分点。造成交通肇事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刑法第133条作为打击和遏制此类犯罪的重要武器,长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20期2009-04-06

  • 探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之涵义
    摘要:伴随着交通肇事逃逸现象愈演愈烈,我国现行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其适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予以了解释。但无论是刑法第133条还是随后的《解释》都忽视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情况,由此导致了理论认识上的重大分歧和司法适用上的混乱。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空间要素中图分类号:D9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75-01近年来,我国的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8期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