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

  • “游”者在场与否对《老残游记》叙事整体性的影响
    关键词:老残游记;叙事整体性;“游”者 《老残游记》的叙事者一改传统公案小说中全知全能的“优越姿态”[1],以近似自白者的身份将故事娓娓道来。叙事者的身份之所以得以转型,一个重要条件是“游”者的活动轨迹构建了作品的叙事线索。“游”者,即老残,作为故事的主体、事件的主要聚焦者,他应一直在场,却出现了例外的情况。不过,“游”者虽然在出场与离场之间反复切换,但这并未对作品叙事的整体性造成消极影响。 第一回伊始,老残以游客的身份出场。从游大明湖到听白妞说书,从医治

    科学导报 2022年43期2022-07-23

  • 儒侠文化视角审视下《老残游记》中老残形象
    要: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创立了一个侠客义士的神话,塑造了具有儒家理想的隐侠老残,老残在行侠仗义时澄清了吏治。小说的写景叙事富有张力,情节设置衍生了角色张力,文学张力加深了老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儒侠文化;视角;《老残游记》;老残;张力 晚清,政治危机的冲击与思想危机的迫近,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少数先觉者开始重新发现古典文化,进而对整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进行重组,寻求在思想文化层面的自我振作[1]。 每当儒家理念已经无法整合思想时,侠形象作为一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2年6期2022-06-23

  • 老残游记》无心插柳成就经典
    ——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合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四位作者中,刘鹗(丹徒)、曾朴(常熟)、李伯元(武进)都是江苏人,他们的这三部作品也收入“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所推出的《江苏文库》中。刘鹗(1857年—1909年),字铁云,笔名鸿都百炼生。他原籍镇江(丹徒),出生在南京六合,但从小居住生长的地方却是淮安。至今在淮安老城勺湖东南的西长街312号,还保留着一座拥有140余间房屋的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2年5期2022-05-22

  • 哈罗德·沙迪克《老残游记》英译本的多模态特质及译者动因
    )一、引言《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刘鹗所著的一部社会小说,鲁迅先生将其归入“谴责”小说之列。自《老残游记》诞生以来,不仅在中国享有盛名,而且在国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郭延礼指出,中国近代1840—1919年间产出的小说有7466种之多,据保守估计,仅单行本或报刊连载的长篇小说就超过3500种。[1]《老残游记》是国外译介最早、影响最为广泛的近代小说之一,近百年来有150多种版本行销世界。据统计,《老残游记》英译本至少有10个。[2]这些译本有节译本,也有全译本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从“危机”看《老残游记》中的乌托邦
    近年来,对《老残游记》的研究多集中于文本与刘鹗生平的对比,如李文丽认为老残(亦是刘鹗)是新型“士”的典范,关怀的超越性以朝廷转向社会,理想的实现途径由从仕转为经商[1]。苗怀明则认为刘鹗创作主要原因在于为自己辩护[2]。他们都是以文本印证现实,寻求在两者之间的同构关系。而王韬则注意到了在现实和文本之间的裂缝,亦体现为刘鹗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文本中老残破案的“核实”特点体现了新生资产阶段的实证推理的启蒙色彩,而其吸引外资的实际行为却落于个人幻想,与其坚守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6

  • 中医情志养生文化与《老残游记》的日常生活描写
    1]119《老残游记》中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融入了质朴、自然的养生观念,日常生活情节既有气韵生动的意境美,又是人物的养生实践内容。优越的养生环境孕育了至善至美的人性,如心系苍生、有勇有谋的老残,性情爽朗、落落大方的玙姑,天真活泼、善解人意的逸云。一、老残:编织日常生活的养生网,实现上医医国的理想作为一名淡泊处世的江湖医生,老残生活简朴,有“适寒暑,安居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的养生之道。寒冬季节老残住旅店,想写信,笔砚却被冻住了,为了御寒,他喊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2-28

  • 论《老残游记》语言的音乐性
    摘  要:《老残游记》是一部如音乐般的小说,其中存在着精妙绝伦、鬼斧神工般的音乐描写,小说语言也极具音乐性。刘鹗在小说中大量运用四字词,词组精巧,音韵铿锵,同时还讲究句法单位的整齐匀称,形成了语言的对偶和排比。刘鹗还在善于把握故事发展的节奏,制造出一个个插曲,打断冗长的议论、谈话及叙事,使整个故事张弛有度,旋律跌宕起伏。关键词:刘鹗;老残游记;语言;音乐性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官场情况。刘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致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8期2021-12-13

  • 老残游记》中副词“都”的语法分析
    要:本文对《老残游记》中的“都”进行全面的考察。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语义、句法与语用多个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维立体研究方法,力求揭示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为代表的晚清“都”字使用情况的全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主要采用晚清时期的白话写成,基本符合当时的口语特征,这一时期是近代汉语走向现代汉语的一个过渡时期,直接奠定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基础。以《老残游记》为主要语料,探求“都”字在晚清时期的用法可以直接反映出“都”在从近代汉语过渡到现代汉语演变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老残游记》中暴力叙事及理想社会构建研究
    清讽刺小说《老残游记》对当时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进行了直露的描写,有直接暴力,也有具有隐藏性的结构性暴力。通过界定暴力的概念,探寻《老残游记》中描写暴力的话语载体,分析暴力叙事的现实成因,进而探究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关于理想社会的型塑。【关键词】《老残游记》;暴力;文化;理想社会【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06-02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9批大学生科研课题

    今古文创 2021年24期2021-09-10

  • 浅析《老残游记》中的语言运用
    代营一、《老残游记》综述《老残游记》是由刘鹗所著的一部讽刺小说。说到《老残游记》,绕不开的主题便是谴责,但是老残丰富的游方经历更多的是市井之间的阴暗,而一部讽刺谴责小说不对上层建筑进行揭露和讽刺是不完整的。《老残游记》中所存在着的大量的对上层官僚现象的揭露则与刘鹗的自身经历有关。刘鹗虽然早年科举不利,但1888年因治水有功从而得以任知府,后来从事矿业经营,成了外商买办与经纪人。而买办这个阶层虽不属官,却是直接和上层官僚及外国使节和商人打交道的,因此对于上层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0期2021-08-16

  • 谴责与否
    摘 要:《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小说中的佳作之一,常被认作是“谴责小说”的典范,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评价,这种看法实出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后人对此亦多有反思,部分学者提出《老残游记》并非“谴责小说”的看法。结合鲁迅先生可能阅读到的版本和后世版本,本文认为按照鲁迅先生自己的定义和阅读文本,“谴责小说”的说法仍有合理性,但不应认作是典型的“谴责小说”。关键词:《老残游记》 《中国小说史略》 谴责小说 刘鹗作为晚清小说中的经典,《老残游记》a的定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老残游记》与刘鹗的忧国情思
    式的书写,《老残游记》是刘鹗的抒情之作,也将他的忧国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刘鹗可知老残之心,读《老残》可感刘鹗之情。本文将从刘鹗的经历出发探寻其忧国情思生成的原因,同时从作品《老残游记》中解读体味作者对国家深深的关切。关键词:老残游记;刘鹗;忧国情思;暗喻作者简介:张常奥(2000.7-),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本科,大连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02

    青年文学家 2021年6期2021-04-28

  • 刘鹗的“哭泣”观和“人生如梦”观
    要:刘鹗在《老残游记》和《老残游记续集》自序中提出的“哭泣”观和“人生如梦”观,都是刘鹗有感于社会现实而产生的观念。“哭泣”观将文人的创作当做最有力最深刻的“哭泣”;“人生如梦”观认为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都应记录下来。他的创作正是在这种观念下诞生出来的。关键词:老残游记 刘鹗 “人生如梦”观小说的自序当中往往包含着作者情况、写作缘由、创作内容等各种信息,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老残游记》和《老残游记续集》的自序也是如此,它们展现了作者刘鹗的写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4-12

  • 老残游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与传播
    〔摘要〕 《老残游记》在英语世界经历了作品的英语翻译、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作品的一般性介绍、文本的英语研究等多种跨文化传播形式。它们合力提升了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范围与接受效果。《老残游记》的英语翻译为英语世界的读者与研究者提供了直接的文本阅读依据,而中国文学史类英语著述中有关《老残游记》的简要介绍则有有助于英语世界对于作品背景与内容的初步了解。两者构成了作品在英语世界跨文化传播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老残游记》的英语研究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的多角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09

  • 基于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的《老残游记》文本分析
    摘要】刘鹗《老残游记》被鲁迅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行侠仗义的主人公老残为中心,描述了老残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小说反思了儒家传统文化,提出了在当时尖锐的社会问题。本文将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与《老残游记》文本分析相结合,分析了作品的表层主题与深层内涵,希望推动符号矩阵理论应用的发展,也旨推动儒家文化的反思与发展,并为其他相关文本的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借鉴。【关键词】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老残游记》;文本分析【中图分类号】I207            【文

    今古文创 2020年38期2020-09-10

  • 老残游记》中的娼妓形象分析 ——以翠环、逸云为例
    1)刘鹗的《老残游记》是清末著名的谴责小说,他以游记的方式来记录见闻,表达褒贬。其中穿插着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作者借她们的口说了想说的话,表达了对于她们的赞赏或者悲悯。在这两集共二十九回中多次出现娼妓形象,如翠环、金银姐妹、逸云以及冥娼,其中翠环和逸云这两个娼妓形象是刘鹗所要重点刻画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种悲剧性的命运使得她们最终走向出世以消解心中的痛苦。一、身份的被迫性转变娼妓群体的形成是中国男权社会下的一种畸形产物,男性以规则来约束柔顺、具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1

  • 读《老残游记》 看清朝法制
    想中。通过《老残游记》这一著名清末谴责小说来简单介绍清朝的一些司法制度,并希望可以从中认识到我们今天法治发展的方向。关键词:清朝;刑罚;司法权威;官本位;上控《老残游记》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刘鹗通过描述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闻、所见及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谓“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简简单单二十回的记叙,描绘出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生动的众生相。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老残游记》中有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9期2019-12-11

  •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老残游记》 马丽京
    两个角度对《老残游记》进行评论,其一是文章时间的稠密缩短和延长,其二是叙事的客观和客观的不可靠性。关键词:叙事;时间;不可靠这本书的第一篇便是作者的《自叙》,作者在一开始便奠定了本书情感的基调,自人呱呱坠地之时,便有际遇之顺逆,再联想到牲畜的劳作,有灵性的动物生感情,而感情又生哭泣,从而引出屈大夫的《离骚》、太史公《史记》……。从而感悟国家命运、社会炎凉和自己身世之感,“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1)作者把天地精神和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
    摘 要】 《老残游记》结构上的松散是向来为学界所批评的,然而仅从文本上去理解小说结构是不全面的。本文认为,在结合小说中在结构和内容出现大转折的几个部分,联系作者创作阶段过程中的人生经历,探讨作者思想情感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文本与作者整体情感具有统一的整体性。【关键词】 《老残游记》;刘鹗;小说整体性二十世纪对《老残游记》的研究可以视为英美文学研究以“文本为中心”倾向的影响,但仅仅从文本上阐释小说结构上的松散或整体性,并以此去探求作者与小说的深意,显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2019-11-08

  • 论《老残游记》中的饮食文化
    晨摘 要:《老残游记》作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但深究其文本内涵,却不是“谴责”一词可以简单囊括的。以往学者往往就小说的政治性、意向隐喻以及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对文本所呈现出的区域饮食文化特点及其所传达出的社会内涵等方面关注较少,而在这背后蕴含的,则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域的人在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风俗多样性的呈现。关键词:老残游记;饮食文化;区域性;社会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2019-10-24

  • 自由与羁绊
    【摘要】:《老残游记》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人们往往受到其影响过度关注作者“揭发清官藏伏之恶”的独到眼光和政治思想,而忽略了文本其他内涵的阐发。本文着眼于题目,从老残出发,通过分析老残的形象,探究老残身上的“神性”和“人性”(这里指的是人的世俗性)两个不同方面,努力追寻隐藏在谴责背后的另一主题——自由与羁绊。【关键词】:《老残游记》 神性和人性 自由与羁绊作为谴责小说的代表性作品,许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从政治批判角度去分析文本,从这一层面来说,《老残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2019-10-21

  • 自由与羁绊
    【摘要】:《老残游记》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人们往往受到其影响过度关注作者“揭发清官藏伏之恶”的独到眼光和政治思想,而忽略了文本其他内涵的阐发。本文着眼于题目,从老残出发,通过分析老残的形象,探究老残身上的“神性”和“人性”(这里指的是人的世俗性)两个不同方面,努力追寻隐藏在谴责背后的另一主题——自由与羁绊。【关键词】:《老残游记》 神性和人性 自由与羁绊作为谴责小说的代表性作品,许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从政治批判角度去分析文本,从这一层面来说,《老残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10-20

  • 老残游记》之性灵美
    0046]《老残游记》是刘鹗唯一的一部小说,被鲁迅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刘鹗在这本小说中通过一系列小说情节讽刺官场黑暗、官吏昏庸的现状。例如用“清官”玉贤的苛政来讽刺清末官员不懂变通、滥用极刑、为盗贼所用的愚蠢行径;用齐东县抚台为求政绩,一劳永逸,导致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讽刺掌权者的昏庸无能。作者讽刺手法奇妙,用其“清”讽其“庸”,发出“官愈大害愈深,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抚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的愤慨之声。用“出世的俗”讽刺“入世的雅”,

    名作欣赏 2019年15期2019-07-13

  • 老残游记》之性灵美
    亚桐摘要:《老残游记》被称为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不仅有对清末官场险恶的讽刺,更有与之相对的对性灵美的极致诠释。本文就从书中老残、屿姑、逸云等小说人物的人性美、“笔墨丹青”“琴瑟箜篌”的文艺美、“促膝品茗…‘彻夜谈禅”的意蕴美等方面浅析《老残游记》中的性灵美。关键词:人性美 文艺美 意蕴美 性灵美《老残游记》是刘鹗唯一的一部小说,被鲁迅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刘鹗在这本小说中通过一系列小说情节讽刺官场黑暗、官吏昏庸的现状。例如用“清官”玉贤的苛政来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从“纬”到“科学” ——论《老残游记》在清末民初的批评与接受
    民初时期,《老残游记》因书中的“谶纬”内容受到了旧派人士的追捧,而胡适和阿英等“五四”新文学提倡者却认为这部小说是带有“科学精神”的,“写实”的,语言“脱俗”的白话小说。与旧派人士相比,胡适和阿英等人虽然认为《老残游记》在“文学技术”上接近于“五四”新文学,但对小说中的“谶纬”内容感到无所适从。他们潜意识依然遵循“思想”先于“文学”的思维方式,未能看到小说中的“谶纬”描写更多是文学想象力的表现,并且忽视了其中所包涵的真挚情感。这种熔铸真情实意的游戏笔墨,接

    明清小说研究 2018年4期2019-01-10

  • 老残游记》中的拟声词浅析
    伟摘 要:《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刘鹗所写的古典白话文小说。作品在描人状物时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功能、音节结构方面,以《老残游记》中的拟声词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其特点。关键词:《老残游记》 拟声词 特点拟声词也叫“象声词”和“摹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刘鹗所写的古典白话文小说。这一时期处于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特殊阶段,通过对《老残游记》语言的考察可以略知这一时期的语言面貌。《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晴四大

    现代语文 2018年5期2018-09-21

  • —个思考者的行迹:《老残游记》思想小说论
    炜摘要:对《老残游记》的研究应该统观初编与二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游记体的形式使作者发挥了对种种问题的看法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谴责。作者在书中极力表现了太谷学派的思想,初编释儒,二编释道、佛,故事情节相对而言是抒情与议论的伴生物。因此,《老残游记》与其说是一部“谴责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与批判精神的思想小说,它借传统小说的框架来抒怀论道,开创了近代小说创作的新模式。关键词:《老残游记》 刘鹗 思想小说 太谷学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将《老残游记》归

    名作欣赏 2018年9期2018-09-10

  • 辑古听古
    话的声音。《老残游记》至今有多少个版本,大概谁也说不清,说出来也只能是个大概。然而,最早刊本计有两种,一为阿英所藏《天津日日新闻》剪报本。此本系书版式,仅见第一回至第十回一册,未窥全豹;另一为天津图书馆藏天津日日新闻社刊印的单行本,全书线装二册,活版印刷,上册从第一卷至第十二卷,下册从第十三卷到第二十卷,无出版年月,版式与阿英藏本全同。是为孤本。于是乎,就有各种“以《天津日日新闻》为底本”的《老残游记》,东家也校点,西家也整理,但其文字与此底本不同者极众,

    出版人 2018年6期2018-09-04

  • 一个思考者的行迹:《老残游记》思想小说论
    说史略》将《老残游记》归入谴责小说类,历来的评论也大都集中于书中指斥时弊、掊击吏治的文字,似乎在读者中造成了一种印象:《老残游记》无非“揭清官之恶”“叙景状物,时有可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而已。其实,纵观全书,《老残游记》给人的感觉实在不仅仅是一种“谴责”。一同为四大谴责小说,唯《老残游记》有自叙。作者在自叙中明确表明了写作《老残游记》,是长歌当哭,是用来寄托身世、家国、社会、种教之感情的。而这种感情,从与之并举的《离骚

    名作欣赏 2018年25期2018-07-13

  • 老残游记》西班牙语版出版
    汉西对照版《老残游记》近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多年来该书西班牙语译本的空白。《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一个世纪(1903—2003)以来,《老残游记》印行的各种中文版本有186种之多。此外,《老残游记》又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捷克文、匈牙利文、朝鲜文等8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老残游记》一直以其针砭时弊和嬉笑怒骂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西方人接触中国近代小说,大约在20世纪二

    文学教育 2018年4期2018-05-24

  • 从谶纬之书到经典传作 ——论《老残游记》在二十世纪初经典地位的确立
    39000《老残游记》1903年始在《绣像小说》上发表,后因故中断,后改在《天津日日新闻》发表至1907年。这期间,刘鹗共创作了《老残游记初集》二十回、《二集》九回及《外编》残稿一回。时至今日,《老残游记》问世已100余年。在这100余年中,《老残游记》经过无数读者的阅读、阐释,已被公认为经典传世之作。“艺术作品的生命存在于审美接受过程之中,一件艺术作品的全部意义便是无数读者创造性阐释的历史成果。”[1]《老残游记》能最终被确认为晚清小说中的经典,正是一代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03

  • 晚清小说中的医者救亡精神
    一步强化。《老残游记》以江湖医生老残行医治病为线索,将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用近乎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展现了晚清社会底层民众昏暗的生活和极度黑暗的官场乱象。小说着重刻画了以玉贤和刚弼为代表的一批打着“清官”旗号肆意鱼肉百姓的酷吏。在揭露晚清官场中的“清官暴政”上,言前人所未言,开谴责小说风气之先河。作者刘鹗笔下的老残既是江湖医生,又是替下层百姓行侠仗义的启蒙者,体现出了现代小说中的“救亡精神”,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意义。关键词: 晚清小说 医者 救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2018-03-27

  • 浅议《老残游记》中的“把”字句
    题。本文对《老残游记》正文中出现的“把”字句语料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分为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两大类。通过探讨“把”字句在《老残游记》中的结构语义表现,分析《老残游记》所反映的当时“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关键词:《老残游记》 “把”字句 句法结构 语义分析一、引言《老残游记》正文中共出现“把”字240处,其中作介词207处,除一例表示“工具”义的介词外,均构成“把”字句。“把”表示“工具”义,介词,例如“莫管他怎样呢,且把古人的吟咏消遣闲愁罢了”(

    现代语文 2017年12期2018-01-22

  • 老残游记》“清官”反思
    吴迪摘要:《老残游记》是一部富有创见性的作品,它塑造了一系列的“清官形象”,如玉贤和刚弼,这些“清官”在“不要钱”的原则之下却表现出更为残忍的行为:杀民如杀贼,蛮横而固执,为自己的升迁做出一系列的血迹斑斑的恶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能够对“清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清官”。关键词:《老残游记》;“清官”;批判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刘鹗的《老残游记》列为谴责小说之列,并且给予刘鹗揭露清官之恶很高的评价:“摘发所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

    神州·上旬刊 2017年9期2017-10-15

  • 老残游记》与五四小说“心态化”叙事模式的比较略述
    爽[摘要]《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它也是近代创新性较强的一部小说。从结构、语言等叙事学角度解读《老残游记》的转型,通过与五四小说“心态化”叙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挖掘《老残游记》从传统到现代进程中的时代意义与文学价值。[关键词]叙事学;《老残游记》;“心态化”叙事模式;比较[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08106《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5-30

  • 城市书写:作为一种视角
    摘要:《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典范之作,书中对晚清山东的城市书写,特别是对济南的书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学界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见。在小说中,通过老残的耳目见闻,在他穿梭游走于山东的城市之间时,作者对城市风景、城市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的书写,都为读者展现了当年城市生活中的丰富意象,为我们了解晚清的城市及城市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关键词:《老残游记》;城市书写;城市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12

  •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运用,使得《老残游记》中的人物语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基于此,本文拟从白描艺术、修辞艺术、笔力艺术以及白话艺术这四个方面对《老残游记》这部作品的语言艺术进行深刻探析,以期为广大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关键词:《老残游记》;语言艺术;小说作品;文学创作[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在我国小说创作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与地位,极大推动了近代小说创作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2017-04-26

  • 老残游记》中的写实与隐喻
    3000)《老残游记》中的写实与隐喻刘 妍(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刘鹗所着《老残游记》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本是游记小说却“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小说中写实和隐喻交织而行,是谴责写实小说的脱变。刘鹗;《老残游记》;写实;隐喻引言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从小说雏型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算起,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从宋元话本产生后,我国的小说更是大放异彩。而至1901年之后,晚清小说骤然繁荣起来,鲁迅说:“光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2017-04-15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适应与选择”研究——以《老残游记》谢迪克英译本为例
    究 ——以《老残游记》谢迪克英译本为例尹丕安梅钰鑫(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纵观和审视。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翻译学说,是一种自足的、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视为一个由译境、译本和译者构成的翻译生态共同体,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一个活的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写作风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对中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24

  • 从《老残游记》英译本看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文化翻译的影响
    过对比分析《老残游记》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翻译,探讨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中国古典小说中文化元素翻译的影响。关键词:混杂文化身份;老残游记;文化翻译古典章回小说《老残游记》是清末作家刘鹗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述走方郎中老残行医游历的见闻,揭露了清廷的腐败,表达了作者医国救民的夙愿,被鲁迅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包含很多极具文化内涵的用语及典故,属文化小说中的上乘之作。至今,《老残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拥有众多的外国读者。鉴于翻译是一项跨文化活动,要达到传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论《老残游记》《孽海花》并非谴责小说*
    72 )论《老残游记》《孽海花》并非谴责小说*高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 北京,100872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4-11

  • 刘鹗在沈阳完成的三回《老残游记》探析
    完成的三回《老残游记》探析赵旭(沈阳大学 文化传媒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4)摘要:分析了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十五回和十六回的创作过程,认为其在沈阳完成的这三回内容不仅在《老残游记》整部作品中举足轻重,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广义上构成了沈阳文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沈阳文坛增加了有力的一笔。关键词:刘鹗; 沈阳; 老残游记; 第十一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六回刘鹗不仅是晚清著名的小说家和收藏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实业家。正是实业家这个身份使他来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02

  • 老残游记》中的“为”字研究
    7002)《老残游记》中的“为”字研究田贵春(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老残游记》中“为”字用法共259例,其中动词72例,占27.8%;介词41例,占15.8%;副词5例,占1.9%;助词34例,占13.1%;连词5例,占1.9%,做语素构成连词“因为”有27例,占10.4%;凝固结构共75例,占29%。可见,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分析可以勾勒“为”字用法的历时变化情况,反映语言演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27

  • 论《老残游记》中逸云形象及其悲剧色彩
    。关键词:《老残游记》 逸云 悲剧色彩清代刘鹗(1857年—1909年)所著《老残游记》是著名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江湖医生老残的口吻讲述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文笔生动,备受好评。作为针砭时弊的谴责小说,《老残游记》虽以社会谴责和景物描写取胜,但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也体现在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第二回“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开始,刘鹗以老残之审美视角展现了他对女性形象的深刻理解。而逸云,正是其续集的九回中最具独特生命色彩和性格特质的一位女性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2期2015-03-13

  • 老残游记》的语言表述个性及叙事艺术分析
    ◎杨 明《老残游记》的语言表述个性及叙事艺术分析◎杨 明“山水之游”在刘鹗创作《老残游记》中的审美诉求首先在其作品本身独特的山水景物描述中表现出来,彰显出非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追求,同时渗入磅礴的意象、开放的胸襟以及声光色等元素,将《老残游记》那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来。此外,作为《老残游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鹗又对“山水之游”予以倾力驾驭,完美地融合了山水景物描写和人物思想情感、结构韵律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等元素,以此将《老残游记》打造成为一个独具

    参花(上) 2014年11期2014-12-11

  • 英汉回指对比与翻译研究 ——以《老残游记》为例*
    夫妇翻译的《老残游记》英译本中的主语显化这一特色就是在充分认识到英汉回指异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显性化翻译策略的结果。本文将从杨译本出发,通过英汉双语对比来分析这两种语言的回指特色,并以此提出相对应的英汉翻译策略。一、英汉人称回指对比分析前文中已经提到过的人物在下文中又出现时,汉语和英语都可以使用人称代词来进行回指,不同的是,汉语既可以使用人称代词,又可以采用省略人称代词的方法,即零回指的方式,特别是在人称代词用作主语的时候;而英语尽管不主张机械性重复词语,但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7

  • 老残游记》中的“何”系特指疑问句计量研究
    学文学院)《老残游记》中的“何”系特指疑问句计量研究石婉(苏州大学文学院)本文采用计量的方法研究了《老残游记》中由“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主要从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类别、疑问语气词等角度对小说中由“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发现,《老残游记》中,“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最多,其中又以“何”单字引导的特指疑问句为最多。小说的“何”系疑问代词引导的特指疑问句从语义上大致分为问方式和办法、问原因、问状况、问处所、问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2014-02-18

  • 刘鹗与《老残游记》:个体启蒙的一个例证
    ·摘要以《老残游记》来作为个体启蒙的例证,是因为刘鹗所奉行的“核实”思维方式,正近似启蒙哲学的事实逻辑;逸云的自叙形象地展现了“自己思想”这条启蒙准则;刘鹗对清官的“谴责”旨趣是出于启蒙时代的资产阶级参政要求,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理想违背了“核实”思维方式。关键词个体启蒙 核实 自己思想 资产阶级参政才华横溢的刘鹗已有一长串头衔:“(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知识的介绍均有贡献的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

    明清小说研究 2013年1期2013-12-12

  • 老残游记》中“望”的用法和意义
    刘鹗创作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充分体现了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老残游记》写于清末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阶段,其语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望”字在《老残游记》及其续集中多次出现,其用法和意义呈现多样性。因此,本文以齐鲁书社1981年2月初版,1985年8月第2次印刷的版本作为语料来源,该版本所收的《老残游记》①,除已注释的初编二十回(卷)外,另附录续集(二集)九回(卷)及外编(残稿),是目前较完备的刊本。笔者试将《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20

  • 本体论视阈下《老残游记》之“种教感情”
    刘鹗创作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品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因鲁迅先生的“一锤定音”,将后世对《老残游记》的研究困囿于清末官场黑暗揭露与批判之中。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1]。文学的生成主体是作家——一切文学作品赖以产生的人本前提。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从近代小说《老残游记》看刘鹗的审丑心态和悲世情怀
    从近代小说《老残游记》看刘鹗的审丑心态和悲世情怀齐晶(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成书于清末而流传甚广的《老残游记》直露地描写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丑态。刘鹗在其小说中对丑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和揭露,而且例举了作为象征世界和现实存在的丑的形态。以文本解读为重点,以现实社会为关照,从刘鹗的审丑心态出发,探讨作者对当时丑陋社会的批判以及采用这种美学批判方式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对社会全方位的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解读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悲世情怀。《老残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承继 借鉴 新变 ——试论《老残游记》的叙事特点
    ——试论《老残游记》的叙事特点韩雄飞《老残游记》作为一个叙事文本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试以叙事学的视角,从其对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承继、对西方小说叙事视角的借鉴以及在这两方面合力作用下的叙事结构的新变三个方面来论述《老残游记》的叙事特点,力图寻找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在具体文本中的体现。《老残游记》;章回体;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学在20世纪60年代风生水起,成为小说研究的一个新视点。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逐步被介绍到中国,并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注意。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5期2010-04-07

  • 刘鹗个人思想轨迹探寻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被鲁迅称为“晚清中国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本文拟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小说部分情节及主人公老残的身上,来探寻作者的个人思想轨迹,从而达到对这部作品更深入理解以及对刘鹗其人其事有一个公正评价的目的。[关键词]《老残游记》 老残 哭泣 实业救国二零零九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857-1909)去世一百周年纪念日。近百年来,关于刘鹗其人其事,颇多争议,褒贬不

    消费导刊 2009年23期2009-06-29

  • 从《老残游记》看近现代以来称谓方式的变化
    摘 要:《老残游记》中存在着一些今天看似不可思议的称谓方式,本文对这些特殊的称谓方式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老残游记》 称谓方式 变化《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在中国近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以出神入化、形神兼备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新而又务实的文学境界,历来被读者以及研究者所称道的王小玉说书那段描写,更可谓是精美绝伦。直至今日,我们的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中,《老残游记》的章节依然是必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2009-06-22

  • 浅析《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与不足
    摘 要:《老残游记》描写了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他摇串铃,走江湖,以行医为生,自甘淡泊,不慕名利。他是非分明,爱国忧民,常倾其力来解救人民的苦难。随着他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真实的社会面貌。全书以玉贤、刚弼两个酷吏的暴政为主要内容,写出了当时清廷吏治的黑暗与腐朽。关键词:《老残游记》 线索 讽喻 艺术成就 不足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此书是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回,原署名“洪都百炼生”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20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