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

  • 基于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制备、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的研究*
    肠道被吸收,制成微乳制剂(O/W型)可改善其在胃肠道的吸收性,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4]。微乳制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配制而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其粒径一般介于10~100 nm之间。要获得稳定性好的O/W型微乳,找准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尤为重要。目前的报道[5-6]多为目测法,即肉眼观察体系由混浊至澄清作为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也有报道[7-9]提到建立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以电导率最大值时对应的含水量值作为O/W型微乳成型

    中医药导报 2023年8期2023-09-13

  • 伪三元相图联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鸦胆子油微乳处方*
    包油(O/W)型微乳,可增加其吸收性。微乳制剂为乳化剂、助乳化剂、水相、油相按一定配比经搅拌形成的澄清溶液,平均粒径为10~100 nm,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体系由混浊变澄清为微乳由油包水(W/O)型完全转变为O/W 型即为转相,转相时2 种乳化剂的量(或含水量)即为临界点,可以目测法[6-7]测定;也可建立电导率-含水量曲线[8-9],采用渗滤电导模型(以下称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10]测定。本研究中通过测定鸦胆子油微乳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

    中国药业 2023年12期2023-06-23

  • 姜黄素微乳凝胶的制备及体外抗炎抑菌研究
    床的应用[2]。微乳凝胶是将药物与一定比例的油、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制备得到微乳,然后加高分子载体材料制备成凝胶的制剂[3],能够改善药物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目前市售的药品中,没有CUR微乳微乳凝胶的制剂。本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制备CUR微乳,并进一步考察凝胶制备工艺,以改善CUR水溶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为制备CUR皮肤外用制剂进行初步探索;并对所得制剂进行小鼠耳肿胀抗炎研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研究,为深入探讨CUR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3-22

  • 中药挥发油微乳凝胶剂的研究进展Δ
    被用作油相制备成微乳凝胶剂。中药挥发油微乳凝胶剂近年来在内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中药挥发油微乳凝胶剂的特点、处方设计、成型工艺、质量评价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挥发油微乳凝胶剂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1 微乳凝胶剂的特点微乳凝胶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剂型,是将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加入到凝胶基质中,形成的透明、均一、稳定的凝胶网状结构,具备微乳和凝胶的双重特点[6]。研究表明,微乳具有提高

    中国药房 2022年22期2022-12-17

  • 淫羊藿富集部位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苷部位[10]。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单一的光学各向同性和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11],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等优点[12-13]。皮肤神经纤维的受损是CIPN的病理学关键[14-15],因此,本研究拟制备包载淫羊藿富集部位的微乳,通过经皮给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中的神经纤维,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淫羊藿富集部位治疗或预防CIPN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1 材料UltiMate 3000型高效液

    中南药学 2022年4期2022-07-04

  • 紫苏子油O/W型纳米微乳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
    首先选出适合制备微乳的表面活性剂,然后根据亲水亲油值(HLB)的可加性,将选出的表面活性剂间进行两两混合,制备出具有不同HLB 值的复合表面活性剂,选择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作为空白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具有较大载油量的空白微乳配方,最后将空白微乳配方中的IPM 置换成紫苏子油或者将IPM与紫苏子油按比例混合制备紫苏子油纳米乳剂,研究紫苏子油纳米微乳的离心稳定性、氧化稳定性以及电位和粒径,为紫苏子油在食品加工中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借鉴。1 材料与方法1.

    中国食品学报 2021年4期2021-05-15

  • O/W型山苍子精油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子精油微胶囊化和微乳化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最常用的2种方法。但微胶囊技术存在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产品粒径较大等问题,而微乳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比例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9],具有粒径小且均匀、外观澄清透明、制备简单以及各项性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将山苍子精油制成水包油(O/W)型微乳,不仅可以提高山苍子精油的水溶性、降低其挥发性,而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其深加工利用率和经济价值。而关于山苍子精油微乳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1年1期2021-03-05

  • 微乳体系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150076)微乳是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界面张力极低。HOAR等[1]在1943年首次报道了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中等链长的醇)混合,能自发的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体系。1959年,这种体系被命名为“微乳状液”或“微乳”[2]。近年来,微乳被广泛应用于无机材料制备、生物催化、燃油、石油、制药和食品等多个领域[3-4]。微乳粒径一般为10~100 nm,属胶体分散体系,且乳滴呈球状,大小均匀,外观透明,加热或离心不能使微乳分层。微乳不但具有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年24期2020-12-31

  • 柚皮苷微乳制备工艺研究*
    病变率等[3]。微乳剂可缓慢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达到协同增效和减毒的目的[4]。本研究中拟利用柚皮苷的生物学活性,制备柚皮苷微乳,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径表征和稳定性进行观察,为柚皮苷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JB-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智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KQ-25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功率为250 W,频率为40 kHz);PHS-3C型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药业 2020年23期2020-12-13

  • 红景天苷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性良好的红景天苷微乳,建立其体外透皮研究实验方法,考察该微乳的体外透皮情况。方法:采用HLB值法制备红景天苷微乳,用离心法考察微乳稳定性,然后采用Franz扩散仪以离体大鼠皮作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分析法测定红景天苷含量,计算微乳制剂的稳态透皮速率。结果:成功制备平均粒径为(65.56±4.62) nm,在室温下稳定性良好的红景天苷微乳制剂,体外透皮实验得该微乳24 h体外透皮方程为:Q=0.6953t-0.8648(r2 =0.9908),稳态透皮速率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1-06

  • 硝酸益康唑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0。2.1.2 微乳微乳凝胶破乳取1 g 微乳微乳凝胶,精密称定,置10 mL 容量瓶中,加5 mL 甲醇,超声破乳,加甲醇定容。再取0.5 mL溶液置10 mL 容量瓶中,加流动相定容,即得。2.1.3 方法学考察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和普及,也常常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暂时的负面影响。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等自动化系统在某些行业领域中比人类在功能、效率、成本乃至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企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显然更愿意在这些领域,减少甚至不用人力。如果在目前

    中国药业 2020年13期2020-07-15

  • 食品级刺五加叶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功能特性
    利用度十分必要。微乳液具有黏度小、热力学稳定等特点,是难溶性物质的良好载体,可解决某些营养物质因难溶、易氧化等缺点而造成的难以利用的问题[11-13]。基于微乳的食品载体研究迅速地发展起来[14-15]。国内外对于微乳的报道近几年也逐渐增多,郭瑞雪以微乳区域面积为指标,利用伪三元相图对微乳的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杨梅素微乳的最佳配方,并研究其稳定性[16];Sharma等制备二甲胺基硼烷/丙二醇/三乙酰甘油酯/胰岛素水溶液微乳并对糖尿病大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

    食品科学 2019年19期2019-10-30

  • 玫瑰精油微乳制备及性质研究
    胶囊技术[5]和微乳化技术[6]。微胶囊技术将天然玫瑰精油固体化,对天然玫瑰精油起到较好的保护和控制释放作用,但传统的微胶囊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固体粉末的物理形态制约了其在液体食品中的应用,并且微胶囊技术成本较高、操作繁琐,有时需要借助一些有机溶剂,限制了其应用[7]。微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的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低黏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粒径在10~100 nm之间的溶液体系[8]。微乳可以改善植物精油的水溶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年5期2019-10-28

  • 薄荷素油鼻黏膜保湿微乳的制备及其黏膜黏附性和纤毛毒性研究
    荷素油鼻黏膜保湿微乳,并对其黏膜黏附性和纤毛毒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乳化剂制备薄荷素油鼻黏膜保湿微乳,基于综合评分以正交设计法优化微乳的制备工艺;对所制微乳进行表征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醇含量;通过测定蟾蜍在体纤毛传输速率评价其黏膜黏附性,测定蟾蜍离体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以评价其纤毛毒性。结果:自制微乳的优化制备工艺为先将薄荷素油与乳化剂分散,再加入无水乙醇、食用甘油、蒸馏水混合后,于1 200 r/min的转速下搅拌2 h。3批自制微乳

    中国药房 2019年12期2019-10-20

  • 利用微乳技术从植物油料中同步提取油脂及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410003)微乳液(microemulsion,ME)这一物质体系的存在是在1943年时Hoar等[1]利用己醇滴定乳状乳液所产生的清澈单相溶液而确定的,但当时众人并没有对该物质进行具体的定义与概述。一直到1959年的时候, Schulman等[2]才对其进行正式命名,将其称为“微乳液”,并在1981年,Danielsson等[3]对微乳液这一概念赋予了规范的定义,将其定义为“水,油和两亲物的体系”。微乳液是由两种不混溶液体所组成的热力学稳定分散体,其

    中国粮油学报 2019年12期2019-06-08

  • 微乳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目的的一类剂型。微乳是一种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具有多种优势,大量研究将微乳应用于多种药物的经皮给药。关键词:微乳;经皮给药;应用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通过皮肤表面给药,药物通过角质层及真皮层扩散后,最终进入体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一类剂型。经皮给药方式简单、停药方便、药物的吸收稳定,能避开口服给药血药浓度

    科技风 2019年35期2019-01-03

  • CO2触发型可逆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50500)微乳液因具 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水油增溶及乳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日用化工、药物传递、材料合成、污染控制等领域[1-3]。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破乳,使乳液体系相分离,来实现微乳液组分的回收。目前,微乳的破乳方法主要有物理、化 学和生物法。物理破乳法[4]能耗及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化学破乳法[5]一般要添加破乳剂,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破乳法[6]存在破乳效率低、适应性弱、处理周期长等缺点。可逆微乳体系通常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

    石油化工 2018年6期2018-07-04

  • 鸸鹋油微乳处方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制备鸸鹋油微乳,并对制剂稳定性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加水法制备鸸鹋油微乳,并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以外观形状评分、离心稳定常数、粒径为指标,通过筛选鸸鹋油用量、Tween80/Span80的比例、甘油用量制备鸸鹋油微乳,并考察最优处方工艺所制得的制剂的稳定性。 结果 优化的处方为:鸸鹋油0.03 g,Tween80/Span80(4∶1)0.80 g,甘油0.20 g,加去离子水至20 mL,所制备的微乳为O/W型,澄清透明,平均粒径为1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期2018-03-07

  • 微乳的性能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61005)微乳是一种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外观澄清透明或半透明的低黏度均匀球形分散体系,其粒径为10~100 nm,主要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四部分按照适当比例乳化形成的一种理想的新型递药系统。目前,微乳已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化妆品、食品工业、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医药研制方面倍受关注。1 微乳的类型。微乳分为三种类型: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双连续型。水包油型(O/W)微乳主要用于难溶于水的药物和脂溶性药物的增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1期2018-02-13

  • 咪唑安定微乳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宋国磊咪唑安定微乳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宋国磊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微乳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咪唑安定在不同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平衡溶解度,观察咪唑安定微乳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结果:咪唑安定微乳的优选处方为油酸乙酯:吐温80:聚乙二醇-400:水体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为Km=2∶1,粒径为(37.89±6.58)nm。结论:此处方制备的咪唑安定微乳粒径小,具有较为想显著的稳定性,可简便得进行制备,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2017-11-01

  • 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月见草油微乳粒径的研究
    射法测定月见草油微乳粒径的研究吴红艳1,于晓丹1,孙长豹2,许英一1(1.齐齐哈尔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哈尔滨 150030)微乳的粒径是鉴别微乳液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文章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月见草油微乳的粒径及多分散度。结果表明:以粒径为考察指标,月见草油微乳最佳的制备温度为25 ℃,表面活性剂和油的最佳比例是6∶1,微乳体系的最佳pH值为5~7。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乳液粒子的大小比较均一

    中国调味品 2017年8期2017-08-31

  • 透皮给药中微乳渗透的应用
    概述了透皮给药的微乳渗透机制,阐述并分析微乳渗透机制中各组分及结构对透皮给药的影响和微乳中加入促渗剂的可行性。关键词:透皮给药;促渗剂;微乳近年来,微乳在透皮给药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由于微乳对水溶性及脂溶性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易溶性药物的稳定性;适于口服、注射或经皮给药。用作透皮给药系统载体时,由于微乳粒径小,具有较强的组织亲和力,可使活性物质的透皮扩散速率增加,提高药物吸收。通过对微乳促进透皮吸收、分析影响微乳透皮吸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2017-07-09

  • 椰子油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0228)椰子油微乳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鲁梦齐,向东*(海南大学 食品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司班80和吐温80制备椰子油微乳,考察制备方法、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 value ,HLB)、助乳化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形成的影响,以确定椰子油微乳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的HLB值为12,助乳化剂为丙三醇,乳化剂用量为油水总量的3.2%时,用超声辅助搅拌的方法能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年4期2017-06-19

  •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包封率分析方法的建立
    :利用超滤法分离微乳和游离药物,采用Agilent的XDB-C18作为色谱分离柱、乙腈-水(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柱温25 ℃、流速1.0 ml / min和进样量5 μl进行色谱分析。结果:本方法重复性考察的RSD为1.14%。日间精密度考察RSD为1.25%。结论:所建立的包封率定量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工艺筛选过程中灵敏、高效、有区分力的监测方法。关键词 包封率 丙泊酚 微乳 超滤中图分类号:R944.17 文献标识码:

    上海医药 2017年3期2017-03-08

  • 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710021)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党明抄,扈本荃(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微乳(microemulsion)是由油和水、乳化剂、助乳化剂在适当比例下自发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分散体系。粒径在10~100 nm之间,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对溶质的高度分散性和吸附能力。微乳可改变药物的溶解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分布靶向性,在药物制剂中有很好的应用,综述了微乳作为口服给药载体、注射用给药载体、透皮给药载体、黏膜给药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广州化工 2016年21期2016-12-09

  • 番茄籽油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
    000)番茄籽油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王唯1,刘德灿2,万银松1,刘灵针2,*魏长庆1(1.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百禾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以番茄籽油为原料,利用三元相图以微乳区面积及乳化效率为指标,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比例(Km值)等因素对番茄籽油微乳形成能力的影响,最终确定表面活性剂选择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无水乙醇;Km值为1∶1时,番茄籽油微乳稳定系数为0

    农产品加工 2016年20期2016-11-28

  • 板栗花精油微乳的制备工艺
    0)板栗花精油微乳的制备工艺邵明辉1,王雪青1,*,宋文军1,王素英1,赵国强2,付庆伟2(1.天津市食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 300134;2.唐山迁西县板栗产业研究发展中心,河北唐山 064300)本文采用转相乳化法制备板栗花精油微乳,并通过伪三元相图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值)和油相对微乳形成的影响,以确定板栗花精油微乳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板栗花精油微乳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1期2016-09-12

  • 微乳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储气性能研究
    300072)微乳体系下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储气性能研究李永红1,2,3,周文涛1,3,陈英楠1,李鑫钢2,3,陈 超2(1.天津大学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2.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 300072;3.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00072)摘 要:以正癸烷为分散剂模拟油相体系,一定比例的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在超高速搅拌下形成油包水乳液,在自制的高压反应釜中利用恒容降压法进行甲烷水合物生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6年3期2016-04-25

  • 甘草次酸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06)甘草次酸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肖志偲, 赵瑞芝*, 卢传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目的 制备甘草次酸微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HPLC测定甘草次酸的含有量;微孔酶标测定浊度法绘制伪三元相图;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微乳处方。结果 甘草次酸微乳的最优处方为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1P)∶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fi1M 1944 Cs)∶纯水=6.76∶2.2

    中成药 2016年1期2016-04-05

  • 食品级肉豆蔻酸异丙酯微乳的制备研究
    级肉豆蔻酸异丙酯微乳的制备研究马新辉,殷 欣,赵晓涵,高 健,舒 杨,陈 健*,曹献英*(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本文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原料,筛选出肉豆蔻酸异丙酯空白微乳的最佳配方。首先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以微乳区面积为指标,筛选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探究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之比Km值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然后以离心和染色实验来判断微乳的稳定性和构型。结果表明:当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油相,吐温80复配司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23期2016-02-09

  • 新型微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10013)新型微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王传邦1,2,3,刘亭亭1,2,3,牟丽秋1,2,3,胡旖耘1,2,3,向大雄1,2,3(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2.湖南省中药制剂新技术重点研究室,湖南 长沙 410011;3.中南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微乳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在实现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该文中介绍几种新型微乳的研究进展和其在药学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

    中国药业 2016年1期2016-01-27

  • 榆叶合叶子黄酮类成分的微乳薄层色谱鉴别
    叶子黄酮类成分的微乳薄层色谱鉴别王艳, 张俊妹, 郭金凤, 李新霞, 热娜·卡斯木(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 乌鲁木齐830011)摘要:目的建立榆叶合叶子黄酮类成分的微乳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体系为展开剂,对榆叶合叶子的全草和花的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考察微乳薄层中的微乳液类型、酸度等因素对黄酮类物质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含水量75%(O/W)的微乳液-甲酸(9∶1)为适宜展开剂, 与传统有机溶剂展开剂相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6-01-14

  • 核桃油微乳制备及水、油渗滤阈值研究
    2100)核桃油微乳制备及水、油渗滤阈值研究满妍妍1张丽君2徐怀德1刘世芳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杨凌 712100)研究了无水乙醇、丙三醇和1、2-丙二醇3种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含量对核桃油微乳制备的影响,并测定了核桃油微乳体系的水、油渗滤阈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设计对核桃油微乳体系的水、油渗滤阈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种助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区域按由大到小依次为无水乙醇>1

    中国粮油学报 2015年4期2015-12-19

  • 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试验
    50)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试验邢守叶1,2,周绪正2,李冰2,牛建荣2,魏小娟2,张继瑜2* (1.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摘 要: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版和《兽药及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对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肌肉刺激性试验、热原试验和注射途径LD50测定,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4只家兔注射伊维

    动物医学进展 2015年5期2015-02-27

  • 羟丝肽口服微乳的制备与体内药动学研究*
    研究·羟丝肽口服微乳的制备与体内药动学研究*李磊,王长远,蔡芸,高鹏程,田燕,刘克辛(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大连 116044)目的制备羟丝肽(JBP 485)口服微乳,并考察其形态、稳定性及体内药动学性质。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绘制法来筛选JBP 485微乳制备的处方,以微乳的载药量、稳定性及黏度作为综合评定的指标,优选最佳处方。给大鼠分别灌胃JBP 485水溶液和JBP 485微乳,比较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筛选出JBP 485微乳的最佳处方,以三

    医药导报 2014年2期2014-05-13

  • 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州310035)微乳,能通过表面活性分子,将两种互不相容相制备成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均一透明的纳米级分散体系[1]。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它能有效提高非水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保护增溶于其中的活性物质(β-胡萝卜素,抗坏血酸VE等)抵抗外界环境破坏及一系列降解反应(氧化、消化、酶解等)[2-4],常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中增溶运载非水溶性活性物质[5-7]。将单辛酸甘油酯作为油相制备出食品级O/W型微乳可有效改善单辛酸甘油酯在水中的溶解状况。但相对于其他行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7期2014-05-10

  • 微乳的流变特性及贮存优化
    合物熔体、乳剂、微乳等的流变行为,在技术和理论研究上都有广泛关注。对微乳体系流变性的研究,可以推测微乳的微观结构和类型,如O/W结构、双连续结构、W/O结构和层状液晶结构等;掌握流变特性,如某些微乳的层状结构具有剪切稠化现象和负触变性[2]。微乳液可分为单相微乳液和多相微乳液:前者是均匀相体系,有三种结构,即O/W型、W/O型和双连续型;后者是指微乳液处于二相平衡或三相平衡中。相行为、界面张力、流变特性,是决定微乳流体优良特性的关键因素[3]。微乳液在高剪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6期2014-05-10

  • 马齿苋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马齿苋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张丹霞,赖东梅,江美芳,谢峥伟,黄华轼(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药剂科,广东 深圳 518101)目的:以马齿苋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湿疹的经皮给药中药有效组分微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优选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 -丙三醇-水 (6.5∶29.25∶29.25∶35),平均粒径为24.54nm;马齿苋总黄酮稳态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1期2014-04-27

  • 食品级水包油型月见草油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尔161006)微乳液(m icroemulsion,ME)是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上稳定的体系[1-3]。在医药领域上,微乳常作为药物载体,可提高药物尤其是亲脂性药物的溶解性[4-6],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7],从而增加药物的疗效。近年来,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大多数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气味差、不溶于水,且高度的不饱和性也决定了它对氧气、光及热都极为敏感,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10期2014-02-22

  • 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宋英·综述进展·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刘彩艳1,宋英2微乳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等特性,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微乳已经作为多种剂型的载体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在中药制剂研究中,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透皮给药途径来介绍微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微乳;透皮给药;研究进展微乳(microemulsion)是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

    中药与临床 2014年1期2014-01-25

  • 胸腺法新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定
    括化学结构修饰、微乳技术、微球技术、脂质体技术等[2]。其中,微乳是研究应用较多的新型药物载体,它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相按一定比例自发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制剂,是黏度低、各向同性、且粒径在10 ~ 100 nm的热力学稳定的溶液体系[3],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油包水型微乳(W/O)、水包油型微乳(O/W)、双连续型微乳。胸腺法新(thymalfasin)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酸性多肽,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生物学活性较为广泛,临床用于治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年2期2013-09-27

  • 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的稳定性研究
    抑菌或杀菌目的。微乳能通过表面活性分子将两种互不相容相制备成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均一透明的纳米级分散体系[3]。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它能有效提高非水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保护增溶于其中的活性物质(β-胡萝卜素,抗坏血酸VE等)抵抗外界环境破坏及一系列降解反应(氧化、消化、酶解等)[4-6],常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中增溶运载非水溶性活性物质[7-9]。将单辛酸甘油酯作为油相制备出食品级O/W型微乳可有效改善单辛酸甘油酯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同时其自身的亲酯性

    中国粮油学报 2013年3期2013-09-17

  • 丹酚酸B口服微乳的处方设计及含量测定*
    包水(W/O)型微乳可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微乳(ME)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液态体系,粒径在10~100 nm之间,又称纳米乳[4]。微乳剂按照结构分为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双连续型。油包水型微乳能够增溶水溶性药物,提高水溶性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5]。因此,实验设计制备Sal B的W/O型微乳,以改善其口服吸收。1 仪器和试药高效液相色谱仪(COMETRO6000,美国);C3860A超声清洗器(天

    天津中医药 2013年2期2013-07-13

  • 微乳在中药领域研发中的应用概况
    原030024)微乳(ME)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或半透明,黏度小,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液液分散体系[1]。目前,微乳制剂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方面,如采油、日用化学、涂料、纺织、皮革、农药、化妆品、食品及药品等多个领域。微乳液作为一种载药体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是指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中药的有效提取部位或是其原料药利用微乳制剂技术制备粒径小于100 nm的分散体系,这种制剂是微乳化后的中药而不是一种新的药物,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4-13

  • 食品级番茄红素微乳的质量评价
    问题一直未解决。微乳(Microemulsion,ME)一般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按适当比例形成的一种均匀、低粘度、热力学稳定的透明或半透明分散体系[4]。其液滴一般介于10~100 nm。按结构可分为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和双连续型微乳微乳具有毒性小、安全性高、不需特殊设备即可大量生产等优点,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药物等行业中[5]。本研究制备一合适的O/W型微乳来包封番茄红素,并分析该载体的性质、测定微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2-20

  • 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魏吟秋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魏吟秋目的综述了微乳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结论微乳经皮给药是目前药物制剂研发热点之一,是一种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种给药方法,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穿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再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经皮吸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2012-01-28

  • 抗肿瘤药物微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限制了它的应用。微乳(microemulsion,ME)是将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的比例混合,自发形成的各相同性、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1]。除具有乳剂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粒径小、透明、稳定等特殊优点,其在药物制剂及临床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可制成口服制剂,注射剂,滴眼剂等多种给药形式[2],正逐渐成为理想的新型药物传递载体[3-4]。1 微乳处方组成微乳的基本组成包括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5]。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很多[6

    中国药业 2012年12期2012-01-23

  • 吐温-80制备食品级微乳的稳定性评价
    -80制备食品级微乳的稳定性评价赵嘉敏,陈中,林伟锋(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 (S),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 (CS),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丁酸乙酯为油相(O)制备食品级微乳,通过测定粒径以及观察离心、温度、盐度、酸碱等环境因素对微乳外观上的影响,从而评价微乳的稳定性,并比较不同微乳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微乳的稳定性很好,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以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丁酸乙酯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年3期2011-12-18

  • 香砂养胃口服微乳的处方优选及理化性质、稳定性考察
    4)香砂养胃口服微乳的处方优选及理化性质、稳定性考察张 婧*,王木生,杨 明,廖正根#,王 森(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市 330004)目的:对香砂养胃口服微乳进行处方设计与评价。方法:采用Km值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以混合油相含量、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 35)含量、乙醇含量为考察因素,以制剂经热压灭菌前后平均粒径之比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染色法鉴别微乳类型;并考察制剂的理化性质与稳定性。结果:最优处方为混

    中国药房 2011年27期2011-11-23

  • 甲基丁香酚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适宜的药物制剂。微乳(microemulsion)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水相在一定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低粘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2]。微乳粒径小而均匀,可以提高脂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理想的新型药物载体[3]。本试验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甲基丁香酚微乳配方筛选、制备和稳定性试验,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甲基丁香酚,齐尔普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油酸乙酯(E

    中国兽医杂志 2011年10期2011-11-22

  • 灵仙新苷微乳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
    009)灵仙新苷微乳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董彩霞1, 李默影1, 姚 岚1, 李丰文1, 李运曼2, 刘丽芳1*(1.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教研室,江苏南京211198;2.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目的 制备均一稳定的灵仙新苷(clematichinenoside,AR)油包水微乳,并初步考察其对佐剂性关节炎原发病变小鼠的治疗作用,为威灵仙中药单体药物制剂的开发提供药效学基础。方法 选用卵磷脂和乙醇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中成药 2011年7期2011-05-26

  • 微乳形成机理及其药物増溶作用的研究进展
    430074)微乳形成机理及其药物増溶作用的研究进展谢 静1,张迎庆1,皮建斌2,糜志远1(1.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68;2.武汉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4)概述了微乳形成机理的主要学说,对微乳増溶难溶药物在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微乳;形成机理;増溶微乳(M icroemulsion)是两种相互溶解或者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的均一稳定、各向同性、外观透明或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年9期2011-04-12

  • 微乳透皮给药载体的制备及透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Δ
    京市 1009)微乳透皮给药载体的制备及透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Δ徐小燕1*,邱碧菡2,潘林梅2#(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市210009;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复方分离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市 210029)目的:介绍微乳透皮给药载体的制备及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微乳的形成机制、透皮给药载体的作用、微乳的制备及其载体的透皮吸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结果与结论:微乳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混合膜理论和增溶理论;其透皮给药载体的作用包括促透

    中国药房 2011年37期201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