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

  • 浅析邵雍的 “ 观物 ” 思想
    玮【摘要】邵雍的观物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观物”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一种在不带主观偏见、认识万物存在的依据与变化规律为前提下进行内圣外王、与物同乐的修养论功夫。在复杂多样的阴阳变化下,邵雍以“观物”思想为核心,结合象数学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观物”作为研究先天学世界图景的必要途径,蕴含着邵雍对于生生不息之自然运化的深刻思考。同时,这些富有哲理的思想又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进程有着不可或缺的推进作用。【关键词】邵雍;“观物”;理【中图分类号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2023-09-19

  • 观物
    方向红摘要:观物之观,在海德格尔的《物》文那里,有认识论之观,有存在论之观,有后存在论之观。海德格尔认为,从最后之观去观,物之物性从未“大白于天下”;观物,就是思物,这样的思是“充满迷雾的返回步伐”,是“无法无天的任意之举”。观物之观,于邵雍的《观物内篇》处,有目观,有心观,有理观。邵雍认为,以最后之观观之,物有其理其性其命,观物即知物之性理与命理,这种观也称圣人之观,即“反观”。如何理解后生存论和易学这两种观物之法?它们有何相通互补、彼此发明之处?也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年3期2023-07-27

  • 邵雍“安乐”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宋五子”,著有《观物内外篇》《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其以观物之法而成“先天学”,以“易”而立其独特哲学思想体系。时下,有关邵雍的研究颇多[1-3],主要集中在其哲学思想、象数易学、诗歌文学、美学思想和文献著作等方面,而对其“安乐”思想方面的研究则为数不多,将之与现代社会建设相结合的更是少之又少。邵雍“安乐”思想是在传统儒家之“乐”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是邵雍儒学修养、政治品格和人生志趣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一、邵雍“安乐”思想溯源“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3-01-06

  • 中国画笔墨经验中的身体化诗性知识
    画如何通过笔墨来观物。从这个角度进入,可以深化和具体化诗性知识的内涵。当然,从西方绘画入手,同样可以展开相关考察,但进路会有不同。限于篇幅,本文仅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展开论述。一、诗性知识与观物之化绘画的观物方式不同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对象化的聚焦观审,是用探照灯照亮对象(实际上也是在那一刻“发明”对象),把对象从其周围世界(Umwelt)或生活世界(Lebenswelt)中分析出来,对之形成理论的知识(当然,科学的深刻本质同样是实践性的,此不详及)。绘画

    文史哲 2022年4期2022-11-08

  • 顾明栋“摹仿论”诗学问疑
    点:第一,中西方观物方式的差异;第二,中西方诗学真实观的差异。我们认为,正是基于这两点,使得中国诗学没有往“摹形”方向发展“摹仿论”,而脱离了形式的摹仿并不是西方诗学意义上的“摹仿论”,即中国诗学中并不存在着西方诗学意义上的“摹仿论”。中国传统的观物方式“模仿”的本能或行为是早期人类文化所共同具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顾明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亦不例外。他举《周易》为例,认为《周易》的“观物取象”是圣人对天地万物的模仿结果:“‘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

    社会观察 2022年1期2022-10-26

  • 以“我”观物
    这样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说: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有事物都会表现出作者自己的色彩。仔细想想,其实写作就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因为是“自己”才变得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作文一样如此。如果你的笔尖能表达出不一样的想法,或者是不一样的角度和寫作方式,写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那一定是一件值得被珍藏的事。通过《新作文》看世界,每一颗小星星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芒,你们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群星闪耀的世界。我想,这就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2年3期2022-04-01

  • 以“我”观物
    这样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说: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有事物都会表现出作者自己的色彩。仔细想想,其实写作就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因为是“自己”才变得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作文一样如此。如果你的笔尖能表达出不一样的想法,或者是不一样的角度和写作方式,写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那一定是一件值得被珍藏的事。通过《新作文》看世界,每一颗小星星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芒,你们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群星闪耀的世界。我想,这就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2年3期2022-03-31

  • 《庄子》三处鱼寓言的逍遥之辩与观物之辩
    们理解逍遥之辩与观物之辩提供独特的视角。笔者认为,庄子关于小大之辨有两条进路:第一条进路也是第一层次的理解就是赞大抑小。首先是赞扬北冥之鱼代表的大体,这条鱼之所以谓“大”关键在于它能以道观物,即从“鲲化鹏”中超越自我形体之局限性。其次知濠梁之鱼得乐是一种大知,这处鱼“得乐”折射出了超越狭隘的物我分判之界限。最后肯定江湖之鱼“相忘”方可回归自然是一种大爱,这里的鱼表达出了庄子想要超脱世俗的仁义礼智价值体系的大道情怀。第二条进路也是第二层次的理解是解构大小从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11

  • 意会高原
    原继斌画者,一为观物,一为观心,以心观物。画人画物,无非生机,其实都是表达自己,从内心的涌动出发,还有动态、结构、线条、比例、光影、笔墨,尽力地行走,又不断地回归,带着真诚与敬畏,全神贯注感受自然的伟力,发掘自然的本真,赋予作品强烈的现场感 ,以摆脱程式和习惯带来的概念、空洞与偏见。把控形式結构固然不易,然又要将形层层剥离,抵达之所以成“形”的背后,“意者,人人能见之,人人不能见也。”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化馆

    炎黄地理 2021年4期2021-08-27

  • 本质易学的理论与实践
    学的核心方法是“观物取质,取质成象”。这不仅是伏羲创作八卦的基本方法,而且也是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诞生的基本方法。本质易学正是从这一方法得到启示,逐步发展为本质易学理论的。一、本质易学的缘起和诞生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说到伏羲创作八卦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孔子注意到,伏羲作八卦是从观物取质开始的。即从天地之间事物发展变化的本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8-22

  • 品读
    自古论书家就有“观物取象”之观念,就表现形式来说,书法与绘画关于“观物取象”亦自有别。钱锺书先生指出,“书法之运笔又未尝不可与画法之运笔相通”,然书法的结体是绝对不能与绘画应物象形相混淆。如写“高山流水”四字,绝不能“山”画高山形,“水”写流水状。否则,书将不书。如今,我们仍然看到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书法美育时,还在借助绘画形象教学生作“文字画”,以为特立之发明,实在落了下乘。这不仅不能揭示书法之美感,更有可能会将学生的审美格调引向庸俗的境地。师者须自明其理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6期2021-08-10

  • 先秦造物设计思想及豆灯形制设计研究
    现渐进式发展,从观物赋形的初级模仿开始,逐渐发展出取象和比类的创新推理方法。观物赋形是从对自然界的认知开始,不断学习和效仿,考古发现大量的原始仿生造型生活器具都属于这一造物观念的应用;人们在观物赋形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观物赋形是方法,观物取象则是原理,观物取象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仿生设计理论,而取象比类则强调原理层面的聚类思维,与我们现在设计方法学中的族群意象设计方法类似[12]。2.1 观物赋形思维观物赋形是人们在充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5期2021-06-25

  • 中国文化语境下旅游审美之“物”及其意义生成
    图物”“类物”“观物”,比如《左传·宣公三年》言“远方图物”“铸鼎象物”[9],《周易·系辞上传》曰:“精气为物”[6]314,《周易·系辞下传》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6]337,也即人们的身心通过感知、理性直觉可以抵达之“物”,或者现象界可以经验之“物”,也即自然事物、现象、规律以及生活日用之“物”、社会伦理道德和规范等,凡与审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诸如此类的审美客体都是旅游审美之“物”,也即“天之风霆雨露亦物也,地之山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04-17

  • 《石鲁学画录》之生活章
    生活当细而不烦。观物当面面观、变动观、上下观、远近观、四时观、表里观。无所不观,无微不至,必熟才能活。生活之主体为人。观察体会人以类万物之情。观物细才深,观物广才远。若蜂之采百花而酿蜜,蚕之食桑叶而吐丝也。观察生活,洞悉物理,既要冷观、静观,更要热观、动观。要直观,亦要默观。凡物之形质动静、神情姿态,若不能活现于心,则不足以言画。《赤崖映碧流》石 鲁画者观生活如赏画,才能使观画者如赏生活。人不留心者,画者当留心,人不为可观者,画者当观之,然后才能以画唤起人

    老年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2

  • 观物取象 ——雕塑创作中的形象捕捉与情感转化
    工艺美术学院一、观物取象与古代造物之联系观物取象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大意为上古伏羲氏仰观天象,伏察大地,观察鸟兽花纹,近处择取亲身体验,远处感受万物之灵,模仿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感性形象,确立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卦象。这一概念为古代哲学中主观唯心的感应法则,通过对自己身体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的异常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反馈,用形式判断达到结果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2020-12-10

  • 刘熙载“物”“我”思想论析
    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纵览《书概》,一种对立统一辩证思想贯穿全篇,今从“观物”与“观我”两命题为切入点,结合文中所说,参以历代书家观点,尝试对刘熙载学书思想进行初步讨论。关键词:刘熙载 “观物”“观我” 思想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10-0-01一、“观物”与“大盈若冲”所谓“物”,在深层意义上泛指除人本体以外具有客观性的所

    中文信息 2020年10期2020-11-30

  •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邵雍“观物”认识原则
    摘 要:“观物”作为一代名儒邵雍的认识方法,具有极其广博深刻的含义。并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较多的重合与相似,因此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视域对其审视,以认识的主客体、认识方式及认识目的入手,对邵雍的“观物”认识原则进行合理的剖析。关键词:马克思;邵雍;认识;观物引 言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易学家、理学家,诗人,为一代学术巨擘。他淡泊名利,学识渊博,《皇极经世》与《伊川击壤集》凝涵了他一生的心血,《皇极经世》以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2020-11-28

  • 化前人诗意于笔端
    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接下去两句化用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诗句和诗意。王诗写到宽阔的水田里白鹭飞翔,繁茂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啼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由而宁静的。王维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写了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贺铸直用了“阴阴夏木啭黄鹂”一句,又化用了“漠漠水田飛白鹭

    课外语文·中 2020年9期2020-11-02

  • 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真” ——学习荆浩《笔法记》有感
    来,就一直在思考观物的问题,你会发现无论是《易经》中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王弼的“得意忘象”;宗炳的“澄怀味象” ,“应物象形”,都离不开“观物”(观察)。观物过程即是“图真”法则,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观照方式”及“实践原则”,通过“观物”,追求人与自然精神的相互感应,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再用笔墨描绘出山水之“真”意。观物思想最早出现在《易·系辞传》,其中提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流行色 2020年2期2020-04-28

  • 观物取象 以心构象
    观物取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所谓“观物”,观的是天地自然之物;所谓“取象”,取的是客观自然物象,经由心灵折射,再想象性模仿而生成之意象;而所谓“意象”,便是“物中之象”“情中之象”“意中之象”,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存在于审美心理结构内部的一种主观形式,是艺术家在对客观物象已积累的大量表象的基础上,再通过情感、想象、理解和记忆而产生的一种主客观统一的超前的、提炼性的印象。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无论是对传统文

    美术界 2020年4期2020-04-24

  • 从《我似一朵独孤的流云》看华兹华斯的孤独意识
    辅证。关键词: 观物 救赎 孤独西方浪漫主义的发展历来以英国为最,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作家华兹华斯是当时促进英国浪漫主义发展的集大成者。华兹华斯所处的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型精神风貌以及以物换物的社会新面貌让生性敏感的华兹华斯不堪精神上的重负,欲想遁世隐居、寻求心灵一隅,于是将自己的视野转移到了大自然,并加以讴歌、赞美,为自己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但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歌颂英国乡村自然风景无限好除外,诗歌总充满伤感和哀叹意味,这就形成了他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2020-03-01

  • 论“非对象化”之观的涵义 ——以老子与邵雍的“以物观物”为例
    “观”,与通常的观物过程颇有不同之处,不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心知活动,此“观”具有特殊的形式,表现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2]147,即“以物观物”之观法。宋代理学家邵雍亦提出“以物观物”,在他看来,“以物观物”是相对于“以我观物”而言的,他以反观之义解释其观法。本文通过分析老子与邵雍的“以物观物”思想,以此显示其观法之能所、主客、彼此不分的非对象化之义。一、老子的“以物观物”关于“以物观物”的观法,《老子》五十四章曰:善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2-25

  • 邵雍的观物论与诗学思想
    不无关系。邵雍的观物论与诗学思想在内涵和逻辑上相互沟通,其中的认识论和修养论是其众多诗学命题和诗歌创作理念的思想渊源。故而,从邵雍观物论的角度探求其诗学思想的形成逻辑,对深入理解其诗学思想和哲学渊源都有一定的意义。一、邵雍观物论的内涵邵雍的宇宙本体论是“道”为本源。“道”生万物,包罗万象,而又未形未见,但是贯通流衍于万事万物之中,在有形可见的万物中体现出来,“是知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万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

    社会科学家 2020年2期2020-02-22

  • 小学五年级书法创作课“观物以微”教学设计
    集字小品创作——观物以微【教学目标】1.明确书法小品的三大要素。2.了解书法小品创作的过程及要求,并创作一幅小品书法作品。3.通过对“观物以微”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掌握小品创作的过程及要求。【教学难点】能写好“观物以微”四个字,并能以此创作一幅精美的小品书法作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谈话,检查坐姿。二、微观1.游戏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大家来找茬”,我会出示四组字(见图1、图2、图3、图4),请同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2019-01-08

  • 基于“观物取象”看中国传统纹样 ——以蝙蝠纹为例
    一、前言观物取象”即是一种最普遍又最科学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理念。达芬奇自称“自然之子”,石涛的“师法自然”理论和今天所提倡的艺术家要贴近生活,都说明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观物取象”这一方法原则的重要性。无论古今中外,从自然和生活中发掘内涵并进行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们遵循的一个原则。蝙蝠纹样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性的一种纹样,(如图一)因为蝙蝠原型外观丑陋恐怖,但经过对蝙蝠二字的形声,象生,意会,却形成了一种带有吉祥,幸福含义的装饰纹样,并且和其他的吉祥纹样一起组

    大众文艺 2018年17期2018-09-17

  • 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取象说
    400715)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程,并分别体现在据象铸言和立象尽意的语言活动中。这就是隐喻性话语取象说的总体观点,也是观物取象之于本研究的认识价值。汉语隐喻性话语;取象说;观物取象;认识论价值一、引言隐喻性话语是语言运用的常态,也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关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5-31

  • 浅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通过物我关系,将二者进行了区分,认为“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在景物当中,使人读之便倍感作者当时的心情,有身临其境之感。“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通过一种客观的眼光去观察万物,让人不知到底哪一个是“我”,哪一个是物。朱光潜曾在他的作品中认为二者其实是“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的关系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2018-04-01

  • 观物有感(二首)
    涧星葫芦丝葫芦丝有很多孔五个七个九个大师李春华还想找更多每个孔都要出气高调,得用底气低调,得鼓勇气有时声嘶力竭鼓吹,却发不出声音有时摁了所有的孔气比吹奏的人更熟悉从哪里出去等到心平气顺每個孔都会出来附和七情六欲任你表达一首优美的乐曲就是每个孔都可以均匀呼吸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亦复如此草 芥从一颗籽开始要解决的事情很多孕育需要适合的环境不能和泥土一同干涸源泉自己找还要处理好根基的关系伸展的道路七拐八叉的选择方向也属不易最后要冒出来顶层有相当大的阻力想想这一生还

    江南诗 2018年1期2018-03-03

  • 传统“观物取象”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启示
    陈晓菲传统“观物取象”思想对油画创作的启示陈晓菲传统“观物取象”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艺术思维的滥觞。时下中国油画创作处在西方影响和本国自立的时代交汇处,“观物取象”可以很好的解读中国艺术审美和创作之源,同时在批判继承西方相关艺术理论的同时保留、继承与发展本国艺术传统,更好的指导写实、意象与表现等油画创作类型,有助于形成艺术家自身风格,也为当下“文化自信”方针指导下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和经验。观物取象 中国油画创作 中西思维对比以尼德兰画家扬·凡·艾

    文学教育 2017年20期2017-02-08

  •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善于“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虽然视角并不宽阔,词却缘情旖旎,深受欢迎。【关键词】自然 慧眼 观物 巧舌 言情【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6-01谈到纳兰容若,后人的评价就是天妒英才!出生高贵,才华横溢,留下384首精美瑰丽的词作后却溘然而逝。一个年轻的享负盛名的词人的生命仅停留在三十一岁。仅到而立之年,他的成就却超越了年龄的禁锢,在政治和文艺领域创造了常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4期2016-11-30

  • 横岭侧峰
    ?答案是否定的。观物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处在“此山中”而不识“真面目”的最普通层面;二是站在“此山”外的“旁观者”,所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是这个层面的。三是站在比“山”高的“位置”上看“山”的人。这里的“山”或指人、或事、或物。历史上有很多站在高处看“山”的人物。张良刚出仕是项梁、项羽的幕僚,但是却得不到的认可,被派去辅佐傀儡熊心,后来与刘邦共事,并被刘邦重用,在楚汉相争中起到了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可见刘邦的眼光远比项羽高很多,因此项羽的失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2期2016-05-12

  • 我们一起寻找春天的足迹
    美春天,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的情感不同,美好的春天也会呈现出不一般的色彩。上一期杂志里,我们阅读了同学们描写春天的美文,本期,我们再来看看作家笔下的春色如何动人。这里既有对春天直抒胸臆的歌咏赞美,也有对春天特有美丽的怀古幽思;既有对春天民俗的深层思考,又有借春景思乡的淡淡哀愁。作者描绘春天,既可直接叙写,也可托物言志;既可含蓄深沉,也可简洁流畅……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随想,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倾听春天的声音吧!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4期2016-05-05

  • 黄庭坚的“用意”诗学观初探
    超出了道学家的“观物”。其复杂的肌理标志着诗人感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对这种变化的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黄庭坚,也为我们理解宋诗提供一个颇有启发性的视角。关键词:用意;道意中事;寓言;观物;心性黄庭坚思想的复杂性正如有论者所言“山谷既倡道学,又慕释教,而且身列蜀党,于蜀学浸润亦深”[1]181。在研究黄庭坚的诗论时,有的研究者侧重于对黄庭坚诗论中的“句法”“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几个关键词进行阐释,进而认为黄庭坚的诗学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无一字无来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2-18

  • “花情人性”入诗来 ——论孙新华诗歌中的自然美
    分为三类:“以目观物”审美模式下等同于艺术的自然美;“以我观物”审美模式下承载道德伦理的自然美;“以物观物”审美模式下生命绽放的自然全美。她的诗歌所运用的自然美观照方式呈现出杂糅性的特点。其诗歌中“以物观物”视角下的自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独立无依的生命绽放之美,这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对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孙新华诗歌;自然美;审美模式从古至今,自然就是很多诗人钟情的对象。进入现代以来,生态女性主义者把女性的目光投入自然领域中去,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5

  • 论谢朓山水诗的观物模式
    真论谢朓山水诗的观物模式○李真真受南朝赋化诗风的影响,谢朓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将山水景物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进行描绘,同时又因受到前期咏物诗创作经历的影响,谢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观物模式:采取主动追寻的观物方式,对日常的山水景物即目留意;秉持物我分离的观物态度,在景物描写中保持充分的客观性,并通常与景物保持较远的观赏距离;其观物效果是穷巧极妙,注重对小物微景的细致刻画。谢朓 山水诗 观物模式谢朓一生的诗歌创作大体可以分为永明和宣城两个时期:永明时期,初出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2015-08-15

  •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观物模式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观物模式李真真(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谢灵运首次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将“山水”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进行观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观物模式:采取主体情意较强的观物态度,使用多重感官去体悟山水,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凌跨意识;在游览的过程中,采取动态的观物方式,并且将动态的游览过程完整呈现于诗作之中;其观物效果,便是巧言切状,注重对物象的精当描绘。谢灵运山水诗的观物模式具有客观性和观赏性的特点,描摹大于抒情,对南朝风靡的赋化诗风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13

  • 渐入佳境展“教”功
    读精神。三、以我观物,珍视个性之感林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以我观物》上是这样引导的。先是看图片“狒狒”,感知“以我观物”的内涵:谈看图片的第一感觉(可爱、淘气、强壮、神奇、高大、高傲、沉思……),并用一两句话写出来:生1:狒狒握着拳头说:“看我的肌肉多么强壮,看我的身材多么高大,你们谁能像我这么威猛!”(突出“我”)生2:瞧那他结实的臂膀,那高傲的神情,分明就是一个大力士。(站在他人的角度)生3:嘿嘿,我是一个大力士,不管什么都能举起,你们能行吗?看你们多么无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9期2014-12-16

  •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方法*
    自然对象自身的客观物理体量决定——与欣赏主体相比,是巨大无比的宏观对象,还是具体而微的微观对象。前者宜仰观,后者当俯察。“仰观”与“俯察”的基础义乃自然观照在空间角度的区别——高下之别,俯仰之别;但是,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了这两种自然观照方法更内在的区别——自然对象自身相较于人体量上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欣赏者在空间距离上的区别。在进入审美自觉的现代社会,欣赏者可以自主选择这两种观照方法,即面对特定的自然对象,欣赏者可以上述两种不同方法观照之。但是,从发生学意义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12

  • 运用“观物想象”提升健身效果
    文 佟蕴华运用“观物想象”提升健身效果文 佟蕴华“观物想象”,近乎于健身气功中调心的“以念制念”、全凭心意练功夫”,它能使人迅速入静,净化大脑,“,从而提升了健身效果。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里,通过平常对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的运动,天、地、风、云的变化,鸟、兽、鱼、虫飞行奔走的姿态以及花、草、树的生长和枯落过程的观察,早就将这些实物的“象”输入到大脑中储存。当我们习练健身气功时,大脑的功能系统会迅速“搜索”到这些实物的“象”,并把它“下载”,引导动作的展示。

    健身气功 2013年6期2013-03-17

  • “类”之运思与“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 ——《周易》山水审美内质解析
    “类”之运思与“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 ——《周易》山水审美内质解析孙旭辉(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5)《周易》作为考察先秦山水范畴涵义的典范性文本,携带着先秦审美方式的丰富信息和后世多元审美图景的萌蘖。由“类”的运思方式和“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入手,解读《周易》独特山水审美内质,是廓清传统山水审美理路的先秦成因的关键。相对于原始儒家以道德本质主义为主体的文化建构而言,传统“类”之运思方式的变革为古典美学的发展注入了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9-07

  • 邵雍“观物”说的定位*由朱子的批评而思
    200241)“观物”说是邵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论者对它的定位很不相同。①关于晚近二十年国内邵雍研究的一般情况,可参看张显运:《邵雍研究: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33-43页);港台地区的邵雍研究,可参看杜保瑞:《邵雍儒学建构之义理探究》(《华梵人文学报》第三期,2004年6月,75至124页);英文世界的邵雍研究,可参看J.D.Birdwhistell为《中国哲学百科全书》所写的“邵雍”词条(“Shao Yong(S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4-08

  • 简论写意人物画造型观念
    态影响画家主体的观物方式,在造型本体的意义上,主体的观物方式比客体物更重要。主体的观物方式主要有以物观物、以情观物和以心观物三种:1.1 以物观物从视觉和触觉真实的角度观物,以表现客体物象的视觉真实为所指,能指则易导致主体神韵缺失。汉代刘安评曰“君形者亡矣”,其意是控制和表现物象的心性造型元素(情感、观念、文化等)缺失。1.2 以情观物从情感和视觉的角度观物,以表现客体物象和主体情感为所指,能指为物象造型生动、以情动人。较之于以物观物,以情观物的主体心性元

    科技视界 2011年24期2011-08-15

  •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及美学史意义
    133002)“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及美学史意义谢 君(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分别有着各自的美学内蕴,放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创造理论。“观物取象”从艺术本源论与审美观照方式两个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美学思想;“立象以尽意”最早对“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进行明确的阐释,深远影响到后世“言”与“意”、“象”与“意”关系的讨论,并由此而激发出许多美学命题与范畴。“观物取象”;“立象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11

  • 邵雍先天之学对时代的契应
    象;内数;心法;观物中图分类号:B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1-0043-08The correspondence and coincidence of SHAO Yongs Prenatal Yi-ology with his eraLI Si-zhen,WANG Xin(Department of Philosoph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

    周易研究 2008年1期20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