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 浅论姚振宗在目录学领域的贡献
    书艺文志抬补》《隋书经籍志考证》《三国艺文志》《后汉艺文志》等。上述著述编入《快阁师石山房丛书》。关于曹操著作考节录如下:(1)魏武自作家传。《魏志·蒋济传》注,臣松之案:“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锋之后。”《广韵·六豪》曹字注:“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锋之后。周武王封母弟振锋于曹,后以国为氏,出谁国、彭城、高平、钜鹿四望。”(2)魏武帝太公阴谋解三卷。《隋书·经籍志》:“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通志·艺文略》:“《太公阴谋》三卷,魏武

    名作欣赏 2023年15期2023-09-28

  • 《四库全书总目》对《隋书·经籍志》的征引与辨正
    摘 要:《隋书·经籍志》著录了大量隋代藏书,且注文附载多为隋朝已散佚的典籍,反映出六朝书籍的大致存佚状况,它是研究我国中古时期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文化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四库全书总目》征引《隋书·经籍志》,用以考证其所收录的唐前文献。此外,《隋书·经籍志》中亦存在纰缪遗漏,《四库全书总目》凭藉有关文献典籍对其内容进行辨正补阙。关键词: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 《隋书·经籍志》 征引与考证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1期2023-07-11

  • 大放厥词、愚不可及……原意是夸人的
    十四史”之一的《隋书》里就有一句:“广陵、甘棠,咸有武艺,骁雄胆略,并为当时所推,赳赳干城,难兄难弟矣。”《隋书》是唐朝人所写,也就是说至少在唐朝时,“难兄难弟”这个成语还是它最初的意思。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难兄难弟”变成了现在的意思——形容两个人同命相连,一样的悲催一样的惨。大放厥词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在唐代只有两个人,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二人并称“韩柳”。柳宗元去世后,韩愈写下《祭柳子厚文》,其中一句为“玉佩琼琚,大放厥词”,以此来赞美柳宗元

    阅读时代 2023年2期2023-02-23

  • 隋书》校议
    222006)《隋书》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是由吴玉贵和孟彦弘共同承担完成的。修订者选取百衲本作为底本,以宋甲本、宋乙本、元至顺本和明汲古阁本作为通校本,以元大德本、南监本、北监本和殿本为参校本,改变原点校本的“无底本校刊”为“版本校”。在版本校的基础上,修订者还对照《北史》《册府元龟》《通志》等书的记载进行勘校。修订本校勘记达2000 多条,较原点校本的803 条有明显增加。可以说,修订本校勘系统规范,是原点校本的升级版。古人云:“校书犹扫落叶,随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2023-01-24

  • 《资治通鉴》所记吐谷浑四郡之设立辨误 ——兼谈《隋书·吐谷浑传》的历史书写
    相对应。但是,《隋书·地理志》又十分明确地记载道,鄯善郡为“大业五年平吐谷浑置,置在鄯善城,即古楼兰城也。并置且末、西海、河源,总四郡”[1](唐)魏徵等.隋书:卷二十四·地理志上[M].中华书局,2020.(P909)。时间的不同不免让胡三省陷入疑惑,他只好将《隋书·地理志》的内容点出,两存其说。实际上,揭出《通鉴》此处谬误不必远求《隋书》,《通鉴》本身在下一年的记载已经构成矛盾。《通鉴》卷一八一“大业五年”记炀帝四至六月亲征吐谷浑之事后曰:“(六月)癸

    史志学刊 2022年5期2022-12-12

  • 从五部史志目录看中医文献的流变*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是我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目录学专著,也是研究中医文化的重要典籍。这些书的著录内容为当时及以前诸多领域的书目文献。这五部目录书大致可以代表我国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的官方权威文献目录,因为各书在著录文献方面彼此间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同时又能反映各自时代的特色,因此,通过对这五部目录书所载录的医籍文献及其书目间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较好地了解中医学文献的源流关系及其学术发展史。1

    西部中医药 2022年8期2022-09-26

  • 论隋炀帝对关陇本位政策的破坏
    五十”1魏徵:《隋书》卷四《炀帝纪下》,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3页。。对于江都兵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兵变军队为随驾南巡江都的关中骁果;二是兵变者为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为首的关陇集团将领;三是兵变中被杀的大臣多为隋炀帝宠幸的江淮近臣。江都兵变反映了当时隋朝的内部矛盾。首先,兵变军队为随隋炀帝南巡江都的关中骁果2按,江都兵变后,随宇文化及北上的还有陈智略率领的岭南骁果一万馀人、张童儿率领的江东骁果数千人,后皆叛归李密(魏徵:《隋书》卷八十五《宇文化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3期2022-04-07

  •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比较
    孔锐锐摘要:《隋书·经籍志》与《四库总目》同是官修图书目录,两书在编撰过程中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前人对两书的专书研究成果颇丰,对两书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颇少。本文从目录学角度,对《隋书·经籍志》和《四库总目》两本目录书的集部进行对比研讨。通过细致比较,指出两者在体例上存在的异同,或有助于对两书内容的理解。关键词:《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集部 比较《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与《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同是官修图书目录,便于书目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2021-12-17

  • 从“无乐志”正史看中国正史“乐志”的撰写行为①
    “音乐知识”(《隋书・音乐志》等略有论及)。知识、技能类的“音乐知识”多编录于四部分类法中的子部艺术类,而不是史部,更不是其“正史类”中。亦低估史官之史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礼乐教化,早被这些饱读经书的史官所熟悉。他们大多“深知礼乐之意”[2]127,亦知“礼乐之用为急”,③《汉书・礼乐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4:1027.此类言说又如:“为邦以礼乐为急”“六艺之中,礼乐为急”“《六经》之道,礼乐为急”“教化民众以礼乐为急”“王者政治之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年4期2021-12-01

  • 连篇累牍
    风云之状。——《隋书》李谔,字士恢,是隋代闻名的文人,十分受隋文帝的重用,被授予治书侍御史的官职,又被封为南和伯。他为人正直,通达时务,口才好,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受众人的推崇。南北朝时期,很多文人写文章承袭六朝风格,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却不重视内容深度。鉴于此,李谔决定上书给隋文帝,说明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的文风。李谔在文章《上书正文体》中开诚布公地写道:“州县选取吏职,保举人才,只凭所作文章语言是否华丽,不管道德和儒学。为了做官,

    青春期健康 2021年20期2021-11-03

  • 李密“牛角挂书”考
    载的矛盾(一)《隋书》未载李密“牛角挂书”回溯与李密历史空间更贴近的唐代正史,可见《隋书》和《北史》。《隋书•李密传》载:“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后更折节,下为耽学,尤好兵书,诵皆在口。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史记》《汉书》,厉精忘卷,恺门徒皆出其下。”《北史•李密传》载:“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史记》《汉书》。”两书成书时间先后相差三年(《隋书》成书于公元656年,《北史》成书于公元659年),《隋书》关于李密的记载涵盖《北史》。《旧唐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2021-10-15

  • “伪造”天象与《隋书·天文志》的执笔意图 ——袁充相关史事辨析
    4—618)。《隋书》关于袁充的记载说他“假托天文”、“变动星占”、“厚诬天道”([2],1612- 1613页),亦即将其视为“伪造”天象之人。当代学者黄一农也认为,“袁充伪造天象的次数似乎颇为可观,而伪造之迹亦颇明显”。[4]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炀帝(569—618)“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5],且又曾“遣宫人四十人,就太史局,别诏袁充,教以星气,业成者进内,以参占验云”([2],505页)。那么,无论《隋书》本传的指斥还是黄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1年4期2021-04-12

  • 《聊斋志异》借鉴《隋书》与两《唐书》
    不少史家色彩。《隋书》与《旧唐书》《新唐书》中的某些情境、典故、语词在《聊斋志异》中也常出现,增加了小说叙事的生动性,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将《聊斋志异》借鉴上述三部史书之处择要指出并略加分析,也是《聊斋志异》研究与鉴赏不可或缺的一环。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借鉴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一、情境借鉴小说创作中,情境的渲染往往是情节展开的必要条件,向前人典籍借鉴有关情境,不同于典故的运用,浑

    蒲松龄研究 2021年4期2021-01-22

  • 南宋刻本《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考论
    籍《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后文简称《隋书详节》),二十卷,系南宋时期书坊刊刻的巾箱本。该书是吕祖谦对八十五卷《隋书》进行内容节选、卷次重编的精读本,迭经名家庋藏,后由当代藏书家李文衡购买并赠予我馆。该《隋书详节》系海内外孤本,李氏购买此书是以叶论价,所谓“一叶宋板,一两黄金”,可见其价值不菲,诚为我馆“镇馆之宝”。由于该《隋书详节》为国家级珍贵古籍,长年保存于特藏书库,仅在特定展览中偶露真容,因此目前论述其内容特点、递藏源流的研究成果较少。鄙人不揣冒昧,

    晋图学刊 2020年4期2020-10-13

  • 从《隋书?经籍志》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礼学的发展
    摘  要:《隋书·经籍志》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及有隋一代的图书著录情况。通过比对分析《隋书·经籍志》与前代目录《汉书·艺文志》在礼学类书目上的异同之处,可以得知礼学类典籍在当时的流传于存轶的情况,而考察这些现象对于探索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状况是大有裨益的。《隋书·经籍志》较之前代目录,在礼学书目上有明显的增加,并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通过对《隋书·经籍志》礼学类书目的考察,可以窥见礼学在汉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怎样的发展狀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㧏鼓、掆鼓、㭎鼓、棡鼓、堈鼓、刚鼓
    《二十五史》的《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中可查到关于㧏(掆)鼓的记载。《隋书》中㧏鼓的记载,《隋书·卷八·志第三·礼仪三》:“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新唐书》《旧唐书》中的㧏鼓,《旧唐书·卷三十二 志第八 音乐一》:“故鼓曲有《灵夔吼》《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类。”《新唐书·卷二百四十一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鼓、金钲,皆四。钲、鼓,金饰盖,垂流苏。”至宋,也出现了㧏鼓的使用。《宋

    乐器 2020年5期2020-06-17

  •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
    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的比较,了解到从《汉志》发展到《隋志》,分类形式也从六部演变到四部。每一部中具体内容也有所变化。《隋志》与《汉志》相比,其著录顺序更加规范化,篇卷统一化。【关键词】《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汉书·艺文志》汉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在刘向、刘歆《别录》、《七略》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并加入时人著述而成。刘向刘歆乃是整理校勘国家所藏之书,对于书籍的变动情况,刘向以“入”、“省”“出入”分别加以标示。“入”标示新增的书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2019-04-18

  • 隋代县令杂考
    置郡”,[注]《隋书》,卷二十八《百官志下》,第792、802页。以郡统县,实际并无不同。隋县千余,绝非铁板一块,而是地位有高低,选任有考量。隋初继承北齐之制,县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的差别,形成三等九级制。其中,京兆所属大兴、长安两县与他县不同。两县县令官品在从五品下,不仅高于从六品上的上县令,而且高于正六品上的下郡太守;其每县属员合计147人,不仅多于上上县的99人,而且多于上上郡的146人。[注]《隋书》,卷二十八《百官志下》,第78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21

  • 《韩诗翼要》三题考辨
    书·艺文志》的《隋书·经籍志》又著录了一种新的《韩诗》专著,即《韩诗翼要》。但由于此书亡佚较早,佚文数量较少,同时《隋书·经籍志》除了著录其作者及卷数信息之外,未就此书的其他信息进行介绍。兹谨结合史料记载与文献征引,就《韩诗翼要》之作者、性质、辑佚三方面进行考察。1 《韩诗翼要》的作者《韩诗翼要》首见于《隋书·经籍志》[1]。撰者有题作侯苞者,有题作侯包者,亦有题作侯芭者。清人姚振宗认为:“《汉书·杨雄传》云:‘鉅鹿侯芭,尝从雄居。’……苞与芭形声相近,非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0期2018-01-27

  • 从《隋书·经籍志·史部》看古代文献的散佚
    潘艳蕊从《隋书·经籍志·史部》看古代文献的散佚潘艳蕊《隋书·经籍志》史部文献的散佚反映出隋代以前图书的社会流通性、社会形态变迁、文字书写变革、文献载体的变化,是在图书诸“厄”等强力破坏因素之外,造成古代图书散佚的几大主要原因。在社会形态变化、社会文化需求演变,文字书写变革、文字载体发生质变的历史时期,适时强化对图书文献的收藏整理,转变传统文献信息的文字载录形式,将图书管理工作与时代进步相统一,是防止图书散佚的重要手段。文献散佚;社会变迁;图书管理中国古代的

    名家名作 2017年2期2017-12-05

  • 百济起源略考
    三,高句丽说。《隋书·百济传》曰:“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6](1817)其四,索离国说。《北史·百济传》曰:“百济之国,盖马韩之属也,出自索离国。”[7](3118)在承认马韩说的基础上提出新说。其五,辽东之东说。《宋书·百济传》曰:“百济国,本与高骊俱在辽东之东千余里”。[8](2393)这种说法只是很模糊地指出一个地域,回避了百济的族源问题,故本文不拟讨论,以下只论前四说。《隋书》及稍后的《北史》皆记载了百济起源神话,详细内容见下表。《隋书》卷八

    东疆学刊 2017年4期2017-11-13

  • 浅析独孤皇后在隋朝的政治影响
    影响力。关键词:隋书;独孤皇后;隋文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通过隋文帝临终前所说“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我们可以看出独孤皇后在隋文帝选择继承人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独孤皇后对隋朝的发展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呢?独孤皇后一介女流何以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延伸到整個隋朝的历史,后妃在隋朝的政治中起到何种影响?下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将做进一步的分析:一、独孤皇后对隋朝建立的作用文献独孤皇后,本命伽罗。她是关陇集团核心人物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位高权重,有着非常敏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2017-10-21

  • 中古会稽士族的学术著述及贡献
    术特征。本文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为主,兼及史书、方志等文献的记载,统计如下:一、经学著述与分布①《隋书·经籍志》所载:《梁宾礼仪注》九卷。卷数与《南史》、《梁书》不同。《南史·贺玚传》载:“《宾礼仪注》一百四十五卷”。《梁书·徐勉传》载:《宾礼仪注》“一百三十卷”。此处采用了《南史》本传所载。从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第一,从朝代来看,会稽士族东吴时期经学著作有四部,两晋有十一部,南朝有二十部,其中宋代两部,齐代一部,陈代一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4期2017-10-16

  • 隋李德林《霸朝杂集》抉微
    翰”的功业。从《隋书·李德林传》中,我们可以找到印证。传云:“(开皇)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省读讫,明旦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上曰:‘我本意欲深荣之。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李敬族的两次封赠和李德林的袭爵,显然与《霸朝杂集》的成书有关。那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呢?《隋书·经籍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4期2017-07-31

  •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
    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法家类著作;古典目录;发展演变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经历了西汉《七略》《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西晋《中经新薄》、隋唐《隋书·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6-27

  • 魏晋至隋朝地理书的演变及数量增多的原因 ——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
    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顾一凡(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汉书·艺文志》中与地理有关的书目主要涉及兵书地形、五行形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书·经籍志》中的地理书逐渐演变独立,划分为史部中的地理类。伴随着地理学科的独立和发展,地理书的数量激增,其原因与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朝代有着不同的主导因素:魏晋时期,“求异志怪”的地理观与宗教特色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对地理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南北朝时期,“求真竞美”的创作观念促进了地理书的撰写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12

  • 唐王君墓志浅释
    ,故得名缑山。《隋书·地理志》在“河南带郡”条下记“缑氏旧废,东魏置。开皇十六年废,大业初又置。有缑氏山,轩辕山,景山。”之仙裔。道高業晟,庆逺光重。纯嘏纷以」殷流,英賢嶷而間出。曾祖 仁,齊儀同三司、文水縣令。祖」贵,隋朝散大夫、東平郡主簿。考 逹,隋建节尉,後任朝散大」夫,並行成表缀,道合珪璋。調下形賈子之言,禄微軫楊公之」歎。公生有異姿,长懐竒操,倜傥多逺志,交游5“游”,碑文原“逰”,为“游”的异体字。無近狎。載駈6出自《诗经·鄘风》:“载驰载駈,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7年0期2017-01-27

  • 近十年《隋书·经籍志》研究综述
    000]近十年《隋书·经籍志》研究综述⊙唐荣[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近十年的《隋书·经籍志》研究,无论是本体研究还是价值研究,都取得了进步。但这十年的研究也存在着表面研究、重复研究等问题。本文认为《隋书·经籍志》的研究只有融入思想文化研究中,才能摆脱单纯的文献学研究模式,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隋书·经籍志》 本体研究 价值研究《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后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它的编纂不仅是

    名作欣赏 2016年30期2016-08-15

  • 裴矩《西域图记》研究拾零
    题记次序错乱。《隋书》纪传编撰者将《西域图记》残本作为《西域传》的基本史料,并且保留原样,不作修正,以致今本《隋书·西域传》西域二十国编排混乱,与《西域图记》序言中四十四国及其以交通位置系国的叙述不符。关键词:《西域图记》;《隋书·西域传》;裴矩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3-0093-10Abstract: Xiyu Tuji(“A Geographical Record of the Wester

    敦煌研究 2016年3期2016-07-21

  • 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看春秋类目录的变化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看春秋类目录的变化徐颖颖(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是研究中国目录学演变的经典著作,它们证明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最高要求。春秋类在目录学发展中,经历了从六艺略到经部,及部分入史部的演变,这一演变不仅体现了经学在中国学术思想上的地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活跃状况。《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春秋;目录学我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4-12

  • 《七录》著录小说考*
    与初唐史志书目《隋书·经籍志》之间唯一一部可考的书目。通过《七录》的相关著录,可以了解魏晋至萧梁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但是较为可惜,这部书目已经散佚,详细的著录情况不可见,仅在《广弘明集》中保存了阮孝绪为这部书目所写的一篇序言。一《隋书·经籍志》在总序中详细介绍了历代典籍的著录情况,其云:普通中,有处士阮孝绪,沉静寡欲,笃好坟史,博采宋、齐以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录》: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记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2016-03-20

  • 《字书》成书时间考
    008)摘要:《隋书·经籍志》中所载之《字书》,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佚失。通过传世辞书对该书的大量征引以及清代学者的辑佚分析,大致可以勾勒此书在收词、释义方面的特点。但成书时间目前可见文献往往语焉不详,致使无法在辞书发展史上给它以准确定位。从侧面对同时期相关文献进行推考,佐以同类辞书收词、释义的比较,基本可得出其成书时间约为南北朝中后期(公元510—527年)。关键词:《字书》;《隋书·经籍志》;辞书《隋书·经籍志》所载之《字书》是一部在中国辞书编撰史上有着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掩耳盗铃”成语源考
    ”条云:“……《隋书》:突厥欲李渊为帝,则以兵相助,渊不可。裴寂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改易旗帜。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铃,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许之。”书中按云:“铃小器,钟大器。大则有声,情急掩耳,讹钟为铃,自隋已然。”今人竟有把“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发明权直接归于唐高祖李渊的。如崔宗云编写的 《常用成语故事选》中这样写着:“……后来,宋朝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里说:‘唐高祖李渊读到这个故事时,觉得可笑,就说此可谓掩耳盗铃也。’”《新青年》杂志

    学语文 2016年6期2016-03-02

  • 中华书局校点本《通典》献疑十则
    、《南齐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六典》、《唐会要》、《册府元龟》、《玉海》等史籍均用中华书局本,为行文方便文中仅注卷数篇名。1.《通典》卷二二《职官四·历代都事主事令史》(第610页):“开皇十五年诏:‘州县佐史,三年一代,不得重任。’”此“开皇十五年”应为“开皇十四年”之误。按:《文献通考》卷一六五《刑考四》同。检《隋书》卷二《高祖下》载:“(开皇十四年)十一月壬戌,制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5

  • 隋书·音乐志》之乐器考
    266071)《隋书·音乐志》之乐器考徐宜桁(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它存在时间的短暂并不会使其音乐文化的光芒变得黯淡。隋朝时候的音乐不仅延续了前朝的成果,还融合了周边民族音乐的特色之处,同时也为唐朝的音乐盛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乐器在音乐的范畴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其研究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隋书·音乐志》是记载隋朝音乐最权威且有价值的史籍之一,本文就音乐志中记载的一些乐器进行研究和考证。《隋书·音乐志》;乐器谈

    北方音乐 2016年24期2016-02-02

  • 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类》探析
    400067)《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类》探析彭健(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摘要:《汉书·艺文志》认为小说“小道不可观”,但《隋书·经籍志》却将小说提升为“圣人之教”。可见,自汉至隋,小说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究其原因,盖源于六朝小说较之汉代,无论其内容、社会功用还是创作人群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源自六朝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士族需要“士传言”以维持其社会地位,进而客观上改善了小说的社会空间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6-01-21

  • 两《唐志》“子部”孙僧化著述考误二则
    出于众人之手。《隋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星占》二十八卷,孙僧化等撰。”[3]1019在卷数上与两《唐书》都不相同。历代关于《星占》的卷数有种多说法。如玉海载为“魏孙僧化等,《星占》三十三卷”[4],《通志》记为“《星占》,二十八卷,孙僧化等撰”[5],《古今图书集成》也记为“二十八卷”[6]68175。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依“《隋书》八十五卷,元刊本”认为“‘《五星占》一卷,陈卓撰,亡’;‘《星占》二十八卷,孙僧化等撰,亡’。两‘亡’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12-13

  • 由《隋书·经籍志》史部分类看起居注在六朝的发展
    称始于汉代。从《隋书·经籍志》史部分类来看,起居注单作为一种独立的史书形式单列一类,位于正史、古史、杂史、霸史之后,记录了从汉至隋之间的起居注共四十四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除了《穆天子传》及《开皇起居》外均为汉魏六朝作品,这一时期起居注数量之多,对史学的影响深远。一、起居注溯源《隋书·经籍志》云:“起居注者,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起居注这种史书形式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传》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周官》:内史掌王之命,遂书其副而藏之,是其职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12-07

  • 关于《隋书·元胄传》中世系错误的浅析
    300387)《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该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全书一共八十五卷,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的指导思想明确,以史为鉴,同时采用秉笔直书的写作手法,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资料,是史料价值较高的一部唐修正史。但官修史书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讹误,如《隋书》卷四十列传第五《元胄传》就有明显的世系考证错误,本文试图从唐朝官修的另一部正史《北史》中发现一些线索,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2015-12-07

  • 隋书·食货志》勘误二则
    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时,发现其于标点、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失误。今不揣谫陋,略举两条,祈望方家不吝赐教。1.“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五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号。”(第689页)按:此处所列应当均为梁武帝以前之古钱,如“直百五铢”为蜀汉刘备时的铸币,“太平百钱”最晚不迟于三国孙吴时期,“定平一百”在三国时亦已经开始铸造流通。前文记载梁武帝时所铸钱币有“五铢”和“女钱”两种,二品并行。因而“五铢”、“女钱”

    江海学刊 2015年2期2015-04-18

  • 苏威与高
    天津)一、苏威《隋书》苏威传中记载,苏威本为周朝旧臣,杨坚为周朝丞相时就“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欢。”可见,在周朝时,杨坚就很重视苏威的名望,并且有拉拢苏威的意图“。月余,威闻禅代之议,居盾归田里。高请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1)可见,苏威并不愿意参与杨坚的篡位事变,所以才盾归田里,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为保其名节,二为安身立命。但是对于苏威而言,第一个原因只是他维持其名望的一个幌子。苏威的父亲为西魏时的名臣苏绰,在宇文泰建立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2015-03-06

  • 杨坚诛五王史实补考 ——从《大周故滕国间公墓志》说起
    五王[2]参见《隋书》卷1《高祖纪上》。,此一剪除宇文氏中流砥柱之举,事关周隋禅代成功与否,其中原委尤值得发掘。[3]《隋文帝传》对此事有相关描述,详参见韩昇:《隋文帝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2—84页。与《周书》、《隋书》等所载北周诸王事迹相对,诸王墓志也多有保存、发现。如《庾信集》有齐王宇文宪墓志[4]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31—753页。,1993年出土谯王宇文俭墓志(已公布)[5]陕西省

    中国中古史集刊 2015年0期2015-01-30

  • 杨坚的儒学阅读及其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
    词]杨坚;儒学;隋书;突厥;融合一、杨坚的儒学阅读1、隋统一前后的文化形势杨坚建立隋朝之后,面临着一个满目疮痍的文化背景。隋秘书监牛弘从典籍是治国之本的高度,提出“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今秘藏见书,亦足披览,但一时载籍,须令大备”[1](p1299)的建议。隋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其中让民间献书得以立即执行。当时人们征集整理图书,分甲乙丙丁四目,即经、史、子、集四类,这个四部分类法一直延用至今。此外,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2014-12-31

  • 张丽华死于杨广之手?
    636年成书的《隋书》记载说,隋朝灭陈后,晋王杨广想纳张丽华为妃,行军元帅长史高颎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于是命人将她杀了。杨广因此很不高兴。《资治通鉴》对此事的描述更为详尽:隋军攻入建康后,高颎先入,接着,杨广派人劝高颎不要杀张丽华。高颎不听,当即表态:“当年姜太公蒙面斩妲己,如今怎能留张丽华活命?”然后斩张丽华于青溪。杨广得知后勃然大怒。二人由此结下仇恨。从这两处记载来看,杨广显然知道高颎可能会在自己入城之前处决部分陈朝官僚及后

    百家讲坛 2014年11期2014-09-22

  • 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指瑕
    品?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后魏诏集》十六卷”[2]1088。《后魏诏集》十六卷截取后魏一代而收录后魏所有皇帝之诏书,此书为断代全本式总集,或曰断代全录式总集。诏书为非文学作品,总集也收非文学作品。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2]1056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二十九·经籍三》云:“《孙卿子》十二卷楚兰陵令荀况撰。梁有王孙子一卷,亡。”[2]997《孙卿子》十二卷三十二篇,再加上刘向叙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何妥为西域人及其他* ——中华本《隋书·儒林传》校误
    * ——中华本《隋书·儒林传》校误封传兵《隋书》是研究有隋一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是目前最为通行、最便阅读的重要版本。笔者在阅读中华点校本《隋书》时,发现其在点校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兹利用张元济百衲本《隋书》,参考南京图书馆藏武林竹简斋石印本等本子,对中华本《隋书》儒林传部分加以举证,如儒林何妥为西域人、刘绰师法郭懋而非郭懋當、隋书为唐时所编当避“渊”字讳等,以求教于方家。《隋书》儒林传札记何妥西域刘绰郭懋避讳《隋书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2期2014-06-13

  • 何妥为西域人及其他
    摘 要 《隋书》是研究有隋一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是目前最为通行、最便阅读的重要版本。笔者在阅读中华点校本《隋书》时,发现其在点校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兹利用张元济百衲本《隋书》,参考南京图书馆藏武林竹简斋石印本等本子,对中华本《隋书》儒林传部分加以举证, 如儒林何妥为西域人、刘绰师法郭懋而非郭懋當、隋书为唐时所编当避“渊”字讳等,以求教于方家。关键词 《隋书》 儒林传 札记 何妥 西域 刘绰 郭懋 避讳分类号 K24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2期2014-06-13

  • 有意误读与自觉忽略——隋炀帝萧皇后《述志赋》的文本内涵与历史命运
    书于贞观年间的《隋书》,无论是史料的选择、剪裁还是阐述,都贯穿着对前朝何以败亡、本朝如何长治久安的思考。该书共载录女性文章两篇,隋炀帝萧皇后《述志赋》即其中之一。《隋书》对其撰写缘起的描述,似已解释了它入选的原因:“(萧)后见(炀)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1]1111。然而,细读该赋,并参之以隋末唐初的历史情境,可知《隋书》的解题,或许正是一种“有意误读”。1 《述志赋》文本内容与《隋书》解题的矛盾《隋书》对《述志赋》的解题已见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8

  • 杨广与张丽华之死
    程再做处理。且《隋书》和《资治通鉴》单单记载了高颎杀丽华一人,并不见处斩其他人,其真实性不免令人怀疑。据《隋书》载:杨广母独孤后“性忌妾媵”。皇太子杨勇被废,就与他“内多嬖幸”密切相关。杨广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不可能不知道其喜好。又史载杨广善于“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他“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3]。若此时他纳张丽华,必会引得独孤后大怒,故而在此次战役中,渴望获得功名的杨广应不会轻易犯独孤后之忌讳。再观杨广入城后的举动,“使高颎与元帅府记

    文史杂志 2014年2期2014-02-28

  • 王颂蔚遗稿
    值淘得崇文局本《隋书经籍志考证》四册,“墨笔批注上下皆满,审是王颂蔚先生校本,面叶题字亦其手笔,书贾不识,仅标价四角,亟购归之,实快事也”。苏州琴川书店经销王颂蔚遗稿事,《顾颉刚读书笔记》卷六中有专门记载,事在一九五三年:“五月莅苏,在琴川书店见王颂蔚遗稿一大叠,辑佚书占其三之二,馀为《明史考证捃逸》原稿及所抄史料,索价仅四十万。彼时苏南文管会拟购取,庆其所得,未与论价。顷接勤庐书,云:‘王芾卿遗稿曾送来文管会,不明何故,原物退还。今晨往琴川书店,则知已为

    读书 2014年2期2014-01-09

  •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指瑕
    着明确的区别,《隋书·经籍志》别集类序云:‘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由此可见,别集是‘属文之士’作品的各自汇集,开始是后人为前人编集,后来是‘辞人’自己为自己编集。别集收的是文学作品,这是与经、史、子三部的区别。”[1]379-380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修订本)》与此引文全同[2]302,该说是对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3-19

  •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著录体例之比较
    数略、方技略。《隋书·经籍志》是编纂于唐初的一部目录书,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它主要是根据隋唐时国家藏书并参考它以前的有关目录书而编成的。在分类上,《隋志》采用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汉志》和《隋志》不仅在图书分类方法上有所不同,在图书著录体例上亦有明显不同。《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著录体例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一)《汉书·艺文志》图书著录体例有以下几种:1.只著书名和篇(卷)数,不录作者。《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

    文教资料 2012年31期2012-08-15

  • 唐初杰出的史学家——孔颖达
    与刘炫等考定。《隋书·儒林传》P1718—1719[4]。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刘焯精通经、史、文、算、历、辩和文献考据。而孔颖达能够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育,这使他后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和史学家打下了知识基础。在《旧唐书·孔颖达传》中对于孔颖达的这段学习经历有着具体的记述:“(颖达)及长,…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颖达固辞归,焯固留不可。还家,以教授为务。”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9期2012-08-15

  • “子部文学”发展演变的比较研究
    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这三本目录学著作中子部各类目的发展演变,可以揭示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我国古代“子部文学”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学术思想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的历程。目录;子部文学;子部;学术思想;演变“子部文学”自形成之后,一直都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学术的经史子集四部之中成为独立的一部。“子部文学”就是“诸子学说”,即在周秦之际,涌现出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创立种种精深的“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哲学思想,并且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11-04

  • 牛弘与杨隋文化制度建设
    性风度与地位,《隋书》本传说他“笃好坟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汉之叔孙,不能尚也”。尤其将他比作汉初的叔孙通,绝非虚言。从史籍上看,杨隋一代,牛弘上献书之策、制礼作乐、论议明堂、修定刑律,为隋朝的文化制度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由此对唐代产生深远影响。牛弘(545-610),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县)人也。北魏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牛允之子。牛弘性宽裕,好学博闻,早年与弘农人杨素“同志好学,研精不倦”(《隋书•杨素传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2011-08-15

  • 《古文苑》辑录作家及其别集流传蠡测
    五十七位作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等七部目录书籍曾经著录 (或没有著录)其别集。通过考证这五十七家别集在唐到元初的散佚及重辑情况,发现《古文苑》在这个由佚到重辑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古文苑》;辑录作家;别集;目录;价值《古文苑》是我国古代一部基础文集,收录自先秦迄于齐梁的诗赋杂文二百六十四篇,这些作品大多不见于史传与《文选》,故在保存中古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3期2011-04-11

  • 浅淡《隋书·经籍志》及其特点
    了丰富的史料。《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现存的又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它集史家目录工作精华于一体,继承和发展了汉魏六朝的目录学成果,研究了历代书目的体例结构、分类体系,并根据时代要求和具体情况在编纂方法上有所创新。它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发展,也奠定了此后一千多年中国传统历史文献著录的基本形式。《隋书·经籍志》是《隋书》中“十志”之一。旧题为唐魏征撰,实际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逝之际《隋书》的十志并未完成,直到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2010-08-15

  • 论历史人物的评价——以隋炀帝的评价为例
    三部主要古籍是《隋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三部史书。而这三部史书的作者都是出于借鉴目的,要封建帝王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掌握封建国家存亡治乱的命运。特别是《隋书》和《贞观政要》两部史书,都是以“以隋为鉴”为指导思想。隋炀帝是亡国之君,史书的内容更有借鉴意义。魏征、吴兢、司马光等人为丑化隋炀帝的形象,删除了有关隋炀帝的一些正面材料。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表现的最为明显。据赵云旗先生考证,司马光为突出隋炀帝的“恶”,除了用“史臣曰”对隋炀帝进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2010-08-15

  • 四朝文士李德林
    ”。【关键词】《隋书》;李德林;生平;仕历;著述曹道衡、沈玉成合著的《南北朝文学史》中在论述隋代文学时说:“隋代文人除卢思道、薛道衡外,还有一些人也来自北齐。其中声望较高的有孙万寿、李孝贞(元操)、辛德源、元行恭等。在这些人中,现在作品较多的是孙万寿。”[1]书中提及的诸多北齐文人,偏偏遗漏了同样来自北齐,并且在隋初最有影响力的文士李德林。目前,据笔者所见,学术界对于李德林的在隋朝的开国功绩、历史地位以及史学成就等方面已经有所研究和涉猎,例如孟庆斌《历史学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2010-06-08

  • 挚虞《文章志》《文章流别志》考辨
    所重。”[1]《隋书·经籍志》 著录有 《决疑要注》 一卷、《三辅决录注》七卷、《文章志》四卷、《畿服经》一百七十卷、《挚虞集》九卷、《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文章流别志、论》二卷,总计二百三十卷。今多不传,明人张溥辑其诗、赋、文、论近六十篇为《挚太常集》。挚虞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文章流别集》《文章流别志、论》《文章志》三书。关于三书的关系,学者或认为《文章志》即《文章流别志、论》,如姚名达先生说:“似四卷之《文章志》或即并志、论而单行,殆为《流别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2期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