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

  • 明代南京静海寺风物暨创建年代辨析 --以三宝太监郑和的事迹为中心
    是赫赫有名的龙江天妃宫与静海寺。其中,关于龙江天妃宫的营造始末,史载甚为确凿,咸谓为三宝太监郑和等第一次下西洋出使古里、满剌加诸番国平安归来,因“言神多感应”,遂于永乐五年(1407)九月初六日敕建完工(2)《明太宗实录》卷71,永乐五年九月戊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第994页。。值永乐十七年(1419)九月十二日,复又“重建(龙江)天妃宫于南京仪凤门外”(3)《明太宗实录》卷216,永乐十七年秋九月甲寅,第2156页。,而

    海交史研究 2023年3期2024-01-26

  • 忠正堂《天妃娘妈传》成书时间考
    210004)《天妃娘妈传》又名《天妃出身济世传》,为明代万历年间福建建阳书肆“忠正堂”刊刻的水神题材神魔小说。这部小说在国内散佚已久,自1986年胡从经于日本发现长泽规矩也氏藏明刻孤本后,该书再次受到学界的关注,然其具体成书时间至今未有定论。而笔者根据其具体成书过程、刊刻时间,以及与之同一历史时期出版的《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此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发现的海内孤本)、《三教搜神大全》等小说文本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最终确定了该书的成书时间。现考述如下,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09

  • 番茄新品种天正1567的选育
    试验,对照品种为天妃9 号。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两地均于6 月上旬播种育苗,7 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密度2 400 株 ·(667 m2)-1,10 月中旬始收,12月下旬拉秧。试验结果表明,天正1567 植株生长势和坐果能力均优于对照天妃9 号,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13 528.9 kg,比对照天妃9 号〔12 384.8 kg ·(667 m2)-1〕增产9.2%,各试验点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1)。表1 天正1567

    中国蔬菜 2022年11期2022-12-14

  • 论妈祖文化的儒家思想特征
    加封为“护国明著天妃”,一跃成为主流神祇。元代舍利性古在《灵慈宫原庙记》一文中用《礼记》等多种儒家经典来分析妈祖列入祀典的合理性,他以《礼记·祭法》中的“圣王之制祭祀也,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为依据,提出妈祖“神光景耀,易危为安”[7],已超出山林、川谷、丘陵所见之神,符合《礼记》祀典标准。至于鬼神具体为何物?他又从儒家经典中抽取论据加以佐证,他说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持敬而远之态度。但《易传》又对鬼神多加描述。子思在《中庸》中用“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明代漕运与大运河惠济闸的变迁
    原名新庄闸,又名天妃闸,明永乐年间陈瑄所建,原在惠济祠后,嘉靖年间南移,改名通济闸。万历六年,潘季驯又移建于甘罗城东。[1]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有不少涉及惠济闸(1)目前与惠济闸相关的成果主要有李孝聪、席会东:《淮安运河图考》,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王英华:《洪泽湖——清口水利枢纽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明清时期以淮安清口为中心的黄淮运治理》,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淮安运河文化研究文集(第三辑)》,河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1-21

  • 马伏波信仰在海南的演变
    (二)元明清时期天妃等海神逐渐取代马伏波的海神地位唐宋时期马援在琼州海峡两岸享有的海神地位,在元明清时期逐渐动摇,其首要原因是宋代以来海神天妃信仰的普及。北宋时期,福建莆田林愿女,死而为神。宋元明清,屡赐封号。《宋会要辑稿·礼二〇》记载:“莆田县有神女祠,徽宗宣和五年八月赐额顺济,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十月封灵惠夫人,三十年十二月加封灵惠昭应夫人,孝宗乾道三年正月加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30)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二〇》,第795页。宋代女神封号规则为:“妇人

    南海学刊 2022年4期2022-08-11

  • 蒲儿菜
    在淮安,尤以月湖天妃宫一带的蒲菜最佳。天妃宫是南宋时修建于月湖中的一座庙宇,里面供奉的天妃即妈祖。明清时,上至漕运总督,下至各地漕运水手都要到此求妈祖保佑行船顺利,因此香火很盛。于是就有好事之人附会说,是这份灵气一脉相承到月湖,才滋养出这“天下第一笋”的蒲菜。天妃宫蒲菜的名声由此不胫而走。淮安人称蒲菜时,中间加了个“儿”字,叫蒲儿菜,如呼乳名。从中不难看出,淮安人对蒲菜的喜爱。文化馆的一位同志创作了一首歌曲,歌词写得很美:“蒲清清哎,蒲婷婷,秀姑卷袖采蒲芯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6期2022-06-23

  • “天下第一笋”
    淮城街道)西南隅天妃宫所产蒲菜最佳,菜体洁白如玉,食之肥嫩清香,素有“天下第一笋”“淮扬第一名蔬”的美誉。据记载,康熙、乾隆皇帝到淮安也多次品尝过淮安的蒲菜。蒲菜是香蒲根部的茎芽,所以又名蒲芽、蒲笋。《西游记》称它为蒲根菜,在古书上则称之为蒲、深蒲或蒲蒻。在淮安,人们称蒲菜时,中间常常加个“儿”字,叫“蒲儿菜”,如呼乳名,从中不难看出,淮安人对蒲菜的喜爱。人类食用蒲菜本来并不限于淮安一地,且历史上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诗经·大雅·韩奕》云:“其蔌维何?维

    华人时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妈祖信仰在日本的传播与转型
    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据《明史》卷五十记载:“天妃,永乐七年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佑施琅平定台湾有功,朝廷提升妈祖神格,自“天妃”诏封为“天后”。参照蒋维锬编校:《妈祖文献史料汇编 第二辑 史摘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年。伴随着外交往来、海洋贸易、华人移民,妈祖信仰广泛地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1

  • 明末朝鲜使臣所经辽东海域史事考
    冀得到保护。祭祀天妃成为明末出使明朝的朝鲜使团必不可少的大事。明末朝鲜使团每次出航、返航,几乎都要祭祀海神。其中在山东庙岛祭祀天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庙岛有建于北宋徽宗时期的天妃庙。除此之外,朝鲜使臣在辽东半岛沿海屡次祭祀海神,其主要祭祀活动略考如下:1.广鹿岛的祭海活动。明末朝鲜使团进入辽东半岛沿海的大鹿岛,现存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古刹寺碑”和明崇祯元年(1628年)“新建望海寺碑记序”两通石碑,未见有天妃庙的记载。但明朝以来辽东地区的寺庙,往往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9

  • 刊印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太上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卷头插图解析
    赵璟宁一、天妃信仰的起源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着信仰妈祖的传统,妈祖是真实的人物,去世之后被人们祭祀,成为人们心中的神仙。北宋中期人们开始信仰妈祖,即天妃信仰,刚开始只是人们对海神的一种崇拜心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这种民间信仰渐渐流传到了更广阔的地方。妈祖文化传承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元素。历史长河中,妈祖文化与儒释道思想有着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2021-11-13

  • 阅江楼之阅
    如雨丝,最先落在天妃宫黑亮的瓦背上。古色古香的天妃宫,南京城北宗教文化活动中心。天妃即妈祖,海洋保护神,受海内外华人顶礼膜拜。明永乐五年,云南晋宁人郑和,率领智慧的中华先辈,勇敢投身远洋群航。中国人对大海的深层次探索,于眼底江面一带拉开了大幕。第一次下西洋,顺利返航,郑氏遂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请朝廷建庙谢恩。皇帝朱棣欣然准奏,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建“天妃宫”,并御题碑文歌功頌德。郑氏日后六次下西洋,均亲往此宫,祭祀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8期2021-11-02

  • 宋明之际民俗信仰中的妈祖形象
    历了从“夫人”“天妃”或“圣妃”直至“天后”的演变,供奉妈祖的庙宇称谓也从“庙”“祠”“观”,升格到“宫”。随着历代朝廷对妈祖的不断加封,有关其身世、圣迹故事变得越发复杂,妈祖形象的塑造也呈现出渐趋华丽的特点。流传至今的妈祖信俗资料,不但有历代官方和民间的各类文献记载,还有各种材质的造像、壁画、版画等实物。本文从形象史学视角出发,对宋明之际木质、瓷质、铜质等妈祖造像进行解读,力图梳理出妈祖神格不断上升的轨迹。目前所见最早记录妈祖身世、信俗起源、神迹等内容的

    殷都学刊 2021年4期2021-04-14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的唯一遗迹便是天妃宫了。天妃宫位于浏河镇东市庙前街,与湄洲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一座承载着历史的“通番事迹碑”静静地矗立在天妃宫妈祖塑像的前方。一位当地人指着碑告诉我们:“这块碑记载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来龙去脉。”从“通番事迹碑”碑文中可以看到,“爪哇国”“狮子”“金钱豹”“西域”、“古里”等名词均有出现。据悉,该碑文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于此勒石立碑,名《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原嵌于宫壁内,记曰:“和等

    当代作家 2021年12期2021-01-15

  • 郑和下西洋中的天妃信仰与宗教态度 ——亚洲海洋文明中的实践
    涉及郑和下西洋与天妃信仰、郑和下西洋中的宗教态度等话题,还成为当今国际伊斯兰文明话语体系中持续讨论的议题。郑和下西洋中的宗教态度成为观察和认识中国 “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窗口。一、亚洲海洋文明历史与宗教交往从人类文明形态考察,真正具有文明意义的历史,在五六千年前已经出现。这种早期文明形态,表现在社群、经济、宗教等活动的社会性。原始图腾崇拜和祖先信仰在早期社会生活中发挥神秘而重要的功能。在文明的早期,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有重要的影响,形成以草原环境为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12

  • 民俗信仰与城市文化资源 ——上海妈祖信仰的历史沉浮
    人乃于东关外建立天妃宫,古称叫顺济庙,颇巍焕。创自宋末,成于元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二、发展期(元明时期)元明时期是上海妈祖信仰的发展期。元代至元年间,妈祖被朝廷敕封为“护国天妃”,地位比宋代有了提高。妈祖被敕封为天妃之后,上海的顺济庙在元代时更名为“天妃宫”,并得到了官府的致祭。由于上层统治者的推动,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仰在元代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供奉妈祖的天妃宫里经常是香火鼎盛,信众甚多。元代时期上海妈祖信仰的发展,与元政府对航海贸易及漕运的重视鼓励有着

    上海城市管理 2020年1期2020-11-28

  • 明代关于“天妃”封号的论辩
    所撰《明代关于“天妃”封号的论辩》。该文广引史籍,詳论妈祖林默娘天妃封号的真相:传说妈祖其人,死后有护航镇澜的神通,在明朝初年即沿袭元朝的旧例封之为天祀,列入祀典,终明之世不变。又深刻指出,在明士大夫和读书人阶层里,对天妃之封号存在着不同认识。反对者认为,作为处女的林氏,不应封作天帝的配偶天妃。支持者则解说为:天妃并非言其配给天帝为妻,乃广义上尊天为帝、尊地为后之意,林氏济世济人之功德,足以与天地同尊,故曰天妃。及至明代后期,又出现过用“碧霞元君”替代“天

    史学集刊 2020年2期2020-03-23

  • 《扬州水道记》里的祭祀与信仰现象
    性名录。(五)“天妃”信仰《水道记》:“天妃……等闸宣泄入海”,[15]这里的“天妃”应该与妈祖信仰有关。天妃,即天妃娘娘,又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传说天妃姓林名默,世代居住在福建莆田湄洲屿。林默长大后,经常乘船渡海,凭着一颗慈悲心肠和一身好水性拯救海上遇难的渔民和客商,被当地人呼为神女、龙女,闽人女子在娘家时称妈祖,因此又被人亲切地称呼为妈祖。《扬州天妃宫碑记》说她在登仙时,“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祥云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于是在宋

    档案与建设 2020年11期2020-02-08

  • 浙西南天妃宫与本地民俗探究
    传承与信仰(一)天妃封号天妃——是中华大地本土生长的一种精神文化,它跨越千年,信众2亿,庙宇5000座,超越地域和国家,自宋代建隆年间妈祖诞生以来就延续千年,至今妈祖文化在内陆沿海,福建、台湾、澳门,以及东南亚等都非常被重视。妈祖原名“林默”,自宋诞生于民间到元、明、清历经几十次朝廷褒奖,“据粗略统计,历代王朝先后30多次给妈祖叠奖褒封,封号从2个字加到64个字,爵位由‘夫人’‘天妃’到‘天后’‘天上圣母’,朝廷累累封赐,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

    文化学刊 2019年11期2019-12-27

  • 浙西南天妃宫建造形制与装饰手法探略
    对地方建筑的影响天妃、妈祖信仰的主要群体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等从事水路商贸和水上劳作群体信奉的神,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广东、海南、东南亚等有广泛的妈祖信仰基础。福建背山靠海,田地稀少,福建人为了生存做起水上贸易,路径主要两条——北上与南下。北上主要通过内陆河道运输,进行南北物资调换,如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及其他河道; 南下指南洋的海外商品贸易。早期出门在外的福建商人背着妈祖刻像四处营商,明清时期福建商帮成长壮大成著名的十大商帮之一,经济基础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4期2019-12-26

  • 长乐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与开洋起点
    洋前,在塔下重修天妃宫时,又整修了一次塔。这座古塔,虽然历尽沧桑,但至今依然巍然耸立。天妃宫与郑和碑郑和经常登临三峰塔观察、休息。塔旁原有一座小庙,内供奉海神天妃(妈祖林默娘)神像。当时出海经商的人都要到这里上香祭拜。当东北风到来时,正是南下西洋的时候,人们要到妈祖像前祷告一番,祈求得到神的庇护。在大海航行中屡遭风险却能化险为夷,据他们说,这完全是得助于神灵的保佑。郑和一行也是十分相信神灵的,其船队除配有阴阳官、阴阳生,还配有僧侣、道士等神职人员。在第三次

    闽南风 2019年10期2019-12-06

  • 发现郑和
    郑和多次到当地的天妃宫(即妈祖庙)祭祀祈福,修葺祠庙。宣德六年,郑和等人在第七次出洋前夕,在天妃宫大殿墙壁上镌嵌了一块《通番事迹记碑》。但随着时间流逝,这块石碑后来不见了踪迹,也无人知道碑文内容是什么。1935年夏,在国立编译馆工作的郑鹤声查阅四库全书时,发现明代钱谷编著的《吴都文粹续集》中载有《通番事迹記碑》碑文,遂将其公之于世。碑文共826字,记述了七下西洋的情况,各次往返的年代,所至各地的名称,以及前六次下西洋中的重大事件。郑鹤声在对《通番事迹记碑》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期2019-09-10

  • “宁通世界,富饶天下”考察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系协會走进静海寺天妃宫学习参观,在郑和下西洋的起航地同时也是《中英南京条约》的议约地,接受了荣辱史的教育,没有精气神就要落后挨打,有了精气神就会走向胜利,提振全社会的精气神为当代公关人的新的使命。公关同仁们从渡江胜利纪念碑出发,到了八卦洲东江村考察并座谈,达成了以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为精神主题建设两地合作中心的民宿和开展“同走建国道,文旅嘉年华”的合作共识。随后到嘉年八卦洲洲头一道看大江风光,歌唱长江,歌唱祖国,胜利出发,胜利起航。此次考察学习活动取得完满

    公关世界 2019年17期2019-09-10

  • 香灰治病,尚未消失的神话
    。在宁波,供奉在天妃宫内的观音佛,是福建商人从漳州府带来。在天妃宫内,香灰能医治疾病的消息传播得非常快,每日总有数百人到宫内烧香,踵接肩摩,其中很多是远道而来。因为人太多,天妃宫还特地用木栏将男女分开。宫内单单卖香烛收钱的就有数十人,每日香金收入约有三四万文。所有前来拜佛的香客,都被告知这里的香灰灵验,服之可愈百病。宗教界人士的大力鼓吹,让香灰治病的说辞流传更广。1935年,有“近代三大高僧之一”称谓的印光法师极力推荐香灰,说“若有危险病症,冲而服之,必可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09-10

  • 明清时期的淮安惠济祠
    载惠济祠:“即旧天妃庙,中有铁鼓,又名铁鼓寺,实为泰山圣母之行祠也,建自明正德三年。”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鸿雪因缘图记·惠济呈鱼》记载惠济祠:“在清河县运口,为漕运行道,帆樯林立,香火繁盛。本铁鼓寺,前明嘉靖间改今名。”光绪《清河县志》记载惠济祠:“乾隆志云即天妃庙,在新庄闸口,明正德三年建,武宗南巡,驻跸祠下。嘉靖初,章圣皇太后水殿渡河,赐黄香、白金,额曰惠济祠。雍正五年,敕赐天后圣母碧霞元君……庙有铁鼓,又名铁鼓祠,邑人汪之藻有《天妃庙赋》。”

    寻根 2019年2期2019-07-30

  • 泉州法石地区妈祖宫庙调查
    一定的特点。美山天妃宫美山古为法石乡第四境,系尾山的谐音,为法石地区政治、经济之重地。据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王无逸、黄炳元1983年所做调查,该村原有美山船坞遗址,是近百年来帆船停泊避风、修缮的船坞。此外,清代在此设立海关口,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三“榷政”记:台既湾定,始设海关,海舶货物之聚,量取以供公家经费。海关之没,始于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施琅请设海关……泉州府税口十所:南门外口馆、法石口馆、安海口馆、东石口馆、马头山口馆、厦门口馆、厦门港口馆、刘

    寻根 2019年2期2019-07-30

  • 昙花一现的朝贡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明永乐十四年(1416),郑和第四次远航西洋归来后,为纪念船队多次在海途中遭遇险风恶浪时受到妈祖庇护,特在南京下关狮子山下的天妃宫中遵敕命竖立此碑,俗称天妃宫碑。朱棣为感谢天妃娘娘护佑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平安归来,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并赐建天妃宫。其后,郑和每次下西洋前都专程到天妃宫祭拜妈祖。清咸丰年间,天妃宫毁于战乱,所幸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保留了下来,后来移到静海寺保存。2005年,我在南京参观刚刚复建

    丝绸之路 2018年8期2018-11-13

  • 佛教抑或伊斯兰教?
    次是道教,主要是天妃信仰;再次是伊斯兰教。郑和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为根本,并不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关键词:郑和;宗教信仰;佛教;天妃;伊斯兰教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8.03.010郑和(1371—1433年)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宦官。永乐、宣德年间,他先后奉明成祖、明宣宗之命,7次出使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交流与联系。百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于郑和的研究从未中断,且随着国家几度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而形成数

    古代文明 2018年3期2018-10-10

  • 天妃娘妈传》与明代妈祖形象的塑造*
    刻通俗章回小说《天妃娘妈传》上下卷,全称“新刻宣封护国天妃林娘娘出身济世正传”,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徳孚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从下卷末页印“万历新春之岁忠正堂熊氏龙峰行”,证明该书刊于明万历元年(1573)。刻书现收藏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为世上孤本。1987年,上海社科院胡传经博士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书库中发现后将其复印回国。全书共三十二回,其中第二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有缺页,版面格式为上图下文,共有附图300幅。小说属

    明清小说研究 2018年1期2018-09-29

  • 发现郑和
    郑和多次到当地的天妃宫(即妈祖庙)祭祀祈福,修葺祠庙。宣德六年,郑和等人在第七次出洋前夕,在天妃宫大殿墙壁上镌嵌了一块《通番事迹记碑》。但随着时间流逝,这块石碑后来不见了踪迹,也无人知道碑文内容是什么。1935年夏,在国立编译馆工作的郑鹤声查阅四库全书时,发现明代钱谷编著的《吴都文粹续集》中载有《通番事迹記碑》碑文,遂将其公之于世。碑文共826字,记述了七下西洋的情况,各次往返的年代,所至各地的名称,以及前六次下西洋中的重大事件。郑鹤声在对《通番事迹记碑》

    百姓生活 2018年9期2018-09-25

  • 无土栽培越冬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抗性好,品质优。天妃9号,引自辽宁谷雨种业,无限生长型,果实粉红色,植株长势强,产量高,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硬度高,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0516,引自辽宁依侬农业科技,无限生长型精品粉果番茄,植株长势中等,叶片厚而深绿,抗病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精品果率高,高圆型,果实整齐,颜色亮丽,成熟一致,果面光滑,硬度好。节间短,抗病抗逆性好,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抗叶霉病。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团结农

    中国果菜 2018年2期2018-03-23

  • “海丝之路”背景下的中琉妈祖信仰书写及其文化交流意义
    亦称“天后”,“天妃”,“天妃娘娘”等。宋元以来,妈祖信仰广泛流传于福建、浙江、广东、山东、台湾等中国沿海地区。妈祖作为沿海人民乞求平安福祉的保护神,以闽文化为中心向周边国家辐射,其影响所及远至日本、琉球、朝鲜及东南亚诸国。琉球人习惯将“妈祖”称作“天妃”,妈祖信仰承载了中琉两国的宗藩友谊,见证了五百年上下的中琉宗藩交流史。天妃灵应相关事迹在两国文人,尤其是使臣文录中多有记载,而册封过程中的天妃祭祀仪轨也在琉球名臣程顺则《指南广义》中有详赡记述。明清“海丝

    文化遗产 2018年2期2018-01-23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妈祖信仰关系初探
    妈祖信仰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据明正德《琼台志》载,在琼州府所属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万州(今属万宁市)、崖州(今属三亚市)和感恩县(今属东方市)等地有4座妈祖庙,是元代时候所建立[1]。到明清时期,海南岛妈祖信仰达到高潮,在琼州府所属的13个州县均建有妈祖庙,据统计共有47座之多,其中除了上述4座是元代所建外,其余43座均为明清时期所建[2]。而自古海南岛沿海的一些港口,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和中转补给站,妈祖信

    新东方 2017年3期2017-11-24

  • 天后宫
    ”。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瞻云而坐 陈博盛 浙江传媒学院天后宮的香火 胡世昌 澳门理工学院捧信 邓永超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天后宫 刘香彪 黎明职业大学天后宫 黄追日 南京大学起航 罗炜 华侨大学寺·瓦 林英 重庆邮电大学天后宫 黄追日 南京大学

    海峡影艺 2017年3期2017-09-25

  • 南京天妃宫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英,金其贯南京天妃宫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张奥英,金其贯武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磨练意志、强身健体,培养人们正直的思想品质的作用。随着武术的不断推广发展,武术已成为了广大群众感兴趣的一项体育运动。同时武术也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武术渐渐进入了校园里。在中小学开展武术课不仅具有健身价值,更具有通过武术载体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对南京天妃宫小学武术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喜欢武术运动的学生约占75.34%,武术运动仍不够活跃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7期2017-07-05

  • 太庙旁的城市花园——菖蒲河公园
    “菖蒲迎春”、“天妃闸影”、“东苑小筑”、“红墙怀古”、“凌虚飞虹”诸景点。长菖蒲的地方,菖蒲一般蓬茂,茎高成丛,翠叶腰肢柔弱,再挺也会在风中摇摆。“菖蒲迎春”中的菖蒲却是坚硬的,它是用不锈钢精心锻造的菖蒲球。它的后面,是用6块3.5米高1.5米宽的花岗岩石组合起的石屏风,屏风用透雕之法雕出了一年四季的各种花木篱鸟,立在公园东入口,时时恭候迎接游客,游客便是这里的春天。北京的水道多闸,皇城水系也一样,入园我们便能从水道上看到一个闸口,河两边一边一个龙头,龙

    旅游 2016年12期2017-05-09

  • 法律视角下的元朝海运发达史研究
    受封建法制影响的天妃信仰之下的元朝海运(一)天妃信仰之于海运的重要性元朝时期重要举措就是实行粮食海运,为祈求海道安全,蒙古人则希望寻求神灵世界的帮助,天妃作为汉地传统的航海保护神自然而然的被元朝所继承。元朝官方的天妃祭祀服务于国家海运的安全,元朝皇帝不仅时时派遣使者举行祭祀,负责当时海运的元朝官员亦积极建天妃庙祭祀天妃,以此确保生命线的畅通。从有关祭祀天妃的历史文献文献来看,元朝天历皇帝以前,天妃祭祀每年是在春季发运前由当时主管漕运的江浙行省丞率领都漕的万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2017-04-15

  • 妈祖信仰在闽北的传播
    以证明。其一,《天妃显圣录》的《历朝褒封致祭诏诰》载有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敕撰的一篇《辛丑祭延平庙》,文曰:“剑之水兮潺湲,渺长溪兮汪洋。峙灵宫兮在上,镇海岳兮瑶坛,缤纷兮羽旄,絪缊兮天香。海不扬波兮安流,飘祥飚兮引舟。徼大惠兮罔极,济我漕兮无忧。望白云兮天际,乘彩鸾兮悠悠。献琼觞兮式歌且舞,作神主兮永镇千秋。”[2]对此,虞集在《送祠天妃两使者序》一文中记载:“或曰:‘有神曰天妃,庙食海上,舟师委输吏必祷焉,有奇应。将祀事有弗虔者与?宜往祠。’有

    文化与传播 2017年4期2017-02-15

  • 试论妈祖信仰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传播及其文化史意义
    。明代吴还初的《天妃出身济世传》,被学界公认为描写和传播妈祖信仰故事的集大成之作。书中蕴涵的大宇宙关照、大生命关怀、全民族情感,必将在当今的文化建设、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发挥其应有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妈祖信仰文学传播文化史意义引言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从沿江沿海地区的海神崇拜,发展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民俗文化信仰,并且这种信仰已然深深根植于中国百姓的生活中。放眼世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随着华人华侨的移居,传播到了海

    明清小说研究 2016年2期2016-10-24

  • 三分之一浯屿岛
    → 中街 → 天妃宫妈祖庙 → 滨海路—浯屿旅游码头 → 浯屿海上牧场 →和平码头中国第一渔村早晨九点半,在厦门和平码头登上去往浯屿岛的波赛东号客船,拂面而过的是夏日海滨城市潮热的气息。透过船舱的窗户往外望去,海面闪烁着金黄光芒,波光粼粼,好不耀眼,偶可见船只于不远处如默剧般漂浮而过,与更远方的天际线为背景,拼接成一幅写意的海上行旅图。旅客可以乘坐华方木船体验“海上渔排生态游”。一路途经鼓浪屿、小金门等岛屿,船行约45分钟后,规模不小的渔排在眼前不断掠过

    海峡旅游 2016年9期2016-09-23

  • 杭州妈祖庙兴废考
    ·寺观》记载:“天妃延圣寺在会宁隅,面江,宋绍兴间始建庵,乾道间潮势怒激,孝宗祷而息,赐清波门外延圣寺额,改庵为寺,崇奉天妃。”[7]因此延圣寺也可以看作是一座妈祖庙。除此之外,杭州的吴山也有一座妈祖庙。据清光绪《杭州府志·祠祀一》记载:“吴山别有顺济圣妃庙,不详创建所自。”[8]文中虽未说明建庙年代,但这座妈祖庙据信应建于宋代,因为据宋代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宣和壬寅岁也。越明年癸卯(宣和五年),给事中路公允迪使高丽……还奏诸朝,诏以“顺

    浙江档案 2016年4期2016-05-16

  • 无蒲不成宴
    远不及好的蒲菜。天妃宫蒲菜的特点全国最好的蒲菜在淮安,淮安的蒲菜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天妃宫,天妃宫里面有个湖,此湖生长的蒲菜是最好的,每年产量大概有三四千斤左右。天妃宫湖的水质很清澈,淤泥又深,为蒲菜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天妃宫的蒲菜就是色泽润白,纹理细致清晰,肉质纯滑,很鲜美,而且营养也很丰富。开阳蒲菜主料:净蒲菜 600g、虾米50g配料:小葱1根、姜2片、鸡汤 500ml、水淀粉2汤匙、盐1茶匙、开洋50g、熟猪油制作方法:1、将洗净的蒲菜切去上端

    美食 2016年1期2016-04-25

  • 琉球王国妈祖祭祀活动之研究
    用于祭祀的场所“天妃堂”。封舟上还须悬挂妈祖旗帜,并派专人管理、维护。清代《中山传信录·封舟》中有记载:“正、副值库二人,主大帆插花、天妃大神旗,又主装载。”*《中山传信录》,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九辑·台湾文献丛刊第三〇六种,台湾大通书局,1959年-1972年,第6页。此外,在营造封舟的造船厂中也建有妈祖庙,如明代《使琉球录·造舟》中记载:“造船坞厂地在南台江边,中有天妃舍人庙在焉。”*《使琉球录三种》,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三辑(55)·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八七

    海交史研究 2016年2期2016-02-03

  • 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
    《敕封天后志》《天妃显圣录》及林氏族谱记载:林默的远祖为闽林始祖林禄,她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相传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升天为神。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有浓厚“护国庇民”色彩的传说。特别是在救助海难的故事中,她英勇顽强,舍己救人,更是受世人的崇敬。世代以渔业为生的湄洲屿人民,经常在海上遇到风险,他们相信妈祖的神灵会在海上保护他们,每当遇到风险,只要高声呼唤她的名字,她就会赶来救援。妈祖信仰得到朝廷的承认和推行,是从北宋开始的。天圣年间

    福建人 2015年8期2015-12-25

  • 杨林山游记
    来到山上的景点“天妃庙”,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白墙红瓦的建筑,算不上宏伟,却也算得上特别。天妃庙南面是浩瀚东流的长江,西侧是人声嘈杂的兜售着香纸的生意人和香客。进得庙内,正厅供奉着传说中的天妃娘娘金身。虽然我们都不知天妃娘娘的来历,但看到峨冠博带的天妃塑像,心中也油然生出一份肃然的敬意。拜完天妃,突然看到几座迷人的沙子山,我们都被吸引住了。丢开单车,脱下鞋袜,我们疯笑着向沙子上的顶峰进发,一起享受细沙亲吻脚丫的美妙,一起品味无拘无束的惬意。李素琴在下面专职为我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5期2015-05-18

  • 福建古代的海神信仰与酬神演剧
    者。福建航海供奉天妃妈祖之事在历史上有诸多的记载。比如传说中的北宋莆田人洪伯通航行海上遇到飓风,在其帆船差一点覆没之时,呼神女搭救后海上突然就风平浪静起来。北宋宣和五年( 1123),宋朝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在东海上遭遇到大风浪,其中很多船沉没了,使者所乘之船据说便是湄洲神女搭救而保全了性命的,这里的“湄洲神女”便是天妃妈祖。明代嘉靖年间从福州渡海出使琉球的陈侃由于渡海时虔诚供奉天妃,所以一路顺利。“飞航万里,风涛叵测;玺书郑重,一行数百人之生,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5年3期2015-04-14

  • 清江浦运河与运口考
    )建惠济祠,一称天妃庙,遂有天妃闸、天妃运口之名。⑦”正德六年(1511),新庄运口艰阻,在清江闸下水渡口淮河边开清江坝,舟船多由此盘坝入淮。嘉靖初年,桃源县黄河“三义口淤塞,河流南徙清河县前,与淮水交会于小清口,此即今日现行交会之所也。⑧”黄河主流改趋清河县城之南,自小清口与淮河交会,位置恰在新庄运口对岸上游,正位于黄河湾溜直射之处,加之此时黄河河患已由徐、沛下移至淮安,小型倒灌频繁出现。嘉靖十五年(1536),都御史周金以黄水经常倒灌淮扬运河,而新庄等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7

  • 海洋文化视野下的三亚民间信仰与祭海习俗研究
    多彩,既有龙王、天妃娘娘这样的海洋神,也有南海观音这样的海岛庇护神,还有玳瑁、神鳌等与海洋有关的海洋生物,而在这众多的民间信仰中,主体神的信仰非常突出,海龙王、天妃娘娘和南海观音,是三亚民间的三大海神信仰,对他们的祭祀活动也最突出。(一)对海龙王的信仰与祭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龙的形象既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更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4]几千年来,龙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信仰观念,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

    文化学刊 2015年9期2015-03-20

  •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天妃信仰
    杭运河沿线区域的天妃信仰胡梦飞(南京大学 历史学系,南京 210093)天妃又称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从南到北都崇信的一位女性神灵。基于海运和河运的重要性,南宋以来,历代王朝不断对其进行加封。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天妃信仰逐渐从沿海扩展到运河沿线区域,祭祀天妃的庙宇遍布运河沿线各州县。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以及运河航运的现实需要是天妃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福建商人更是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天妃庙宇在为明清官方提供祭祀场所的同时,对运河沿线区域民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06

  • 论元代妈祖信仰进一步国家化的历史原因①
    皇帝册封妈祖为“天妃”,并和“护国”联系起来,从此妈祖成为中国人维护海权的精神旗帜。妈祖信仰促进了国家航运事业的兴起;轰轰烈烈的航运事业也将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传播到了沿海、沿河,甚至内陆之地和世界各地,为妈祖信仰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元代妈祖信仰国家化国际化据《世界妈祖庙大全》记载:全世界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约2.1亿人。莆田湄洲岛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自北宋至今,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上海、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贵州、辽宁、四川等地都建有

    东北史地(学问) 2015年4期2015-02-07

  • 谁的“标准”?“正统”何在? ——元代《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与浙东士人的天妃
    元代《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与浙东士人的天妃观张 侃(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宋代开始,天妃庙开始在沿海各地传播。而进入元代,漕运成为官方财政的重要支柱,天妃更因此成为海神主要代表,官府重视其庙宇修筑,祭典仪式极为隆重。台州路天妃庙因方国珍之乱而毁,刘基作为地方官员经历其重建过程,因此撰写《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与此同时,北京而来的周伯琦也撰写了同名碑铭。两通碑铭记载了台州天妃庙重建始末,展现了以刘基为代表的浙东士人的天妃观,反映了天妃信仰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6期2014-09-07

  • 元代天妃崇拜的三个问题新探*
    祀,以祈求平安,天妃就是在此背景下受到元政府的多次册封和隆重祭祀。作为中国海神崇拜和航海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元代天妃崇拜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格外关注,并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80年代,肖一平等人主编的《妈祖研究资料汇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收入了多篇涉及元代天妃崇拜的专论。之后陈高华的《元代的天妃崇拜》(《元史论丛》第七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37-143页),李倩的《试论元代的妈祖崇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1-22

  • 蓮峰廟的前世今生
    。蓮峰廟最早稱“天妃廟”,因為居住在周邊的大都是漁民,而漁民一向視媽祖為保護神,為了供奉媽祖才修建“天妃廟”。而“天妃廟”靠近關閘,把關閘這個地名與廟宇連在一起,位置明確,又好記憶,於是人們便乾脆把“天妃廟”稱為“關閘廟”。到了清朝初期,澳門商貿日漸繁榮,居住的人、過往人逐年增多,“關閘廟”難以滿足信眾祭典祈禱的需要。於是雍正元年(1723年)對“關閘廟”進行擴建,增設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師,起名“慈護宮”。乾隆十七年(1752年)再度重修,重修後的“慈護宮

    澳门报告 2013年1期2013-03-25

  • 莆田湄洲岛“天妃乐舞”的艺术运作与开发价值之探讨
    1100)一、“天妃乐舞”之艺术内涵“天妃乐舞”是指运用莆仙地区传统民间音乐舞蹈元素,通过乐队合奏、特色乐器的独奏、合唱、独唱、对唱、小组唱、以及民俗舞蹈、宗教舞蹈等的衔接组合表演的形式,生动描述林默娘从平凡渔家女成长为“海上女神”传奇生平的大型音诗乐舞。在营造莆仙传统历史文化与妈祖文化厚重感的同时,有益融入时代元素,吸引八方游客对莆仙地区古老灿烂的传统艺术形式和妈祖的故事的兴趣,更好了解莆仙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妈祖文化的内涵。“天妃乐舞”巧妙地选择“强强联手

    大众文艺 2013年7期2013-03-12

  • 妈祖信俗 ——出身平民的精神力量
    的有15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16则,分别是:莱屿长青、祷雨济民、挂席泛槎、化草救商、降伏二神、解除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病、收伏二怪、窥井得符、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晏公、收高里鬼等。于是有关妈祖显灵传说愈演愈众,愈传愈神,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初时,妈祖庙只是莆田海边的杂祠。宋徽宗宣和五年赐“顺济”庙额,这是对妈祖最早的赐额。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封崇福夫人,这是对妈祖最早的褒封。之后一路加封,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

    产权导刊 2010年9期201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