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脑

  • 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三例误诊原因分析
    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累及蛛网膜、脑实质及脑血管等[1-2]。该病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初期可缺少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导致病情易被忽视,从而耽误疾病的早期治疗[3],降低治愈率,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收治结脑患者61例,其中3例表现不典型而误诊,现总结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例1】女,42岁。因间断发热半年,伴头晕、恶心、呕吐1 d住院。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2期2021-12-03

  •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症结核病,是一种脑膜非特异性炎症,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血脑屏障的特殊性有关,故抗结核药物的使用需根据脑脊液药代动力学选择药物,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提出结脑治疗新策略的基础[1]。结脑的化学治疗方案仍是以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四药联合应用,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很多抗结核药物在目前的抗结核指南推荐剂量下常不能达到有效的脑脊液浓度[2]。而利奈唑胺的脑膜通透性为4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1

  • CT 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型:病脑4 例,结脑6 例,化脑7 例,隐脑6 例,脑囊虫病7 例。观察组30 例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21 ~73 岁,平均年龄(44.29±3.53)岁;病程1 ~25d,平均病程(9.88±1.75)d;疾病类型:病脑4 例,结脑5 例,化脑7 例,隐脑6 例,脑囊虫病8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相对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备可比性。1.2 检查方法对照组选择CT 检查方法:先使用GE 6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7期2020-12-17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差异比较性研究
    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又是结核病的最严重类型,且儿童易感,但由于结脑早期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常被误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疾病而延误治疗。其误诊率高达31.6~50%,而早期(一周内)诊断率仅为10%[2]。儿童结脑患者由于难以得到较多量的CSF,其结脑的诊断更为困难,使其预后更差。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快速的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脑脊液收集正常儿童CSF 标本来自外科需要腰麻的手术儿童,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8-30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6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34例,脑寄生虫病10例。除结脑外的4种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本科临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1]制定。结脑的临床诊断参照Thwaites标准[2]。病人或其近亲属对所受治疗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双录入,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

    安徽医药 2019年8期2019-08-02

  • 52例结核性脑(膜)炎和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膜)炎(以下简称结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两大疾病。由于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1],易与结脑相混淆,因此,若能早期鉴别出这两种疾病,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52例结脑和30例隐脑患者,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2例结脑和隐脑患者。其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0期2019-06-14

  • 脑脊液相关指标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病类型的不同分为结脑组、化脑组和对照组,结脑组40例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2.05±10.11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化脑组42例患者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 39.96±10.25岁,男性 25 例,女性17例;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2.13±9.79岁,男性 28例,女性16例,肺部感染16例,腹腔感染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6例。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年3期2018-06-21

  • HIV感染与非HIV感染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比较△
    组中14例于确诊结脑前已采用HARRT治疗3~7个月(HARRT组),其余10例确诊结脑前未采用HARRT治疗(非HARRT组)。所有患者符合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2],HIV/艾滋病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1.2 研究方法入组病例均初诊结核,给予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甘露醇控制颅压,HARRT组继续HARRT治疗,其余均单独抗结核治疗。检测所有病例抗结核前、后血CD4水平。根据治疗前CD4水平分为高(CD4≥400个/uL)、中(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2期2018-05-07

  •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循环或直接途径侵入蛛网膜下间隙,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神经、脑实质、脑血管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临床常见4种类型:脑膜炎型、脑结核球型、脑脊髓型和混合型[1]。脑脊液由所有脑室内的脉络膜丛分泌而产生,流经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枕大池及整个蛛网膜下腔,最后由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吸收,为一系列动态的循环过程。在结脑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情况下,由于脑脊液量生成过多过快、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量过多等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18年3期2018-02-13

  • 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生化指标鉴别诊断
    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及8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检测。同时,对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ADA比值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结脑组脑脊液检测中,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生化指标;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均由病毒、细菌、真菌及螺旋体等病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脊髓、脑实质、脑脊髓膜及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6期2017-09-28

  • 74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137100)结脑是常见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在全身性结核病中占比6%,容易合并肺、肠、肝、肾、淋巴等脑外多脏器结核[1]。本文将深入分析结脑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结脑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影像学确诊。其中男39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76±8.18)岁,平均住院天数(24.10±19.64)天,住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3期2017-03-06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些疑难问题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的非化脓性炎症。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病的增加、抗结核药物研制的相对滞后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使结脑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所增高。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1 脑脊液不典型若出现椎管梗阻,则脑脊液压力偏低。混合型细胞反应是结脑脑脊液细胞学的最显著特征,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的并存[1]。少数由急性粟粒型结核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2017-01-15

  • 被延迟诊断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不除外。给予抗病毒、结核治疗并导尿。12月2日转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加甲泼尼龙80 mg/d以减轻脑水肿。12月3日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并下颌式呼吸,考虑误吸致肺内感染Ⅱ型呼吸衰竭,转入我院中心ICU,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12月3日、5日又2次腰椎穿刺同时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回报: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考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3期2017-01-12

  • 74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属重症结核病[1],是结核分枝杆菌(MTB)经血液循环侵犯脑内或经其他途径播散至脑内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常合并脑外其他脏器结核。结脑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常常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且易漏诊,其临床特点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4例结脑合并脑外多脏器(2个及以上)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探讨结脑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

    重庆医学 2016年36期2017-01-09

  • 20例脑结核瘤发现方式分析
    肺结核8例;合并结脑及血性播散性(继发性)肺结核9例;合并继发性肺结核1例;单纯脑结核瘤2例。具体情况见表1。表1 20例脑结核瘤发现情况以上病例2010年及之前因症检查确定脑结核瘤7例,发现率12.5%(7/56),无主动筛查病例.2011年及之后因症检查发现3例,发现率13.04%(3/23)(此3例系突发抽搐急就诊发现,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例,单纯脑结核瘤2例),主动筛查发现10例43.48%(10/23),2011年之后总发现率56.52%(13/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12-06

  • 病毒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可能性大,遂转入某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会诊仍考虑结脑,抗结核治疗1 d,4-15日脑脊液细胞学:淋巴细胞67%,单核细胞4%,激活单核细胞单24%,嗜中性粒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1%(见图1),综合症状、用药情况和检查结果检验科支持病脑。4-20日脑脊液细胞学:淋巴细胞80%,单核细胞2%,激活单核细胞14%,嗜中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1%,浆细胞1%(见图2)。4-24日脑脊液细胞学:淋巴细胞98%,单核细胞1%,激活单核细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6-04-18

  • INF-γ、ADA和ESAT-6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减轻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INF-γ、ADA和ESAT-6在结脑患者脑脊液中的异常表达对其诊断有辅助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桂林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住院的患者,结脑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14-76岁,平均(36+18.5)岁,其诊断符合文献[1]的标准。对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1期2016-02-29

  • BacT/ALERT 3D系统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病死率30%左右,它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目前,我国结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快速、准确及阳性率高的的检测方法对于结脑的诊断至关重要[1-2]。结脑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很多,如何选择一种或几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对结脑的诊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用BacT/ALERT 3D系统培养结脑患者脑脊液标本,并与离心涂片法、罗氏培养法进行比较,以分析BacT/ALERT 3D快速培养系统在结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6-01-11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因结核菌在蛛网膜下腔大量繁殖导而致软脑膜、蛛网膜甚至脑血管及实质的病变。其主要症状为颅内高压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典型的持续性头痛、喷射状呕吐等。结脑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极大影响患者的预后。在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理念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对60例结脑患者的生活状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影响结脑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为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02-2013-0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2015-12-19

  • ESAT-6 INF-γ和ADA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酶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较多免疫因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脑脊液中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干扰素-γ(INF-γ)和腺苷脱氨酶(ADA)浓度升高与结脑发病有密切联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患儿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7期2015-10-19

  • 30例耐药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分析
    tis,TBM,结脑)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早期诊断率仅为10%,病死率高[1-3],随着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加重,耐药、耐多药菌株的增多,结脑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亦有增高趋势,耐药结脑的诊断及治疗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于结脑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并为指导激素减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实验研究耐药结脑患者的脑脊液标本,旨在分析脑脊液细胞的动态变化特点,并讨论其对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8份脑脊液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8-07

  • 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T-SPOT.TB及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s TBM简称“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3月~2014年11月已确诊的106例初治结脑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的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T-SPOT.TB检测结果,并收集了45例非结脑的CSF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脑组的TB-DNA、分枝杆菌培养、T-SPOT.TB、TB-DNA+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联合检测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23.1%、21.8%、80.9%和45.5%

    当代医学 2015年14期2015-07-31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ys-C水平与病情的研究分析
    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结脑组、化脑组和对照组。三组性别、年龄及入院体检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脑脊液及静脉血中的Cys-C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比较随着病程变化,各组患者脑脊液中Cys-C含量的改变情况。同时,为了说明Cys-C含量与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步对所有患者的脑功能进行了评价,由于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年龄较小,且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采用了测试与脑电图结合的方法,之后通过标准化,得到了一个可

    吉林医学 2015年2期2015-05-16

  • 非应用与应用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对比研究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临床疗效对比, 证明非应用激素治疗结脑可行。方法 结脑患者140例按住院号顺序分为非应用激素组和应用激素组, 各70例。两组均腰穿放液并鞘内注射异烟肼联合全身应用抗结核药, 应用激素组加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应用激素, 抗结核治疗9~12个月, 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应用激素, 通过腰穿放液并鞘内注射异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2015-05-06

  • 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2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非结脑组,20例)和对照组(以头痛为主诉者,20例)脑脊液及血清中Esat6和LAM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结脑组患者脑脊液、血清中的Esat6及LAM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结脑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Esat6与LAM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r=0.961,r=0.894,均P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分泌型抗原靶6;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3期2015-05-05

  • 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显示结脑组患者发生颅神经损害及低钠血症比率高于病脑组,而病脑组发生癫痫、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的概率高于结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脑组脑脊液(CSF)的蛋白、氯化物、腺苷脱氨酶(ADA)及细胞学与病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脑组患者的脑电图异检率、头颅MRI的病灶与病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CSF常规、生化、细胞学、ADA、脑

    海南医学 2015年19期2015-04-14

  • 结核性脑膜炎155例临床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肺外结核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占结核病的10%~20%,病死率达15%~30%,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密切相关[1]。现对我院结核科及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5例资料完整的结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脑患者的临床及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早期诊断,改善预后。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结核科及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病案资料完整诊断为结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2015-04-03

  • 脑脊液细胞学与改良抗酸染色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脊膜的慢性非化脓炎症,严重时可侵犯脑血管、脑实质及脊髓,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结核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寻找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的结脑早期诊断方法,一直是结脑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研究观察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变化,并对脑脊液进行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检测,旨在探讨2种方法在结脑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病例组 选择2012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2015-02-08

  • 25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作为小儿最严重的肺外结核, 因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辅助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 误诊率高, 临床死亡率高, 预后差。特将本院2010~2013年间收治的25例小儿结脑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小儿结脑25例均为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住院患儿。根据患儿病史, 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依据2008版《结核病诊疗指南》, 25例均为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其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1.5~12岁, 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2015-02-01

  • 8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脑膜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型肺结核及其他器官的结核,通常在发病后数周才发现。大多数结脑起病急,脑膜炎刺激症状较明显,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起病隐匿,需完全依靠脑脊液检查来诊断。结脑病程都较长,自愈者少,致残或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快速诊断技术的发展和高效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治愈率明显提高[1]。本院近10年来收治80例结脑患者,就诊治过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1期2015-01-24

  • 结脑患者低钾低钠血症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163316)结脑患者低钾低钠血症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乔艳霞(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结核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6)目的 对结脑患者低钾低钠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110例结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化疗期间出现低钾或者是低钠症状,对患者出现低钾低钠的原因及逆行那个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引发患者出现低钾或者是低钠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营养、应用脱水剂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0期2015-01-24

  •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代谢组学观察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密切相关[1,2]。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比较刺激前后或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的代谢图谱,能够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代谢机制,发现和筛选生物标志物,并为进一步探索治疗靶点提供有用信息[3~7]。2009年12月 ~2012年12月,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观察了结脑患者脑脊液代谢组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山东医药 2014年16期2014-05-23

  •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病中受结核杆菌破坏最严重的形式之一,常导致高致残率及死亡率。故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抗痨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结脑的预后至关重要。但是至今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1],这就严重影响了结脑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同时制约了实验室对结脑的更进一步研究。现有的方法中,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结核杆菌培养耗时长、需要的脑脊液量大、检测阳性率很低[2-3]。脑脊液结核杆菌PCR虽然是一种快速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但假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年3期2014-04-27

  • 结核性脑膜炎60例治疗体会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 属于神经系统结核病是病情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脑膜、脑实质、脉络丛及脑脊液等都要发生病理改变。结核性脑膜炎的炎症变化主要发生于脑底[1]。结脑的发病率通常与结核感染率成正比,结脑多见于儿童,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12~53岁,平均32岁。病程4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6期2014-01-30

  •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780例临床分析
    年10月780例结脑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并颅外结核491例。284例有糖尿病病史。脑脊液异常100%。CT或MRI检查49.1%有阳性改变。住院2个月脑脊液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达88%。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合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的关键。临床分析;脑膜炎;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是肺外结核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常继发于粟粒性肺结核及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2014-01-25

  • 32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分析
    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由于其死亡率、致残率高,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老年结脑病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症状常不典型,合并症及并发病多,病情复杂,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导致患者预后差。现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结脑病患者305例(

    吉林医学 2013年8期2013-11-11

  • 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
    s,TBM)简称结脑[1],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结核性脑膜炎因感染途径、病程不同,病变范围广,临床症状也多样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2-3]。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典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容易,但是不典型的病例很多,如果耽误治疗,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现将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的172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和633例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2013-09-14

  • 吉林市573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情况回顾性研究
    结核病性脑膜炎(结脑)流行情况, 评价卡介苗接种效果对吉林市1980年~2009年三十年来, 儿童“结脑”发病情况的影响, 作者对1980年~2009年吉林省儿童结核病性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80年~2009年三十年来确诊的病例, 按省统一制定的标准《结核性脑膜炎调查卡》及吉林省卡介苗接种儿童档案中规定项目逐项填写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来源:本次调查573例, 儿童“结脑”疾病患者均为省(市)县以上医院,1980年~2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9期2013-09-12

  • 儿童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36例回顾性分析
    特点。结果 小儿结脑的临床表现和分期不典型;脑神经受损发生率高,头颅影像学特异性大。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需要高度警惕,综合分析。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也较为多见。其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众所周知,结脑的临床诊断非常困难,缺乏特异性指标,目前仍然靠综合分析来判断,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难题。因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5期2013-01-23

  • 应用含异烟肼、利福平化疗方案成功治疗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尚存在疗效长、治疗方案各异、无统一的疗效考核标准等问题[1],而耐药结核性脑膜炎化疗方案的制定更是存在很大随意性。现将我科2010年应用含异烟肼、利福平化疗方案成功治疗耐多药结脑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发热、咳嗽、咯痰1周。体检:体温36.7℃,神志清醒,双肺呼吸音略粗。胸部CT示右肺上叶出现薄壁空洞,右肺中下叶索条、点片状边缘模糊阴影,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红细

    中国防痨杂志 2013年1期2013-01-22

  •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意义
    颅CT 等诊断为结脑,并经抗结核病治疗有效者136例。其中儿童64例,男性48 例,女 性16 例。年 龄3 个 月~14 岁,平 均4.5岁;成人72例,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15~75岁,平均35.8岁。非结核性脑膜炎组(以下简称非结脑组):64例。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抗酸染色采用贝索热染法染色液,改良罗氏培养采用BD 9600仪器,实时荧光定量PCR 扩增仪器采用德国罗氏公司Light icycler 480;荧光定量PCR 方法检测TB-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9期2012-12-17

  • 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前驱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
    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Mt b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软脑膜、蛛网膜病变,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神经系统结核病,是小儿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之一,死亡率高达30%~50%,存活患儿中约20%~50%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偏瘫、失语、失明等),若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因此早期诊断是决定患儿预后的关键因素[1]。但目前临床诊断结脑,多依靠病史、症状、体征、试验性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性指标来判定,传统实验方法如涂片、培养和结核抗

    中国防痨杂志 2012年5期2012-11-16

  • FQ-PCR技术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时期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病死率高达30% ~50%,幸存者中20% ~50%遗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失明等),早期诊断是决定患儿预后的关键因素[1]。目前临床诊断结脑多依靠实验室检查,但常规实验方法敏感性低、耗时长。陈效友等[2]研究显示,以Taq酶标记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痰和血标本中结核菌(TB)灵敏度高达10fg DNA和1~5个菌体/mL,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100倍。2

    山东医药 2012年27期2012-06-15

  • 360例应用侧脑室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治疗观察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是根本的措施,但当其最常见的合并症脑积水威胁生命时,脑积水的治疗便于工作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我院从1985至2005年共收治结脑患儿2128例,其中合并脑积水者1263例,死亡231例(18.2%);未合并脑积水者865例,死亡23例(2.6%)。由此可见治疗脑积水对降低结脑患儿病死率的重要性。我们应用侧脑室穿刺引流(简称侧引)共治疗了360例结脑合并脑积水患儿,现将疗效作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0期2012-01-25

  • 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50例体会
    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高颅压是结脑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间,本院收治的50例中、晚期结脑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使脑压迅速下降,病情很快善,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 临床资料50例结核性脑膜炎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17~82岁之间。结脑分型情况:脑膜脑炎型33例,脑脊髓膜炎型17例;同时伴脑结核球型8例;伴肺结核情况: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例,继发性肺结核13例,伴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2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期2012-01-23

  •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明这些症状体征为结脑的最重要临床表现。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脑脊液培养出结核杆菌是诊断结脑的金标准。本组CSF抗酸染色阳性率仅7.1%,与韩森等[1]研究近似,国外CSF培养结核杆菌阳性率39%~80.9%[2],可能与检验方法不同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常继发于颅外其他部位结核,大多数由血源播散而来。常见部位有肺、肾、骨等。该资料找到颅外病变16例,占38.1%,比例较低可能与检验手段有关。接诊脑膜炎患者后应积极寻找排检胸部结核病灶以便尽早诊断结脑。本组患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4期2011-08-15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及S-100 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最为常见。近年发现CNSI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能够敏感且特异地反映神经元的损伤及严重程度[1~3]。本研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00β进行联合检测,探讨NSE和S-100β在小儿CNSI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来自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患儿55例,经临床和脑脊液检验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标

    中外医疗 2011年21期2011-07-16

  •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发病较少。但近年来,随结核患病率逐渐上升,老年结脑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老年人结脑患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可极不典型,因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降低老年结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室收诊的老年结脑患者22例为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5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9期2011-06-28

  • 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77例临床观察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毒性脑炎(病脑)在小儿颅内感染中发病率居前[1~2]。本文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上述3种常见小儿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其低血钠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7例,男43例,女34例。年龄1d~17岁,~1岁5例,~3岁13例,~7岁20例,~14岁32例,>14岁7例。其中化脑8例,结脑21例,病脑48例。1.2 诊断标准3种颅内感染的诊断:参考

    中外医疗 2011年34期2011-06-15

  • 178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脑膜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性肺结核及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是结脑诊治的关键[1]。笔者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8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神经病学》诊断标准[2],其中男109例,女69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32.6岁。有56例既往有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

    当代医学 2011年36期2011-04-01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低钠血症24例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tuberculousmeningitis,TBM)被认为是肺外结核中的重症结核病,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在发展中国家患者占90%以上,结脑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感染性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则更依赖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全面、综合的认识。其诊断除了临床症状、体征、脑部CT、MRI、腰穿外,实验室检查亦极其重要。我们收集了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9月年诊治的结脑患者92例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5期2011-03-31

  • 结核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脑实质也常常受累。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耐药病例增加,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加之人口流动及A IDS流行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脑患者也相应增多。多数结脑病情重,预后差,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由于结脑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症状体征缺乏或轻微或只表现为少见的特殊症状,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所以结脑在诊断时常容易误诊而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9-06收治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期2011-02-10

  • 成人颅内感染住院病例分析
    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所占比例最大,达242例,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57.48%;其次是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共144例,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 34.20%;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共28例,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6.65%;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共7例,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1.66%。在2003~2008年间共收治了颅内感染住院病例288例,是1996~2002年的2倍还多,其中结脑、病脑和化脑增加的病例数尤其明显,是导致颅内感染总病例数明显增加的主

    重庆医学 2011年20期2011-02-09

  • 结核性脑膜炎50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之急[1]。目前结脑实验室诊断的可靠指标为:(1)脑脊液培养:培养条件要求较高,培养周期长,并且阳性率不高,并且大多数医院实验室难以开展。(2)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阳性率很低,难以早期发现。我们实验室曾经使用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脑脊液细胞,并进行抗酸染色,大大提高了阳性率,但该方法费时费力,很难普及。因此目前基层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还是主要靠CSF的常规和生化改变,结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损害,辅以神经系统以外结核病证据、头颅CT改变、结核病人的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期2010-08-15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
    昕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一种最严重的疾病,是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而引起。如诊治不及时,严重者出现脑疝、颅内继发感染、严重颅内高压等,其病死率较高。现就2003~2009年我科收治的45例小儿结脑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我院2005~2009年我科住院的结脑患儿。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0~12岁;所有病例经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脑脊液生化与常规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头颅CT检查确诊。1.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3期2010-08-15

  • 利福平粉剂治疗重型结脑的临床疗效观察
    服利福平治疗重型结脑占主要,病人的治愈率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重视治疗肺结核后有所提高,重型结脑的死亡率仍高,为了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作者把2004年至2008年静脉给药利福平粉针治疗重型结核性脑膜炎83例,与口服组比较收到比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2001年至2008年本院结核科和脑科住院的初治病人,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1]和全国结核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原纳入观察病例共182例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4例入院后3d内死

    中外医疗 2010年32期2010-07-16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及病毒性脑膜炎 (病脑)。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介导并扩大了 CNS感染时的炎症反应,加重 CNS损伤[1]。有关细胞因子在 CNS感染中的作用及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研究检测了 3种脑膜炎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2R)、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水平,探讨sIL-2R和 sICAM-1在 CNS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5期2010-07-16

  • 结核性脑膜炎62例住院治疗临床分析
    03例结核患者中结脑62例,占2.7%。其中男35例,占56.5%;女27例,占43.5%。年龄最小3岁,最大81岁。0~14岁的4例,占6.5%;15~35岁的26例,占41.9%;36~45岁的14例,占22.6%;46~81岁的18例,占29.0%,(见表1)。表1 延吉市1997~2005年结脑患者的性别及年龄(例,%)1.2 病史、就诊方式及诊断 开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最短的5d,最长的515d,平均36.5d。其中由综合医院转诊57例,占91.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2010-05-30

  • 20例成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药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20例成人耐药结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中,耐单药者10例,多耐药者6例,耐多药(MDR)者 4例。耐药结脑病情危重,合并意识障碍者10例(50%),合并高颅压者18例(90%),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符合典型结脑特点,脑膜脑炎8例(40%),脑脊髓膜炎4例(20%)。抗结核并辅助激素和脱水药物治疗好转19例,死亡1例。结论耐药结脑经早期抗结

    中国防痨杂志 2010年4期2010-05-28

  • 常规脑脊液检查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4例。1.2操作方法采用国内粟氏FMV-5型脑脊液细胞沉淀器。经常规腰穿后取CSF 0.5~1 ml,将CSF置于沉淀器内,500 r/min,离心10 min,取出玻片晾干,瑞-姬氏(MCG)染色,在高倍光镜下分类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常规顺序扫视全片。同时送1 ml脑脊液到本院检验科行常规计数和分类。1.3细胞学分类标准按侯熙德[2]的脑脊液细胞分类新概念进行分类,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分为4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1期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