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人

  • 美丽黑土地 魅力双鸭山
    新中国成立后,赫哲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融合于满族共同体,一部分从满族八旗中分离出来,成为今天的赫哲族。每当听到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那优美舒展的“赫尼哪”调,眼前总会浮现出生活在我国东北三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生活的画面,也总想着有那么一天亲身走进《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四排乡赫哲族小村,去看看这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富庶美丽的地方。“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的意思。刚进村口就看到了大面积盛开的“地瓜花”,整齐的村舍,整洁的街道,散发着芳香的鲜花

    中国周刊 2023年5期2023-07-12

  • 刘蕾:我为赫哲人代言
    我是5373名赫哲人选出的人大代表,我为赫哲人代言。”刘蕾说。向世界推介赫哲族2008年3月5日,23岁的刘蕾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心情十分忐忑,因为随着渔业资源减少,世代打鱼狩猎为生的赫哲人面临着转产上岸,家乡人民在政府支持下准备发展“溜达鸡、梅花鹿”养殖,40万元的项目资金没有着落,委托她在人大会上想想办法。分组讨论时,刘蕾发现了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栗战书赫然在列。讨论间隙,刘蕾直接找到他反映困难。当了解到赫哲族群众的想法后,栗战书当即表示支持。会后,时

    时代邮刊 2023年7期2023-04-21

  • 同江非遗传承人 ——凭借传统手工艺奔小康
    ,鱼皮画展示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世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闯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玉林靠着传统手工艺发家致富,也将赫哲人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扶持力度,孙玉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当代旅游 2022年18期2023-01-04

  • 赫哲族现代民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音乐结构及特征阐析
    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创作背景《山水醉了咱赫哲人》是著名音乐家郭颂创作的一首典型赫哲族民歌,从年代来划分属于现代民歌。这首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抒情特征,但是又忠实地反映了赫哲族民歌的传统特征,该作品描述了赫哲人生活中常见的哲罗鱼、梅花鹿、大山、河水等自然物,烘托了赫哲人对自己家乡无比的热爱,也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自然主义理想,为我们呈现了美轮美奂的生活世界下的音乐画卷。总体看,《山水醉了咱赫哲人》这首现代民歌建立在赫哲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曲调的运用

    黄河之声 2022年13期2022-11-24

  • 论赫哲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
    具实用性,对于赫哲人得以在艰苦年代里顽强生存、繁衍有着重要意义。反观当下,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在急剧上升。不仅如此,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变快,过大的压力所造成的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运动的缺失,都使得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患病群体也逐渐年轻化[2]。而除了对于疾病的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也极为重要,俗语有“病从口入”,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饮食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8期2022-11-22

  • 赫哲人的歌声唱出黑龙江
    全国5373名赫哲人,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让她倍感荣幸,又深感使命重大。随着会说赫哲语的老人的逐渐离去,赫哲语濒危情况越来越严重。2006年,伊玛堪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有的传承都靠口口相传。”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卢艳华,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赫哲族语言?“只要想学,就没啥是学不会的。”之所以说得如此有底气,是因为卢艳华就是用大概5年时间,从一

    民生周刊 2022年23期2022-11-11

  • 赫哲族鱼皮剪纸中图腾纹样的现代美学价值研究
    少被人们需要。赫哲人因地制宜,以鱼皮代替传统的纸张,创造出特有的鱼皮剪纸艺术。二、赫哲族鱼皮剪纸图腾纹样类型《松花江下的赫哲族》一书提到:“赫哲族的图纹艺术相当发达,在研究民族学术中,提到图纹艺术不可避免的就一定要说到赫哲族。”赫哲人信奉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在萨满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动物、植物以及几何纹样为代表的图腾纹样类型。(一)动物图腾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半坡的彩陶上就出现了鱼纹。进入青铜时代后,又在青铜器中逐渐演化出饕餮纹等,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参花(下) 2022年5期2022-06-11

  • 迷人的赫哲渔乡
    乡,热情好客的赫哲人都会带着远方的来客登顶街津山,为他们介绍街津山的来龙去脉,只听得宾朋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下游沿岸,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渔猎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的敖其、街津口、四排、八岔4个民族乡,现有人口5000余人,同鄂伦春族、门巴族等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六小”民族。然而,小有小的特点,小有小的优势。赫哲族作家孙玉民的著作《遥远的乌苏里》,让赫哲族蜚声国内外;以渔乡

    走向世界 2022年40期2022-05-30

  • 赫哲族民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展现了赫哲人对美好生活的歌颂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腹地,此地物产丰茂、土地肥沃。赫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过程中,创作了大量歌颂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二)体现了赫哲人的勤劳与质朴赫哲族民俗音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是对劳动、生产及生活的歌颂,体现了赫哲人的勤劳与质朴,凸显了赫哲人对生活的积极精神和乐观态度。例如,在《春季生产歌》中,赫哲人运用悠扬的旋律与曲调,赞美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朴素情

    幸福家庭 2022年3期2022-05-14

  • 简论《皇清职贡图》中的东北渔猎民族
    清职贡图》中的赫哲人在《皇清职贡图》中,赫哲人主要选绘了赫哲和七姓。其中署名“赫哲”的是一幅冬季赫哲男妇乘坐狗拉爬犁在冰雪上行驶的图景,而另一幅署名“赫哲妇”的则是一位赫哲妇女制作鱼皮的情景。其附文为:“赫哲所居与七姓地方之乌扎拉、洪科相接。性强悍,信鬼怪,男以桦皮为帽,冬则貂帽狐裘。妇女帽如兜鍪,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亦与铠甲相似。以捕鱼射猎为生。夏航大舟,冬月冰坚则乘冰床,用犬挽之。其土语谓之赫哲话。岁进貂皮。”[2]256赫哲人是清代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6

  • 赫哲族食鱼习俗及当代变迁*
    的生产实践中,赫哲人总结出了丰富的捕鱼经验,能够根据地理气候、鱼类的品种和习性将捕鱼逐渐演化成规律的季节性生产活动,成熟的捕鱼生产为赫哲族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因此鱼产品是赫哲族最主要的食物原料,“产于松花江及混同江者,有鳇鱼、鲟鱼、白鱼、大马哈鱼、鲫鱼、鲤鱼、勾心鱼。有各种鱼,以大马哈、勾心两种最为盛,鳇鱼味最佳,鲟鱼次之,味尤优美”[1]295,赫哲族的食鱼由此形成。(一)赫哲族的食生鱼生食鱼肉是赫哲族食鱼的特色之一,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是与原始时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2-10

  • 彼岸(外一首)
    上一汪月光牵出赫哲人撒网时嘹亮的渔歌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我摇着双桨,划着月亮船向你靠近索菲亞的钟声将春夏送走我的生命之舟一刻也没停留沿着岷江而下,在川西南靠岸让理想中的彼岸唤醒睡梦资江水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落地点点雨露汇成小溪带着城步北青山的泥土透着广西越城山岭的气息一路汇集于宝庆府双江腹地我的故乡就在这资江岸边我的祖辈曾划着“桐泊子”勇闯资水七十二险滩我的父辈也曾从麻溪起航摇一串毛板托起美丽的冷水江越险滩,入八百里洞庭召来云梦楚辞之光

    湖南文学 2021年12期2021-12-16

  • 东北亚渔猎民族音乐特征分析 ——以赫哲族音乐为例
    化面貌。狩猎是赫哲人赖以生存的一项生产活动。其狩猎工具主要有:猎大,是猎人捕兽的有力助手,护身的卫士,又是拉雪撬的蓄力,是狩猎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史上称赫哲族为“使犬部”。海东青鹰;是赫哲族地区特产的鸟类、因其来自东部沿海、故名为海东青鹰,是猎人的助手。扎枪;是古老的狩猎工具,又是护身武器,此工具沿用至今。弓箭;是狩猎中较古老的工具之一,后发展有伏弩亦称地箭或暗箭。滑雪板;也称踏板,是猎人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之中追逐野兽的滑行工具。二、赫哲族乐器种类赫哲族是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2021-11-30

  • 唱响新时代“乌苏里船歌”
    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在乌苏里江畔的神州东极,世代生活在黑土地三江流域上的赫哲族同胞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划上轻舟,撒下渔网,唱出了歌颂幸福新生活的心声。从曾经的“撮罗子”“地窨子”,到如今的砖房、小楼;从曾经勉强蔽体的鱼皮衣,到如今五光十色的民族服饰;从曾经仅以捕鱼为生,到如今渔农并重、多业并举;从口口相传的伊玛堪濒临灭绝,到如今多个伊玛堪传习所定期开展传习活动的规范化继承……七十多年来,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赫哲族同胞从苦难走向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9期2021-10-28

  • 抚远大马哈鱼:能做衣入画的鱼
    鱼已经不仅仅是赫哲人的食物来源,它作为赫哲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逐渐渗透到赫哲族的衣食住行乃至民族文化当中。由于居住地渔产富饶,赫哲人逐渐演化出独特的地域性食鱼文化。他们或在渔滩就地架锅,江水炖江鱼,饮汤食肉,或用大马哈鱼烹饪各式各样的菜肴款待宾客。近年来,随着精深加工业的发展,鱼松、鱼罐头、熏鱼等即食产品也应运而生。基于对渔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智慧的赫哲人用大马哈鱼皮制作服装、鞋帽、鱼皮画等手工艺品,用鱼骨制作各类配饰,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鱼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1年17期2021-09-28

  • 鱼皮画图案内涵及其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的图腾也很多。赫哲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灵魂,所以有很多关于神灵的图腾,他们寓意着吉祥。自然纹样包含涡旋纹、花草纹、云卷纹等,有的自然装饰纹样会充当图案中动物的角或尾巴,将动物的特征意象符号化,并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丰富图案的内容。关于图腾,他们将图案抽象几何化,又凸显了每一个形象的特点,借助带有明显符号特征的图案,给人一种神秘的民族气息。在大量的动物图案中,鱼神是最具有赫哲族特色的图案,渔猎民族饮食起居都和鱼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传说说赫哲人是鱼的后代。赫哲人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3期2021-06-10

  • 三江流域赫哲族鱼皮艺术探赜及其审美意蕴研究
    代变迁,体现了赫哲人所处生活的环境之实,展露出赫哲人所在自然的境况之美,更见证了赫哲族的文化艺术发展,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一笔,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对于赫哲族鱼皮艺术工艺流程及艺术种类的系统剖析,将是厘清赫哲族文化艺术特征的必要途径;与此同时,本文基于赫哲族鱼皮艺术审美意蕴的寻根探赜,将对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理论体系提供有益思考,亦有助于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是促进各民族间艺术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精神、增

    天工 2021年3期2021-04-17

  • 猎户人家把你挽留
    就是黑龙江畔的赫哲人为旅游开发而兴建起的民俗村。正是晚秋时节,秋风为了让人们记住大森林这一年的奉献,用自己的温柔,把森林染成了五颜六色,群山于是便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只要你置身于其中,就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更诱人的是枫叶环抱的莲花河上,几只扁舟在荡桨,翡翠碧玉一样的水面上,一群水鸟在欢唱合鸣。此情此景,谁能不为之动容?越野车缓缓地驶进了这幅无边的画中,河岸上层层叠叠的白桦林中,露出了一幢幢俄罗斯情调的木刻楞子房,这些建筑,全是用东北的红松木组合而成,

    海燕 2020年5期2020-11-19

  • 赫哲族“鱼皮部落”:遥远又神秘的东北部落
    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赫哲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对许多人而言,它遥远而神秘。《乌苏里船歌》如诗的歌词,使得人们对生活在东北三江平原上的赫哲族生出无限想象。鱼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冷水鱼皮质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比较耐磨,便于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色文化。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至今,只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将之传承沿袭下来。赫哲族长期以渔猎为生,他们捕鱼、食鱼

    现代妇女 2020年10期2020-10-21

  • 赫哲渔歌
    ,又用与交通。赫哲人使用最古老的船恐怕要数独木舟了,赫哲语称之谓“敖拉沁”,它只能乘一人,专门用以叉鱼。不过这种船早已绝迹了,随之而来的是桦皮船,赫哲语称作“乌末日沉”。每当夜幕降临,星光闪烁的深蓝色的天幕之下,那漂荡移浮的渔舟之上,捕鱼人的不倦身影依稀可辨。这时,微风从江面送来阵阵渔歌:“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层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这是一首闻名遐迩的《乌苏里船歌》,听得人的心都跟着晃动起来了,悠悠地回到历史的长河里。赫哲族鱼皮

    民族大家庭 2020年1期2020-05-06

  • 神采赫哲族
    记录时代变迁下赫哲人生活的生动画面,凝结成摄影集《中国赫哲族》,展现在世人面前。Есть одна красивая река, даровавшая рождение чернозёму. На этой стороне река называется Хэйлунцзян, а на той – Амур.Существует древняя таинственная нация. Здесь в Китае их называют народност

    伙伴 2020年2期2020-03-13

  • 中俄赫哲语濒危状况对比研究 ——兼论跨境濒危语言保护的启示
    81)一、跨境赫哲人的界定同一族源的民族在不同的国境长期生活,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变迁,其传统的社会生活习俗也有所改变。19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和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自此,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面积领土划归俄国版图,原本生活在这里的部分赫哲人民成为俄国远东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成为中俄跨境民族。20 世纪30年代,民族学家凌纯声前往松花江下游考察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后来“赫哲族”这一名称广为流传,称中国境内的为赫哲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1期2020-03-03

  •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赫哲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的生态伦理思想赫哲人世居东北边陲的“三江平原”,自然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民间素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雉飞到饭锅里”的说法,为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提供了衣食之源。无论狩猎亦或捕鱼,赫哲先民都是以满足生活所需为首要目的,即看重的是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需求消费。而不是获取的猎物越多越好,他们并不是一味盲目、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诚然,这与当时交通不便、同外界联系不畅及商品经济不发达有一定的关系,但从客观上保证了动植物的繁衍及物种的多样性。早年间,捕鱼的渔场没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2-11

  • 从“伊玛堪”说唱特征中探索传承与发展新途径*
    里,伊玛堪成为赫哲人精神的依托和消遣时光的主要方式;对于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赫哲族来说,伊玛堪更是研究赫哲族历史与神话、早期社会制度与风俗习惯、原始宗教与萨满教信仰、渔猎生产与生活方式、赫哲族语言、文化观念与审美追求的珍贵资料。1930年,民族学学者凌纯声先生深入到依兰至抚远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对赫哲族的民族文化事项进行调查记录,发表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书中收录了伊玛堪《木竹林莫日根》《什尔大如莫日根》《萨里比五莫日根》《一新萨满》《杜步秀莫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2-11

  • 赫哲族服饰文化研究
    鱼和接近猎场,赫哲人的住处都选择在沿江两岸向阳的高处。赫哲人生产生活没有相对稳定的地址,居住处也随时迁徙游移,在夏季生产时,多住“撮罗安口”和“阔恩布如安口”,秋冬季则回到村中住“卓”“胡如布”,而冬季捕鱼主要住“胡如布”。“撮罗安口”也称“撮罗昂库”“撮罗子”,其搭建主要依靠几十根木杆围成圆锥形的架子,并在架子表面铺苫草。苫草铺至架子顶尖时用柳条将其固定。苫草所用材料很多,用桦树皮搭建的称为“桦树皮窝棚”。冬季时,搭建的材料变为用于保暖的兽皮或布帐,称为

    纺织报告 2020年11期2020-02-05

  • 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之解读
    猎资源的争夺。赫哲人通过想象、抽象加工,把古老部落争夺领地的斗争以体育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具有赫哲民族风情的身体活动项目。这就是赫哲族传统体育图式的外显表现形式。图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外界的刺激活动发生改变。皮亚杰认为,图式的改变遵循着一个规律,一个是同化作用,一个是顺应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主体认识的建构过程。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整合到存在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旧图式或创新图式,以适应新环境需要的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6

  •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值1.鱼皮画是赫哲人智慧的结晶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它有6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到康熙两年才有“赫哲”一词出现,并称谓广泛化,成为了这个民族的永久命名。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了广袤的三江平原,是赫哲族世代繁衍并赖以生存的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资源决定了赫哲人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江水中捕鱼,山林中捕猎,无论是鱼是兽,都是食其肉,衣其皮。在这种自然条件下,鱼皮兽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赫哲人制作了他们独有的鱼皮衣,衣服上

    流行色 2019年2期2019-12-11

  •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的民歌音乐形态特征
    歌词结构上看,赫哲人表达内容丰富,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结构模式。凡是歌前一定加入引子,正如书中记载:经过分析,民歌中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与歌曲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也是形成赫哲族民歌风格的重要特征。其歌曲结构基本形式是“引子(称词)+歌词主体(实词)+过渡(称词)+3歌词主体+结尾(称词)”。(五)歌词与音乐关系从分析的结果看出,歌词内容丰富,音乐旋律结构较单一,歌词是歌者主要陈述对象,歌词都很长。赫哲人民歌离不开称词,凡是歌唱必然要有大过门(称词)、小过门(称词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2019-08-14

  • 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的演变及传承
    共和国成立后,赫哲人由最初的渔猎文明逐渐迈向现代文明,只有少数人掌握用鱼皮制作手工艺品的技艺,该文化濒临失传的危险。因此,研究鱼皮服饰文化的演变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一、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产生的条件鱼皮文化是高纬度地区的特色文化,主要是用冷水鱼的鱼皮来制作生产生活用品。在历史上,有很多民族产生过鱼皮文化,但是唯有赫哲族将精湛的鱼皮技艺传袭了下来,其产生与发展有着独特的魅力。(一)源自优越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赫哲族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聚居于三

    名作欣赏 2019年17期2019-07-12

  • 《乌苏里传歌》对赫哲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实践的价值反思
    ,其揭示了远古赫哲人的时间观念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时间的意义与生存的意义都在对日神的崇拜中呈现出来,赫哲人的历史就是对光明美好生活憧憬和实践的历史。赫哲人祭祀的意义也在于对出航平安和收获的企盼,神鹰的图腾展现出民族的坚毅勇敢的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联。这种图腾除了彰显民族品格,也给舞剧增添了一种魔幻神秘的色彩,就是这种神秘性让观众体验到一种超自然力与生命本能的有机契合下的朴素的自然生态观。赫哲人的爱情的抒写也没有脱离自然,桦皮筏上的二人世界包容在乌苏里江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2019-01-28

  • 赫哲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蕴
    所以每个地方的赫哲人的自称会不同,虽然各地称谓不同但是意思大致是相同的。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在中国境内的赫哲族人口仅有5354人。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有一些境外赫哲族,被称为“那乃”族,大约人口有2万余人。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根据我国的国情不仅要汲取我国古代思想家们有益的养分,还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自然观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可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赫哲族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生态思想赫哲族作为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2018-01-27

  • 赫哲族鱼皮衣文化探究
    口头叙事文学,赫哲人常用这种方式来弘扬民族传说的英雄事迹等。所以伊玛堪是研究赫哲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资源,其用质朴的语言向我们表现赫哲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在音乐上嫁令阔有老头调、少女调和萨满调等。这些音乐一般是赫哲人日常打鱼或狩猎时即兴创作出来的,同样当人们遇到喜庆大事,如:结婚时,也会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千百年来,赫哲人用嫁令阔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来抒发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歌曲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爱意。阿康布勒是赫哲族舞蹈的总称,赫哲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9期2017-11-09

  • 赫哲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渔猎”渗透到赫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传统礼仪、民间艺术等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有显著的差异。(一)渔猎工具。赫哲人在进行渔猎活动的过程中,最终的工具有交通工具、狩猎工具。在渔猎生产用具所有的工具的材料来源于自然,制作工艺依靠手工,具有原始的特征。这些工具在类别上有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制作上基本具有相似的工艺。1.交通工具。最为常见的渔船,材料取自桦树的树皮,制成桦皮船(赫哲语称“乌莫日沉”),该类船船体轻巧方面快捷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其种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4-13

  • 浅析赫哲族鱼皮服饰图案
    三江流域生活的赫哲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这里的人自古以来都是以鱼皮制作衣服,鱼皮衣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服饰的纹样和图案便代表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和艺术形式。通过分析赫哲族鱼皮服饰图案的几种类型,促进赫哲族文化和艺术形式的传承与保护。赫哲族;鱼皮服饰;图案云,水、鱼仿佛就是大自然在赫哲族人心中的缩影,所以赫哲族的造型大多天真质朴,大多是以线条或轮廓状的剪影出现的,艺术理论中常谈到的视觉的完形和弥散的原理类似,这种简化的视觉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4期2017-03-08

  • 赫哲族鱼皮画图案的文化传承及特色分析
    制品,以彰显出赫哲人的审美意识及其智慧。通过一些专业艺术家的改良,鱼皮制品被赋予了更为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以及新的艺术形式。鱼皮画是鱼皮制品中工艺高超、历史悠久的独属于赫哲族的一种艺术品,是象征着鱼皮文化的媒介。鱼皮画是赫哲人以当地鱼皮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新与创作的产物,它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最终成为赫哲族文化精髓乃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子。鱼皮画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远古时代赫哲族人们的生活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不高,为增加屋舍的美感,将自身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2017-01-28

  • 鱼皮艺术 ——赫哲族鱼皮服饰
    才能显示古老的赫哲人传统技艺。现在制作的鱼皮衣服为了鱼皮纹理的美观而将鱼皮都剪成了长方形,这样拼接起来容易,制作方便,但是少了传统的韵味。套装的样式也是赫哲人生活中的常用服装样式,男女服饰均是上下两件。图1图2这两套鱼皮套装样式很简单,衣服上的图样也是采用了线条简单流畅的云卷纹,镶在领口、袖口的边缘,显得十分大方美观。而女式鱼皮衣服图样更为复杂,在右衽大襟上又施加了花草的图案,衣服的底边都剪成了条状,更增加了女性的婀娜多姿,富于女性柔美的内涵。赫哲族服装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8期2016-09-08

  • 船歌飘过乌苏里江
    亲眼目睹建国后赫哲人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同身受创作出《船歌》,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情感,每一个词都是凝聚着心血……《船歌》问世之后,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这首歌为亚太地区音乐教科书,那一年,胡小石老师才22岁。自从拜访过胡老师之后,我便对乌苏里江更加向往,因为胡老师说过:歌词创作一定要有“画趣”,那船歌里的乌苏里江可不是美得像一幅画了?!循着歌声的足迹,我来到了饶河。饶河是一座充满魅力的边城,不仅被江水环绕着,更被歌声

    新青年 2016年8期2016-08-04

  • 赫哲族教你花式吃鱼大法
    法也有很多,而赫哲人喜欢吃生鱼,其中生鱼片也叫【刹生鱼】,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把活鱼或者最新鲜的鱼肉剔下来,切成薄片,只蘸醋和盐,喜爱辣椒油的可以根据口味加入~吃起来鲜而不腥、凉滑爽口,鲜美异常!鱼刨花【鱼刨(bao四声)花】是赫哲族人冬季吃生鱼的一种特殊方法,先将冻鱼的皮用刀削掉,然后用刀或刨子将鱼削成刨花一样的薄片,再加上一些盐就大功告成啦!据说这是冬季下酒的最佳菜肴哟~烤鱼【烤鱼】在赫哲族的做法也是很不一样的,把一条鱼的两面肉片下来、用炭火烤至半生半熟

    中国水产 2016年2期2016-03-31

  • 赫哲族饮食文化保护与发展浅议
    源异常丰富,为赫哲人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居住在此的赫哲人来说,则是靠山狩猎,靠水捕鱼。“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便是对这里资源丰富的生动描述。“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正是对赫哲人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二)历史背景。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以为生计”。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以渔猎业为主,采集业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2期2016-03-16

  • 赫哲族的“鱼宴”食俗
    锅里”,就是对赫哲人民浪漫生活的真实描绘。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捕鱼技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赫哲族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独特的捕鱼经验。他们对鱼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知道什么季节在什么水域用什么方法可以捕到什么鱼,且鱼具之多分工之细,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中占有领先地位。冬季捕鱼又别具一番情趣。赫哲族渔民先在江面冰上建一小屋,在屋中凿一个直径1 m的冰窟窿,关起门来,屋暗

    烹调知识 2016年1期2016-01-12

  • 洪灾无情党有情伴着鱼宴过大年
    了,街津口乡的赫哲人吴福盛一家早早就忙碌开了,贴对联、挂灯笼、粘福字,整个院子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按照赫哲族传统风俗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赫哲人都要来到黑龙江冰面上捕鱼,将亲手打捞上来的鱼做一顿丰盛的过年大餐。吴福盛领着一家人拉着爬犁,带着冰钏、冰绷子、渔网等工具来到江边捕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一家人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到家里,着手制作一桌赫哲传统鱼宴。生熟相问,色彩诱人的鱼宴不仅让人食欲大增,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今天赫哲人在生活上的巨大变化。大年三十

    新农村 2014年3期2015-04-08

  • 赫哲族对清代东北区域经济文化多样性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编入满洲八旗的赫哲人,仍居住在三江流域,传承着“捕鱼为食”“不识五谷,六畜惟狗多”([明]毕恭、任洛等《辽东志》卷九《外志》)的渔猎文化,所谓“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以为生计”([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正是对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历史写照。赫哲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明了种类繁多的渔猎工具,形成了渔猎生产关系及习俗与禁忌,并在传承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渔猎文化的内涵与特色。第二,渔业生产对赫哲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赫哲族曾是东北地区唯一以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03-26

  • 赫哲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
    ,早年的树葬。赫哲人若打围(集体狩猎)死在山中,便采取这种葬式。方法是:其他猎人砍大树干一段,把树干的一面砍平后挖成槽型并将尸体放入,再覆上一段槽型木盖,然后用树皮扎紧。早先是用树皮把棺木挂于树上,后来则:找到相近的有树杈的四棵树,在上面架上两棵树干并铺放树枝(离地约一丈),将棺木抬到“树台”上搁放。两三年后,尸体腐化,死者的家属进山捡回尸骨,放进鹿皮口袋,背回村里再重新安葬。若是小孩,则用桦树皮包扎尸体放在树杈上。第二,后起的土葬。早年的树葬逐渐被后起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03-26

  • 当代伊玛堪传承现状分析
    过去,伊玛堪与赫哲人的生产生活可谓不可分割。这个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在打鱼、捕猎之后、在传统节日、在婚丧嫁娶之时都会说唱伊玛堪。如今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间,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赫哲族聚居区的100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会说唱伊玛堪的只有5人,听过伊玛堪的也只有12人,婚丧嫁娶、闲暇时间也不再有人说唱伊玛堪。笔者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民族融合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此次调研发现,具有纯正赫哲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03-26

  • 饶河 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
    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一首《乌苏里船歌》,唱出了赫哲人的幸福,也把黑龙江饶河的乌苏里江和大顶子山唱得名闻天下。有人这样概括饶河县地理形势:山衔平原阔,江流逐大荒,边陲一小县,祖国最东方。它位于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南部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部与三江平原相依托。据考古发现,一万三千年以前,就有古人类生存在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妇女之友 2014年11期2015-03-25

  • 伊玛堪中的神鹰与汉族鹰文化比较研究
    汉族的影响;而赫哲人对鹰的尊崇在它的民间说唱形式——伊玛堪中多有体现。二、伊玛堪中的神鹰和汉族鹰文化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赫哲族先民们看见鹰凌空展翅、日行千里,很自然地联想鹰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沟通天、地、人间的神使。并且鹰在狩猎当中,不仅能捕捉天鹅、野鸡,还能搏斗狐狸、狍子,往往还以少取胜,以小胜大。这在以渔猎为生的赫哲先民看来,这正是他们所希望和所需要的。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6

  • 赫哲族“温吉尼”的历史变迁
    中详细地记载了赫哲人跳鹿神的全部仪式过程,为后人研究“温吉尼”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依据。据凌纯声先生所记,“温吉尼”在每年春秋两季(一般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在萨满选定日期后,会通知村里要还愿的人家准备好祭品,届时,由萨满带领众人走村串屯,边唱边跳,挨家敬神,百姓许愿、还愿,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后来,李松华老师将“温吉尼”的仪式内容及过程概括总结为十二步,按顺序分别是:请神祷告、击鼓助兴、萨满着装、跳神整队、沿路行进、入家进酒、神队返回、绕房三周、献牲还愿、

    剧作家 2014年2期2014-04-17

  • 赫哲族创作歌曲的兴盛
    ,其民间歌曲在赫哲人广泛流传,随着人们对赫哲人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有新的歌颂赫哲族的作品出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赫哲族创作歌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便大家更多的了解赫哲族民歌。赫哲族;创作;民间歌曲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谱及文献的数字化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1B054赫哲族音乐种类丰富,民间歌曲传唱最为广泛,随着人们对赫哲人的了解和认识,不断有新的歌颂赫哲族的作品出现,其中也包括本族与外族人创作的。在这几十年里,经过各方面的艰辛努力

    大众文艺 2014年12期2014-03-12

  • 寻踪古老“鱼皮部落”
    游去,此时正是赫哲人在沿河水流动的江面上一展捕鱼绝技的好时机。我来到了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民族乡,随同尤金玉老人和几位渔民去江上捕鱼。尤老汉拿出了祖传的鱼叉,鱼叉是用铁打造的,头上有3根齿,每根齿上都有几根锋利的倒戗刺。我出于好奇,想拿过来细看看,可尤老汉却不肯松手,笑呵呵地对我说:“这个鱼叉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看看行,但不准动。”老人看我愣在那里,接着说:“你可别小看这个鱼叉,它对我来说可是个宝贝。我爷爷小的时候,有一次在江上叉鱼,突然发现一个大个头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1期2014-01-16

  • 特约作者
    住,拍摄了大量赫哲人生活中即将消失的镜头,也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赫哲人居住地。他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智慧让我感动不已。“几千年来,赫哲人过着原始的游猎生活,他们质朴、勇敢、豁达,而且还很浪漫。”摄影师我曾经赴南非拍摄过沙丁鱼大迁徙奇观,2012年在南美拍摄创作“自然瑰宝-加拉帕戈斯”。我想在有生之年走更远的路,探索发现更多内心的感悟,加拉帕戈斯的美感动了我,我会再次前往自然瑰宝-加拉帕戈斯。“时隔一年后用手指敲打键盘,脑中浮现出狂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1期2014-01-16

  • 渔猎文化影响下的赫哲族传统居住艺术研究★
    来说更为重要。赫哲人居住在我国地势平坦、沼泽遍布、江河密集、湖泊众多的黑龙江三江平原。这里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在-35℃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可达到30℃以上,四季非常分明。由于地处寒温带,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蒸发量小,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有利于水源涵养,北部有永久冻土层和冬季冻土层存在,不利于水分下渗,所以径流丰富。这些自然条件,导致了赫哲人居住地鱼类、野兽丰富多样,进而形成了赫哲族特有的渔猎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渔猎文化对其建筑产生了直接的

    山西建筑 2013年4期2013-08-21

  • 赫哲族渔猎生活的舞蹈文化
    古代文献记载,赫哲人的先民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质朴、欢快、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赫哲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幅员辽阔的三江平原和绵延神秘的完达山,以及传统的渔猎生活,赋予了赫哲族人民舞蹈的灵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赫哲人创造了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赫哲族舞蹈家吴玉梅是黑龙江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佳木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演出,编演了民族舞蹈《叉草球》。1981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站先进

    戏剧之家 2013年4期2013-02-28

  • 赫哲族传统鱼皮装饰图案艺术研究
    龙江三江流域。赫哲人勤劳勇敢,以渔猎为生。三江流域物产丰富,盛产种类繁多的鱼类。其中有著名的洄游鱼类大马哈(鲑)鱼,也有鲟鱼、鳇鱼等。“食其肉,衣其皮”,丰富的渔业资源,是赫哲人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同时孕育了赫哲族独特的鱼皮艺术。鱼皮制品是赫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年物资匮乏,赫哲人就地取材,用鱼皮制成服饰及生活用品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图案。赫哲族传统鱼皮装饰图案艺术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极其丰富。一、赫哲族传统鱼皮图案艺术的创作主体和创作来源赫哲族人大

    中国艺术 2012年3期2012-01-29

  • “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为背景,以表现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以赫哲族传统民间文化与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与节庆活动。在当代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散存于民间并面临濒危之际,“乌日贡”大会已成为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抢救、保护和传播赫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乌日贡;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一、“乌日贡”大会的历史渊源与形成“乌日贡”大会是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以赫哲人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古今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集民族民间文化与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

    黑龙江史志 2011年5期2011-08-15

  • 漫谈赫哲族服饰
    ”,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以渔业为主,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赫哲人每两年举行一次娱乐文体大会,称“乌日贡”节,节日期间,主要有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草靶、射箭等。富于浓厚的民族特色,人们身穿盛装,夜晚在江边燃起堆堆篝火,举行群众性的聚餐宴饭和歌舞晚会。人们跳起天鹅舞、鱼鹰舞、神鼓舞,热情奔放的舞姿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整个赫哲村屯,充满欢乐气氛。赫哲族因有捕鱼用鱼皮制作衣服的习惯,故成

    戏剧之家 2010年2期2010-08-15

  • 探访鱼皮部落
    东方的人们”,赫哲人生活在中国陆地的最东端,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祖祖辈辈都在三江流域的江湖河汉之间捕鱼。赫哲族的渔业文化可以说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最独特的,他们有一整套娴熟的烹鱼技术,早年赫哲人还以吃大马哈鱼的次数计算岁数,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赫哲人不仅捕鱼食鱼,还穿鱼皮衣、住鱼皮房,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浸透了渔业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鱼皮缝制的各种服饰。野生鱼皮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有种特别的美,顺其纹理制作,可体现出野生

    中外文摘 2009年6期2009-04-01

  • 赫哲渔歌
    ,又用于交通。赫哲人使用的最古老的船恐怕要数独木舟了,赫哲语称之为“敖拉沁”。它只乘一人,专门用以叉鱼。不过这种船早已绝迹了,随之而来的是桦皮船,赫哲语称作“乌末日沉”。每当夜幕垂临,那好像用落日余晖点燃的万家渔火,在那幽黑的江面上,与摇曳于水中的星光,构成一个水晶般的世界。在这星光闪烁的深蓝色的天幕之下、飘荡浮移的渔舟之上,捕鱼人的不倦身影依稀可辨。这时,微风从江面传来阵阵渔歌,这渔歌和浪花拍岸的节奏共鸣,一波波,一卷卷,此伏彼起,遥相呼应,听得人的心都

    金山 2009年12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