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

  • 海禁政策之下的明代福州港
    琦【摘要】本文以海禁政策之下明代福州港航海活动的兴衰变化为中心,论证了海禁政策对福州港发展的不利影响。由于福州身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明朝之前福州港的发展。明朝时期朝廷试图以官方力量垄断对外的一切交流活动,在福州严行海禁,因此对民间航海活动造成了严重打击,到嘉靖年间福州港的核心地区已经找不到足够的航海人才。而由于明朝缺乏培养航海人才的制度建设,其官方航海活动的开展实际上并不能脱离对民间航海业的需求,因此海禁政策不论对福州港官方

    今古文创 2024年1期2024-02-02

  • 明代华商出海贸易的厉禁与弛禁
    特色,对外贸易与海禁政策相辅相成。明代华商出海贸易由厉禁到弛禁的过程,很好地阐释了制度变迁的实质与缘由。以往研究关注明代对外贸易的成果可谓不少,不过笼统而抽象地泛论明代是开放还是封闭(闭关)的居多①。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到华商这一主体,在海禁的框架下探讨华商出海贸易的法制变化,将“对外贸易的经济现象”放在“相关法律秩序变动”中作探究,也将“对外贸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放在“经济结构变动”中作探讨,借此对明代社会变迁与法制变革进行具有启发意义的阐释。一、禁止华商

    中州学刊 2023年5期2023-09-13

  • 基于核心素养下历史高考题的解读谈教学策略 ——以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一道历史题为例
    衰落于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选项。采用直选和排除两种方法相结合,不难选出C选项。以上解析是大部分师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网络上流传的参考答案和解析也基本如此,但是细思之下,C和D两个选项又可进行深层次探讨。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题深度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高考试题无疑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的集中考查,在历史核心素养指导之下,对此题进行仔细探究,笔者又有新的发现和解释。下面将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2023-08-15

  • 从月港起航
    航海和中国明朝“海禁”政策共同孕育出来的神奇产物。东南沿海一贯有海外贸易的传统,特别是福建,汉、唐时期有福州港,宋、元时期有泉州港。明朝中叶,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但是从朱元璋开始,朝廷就推行了史无前例的“海禁”政策,到嘉靖年间,甚至废除了市舶司,彻底断绝了海外贸易。月港地处偏远,在唐朝时还是“洪荒未辟之地”,到了宋朝,才成为“海滨一大聚落”,元朝,这里终于也设置了巡检司。月港所处的漳州平原物产丰饶,经济作物繁多,手工业发达,有较发达的水运、陆运,还有较深的

    闽南风 2023年3期2023-04-10

  • 明代景德镇瓷业兴盛的原因 ——以青花瓷外销为例
    初年,明太祖实施海禁政策,只与周边少数国家进行朝贡贸易,到了明成祖时期,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宣德后期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动,之后政策又偏保守。从正统到嘉靖时期,明政府厉行海禁,民间走私活动加剧。随着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开始介入中西方贸易,此时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消灭,海外对景德镇青花瓷的需求剧增,明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以应对新的形势。隆庆年间,明政府正式取消海禁政策,准许民间私人贸易,这大大促进了青花瓷的外销。因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2期2023-01-18

  • 清初海洋政策再思 ——以清初的海禁与开海为讨论中心
    治、康熙两朝)的海禁政策,这也是清初海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颁行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就是抗清力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顽强抵抗。尤其是郑成功武装集团占据福建沿海岛屿和台湾岛,使得清初采取较明初尤为严厉的大规模禁海及残酷迁界的政策,使得沿海无人与明郑集团接济,试图以此断绝以海上贸易为依托的郑成功武装集团的经济来源。[2](P254)既往学界对清初海禁及迁界问题的讨论一直有着较大空间。如黄启臣[3]、李金明[4]、范金民[5]、黄国盛[6](P11-12)等学者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1

  • 海外所藏清代珍本地图中的浙江玉环变迁
    的台湾,清初推行海禁政策,撤边海三十里,更使玉环地区完全弃置,呈现出一片荒芜,缺乏王朝直接和有效的行政管控,成为清朝的“内在边缘”。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清代康熙年间编绘的《浙江全图》图集,图集之中有一幅《温州府属全图》,图幅尺寸为44厘米×27.5厘米,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该图采用形象画法,描绘温州府境内的山脉、河流、海岸、岛屿等自然景观和城池、军营、堡、寨、台等人文地理景观,并用有黑横线的白色双曲线绘注各城池与聚落之间的交通道路。图缘文字标注相邻地区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5期2022-07-14

  • 巡抚吴士功的两岸情怀
    中清康熙皇帝实行海禁,不许随意涉足台湾。但台湾是个富饶之地,沿海民众还是不乏铤而走险向台湾偷渡者,使台湾人口缓慢增加着。偷渡者多为青壮男丁,他们在台开垦数年,有了点根基,便想把家眷也偷渡到台湾来。但这些老弱妇幼的偷渡难度很大,一路上充满不可测的危险,甚至充满血泪。严厉的海禁一直延续到乾隆中期,偷渡也同样顽强地延续着,渐成社会问题。其间虽有大臣鄂弥达、郝玉麟等奏议,请弛海禁,但偶有松动,又很快恢复严禁。到了乾隆中期,情况有了根本性变化,以前偷渡去台垦荒者的家

    寻根 2022年3期2022-07-09

  • 明代中叶倭寇问题探析
    :(一)朝廷厉行海禁政策,断绝对外贸易;(二)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形成逐利集团;(三)朝廷内部权臣专政,一直有内廷官员庇护海上走私集团;(四)明军军备废弛,助长了倭寇嚣张气焰。倭寇作乱严重影响了江苏、浙江、福建一带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平靖倭乱有利于恢复秩序,发展生产。但平倭的过程中,明朝政府内一些具有深识远虑的官吏认识到,“海禁”既不可能阻止海上走私贸易的兴起,也无法抵御倭寇的侵犯,反而迫使沿海民众与倭寇朋比为奸,走私盛行,为害甚重。后来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2022-07-08

  • “准贩东西洋”:晚明的海外贸易
    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封锁对外往来。永乐年间,朝廷将民间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使其无法远航;禁止近海人民建造三桅以上大船下海与外国贸易,违者照谋逆罪处斩。海禁政策作为祖训载入《大明律》,被后世子孙长期遵循,也为近代中国的自闭与落后埋下伏笔。明朝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建立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朝贡制度是在民间海外贸易往来受阻的情况下,由中央制定的官方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它满足了明朝对海外物品的需求,也便于受理海外藩国的贡赋缴纳之事。因此,明前期海洋管理政策是在

    书屋 2022年6期2022-06-21

  • 明代琉球中介贸易对东亚经贸活动的影响
    明朝此时所实行的海禁政策为琉球在东亚贸易活动的扩大提供了机遇。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实行至隆庆元年(1567年)废止的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国商人在东亚海域中的贸易活动,使得中国海外贸易一度萧条,从而使原本依赖中国海商为贸易媒介的东亚经贸活动受到严重打击,虽有东南沿海的商人继续暗中进行贸易走私,但也因为明朝实行严厉的禁海惩罚措施而举步维艰。此时的东亚急需一股新的海上贸易力量来维持其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琉球则不失时机,乘势而起,凭借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大力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28

  • “贸易的猜忌”、蓝鼎元的开海论与货币的外部供给*
    次反复地实施了“海禁”政策,对“贸易的猜忌”语境下国家间贸易和政治的关系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形成独特的政策逻辑。就清代而言,在康熙年间全国政权稳定之后实行了开海政策,晚期又经历反复。因生活经历对海外贸易有独到认识的蓝鼎元,提出了开海禁的主张,并提出“买洋铜鼓铸”解决货币供给的建议。要理解蓝鼎元开海贸易的主张和重视货币外部来源的意义,就必须对明清的对外关系和货币供给结构有全面的认识。第一,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主导方面是“开放”还是“闭关”?第二,蓝鼎元面对的清初

    中国钱币 2021年1期2021-11-24

  • 现象·本质:“闭关锁国”历史概念教学设计
    简单表象地通过“海禁”、“一口通商”、“十三行”、“防夷条款”等措施来说明“闭关锁国”,这是否确切呢?一、“闭关锁国”的表象化和简单化认识1.“海禁”为什么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材料1:(康熙二十三年)上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应尽行停止。”[1]材料2:清前期外贸分期:11年的朝贡贸易时期(1644—1655年),29年的全面海禁时期(1655—1684年),10年的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期2021-07-29

  • 海禁法令”的立法目的 ——兼驳清朝文化封闭观点
    以把它们合称为“海禁法令”)。〔8〕胡思庸先生明确把“长时间的‘禁海’”和“限制”“制造海船”当成清王朝实施“闭关政策”的依据。(同前注〔1〕,胡思庸文。)本文想尝试分析作为“闭关锁国论”之重要论据的“海禁法令”是否真的被清王朝注入了“背海”〔9〕张德华先生等认定“近世”以来的中国所走的是“封闭性的背海道路”。(见张德华、冯梁、颜家坤:《中华民族海洋意识影响因素探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3期。)的文化精神,是否真的像“闭关锁国论者”所说的那样

    法学 2020年1期2020-03-17

  • 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 ——以隆庆开海为例
    易的政策,开创“海禁”之制,并使其成为祖制。朱元璋认为,航海者“凶顽积习,阴狠成风,或出本贩番,或造船下海,或勾引贼党,或接济夷船”。他要求子孙遵守《皇明祖训》,即使是后来支持“郑和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也只是表面上调整了明太祖政策上的某些偏颇,并没有根本上否定传统的海洋观。明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的近代海洋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官方总体持“否定”态度的前提下,中国的海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中国的海洋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发生在16世纪中叶的“隆庆开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2020-01-02

  • 虎门销烟
    实施了极其严厉的海禁,逼迫沿海百姓内迁30至50里,封镇海岸,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直到“经文纬武,寰宇一统”的康熙大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后,“海氛廓清,海禁遂开”,清廷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在其后的30多年里,中国进入了海上贸易最为活跃和繁荣的黄金时代。然而海外贸易不止给大清帝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也让康熙倍感来自海上的威胁。无奈之下,海禁再行。与此同时,清廷还一再严令限制丝绸、茶叶等外商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商品的出口量,对中国民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19年5期2019-11-04

  • 浅谈“隆庆开关”与“闭关锁国”
    。关键词:明代;海禁;隆庆开关;清代;闭关锁国一提起明代,很多深受网络上各种“黑材料”影响的“历史迷”往往颇为不屑,认为明清两朝都是类似的保守封闭的“黑暗”时代,甚至“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谬论颇有市场。然而越来越多的史实却证明,真实的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说起明代的“隆庆开关”,绝大多数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隆庆开关”到底是什么。正是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科书对该内容的缺失,我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隆庆开关”究竟发生在哪一个朝代。

    新课程·中学 2019年2期2019-04-19

  •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期倭患再认识
    倭患,全球贸易,海禁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5-0024-08初中教材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件事。叙述郑和下西洋出现了“示中国富强”“展现大国风度”等耐人寻味的文字;删去了多年不变的一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1405~1433年,郑和7次下西洋,1487年迪亚哥远航到达非洲南端,早半个多世纪是这样算出来的。实际上,葡萄牙人探航西非海岸的时间与郑和下西洋同时,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3期2019-04-16

  • 明朝海禁政策与闽海士大夫的商贸思想
    ,二是制定空前的海禁政策。二者是相对应的,即为了排除官方朝贡贸易之外的其他贸易形式而制定严禁一切海外贸易的政策。“朝贡贸易”是明朝特许前来进贡的外国“贡舶”附带一定数量的商品,按一定贡期、贡道、贡船和人数,在贡道所出港口贸易,政府特设市舶司掌管其事。朝贡贸易是明朝前期唯一批准的合法对外贸易。明王沂曰:“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1]明初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3-26

  • 张居正与晚明广东治理
    展农业生产;开放海禁,开展对外贸易。为了有效控制边远山区,张居正提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修路。大乱之后,辟除草莱,开通径路,急在除贼救民”,在首辅指示下,两广总督凌云翼精心策划,开辟了一条沿两广交界山区的驿道。开辟驿道的工程艰险,耗资巨大,南粤山区根本无力支持,因此新驿站的大部分经费由沿海发达州县承担。随着新驿道的开通,广东经济开发扩展到与广西相邻的粤西山区,昔日蛮荒之地变成了教化之城,大大加强了明政府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能力。时人感慨“豺狼荆棘之区,可化而为荡荡

    同舟共进 2019年11期2019-02-06

  • 明代前期“海禁”背景下的民间走私瓷器贸易
    制定了一系列的“海禁”政策,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通外番”“申禁海外互市”“片板不许下海”等,并且这些严厉的“海禁”政策被奉为“祖制”,要求后世诸朝不得违背,这对明代前期的海外贸易,尤其是民间的海外贸易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防止民间商民私自出海,进行对外贸易,并从根本上取缔国外商品在中国的市场,明廷还规定了“严禁国内民众使用国外商品”,即“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具体的惩罚措施,见于明廷制定的《大明律•兵律•私出

    陶瓷研究 2019年1期2019-01-18

  • 明代海禁政策变迁中的博弈:从双边分歧到多边促成*①
    人海商集团是明代海禁政策下中国沿海商人在从事海外贸易走私活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商人团体,代表着近代中国新兴的海商力量,主要集中在各个沿海贸易城市。学者晁中辰曾指出,明代海外贸易领域中的官商、私人海商以及海外商人,三种势力,鼎足而立。可以说,把官商集团、外商集团和国内私人海商作为明代海外贸易领域中形成鼎足之势的三大贸易力量,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官商集团、外商集团和国内私人海商集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护各自的贸易利益,成立行业组织,在海外贸易领域中形成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9-01-10

  • 浅析明前期海外走私贸易的原因
    、明朝初期,厉行海禁的负面影响。元末明初,日本国内爆发南北朝内战,导致大量日本浪人流往海外,与张士诚、方国珍余部和闽浙大族勾结组成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危及明朝统治。洪武四年,高祖帝下令“且禁沿海民私出海”[(清)张廷玉.《明史》卷91、志67《兵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明史·朱纨传》载:“明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明朝政府厉行海禁,严禁商民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由官方主持。而“闽地负山滨海,平衍膏腴胶之壤少,而崎岖晓确之地多,民之食出于土田,而

    赢未来 2018年16期2018-12-24

  • 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沿海百姓下海的“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地区民众的生计。十六世纪中期,东南沿海地区还曾出现了持续十余年的社会动乱。面对这样的局势,明朝于隆庆元年(1567)在漳州月港实施设关开海政策,这对于被称为“祖宗定制”的“海禁”政策而言,可谓重大变革,这一政策有效促进了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相互衔接。明朝前期的“海禁”政策在十六世纪面临严峻挑战明朝的“海禁”政策源自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此后,他又多次宣布“海

    人民论坛 2018年30期2018-11-23

  • 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
    国关键词 明朝,海禁,史料,价值取向,全球化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3-0056-08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分为三个子目,即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其中,海禁政策近些年来不断成为史学研究与学术研讨的显学,各种探索层出不穷,而教材的编写倾向却很明显,在土地部分可谓浓墨重彩,而在叙述明初海禁时相对简短,表现出明显的编写偏重。近年来,高考命题不时触及与海禁相关的一些内容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禁运耗死蒙古
    来龙去脉搞清楚,海禁政策也就容易理解了。在明朝人看来,海外诸国都是一个个“像素”级别的小岛。根本用不着制定任何政策来针对它们。实际上,海禁政策是用来对付海盗的。比如戚继光打击的倭寇,就属于海盗。《明史》称这些海贼“乘风往来,瞬息千里”,跟游牧骑兵颇有相似之处。而且他们的巢穴孤悬海外,茫茫波涛,犹如大漠,因此极难剿灭。同时他们与蒙古一样,许多物资都有求于明朝。因此,犁庭扫穴既然不行,那么以闭关锁国对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战略上看,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可以说

    特别文摘 2018年8期2018-08-20

  • 康熙年间海禁政策初探
    ,清王朝一直实行海禁政策,严防东南各省与台湾郑氏集团接触,“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①。顺治年间实行的“迁海令”极大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百姓生活困苦,直至1662年康熙即位,清朝社会经济逐步恢复,这一困境才有所缓解。清军初入关中时的国内形势十分严峻,中原地区四分五裂,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占据西北、湖广,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盘踞四川、重庆,南明的弘光政权占有南京、苏浙②。为镇压各地反清势力,清政府在统治区域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打

    求知导刊 2018年6期2018-05-26

  • 朱橚主持编成《普济方》
    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同时禁止华人出海与移民。到了永乐、成化年间,明政府对官吏私通番国的贸易比较宽容。正德、嘉靖年间官僚豪强多与商人勾结,逃避禁令,与葡萄牙人进行非法贸易,有的勾结倭寇,构成了明一代的“倭寇之患”。嘉靖元年,给事中夏言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断绝海上交通。海禁明一代虽时张时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销。它实际上是闭关主义的表现形式,阻碍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商品

    特别文摘 2018年2期2018-04-03

  • 明清“海禁”政策及其教学策略
    小自��摘要:“海禁”政策始自明朝,发展到清朝为闭关锁国政策,并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海禁”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处于极端保守封闭的状态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通过对比新课标人教和人民两个版本对“海禁”政策的相关叙述,笔者认为,明朝建立之初,屡有“通番禁令”实行“海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南倭北虏”对明政权的威胁,是稳定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经济贸易才实行“海禁”政策。针对两个版本的差异性,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

    读天下 2017年14期2018-03-22

  • 我想改变“简单化”的历史叙述
    关键词 海禁,闭关锁国,历史视野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3-0039-07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专题形式编排,其叙事常纵贯千百年。在大跨度的宏观视野下,将历史“简单化”而失真的隐忧随之而生,人民版“海禁政策”就是一个例证。在人民版必修二教科书中,“海禁政策”部分的主要表述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2期2018-03-06

  • 浅析明前期海外走私贸易的原因
    、明朝初期,厉行海禁的负面影响。元末明初,日本国内爆发南北朝内战,导致大量日本浪人流往海外,与张士诚、方国珍余部和闽浙大族勾结组成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危及明朝统治。洪武四年,高祖帝下令“且禁沿海民私出海”[(清)张廷玉.《明史》卷91、志67《兵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明史·朱纨传》载:“明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明朝政府厉行海禁,严禁商民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由官方主持。而“闽地负山滨海,平衍膏腴胶之壤少,而崎岖晓确之地多,民之食出于土田,而

    赢未来 2017年8期2017-12-13

  • 中国海外打工者的“世界史” ——读《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中国尽管一度有海禁,但海禁的效果并不明显。海禁就是禁止民间海上贸易,但海禁时期,往往走私猖獗。这种走私一度发展为走私“集团”。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中国的海禁并不是持续不变的国策,而是有时海禁,有时又废除海禁。近500年的历史谈不上“闭关锁国”。比如,明朝前期的朱棣时代并无海禁。还有官方组织的郑和下西洋。但郑和之后,明朝开始搞海禁。这一海禁持续了100年,直到1567年被废止。1567年是《他者中的华人》一书中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朝廷废除海禁,孔飞

    今日民族 2017年9期2017-11-07

  • 汪直:从海商到倭寇
    直的悲剧。这就是海禁。二所谓“海禁”,即政府不允许私人从事海上贸易。海禁政策如同明朝的一块胎记,当这个王朝建立伊始,海禁就成为恒久的烙印。洪武元年,朱元璋刚刚在南京坐上帝位,曾经与他交战多年并被击败的张士诚和方国珍余部,在舟山群岛的兰秀山起兵。平定兰秀山之乱后,朱元璋意识到,与大陆相距不远的舟山群岛进可攻退可守,很容易成为叛乱者的海上据点。为此,朱元璋决定实行岛屿无人化。他下令把舟山四十六岛的居民全部强制迁往内地,并撤销行政建制(舟山唐时设翁州,明时设昌国

    湖南文学 2017年9期2017-09-21

  • 盛世重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明代、清代亦有海禁,因近代之于清代海禁影响最大,故此“海禁”一词多意为“清代海禁”。被遮蔽的文化符号据《宋史》记载,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初年(976年)规定私自与海外诸国贸易者,满一百钱以上判罪论处,十五贯以上就在脸上刺字发配流放到海岛;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实行海禁政策,“禁海贾”。其后,海禁政策松弛,但仁宗、神宗时期仍明文规定:“客旅于海路商贩者,不得往高丽、新罗及登、莱州界。”(《庆历编敕》)南宋初期,宋高宗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闽、广、淮、浙海舶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11期2017-09-03

  • 汪直:从海商到倭寇
    直的悲剧。那就是海禁。所谓海禁,即政府不允许私人从事海上贸易。洪武元年,朱元璋刚刚在南京坐上帝位,曾经与他交战多年并被击败的张士诚和方国珍余部,在舟山群岛的兰秀山起兵。平定兰秀山之乱后,朱元璋意识到,与大陆相距不远的舟山群岛进可攻,退可守,很容易成为叛乱者的海上据点。为此,他决定实行岛屿无人化。朱下令把舟山46个岛上的居民全部强制迁往内地,并撤销行政建制(舟山唐时设翁州,明时设昌国县)。这时,一个叫王国祚的村民冒死前往南京,通过某王公晋见到了朱元璋,力陈昌

    同舟共进 2017年4期2017-03-26

  • 朝鲜对清朝漂流民的救助送还政策
    明朝后期开始的“海禁令”直到1684年才得以解除,官方海上贸易的禁止,民间的海上贸易却持续不断。漂流民现象就是在长距离的海上航行中,由于受到季风和洋流的影响,形成的海难事故。国内关于漂流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日之间,韩国国内主要集中于朝日之间的漂流民问题研究,关于清朝与朝鲜之间的漂流民研究国内涉及少。本文梳理清清入关之后,朝鲜对清朝漂流民救助送还政策的形成以及朝鲜对清朝漂流民的救助与送还。1 朝鲜救助清朝漂流民政策的形成清入关之后延续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当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0期2017-03-11

  • 古代中国经济易错辨析
    现了交集。二、“海禁”≠“闭关锁国”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将海禁和闭关锁国认为是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分,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郑和下西洋)的一项措施——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政策是指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商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一项措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1)实施的背景不同:明朝海禁是因为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4期2017-02-17

  • 谁说大元“旱鸭子”
    也就给禁了。中国海禁还真不是明清的专利,真正的鼻祖是元。元朝的海禁时禁时弛,从1292到1294年,从1303到1308年,从1311到1314年,从1320到1322年,共有四次。说起来,海禁和官本船制度还有因果关系。海外贸易的诱惑促使许多豪商私自下海,和政府来争饭碗,元朝廷当然不干了,用禁令来限制私商下海,禁得狠了,就发展成大规模的海禁。只是这种海禁是禁民不禁官,官本船还是允许下海的,禁内不禁外,外商来华贸易还是大大欢迎的。元代海禁和明清海禁也有本质区

    中国收藏 2016年11期2016-12-27

  • 暴富之后
    谷贱,天子下令弛海禁,一时濒海率肥其橐。”乔东伯是养船大户。十余艘海船,半年间五六次辽东贩粮,“发之暴矣”。弛海禁让沿海一些人先富起来,乔东伯本有海舶多艘,不应算穷人乍富。“骤拥厚资”的暴富,却为他添了心病,“惧为盗谋”——怕被盗贼惦记,又舍不得花钱雇人巡守,直弄得“夜不贴席”,召乡人饮酒打牌,通宵达旦以自卫。乡下待不住,住进天津城,仍如此。“不数月,患劳瘵呕血以死”,年尚未届不惑。清代人评论此篇,“东伯能致万金而不能散一守财虏耳”,写了一个守财奴。

    意林 2016年14期2016-08-18

  • 释疑解惑,拓展教学
    刘海东摘 要:“海禁”政策被许多人等同于“闭关锁国”政策,实际上两项政策在来源和含义方面有明显不同,“海禁”政策的实施时间也并不局限于明清时期。本文试图通过“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对比,对“海禁”政策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考察,还原历史真相,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能力的深度提升。关键词:“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官本船制度一、疑问出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4页中这样定义“海禁”:“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

    新校园(下) 2016年1期2016-05-30

  • 耐人寻味的“晚明现象”
    国”皇帝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可以看出,海上走私贸易在明朝初叶已经是朝廷十分重视的“严重现象”了。然而这项实行了将近二百年的海禁国策,在沿海省份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中却时紧时松,一些官员深知海禁无异于断绝沿海民众的生计出路,海禁强力推行的结果,只能激化社会矛盾,酿成社会大患。例如,嘉靖年间朝廷强力推行海禁,武力进剿海上走私贸易活动,造成了沿海地区将近半个世纪骚乱频出,国无宁日。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地方官府对海禁并不持积极态度。个别朝廷命官动用官兵强力推行海禁,如朱纨

    书屋 2016年3期2016-03-29

  • 顺康时期山东对外贸易相对发展原因探析
    展的原因主要有:海禁政策相对较松;清政府的利商政策;海上交通便利;山东物产丰富。[关键词]海禁;迁海令;利商政策一、海禁政策山东海禁政策、迁海令比东南沿海各省的制定和实施的要宽松,而且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初九就允许山东沿海居民捕鱼,“山东青莱登等处沿海居民,向赖捕鱼为生,因禁海多有失业,前山东巡抚周有德,亦曾将民人无以资生具奏。今应照该抚所请,令其捕鱼,以资民生。”有政策允许山东沿海的贸易活动当然要活跃些,山东沿海与朝鲜沿海百姓常常以捕鱼、采药等名目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2014-11-12

  • 从《备边司誊录》“问情别单”看朝鲜王朝对海禁令的认识
    官员对对清朝废除海禁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朝鲜官员在问询过程中对清朝海禁令被废除的时间、海禁令被废除的原因等进行相关问询,并将所有记录收入到《备边司誊录》的“问情别单”之中。[关键词]《备边司誊录》;漂流民;海禁一、17-19世纪清朝和朝鲜交流的背景及“海禁令”17-19世纪,朝鲜王朝作为清朝的藩属国,在政治干预下的政府间的往来,必会产生信息交流上的不对称。清朝建立初期,朝鲜王朝对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既畏惧,又束手无策,在朝贡的同时,试图获取更多的关于清朝政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2014-11-10

  • 基于学生认知的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课为例
    何要抑商?(2)海禁和重农抑商之间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 它为什么发展缓慢?(4)既然中国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那为什么中国古代商业还如此发达?调查中,学生坦言预习时,大都是去背诵本课所呈现的概念,而对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影响以及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得比较少。这就说明学生的史证意识是比较薄弱的。(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政策》一课的课前调查中,虽然学生对笔者上述的四个问题普遍感觉困惑, 但同时学生也表达了对这类问题的兴趣。有学生说,他来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7期2014-07-10

  • 清初广东市舶司的建置与沿革
    东设立过市舶司。海禁后,广东市舶司作为分支机构归并于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并曾与其一并废除;康熙十八年澳门界口陆路贸易开通,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复置;海禁开放后,广东市舶司的海外贸易管理职能被粤海关接管;康熙三十二年,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被裁,广东市舶司作为其分支机构,被彻底裁撤。广东市舶司的几度兴废见证了清初海外贸易政策的曲折转变过程。清初;广东市舶司;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粤海关;海禁市舶司是我国古代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其发生、发展、繁盛直至消失的过程与我国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10期2014-04-06

  • 清代海禁政策的原因探究
    130024)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清代沿袭明代实行海禁政策。但是较明代,清代的海禁更为严格。“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的实行,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探究清朝实行海禁的原因,以时间为序,从政治、思想、经济、特定历史条件以及突发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为何清朝海禁逐步强化。一、清初海禁的原因(一)“抗清斗争”是清初海禁的根本原因1.明郑集团的顽强抵抗郑成功集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29

  • 元朝海禁政策研究
    66100)元朝海禁政策研究刘 幸(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元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范围最广的王朝,对外海陆贸易也最为繁荣。但是鲜有人知道元朝也是首开海禁政策的朝代,元朝90余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四次海禁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元朝海外贸易、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元朝;海禁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元朝兴起于蒙古草原,草原经济的物质缺乏使得元朝经济一直以来都表现出一种商业性,元朝继承了南宋的对外开放,互通有无的政策。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8期2013-11-29

  • 明末广东沿岸的民间海上贸易漫谈
    姗摘 要:明实行海禁政策,广东沿岸私人海上贸易发展在夹缝中得以生存,由于地理大发现导致的全球市场扩大,以漳州窑、景德镇等一批瓷窑成为广东外销瓷的主要源头。以“南澳一号”沉船考古发现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明末民间海上贸易的意义与实际发展情况。关键词:海禁;南澳一号;民间海上贸易;中外交流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31-02秦汉以来,广东沿岸在海上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和东南亚、日本经济往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2013-08-15

  • 浅析明代海禁政策下的朝贡贸易
    50014)一、海禁政策概述海禁政策始于明初,后演变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对外实施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在当时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海禁政策的实施可以防止国内反动势力与国外恶势力私下勾结,从而起到巩固明朝政权的作用;第二:明代政府可以掌控对外贸易大权,禁止私人贸易。加强专制集权是明代实施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此外,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盛行,海外贸易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受到严厉的控制,海禁政策应运而生。海禁政策始于洪武初年(1368),洪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时间内,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海外贸易类型基本上属于“朝贡贸易”这一贸易形式。明初在沿海的口岸城市设置市舶提举司作为负责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明朝政府于1367 年在太仓黄渡镇设立了第一个市舶提举司。到了1370 年,由于明政府觉得黄波市舶司在地理位置上太过于接近南京,不利于首都的安全,因而将其关闭。并重新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及广东广州三处新设市舶司。随后由于倭寇袭扰频繁,又一度实行了海禁,直

    时代金融 2013年11期2013-08-15

  • 基于“学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
    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它们实行的原因、内容、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在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下,资本主义萌芽最终只能是缓慢发展,三个知识点间实际是因果关系,以此逻辑关系勾勒微视频的线索,使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予以精练的呈现,为后边课堂展开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2)设计特点:在讲述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课本三个知识点逻辑关系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在播放微视频后提出几个颇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重农抑商和海禁之间有何联系?什么是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2013-08-15

  • 明政府政策性失误对"倭患"走势的影响
    间的关系:首先,海禁导致"倭患"的爆发态势;其次,剿抚不定与打击目标的失当,屡屡招致更大的反噬;而一再错失开海时机,更是造成"倭患"的延续.明政府;倭患;海禁;勘合贸易;剿倭;开海有明一代,"倭寇"、"海盗"对中国东南沿海频繁地骚扰和劫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成为明中期以前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明政府,剿灭倭寇,经略海疆,护佑百姓是其当然的责任,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军队,耗费了大量的财政收入.然而,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性失误却产生了适得其反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3-29

  • 浅析明末清初福建漳州窑青花瓷异军突起的原因
    三,明朝政府开放海禁政策,青花瓷出口贸易从走私走向合法化.第四,国际市场对青花瓷的需求,导致漳州窑青花瓷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漳州窑;青花瓷;月港;海禁漳州窑是一处民间窑场,是主要生产外销瓷为主的陶瓷产区。其窑场遍布漳州附属的平和、华安、漳浦、南靖、云宵、诏安等县及邻近地区,且以地处九龙江上游支系西溪流域的平和县南胜、五寨一带为中心,规模宏大,产品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器物在国内遗址和墓葬中很少发现,与此相反,漳州窑青花瓷在国外倒较多发现。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探究
    6026)所谓"海禁",又称"禁海",最早开始于元代,当时主要是禁止海上的一切活动,但只是临时性政策,遂禁遂开,禁海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到明朝禁海政策被继承和强化,其主要目的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而官方贸易也受到严格限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禁海政策体系,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海疆不靖"致使明廷延续海禁1.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的倭患倭寇在元末已经出现.时值日本处于南北朝(1336-1392年)时期,南北双方互相攻伐,大批破产的武士、溃兵、败将流亡海上,劫掠商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01

  • 试论海禁政策对洪武年间对外贸易的影响
    10631)一、海禁政策概述海禁政策始于明初,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是明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为了防止国内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强化海防和巩固新生政权,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颁布一系列的诏令限制民间海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一)严禁下海通番贸易洪武四年十二月,“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②洪武十四年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③洪武三十年四月,再申海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文教资料 2011年14期2011-03-20

  • 海禁”把部分中国人逼成了“倭寇”
    4世纪时,大明的海禁政策在丰厚的走私贸易利润诱惑下,逐渐崩溃。与日本人的长期交往,使不少沿海豪户,都进行着大规模的走私贸易,“法不能止”。与富户们的大规模走私相伴的,是明代中叶的政治腐败,贪官遍地。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沿海许多失地的贫民,也纷纷入海求生。最后,这些势力在非官方的潜规则的整合下,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武装走私集团。他们的前哨是沿海的富商大姓,富商大姓替他们囤积、销售货物。在市舶司被全部撤销之后,日本“入贡”贸易的正常渠道完全被关闭,携贷而来的日本

    百家讲坛 2009年18期2009-11-16

  • 洪武朝海禁:中国贫弱的源头
    切都源于明太祖的海禁。朱元璋所建立的明王朝处于14世纪至17世纪。现在,有了一点儿全球眼光的中国人终于知道,在这一段历史里,世界面貌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随着西方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大踏步地跨入了近代社会,而我们却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西方,关起门来寻找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所以一个叫博克塞的人,说了这样一番让我们听来哭笑不得的感谢话:“要感谢中国皇帝孤立的海禁政策所造成刻意的缺席,使得葡萄牙人能在毫无东方海权的抗衡下,以惊人的速度成

    百家讲坛 2009年18期2009-11-16

  •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
    有双重性格。初期海禁不严时,他们来往于东西洋之间,主要从事商业活动,是商人;后期海禁变严,他们为了生存,变成了倭寇。所以在明人谢杰的书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由此可以看出,是商人,还是倭寇,关键在与当时的政策是否阻碍了人们的自由贸易。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明朝的海禁政策已经阻碍了人们间的自由往来、互通有无,是和当时生产力发展情况相违背的。三、倭寇的历史地位(一)中日历史学家对倭寇的评价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倭寇的特点的

    群文天地 2009年8期2009-09-04

  •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一、明代的“海禁”政策1概念:海禁是明清两朝政府禁止中国民间私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亦称“洋禁”。严行海禁是明代前中期的一项基本国策,起始于明朝之初。当时朱元璋实行海禁,并采取有力的海禁措施,除朝廷可以进行通过海道的对外交流,对民间则“片板不许下海”,诏令极严。2实施背景:明朝建立之初,蒙古“北元”政权仍对明朝构成威胁,日本海盗集团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南倭北虏”的边防格局,使政局不稳。面对活跃于海上的亦商亦盗的走私势力,明朝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09年12期200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