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

  • 明代东南沿海地区班军制度研究
    类型,“有各都司卫所内部对本都司内重要地区(如省城或关隘的)的番戍,还有几个都司或一个都司对军事要塞的轮流番戍”[2]。笔者近读明代东南沿海地方志文献,发现部分东南沿海地区的卫所军采取“轮班戍守”形式进行防御,是不同于明代京操、边操、广西班军的一种班军。对这类班军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明代班军的种类,有助于更多角度地认识明代班军制度,进一步推进明代军事史和海防史的研究。一、明初东南沿海防倭卫所的设置明帝国海岸线漫长,时常遭受倭寇侵扰,故明政府立国之初就特别重视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6-02

  • 土司与卫所之间
    亲秦葵的身份当为卫所武官,而非道光《忠州直隶州志》中所载“贡生”。秦良玉一身武艺与军事才干正是来自家庭的自然熏习而非秦葵的刻意培养。据现有史料可知,秦氏一家很可能出自忠州守御千户所。虽然石砫土司与忠州守御千户所分属两大制度体系,但在明代双方很可能存在私下的田土交易,这种经济利益关系构成了秦良玉与马千乘婚姻的基础。作为秦氏家族的后人,廪膳生秦肇益利用修撰地方志之机,以“去军户化” “去蛮夷化”为目的,重构秦良玉的家庭出身,从而完成历史记忆中秦氏家族由“武”向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3期2023-05-31

  • 军事管理与郡县历程:卫所制度在贵州东部的实践
    312000)卫所不仅是明代基本的军事制度,还是重要的疆土管理体制,许多卫所同时也是一种地理单位。在今贵州东部①本文所指“贵州东部”包括黔东北和黔东南,涵盖今铜仁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明初洪武年间安插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等卫,为日后永乐年间改土归流,建立思南、石阡、铜仁、镇远、思州、黎平等府奠定了基础。明代卫所制度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军事控制,也推动了郡县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关于明清时期贵州的卫所制度和郡县历程,以往多侧重于制度史和改土归

    保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3

  • 明代贵州兵制变迁刍论
    制度约略经历了以卫所军制为主向卫所—募兵相混合的兵制转变过程:中前期,贵州军事制度以卫所军制为主;至中后期,除传统卫所军制以外,编军余入卫所比类正军,拣选招募原住民为兵,原卫所军制逐渐向卫所—营兵相结合的兵制转变,地方文官系统及监察系统介入地方武力建设,募兵制度得到相应发展。一、土军及军民千户所明代边省卫所多有土军卫或土军千户所,贵州亦曾有过土军卫所,但其存在形态却与他省有异。明代中前期,西南地方的军事力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代表国家军事力量的卫所旗军和接受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8

  • 明代卫所制度与黔东地区的郡县化
    土归流,较少涉及卫所制度。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关注卫所制度的作用。以黔东地区为例,已有不少学者论及。陈国安、史继忠认为贵州的改土归流是实行卫所制度的必然结果[1]。郭红认为贵州都司卫所既是军事地理单元,又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为贵州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2];她将都司卫所视为军管型政区,提出了“准实土卫所”的概念[3]。韩昭庆考察了清初贵州的政区改制[4]。孟凡松考察了明清武陵山区的郡县历程[5],还提出了“改卫归流”的概念[6]。吴春宏分析了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7

  • 巧用历史地图图例 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12分)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图5 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二、试题分析与参考示例(一)试题分析本题以《明万历

    考试与招生 2022年9期2022-10-19

  • 浅析新高考创新性历史试题的命制特征 ——以2021 年全国甲卷第42 题为例
    题(以下简称为卫所题)为例,对新高考历史试题的“创新性”进行命题层面的解读,以期更好地引导历史教学。为方便文中分析,特将原题摘录如下:例.(2021·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2022-07-22

  • 浅析明代贵州卫所制度及其移民影响
    贵州设立了大量的卫所及军户屯民,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贵州,经略西南。因此,贵州地区卫所制度以及卫所带来的移民在后期对贵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明代贵州卫所制度及其移民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论述明代贵州卫所制度及其移民在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关系、民族构成等方面对贵州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贵州经济、社会、文化的真正发展要从明朝在贵州建省开始说起。在明中央王朝制度的强力推动下,贵州在人口、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民族构成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炎黄地理 2022年10期2022-05-30

  • “屯堡学研究”专栏2022-2024年重点选题规划
    题方向:明代贵州卫所与贵州建省;明清中央政府对贵州的治理;明清中央与贵州地方互动;明清安顺地方社会治理;屯堡文化进校园与校本课程(含校本教材)建设;清代黔东卫所屯堡与乡村治理;安顺明清乡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等。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明代卫所武职选簿、供状与谱牒史料研究;贵州卫所职役群体及分布研究;屯堡村落形态、建村历史与屯堡发展史研究;屯堡人身份转型研究;明清贵州卫所屯堡村寨研究;晴隆一带屯堡现象研究;花安高速沿线及东部屯堡村寨调查与研究;安顺西面屯堡村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从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2题解析看教学创新
    2题如下: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图5  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该题命题立意较新,设问比较巧妙,题目难易程度适中,是一道把历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期2022-02-14

  • 明代贵州卫所粮饷困境与来源多元化研究
    无民”之说。所以卫所粮饷供应成为贵州的一大负担。本文对明代贵州卫所粮饷问题开展研究,首先梳理贵州卫所粮饷困境的原因;其次结合明政府解决贵州卫所粮饷困境的措施阐述贵州卫所粮饷的来源;最后对贵州卫所粮饷困境问题反映出的系列地方政治问题进行探讨。一、明代贵州卫所粮饷困境及原因明王朝建立之初,即着手经营西南边疆,在贵州沿线构筑庞大的边防体系,共设有十八卫二守御千户所。为有效解决军需问题,“明初,各镇皆有屯田”。在此政策影响下,明朝初年贵州便开始通过屯田解决卫所粮饷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2-01-20

  • 新发现的明成化《军政条例》研究 ——以孤本弘治《军政条例续集》为例
    条例》是明代治理卫所军队的重要法律文献,最早颁布于宣德四年(1429),正统元年(1436)、二年、三年又有补充。(1)《皇明制书》将宣德四年《军政条例》,正统元年、正统二、三年《计议事例》,统称为《军政条例》。见杨一凡点校:《皇明制书》第4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1489-1516页。之后,又有嘉靖霍翼《军政事例》、万历谭纶《军政条例》等。笔者在整理嘉靖赵堂《军政备例》时,发现该书附有成书于成化、刊刻于弘治的《军政条例续集》(2)原书为抄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23

  • 清代淮河中游卫所地理沿革——以明中都故城及长淮卫为中心
    教授清代淮河中游卫所地理沿革——以明中都故城及长淮卫为中心王大庆(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 上海铁路局大机段,安徽 蚌埠 233000)淮河中游地区卫所自明代以来契合人文地理环境,中都城墙主体及卫所营建分布区位彰显明文化设计理念特征。清初,明中都故城及八卫一所框架形态依旧,以凤阳府城为中心,卫所呈点线面地理布局形态结构。皖北卫所历经顺治朝以来并卫,除颍川卫和颍上守御千户所归并于州县,包括八卫一所在内,各卫所都以卫并卫形式完成。长淮卫微观地理空间的变迁,卫城防洪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18

  • 以明代被虏人史料管窥明代海防政策
    了多种制度。其中卫所制度是构成军事制度的基干。在明代初期,全国共329 个卫和65 个千户所。其中卫包含京城的亲军卫、京卫、地方的外卫。在管辖方面,卫有指挥使,户有千户和百户,分别管理属下的军兵。在细化的话,指挥使下面还有同知和指挥佥事,在正千户的下面还有副千户。在百户下面还有试百户,再往下就是总旗和小旗[2]。因此,小旗是卫所制度中的构成部分。回礼使宋希璟在对马岛西泊遇见的被虏唐僧,在成为被虏人之前就是这种职衔的军人。这样就可以了解他的过去,从而了解到“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0期2020-11-18

  • 以明代被虏人史料管窥明代海防政策
    行阐述,分析明代卫所制度和海防政策。关键词:倭寇;被虏人;海防军;卫所;明代中图分类号:K248.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0-0051-02在《老松唐日本行錄》一书中有部分篇章是“舟中杂咏五首”,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关于被虏人唐僧的内容。文章反映出了被虏人从事劳动、被虏获、贩卖之间的情况,这些实际的史料非常罕见,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以往的研究中,人们通过史料了解到很多俘虏人的生存情况。但是关于被虏人唐僧,对于他之前的经历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0期2020-10-30

  • 论明代湘西地区的卫所设置
    卫、镇溪千户所等卫所。湘西卫所的建立有必要原因;卫所设立,维护湘西社会秩序稳定,加强明廷对湘西的治理;将湘西行政管理体制置于全国治理体系中,对湘西后世行政体制产生深远影响。关键词:明代;湘西;卫所;设置历代中央王朝在湘西地区推行的治理政策一直在变化。秦朝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汉时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两朝对湘西地区有控制,但为湘西地区地方自治。魏晋南北朝时,中央在地方实行政策是州、郡、县三级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州制度,湘西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亦实行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1期2020-06-29

  • 渐有成果,亟待推新
    【摘要】  明代卫所武职选簿作为记录明朝武职官员以及武职袭替情况的登记簿,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推出了武职选簿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明代卫所选簿校注》(云南卷、贵州卷),文章拟在学界对武职选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分析,进一步申说其价值与意义,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学者对明代卫所制度,特别是对武职选簿进行研究探索,进而推动此类出版物的出版。【关  键  词】武职选簿;整理出版;新成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徐

    出版广角 2020年10期2020-06-19

  • 明代募兵制发展中的卫所舍余
    2.012明初以卫所为军队主体。卫所军人被纳入专门户籍——军户并世代承袭,人身束缚较强且丧失职业选择权。这种具有强制性的世袭为军的制度自洪武时起就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军人逃亡问题。这种情形到明中叶更为恶化,构成卫所体制走向废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补足军队数量,朝廷除了在军户原籍勾补人丁人军外,还开始招募兵员。募兵是以有偿方式召集自愿者参加军队的制度,所募兵员与被强制世代为军的卫所军人相比,人身束缚较弱。募兵的主体对象按正统元年(1436年)《陕西募兵敕》:“

    古代文明 2020年2期2020-06-04

  • 明朝前期卫所荒政探研
    果颇丰,但对明朝卫所地区的荒政建设却未开设专题研究,因而极具探讨价值。明朝前期(1)南炳文、汤纲的《明史》将明代分为前、中、后期,书载土木堡之变一般认为是明代中期的开端,因而明前期是指从朱元璋建国到土木堡之变开始的这段时间(1638—1449)。参见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5页。是明代卫所荒政建设的奠基之期,对中后期荒政建设影响深远,故拟浅探明朝前期卫所荒政,以就教方家。一、明朝前期卫所灾害概况及特征卫所不单有军事制度的含

    南都学坛 2020年2期2020-04-08

  • 卫所武官与明代温州地方社会关系探析 ——以明弘治《重修温州卫治记》释读为中心
    (1582)温州卫所分布示意图一、重修温州卫治始末卫公署是温州卫的核心建筑,其整修本为温州卫职责所在,然而弘治十二年(1499)重修温州卫治公署却是由卫所武官通过知府出面召集“军之富而傅(附)籍于民者”,让附籍于民的军士提供人力、物力而实现的,其过程颇耐人寻味。兹转录原文如下[2]。弘治己未夏四月,温州卫指挥同知陈侯璠遣其百户李谏,介吾友黄大理蕴和书,不远数百里来告予曰:“璠忝职兹卫,惟是卫之廨宇毁自成化改元之飓风,盖三十年于兹矣。璠无似,先是虽尝重修宣威

    浙江档案 2020年1期2020-03-09

  • 乾隆朝筹划在新疆地区设立卫所始末
    136000)卫所制度始建于明初,是明朝重要的政治、军事制度。明朝中后期,卫所的军事职能逐渐削弱,民事职能随之加强。清朝统治者在国家制度建设上多承明制,并加以适应国情的改造。(1)目前学界有关清代卫所制度研究主要有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李巨澜:《清代卫所职能略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李巨澜:《清代卫所制度述略》,《史学月刊》2002年第3期;薛理禹:《清代屯丁研究:以江南各卫所及归并州县

    满语研究 2020年2期2020-02-28

  • 清代卫所裁并概述
    200433)卫所是明朝基本的军事制度,明朝建国之初,在军队编制上,自京师至地方皆立卫所,明中后期卫所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明朝的疆土分别隶属于布政司—府—州—县与都司—卫—所这两大系统[1],而清朝则只有省(1)“行省之制,始于金,盛于元,至明清改为布政使司,本非行省,乃称说口熟,人仍以行省呼之,今则直称曰省。”见宋宪章修,于清泮纂:民国《牟平县志》卷2《地理志二·沿革》,载凤凰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

    唐都学刊 2019年6期2019-12-18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明代官印
    。关键词:明代;卫所;僧会司;驿站;医学;隆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8枚明代官印,除秦良玉“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外,皆未见诸报道。现将8枚官印加以整理,依官印铸造的先后次序考释如下:成都前卫左千户所百户之印 印面边长7厘米,高9厘米,铜质,直钮。印面阳刻九叠篆文“成都前卫左千户所百户之印”12字,印背钮右阴刻楷书同印文,钮左阴刻楷书纵读“礼部造”“洪武五年三月日”;印体左侧字号已模糊不清。此前,贵州省毕节市曾发现过一枚成都右卫后千户所百户之印,印背年款與这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7期2019-11-04

  • 西昌之名的由来
    在今天的凉山裁并卫所,设立州县。《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六年戊申二月壬午朔,兵部议覆川陕总督岳钟琪……均应如所请,从之。寻定建昌新设府曰宁远,建昌新设县曰西昌,宁番新设县曰冕宁,盐井新设县曰盐源。”至此,“西昌”二字正式载入了史册。二、雍正帝的卫所裁并卫所制度是明朝的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朱元璋借鉴隋唐的府兵制所创立,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它曾最大限度地践行了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构想,但推行至后期逐渐“民化”,亦出现

    民族文学 2019年12期2019-01-15

  • 明代浙江沿海地区卫所布局与形态特征研究
    建起来的浙江沿海卫所,大多成为后来沿海地区城镇城市化的原型。明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大规模造城运动的重要时期[1]。这些卫所城镇对于明、清两代甚至现代中国沿海地区城市的地理分布和等级定位、城镇化的进程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来解析浙江海防卫所城市的建置布局与空间形态,通过高清现代航拍照片与历史地图的交叉比较,结合正史、地方志、私家文集等文献材料,归纳其选址条件、营城元素并总结相应的形态特征与基本模式,探索相关可能变体。

    风景园林 2018年11期2019-01-02

  • 论明清海防卫所的文化线路属性判读*
    此,本文针对海防卫所是否具有文化线路的特性展开研究。2 文化线路的相关理论2.1 文化线路理论演进概况“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文化公约》(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提出的“文化旅程”(cultural journey)。[1]1984年,欧洲议会议员大会采纳了《关于欧洲朝圣路的建议》(Recommendation 987(1984)on European Pi

    中国医疗保险 2018年9期2018-09-14

  • 论明清海防卫所的文化线路属性判读*
    此,本文针对海防卫所是否具有文化线路的特性展开研究。2 文化线路的相关理论2.1 文化线路理论演进概况“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文化公约》(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提出的“文化旅程”(cultural journey)。[1]1984年,欧洲议会议员大会采纳了《关于欧洲朝圣路的建议》(Recommendation 987(1984)on European Pi

    中国名城 2018年9期2018-09-12

  • 清代东南四省卫所裁撤研究
    昌330077)卫所制度是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学界给予极大的关注,成果众多①。不过,梳理现有研究,不难发现,卫所多以“明代的卫所”引发学者的注意②,研究者对其入清后的状况则关注较少③。事实上,卫所在清代仍持续存在,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呈现的是不断裁改归并的态势。由于卫所数量庞大,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因此其在清代长期存在和不断裁改归并的事实虽逐渐为学界所认知,但现有研究对卫所裁撤多是宏观描述或侧重某一方面的个案研究,以区域为对象的卫所裁撤研究相对缺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9-07

  • 清嘉庆至宣统年间的卫所裁并
    海200433)卫所是明朝主要的军事制度,明中后期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经过顺治、康熙与雍正三朝的大力裁并,卫所数量所剩无几;再经过乾隆一朝,所有的无运卫所基本都被裁汰殆尽,剩下的卫所,主要都是漕运卫所与极个别的边区卫所。关于乾隆之后存在的卫所数量,君约的《清代卫所因革录》中载到:“其间非实土卫所,率加裁汰,实土卫所多改为州县,至职司漕运者,即非实土卫所,亦多不载。迨至嘉庆末年,已不足八十所矣。现在直隶所四,江南卫十九,甘肃

    史志学刊 2018年3期2018-04-01

  • 边六卫建置研究
    顿地方,不断改革卫所体制。至雍正年间,边六卫全部改并府县,最终完成了向行政体制的转化。关键词:边六卫 建置 犬牙交错 地方改制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1-75-80明初为了保护湘黔驿道,相继设置了五开、镇远、平溪、清浪、偏桥、铜鼓六卫,史称“边六卫”。它们地处贵州境内,隶属湖广都司,犬牙相制的特点十分突出。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边六卫的设置经过、性质、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贵州地方建制发展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1期2018-03-12

  • 明代中后期温州沿海卫所与府县治理
    行政制度架构中,卫所与州县的界限划分比较清楚,卫所管辖权在都司卫所,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行政官员不能插手卫所军户的管理事务。但卫所并非完全独立于府县系统,二者又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卫所制度与府县治理进行研究,对认识明代帝国制度演变有着重要意义。学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但基本集中于内地卫所的探讨。相较而言,较少涉及沿海地区卫所,有分量的成果不多。温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南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在东南沿海的防务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明政府在该地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07

  • 清朝的卫所裁并 ——以铜鼓卫、平彝卫和威海卫为个案
    职能的管理单位,卫所与所在地的文化传统、语言风俗、民族构成和城镇聚落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卫所归并或改为府厅州县以后,更与清朝的行政区划密不可分。研究清代卫所裁并的整个过程,可以明白清朝乃至当今的一些行政区划的成因,明晰一些地名和县名的来源,厘清西南和西北等地区民族融合的状况,并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风俗习惯和城镇的发展历史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论断,从而为行政区划研究、军制史研究、边疆史地研究、区域社会文化研究以及地区差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铜鼓卫、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12期2018-01-30

  • 清代改卫归流研究刍论
    的实土或准实土的卫所(不含羁縻卫所),通常被时人或后人视作流官政治的一部分。相对于土司而言,明代卫所因其表征王朝正统的身份而被归入流官体制似无疑义,但由于卫所职役世袭制度的推行,它并非完整意义上的流官政治。相较于从土司制度到经制州县的“改土归流”而言,清前中期对前朝卫所的裁撤、归并及改置州县,同样属于裁汰消解世袭制度的范畴。在未裁撤废除之前,卫所与土司一样,都是以世袭制度为支撑的地方管理制度,兼具辖土治民的地方政府职能,皆具地方政区(准政区)性质。在淘汰消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01

  • 明后期的西南卫所与土兵征调
    者在险要之地广设卫所。这些卫所与诸土司错杂而处,有的甚至与土司治地同处一城,此即明朝统治者采取的“犬牙相制”之策,意在令卫所就近弹压诸土司,以维持其在西南地区的统治。但到了明中期尤其是后期,卫所制度因士兵缺额、屯田破坏、军纪败坏而日渐崩坏。有鉴于此,明廷一遇征战便征调土兵从征。明后期因战乱多发,土兵更是被大量频繁征调。在此情形下,西南地区卫所和土司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一是土兵已取代卫所成为地方平乱的主力;二是卫所不仅不能有效弹压诸土司,反而成为土官土目动辄烧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1-01

  • 康熙元年至二十五年的卫所裁并
    200433)卫所是明朝主要的军事制度。明朝建国之初,在军队编制上,自京师至地方皆立卫所,明中后期卫所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继顺治朝之后,康熙朝继续对其进行大力裁并。康熙年间的卫所裁并始于元年,此后历年基本上都有卫所被裁并,一直持续到三十二年。三十二年之后,一直到六十一年,这期间再无卫所被裁并。其中,康熙元年、七年、十七年和二十七年是裁并卫所的小高峰,大规模的裁并卫所集中于康熙五年和二十六年,改卫为县集中于康熙十年、二十六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01

  • 明代播州杨氏土兵与贵州卫所的互动
    云贵川等地设置了卫所。因地域错综复杂,这些卫所与土司所辖的土地常常交织在一起,起着一种相互制约的作用。虽播州在明代归属于四川管辖,但是紧邻贵州地区,所以播州杨氏土兵与贵州各卫所之间也有一定的互动关系。一、明代播州杨氏土兵的“征调”土司制度时期,多数土司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土兵。土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兵一般指“土著”兵或者地方兵,狭义就是指西南的土司兵[1]。西南地区的土兵都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有自己的调兵方法,因此,土兵的力量都比较强大。土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1-01

  • 论洪武时期滇黔卫所中的北方民族武职群体
    移民——主要也即卫所职役来源问题上,是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的,晚近的研究者在一些具体史事和个案上做了富有启发性的拓展性研究。卯丹在《从西北蒙古穆斯林到西南汉人——乌蒙高地卯氏家族历史与文化的个案分析》[8]、《试论明代乌撒卫归附的蒙古人与色目人——从〈大明武德将军乌撒卫·左千户所正千户卯公墓志〉谈起》[9]二文中指出,乌撒卫的职役大多来自六盘山开城等地归附的达军,于洪武初征云南时注定乌撒卫。孟凡松、任柳等指出,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三年(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1-01

  • 一线路与四边卫:清初湘黔两省的驿务纠纷
    ”。明代继而遍置卫所和驿站,拓展了驿道交通。在阳河流域,当时府隶贵州而卫属湖广,驿站又属贵州,却由卫所代管,由此引发了两省的驿务纠纷。清初战事繁忙,湘黔两省矛盾日益加深。最终,清廷以政区改制为契机,将四边卫和驿站全部划入贵州,明确了驿站的归属与管辖权限,从而平息了这场驿务纠纷。关键词:一线路 四边卫 卫所 驿站 驿务纠纷中图分类号:K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2-43-49一、贵州“一线路”的形成贵州的交通与中央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2期2017-07-20

  • 卫所与明代武术发展研究
    存在于明清两代的卫所制度,由于其和军事、地域紧密结合在一起,又因有数量颇巨的人口,对于明清、尤其是明代武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卫所人口成为明代主要武术人群之一,这一群体的形成带动了明代武术的区域交流,虽然在其内部不同阶层对武术的态度有差别,但并不影响卫所对武术的整体推进,明代后期部分武学著述或多或少都受到卫所的影响。地理分布特点使每一個卫所驻地都成为区域性的武术中心,但在区域表现上又各有差异。明代中后期卫所走向衰败,各阶层对于武术的态度更加分化,人口的流散

    武术研究 2017年6期2017-07-20

  • 清代卫所裁并总论
    00433)清代卫所裁并总论杨晨宇(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卫所制度建立于明初,明中后期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置和裁并。一些卫所被改置为府、厅、州、县,一些卫所直接被裁掉、其土地与人口被并入附近的府厅州县。与此同时,清朝也有建立新的卫所,直至后来才被裁并。而且裁并卫所的过程时有反复,一些被裁掉的卫所会再次设立,之后又会再次被裁并。有清一朝,共有约817个卫所被裁并。在所有被裁并的卫所中,有21个卫所先被裁并,后又复设,之后又

    史志学刊 2017年3期2017-06-29

  • 清雍正九年至十三年的卫所裁并
    正九年至十三年的卫所裁并杨晨宇(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卫所制度建立于明初,明中后期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继顺治和康熙两朝之后,雍正一朝继续对其进行大力裁并。经过雍正一朝的裁并,卫所数量所剩无几,剩下的卫所,基本都是漕运卫所和极少数边地卫所。雍正九年至十三年是继雍正元年至三年与雍正四年至八年以后,雍正年间卫所裁并的第三个高峰,为雍正年间的卫所裁并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清朝 雍正 卫所 裁并卫所制度建立于明初,明中后

    史志学刊 2017年1期2017-04-12

  • 清代卫所裁并研究综述
    200433)卫所是明朝主要的军事制度,明朝建国之初,在军队编制上,自京师至地方皆立卫所,明中后期卫所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作为一个兼具军事与行政职能的管理单位,卫所与所在地的文化传统、语言风俗、民族构成和城镇聚落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卫所归并或改为府厅州县以后,更与清朝的行政区划密不可分。研究清代卫所裁并的整个过程,可以揭示清朝乃至当今的一些行政区划的成因,明晰一些地名和县名的来源以及西南和西北等地区民族融合的状况,并对这些

    史志学刊 2017年6期2017-04-11

  • 略论明初对四川的军事移民
    四川;军事移民;卫所;人口一、明初四川状况许多文章都已经研究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后,进入四川避难的人民以及明玉珍对四川进行的移民活动,元末红巾军起义后,为了躲避元军的追杀,湖广一代的农民群众便纷纷取道入川避难。而在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后,也曾带一部分农民军进入四川。这就导致了四川人口在明朝建立前有一定的增加。但相对于四川的广阔地域来说,人口仍然不足。明朝建立后,随即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于洪武四年(1371年)进行征讨四川的行动,“上亲祀上下神祇,告伐明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2017-03-30

  • 顺治十二年至十八年的卫所裁并
    十二年至十八年的卫所裁并杨晨宇(复旦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433)卫所制度建立于明初,明中后期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顺治十二年至十八年,共有约197个卫所被裁并,占顺治年间卫所裁并总数的十分之六。其中,裁并卫所较多的年代是顺治十二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和十七年,裁并卫所较多的政区是浙江省、陕西省和河南省,且顺治十五年河南省卫所全裁。顺治十二年至十八年的卫所裁并,上承顺治元年至十一年的卫所裁并,以裁撤卫所为主导,为之后

    唐都学刊 2017年4期2017-01-27

  • 明代山东半岛海防部署初探
    东;明代;海防;卫所一、山东半岛在明代海防线上独特的地位山东半岛地处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正可与辽东半岛成掎角之势,以扼渤海海峡,屏护京师,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清史稿》也曾提到:“海岸绵亘,自直隶界屈曲而南以达江苏,其间大小海口二百余处。东北境之登、莱、青三府,地形突出,三面临海。威海、烟台岛屿环罗,与朝鲜海峡对峙,为幽、蓟屏藩。……齐、鲁关山,遂与散疆并重矣。”二、山东半岛营、卫、所的三级海防系统洪武元年,明太祖根据刘基的建议,以屏拥京师,兼守四方为目

    资治文摘 2016年5期2016-07-09

  • 明中后期的卫所与法律 ——以《军政条例》和《问刑条例》为中心
    33)明中后期的卫所与法律 ——以《军政条例》和《问刑条例》为中心杨晨宇(复旦大学 历史系, 上海200433)摘要:卫所是明朝军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最高体现。明中后期,《军政条例》和《问刑条例》在明初法律《大明令》、《大明律》和《御制大诰》四编的基础上,继续对卫所制度的各项内容做出细致规定。这些规定清晰地反映出卫所的“民化”进程以及国家从军事、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对这一进程的防范、纠正与妥协。总之,明朝政府基本上是顺应卫所“民化”这一趋势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6-30

  • 明代贵州军屯浅论
    大多从明初军制、卫所与军屯、军户制三方面来立论下笔。本文以明代贵州地方军屯问题为视角,主要从明代贵州卫所旗军数、明代贵州军屯生产两大方面来探讨明代贵州军屯的历史状况,通过对明代贵州军屯研究一丁点肤浅的探析,以期对明代贵州教军屯能有个一般性的了解。明代贵州;卫所旗军;军屯生产一、明代贵州卫所旗军数自洪武四年至三十年,明朝在贵州共设立了二十四卫及二直隶千户所,分别属于贵州都司和湖广都司。贵州都司领贵州卫、贵州前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9-03

  • 清初山东沿海卫所变革中的地方因素
    081)清初全国卫所裁改中,较晚涉及山东沿海卫所。雍正十一年河东总督王士俊东巡后,针对山东沿海卫所去留问题建议“裁撤成山、大嵩二卫分改营县”,其余卫所全部裁汰。清廷对成山卫改营很快有了回复:“添设山东登州镇成山卫汛,派千总把总各一员,战守兵一百名,驻防养鱼池海口。”[1]大嵩卫改县之事直到次年兵部议覆:大嵩、成山二卫改为县,靖海、威海二卫裁去。鳌山一卫、雄崖、浮山二所请改归即墨县管辖,灵山一卫归胶州管辖[1]至此山东半岛卫所[2]的去留问题尘埃落定。虽然通

    社科纵横 2015年5期2015-04-09

  • 盐利、官员考核与地方军饷
    八年,在福建沿海卫所粮仓管理体制改变、卫所缺粮的情况下,新获得管理权的福建布政司官员奏准了浔美、氵丙州、浯州三场盐课折米,盐折米充当卫所官兵的月粮。该法一箭双雕,既为地方卫所军饷提供稳定来源,又消除了官员盐课考核之困扰。正统年间泉州盐课折米涉及盐商利益与官员仕途,是开中法实际运行状况、地方军政演变和官员考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盐利;军饷;卫所;盐课折米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

    社会科学研究 2014年1期2015-03-31

  • 小述《秦边纪略》中“小河套”
    [关键词]河曲;卫所;小河套一、小河套的地理位置在进行有关“小河套”问题的论述时,必须首先厘清两个地理名词:一、“小河套”亦称河曲,古文献中的河曲有多处。据“首阳之山,在河东蒲坂县南。采苓者取草而巳,故为细事,首杨在河曲之内,故为幽辟。”[1]现今名为首阳山的有六个地区:河北迁安市首阳山、甘肃省渭源县首阳山、山西永济市首阳山、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山东省昌乐县首阳山、陕西省周至县首阳山,但是记载中说首阳在河东蒲坂县南,河东蒲坂县是秦朝河东郡治蒲坂,在今山西省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2014-11-25

  • 五开卫建置研究
    )关于黔东南的卫所,研究成果并不少。刘如仲的《明代贵州卫所的建置》、郭红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孟凡松的《明洪武年间湖南卫所设置的时空特征》,王继红、罗康智合著的《论明代贵州卫所建置的特点及其职能》及《明史·贵州地理志考释》等论著都曾对明代贵州卫所的建置问题进行过讨论。钟铁军的《释明代贵州之“州卫同城”》分析了明代贵州的府卫同城现象。韩昭庆在《清初贵州政区的改制及影响(1644—1735年)》与《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中考察了清初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5-08

  • 武官世袭:明朝另外“那些事”
    ○陈宝良《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梁志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75.00元。自《明朝那些事》流行书林,再加之多位名家先后在“百家讲坛”开讲明史之后,在民间的历史爱好者中,显已形成一股“明史热”。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凡是立志研治明史的学者,无不乐观其成。不过话又说回来,明朝的历史既纷繁复杂,又丰富多彩,并非仅仅限于“那些事”,而是还有很多另外“那些事”。明朝卫所的武官世袭制度,无疑称得上另外“那些事”的典型例子。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

    博览群书 2013年3期2013-08-04

  • 浅谈移民、卫所与茶马对明代河湟边地社会的推动与影响
    时期,人口迁移、卫所和茶马制度就对历史上地域的兴起和发展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河湟地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元亡后,明王朝经过几次大规模北征,未能消灭北元势力,便采取了“修葺城池,严为守备”、“来则御之,去则勿追”的防御战略,沿长城一线设“九边”,遍立卫所,派重兵镇守,以为屏蔽。在西北地区,明袭汉武帝“隔羌胡之交,断匈奴右臂”之策,在夺取河西走廊、隔断蒙番联系之后,立即联合番人抵御蒙古势力,这时,明王朝经营西北地区的重点目标已逐步转移到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河湟地区

    黑龙江史志 2012年4期2012-08-15

  • 明代辽东徭役述略
    1006)明代的卫所不是单纯的军事组织单位,而是拥有一定辖区和固定人口的军事地理单位。明代辽东都司作为一个军事行政区域,其徭役制度建立在军事卫所体制基础之上,呈现出与腹里州县十分不同的特点来。对辽东卫所徭役制度的揭示,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明代军事卫所制度的全面、深入理解。明代;辽东;徭役;卫所关于明代府县中的徭役情况,载于明朝官修《实录》、《会典》中甚明,大量存世的明代地方志中更是详细记载了本地徭役的具体状况。然而对于明代都司卫所中的徭役状况,史书记载却十分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3期2012-04-12

  • 国家制度与基层防御——明代温州兵制考述
    变化的如下特点:卫所制在明初是作为一种国家制度而推行的,民兵制与营兵制则是到了明中后期才开始兴起的,它们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亦各不相同。在各地方区域中,这三种防御力量呈现一种明显的互动关系。明代;温州;兵制兵制史研究是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所形成的研究成果颇多,且研究视角渐趋多样。然而,区域性的兵制研究则有不足,对明代温州兵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温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南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本文通过明代温州兵制演变的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1-13

  • 明代贵州卫所制度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①
    岑晓洁摘要:明代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在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历代军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卫所制度在贵州推行后,对贵州的经济、民族关系、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卫所 贵州 经济 民族关系 文化一、明代贵州卫所制度形成的背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即开始着手建立军事制度。《明史·兵志·序》:“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洪武六年(1373年),卫所制度成为明军的基本编制,无论是京、省驻军,还是皇帝、藩王的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