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 诗人天才皆遥远
    就是:“十年前郑孝胥今人第一,余居第二;若近数年,则尚论今古之诗,当推余第一,杜甫第二,孝胥不足道矣。”郑孝胥曾是闽派诗坛的领袖,也是大书法家。所以林庚白初将郑排第一,自己屈居其下;十年之后则膨胀过甚,不仅是当今诗坛了,而是古今诗人一并论之,自己毫不客气地坐上首席,素有“诗圣”之名的杜甫只能挨着坐老二了,至于以前的老大郑孝胥,更是无足道矣。尽管如此狂妄,他对鲁迅的旧诗倒颇推崇,说鲁迅那首《悼丁君》绝句极佳,以工力论,超过李义山。因为是“诗怪”,属狂人,所以

    杂文选刊 2023年9期2023-09-13

  • 张之洞幕府中的“崇苏”观念
    ,诸如陈三立、郑孝胥等在诗词取法上即推崇宋代苏、黄诸家;从内部环境来看,作为幕府之主的张之洞的“崇苏”情结无疑起着以上率下的作用;另外,从自然环境来看,东坡赤壁地处黄州,这也成了此地士人的“崇苏”因素之一。张之洞幕府是晚清四大幕府之一,也是一个有特色的幕府。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重仕、重学。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在武昌幕府的人员招聘上侧重于“门第”“科甲”“名士”。从张之洞的幕僚构成上来看,除了在政治、

    书画世界 2022年10期2023-01-06

  • 追寻的生命哲思与失落的政治梦想* ——论《庸言》诗歌的情感向度与审美主题
    幅,其中刊登了郑孝胥、陈宝琛、沈曾植、梁鼎芬、朱祖谋、方尔谦、易顺鼎、陈三立、樊增祥等人的诗作。从《庸言》上发表的诗作中,可以窥见这些文人的整体心态,尤其是他们在退出政治舞台、赋闲之后内心幽微细腻的真实情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有对清王朝政治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依恋,有对新世界的不满和抵触,有传统士大夫根深蒂固的不事二朝的心理,有对古典文化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他们经常聚集,研读经书,谈论历史,诗酒流连,以传统文学的形式寄托他们难以割舍的政治梦想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2022-08-04

  • “诗人唐立厂”:唐兰天津文学活动撮述*
    一,与郭则沄、郑孝胥等清遗老名流唱酬;又融入了《北洋画报》文人群体,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尽管唐兰参加清遗民词社,但他在情感上与遗民群体并无太多共鸣。羁旅异乡之愁、光阴流逝之忧是青年唐兰诗词情感的核心。不过,他的诗学、词学思想又与遗民文人有关联,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摹效梦窗风格,受到了朱祖谋等遗民词人的影响。唐兰先生(1901—1979),字立庵(立厂),被誉为无锡国专“三杰”之一,著名文字学家。作为学者的唐兰广为人知,而作为诗人的唐兰则少有提及。实则在民国时期

    文学与文化 2022年2期2022-08-03

  • 伪满组建前的那些政治闹剧
    了多少钱呢?《郑孝胥日记》(郑孝胥后来出任伪满洲国“国务院总理”)记载,熙洽于1931年11月26日、12月15日和1932年1月22日三次给溥仪送钱,分别是3万元、2万元、8万元。 但熙洽到溥仪这里花钱买官,纯属“烧香找错了庙门”。溥仪仅是关东军手中的招牌而已,日本人表面对他还算客气,背地里根本不拿他当回事,至于“总理”人选,也从未征求过溥仪的意见。熙洽最终没能当上“总理”,但他也不太心疼巨款打了水漂,反正是公款,不是自掏腰包。溥仪掏钱收买日军 溥仪手里

    读报参考 2022年16期2022-06-13

  • 变局与抉择:丁未政潮前后的郑孝胥
    张建斌郑孝胥是清末民初的经世之才,同时又是同光体诗歌的代表,先后入幕李鸿章、张之洞、岑春煊、端方等封疆大吏,深得倚重,对于清末政局颇为熟悉,宦海沉浮,也难免卷入政局之中。庚子之后,统治集团内部积怨已久的派系之争愈演愈烈,至光绪三十三年(一九0七,农历丁未年)终于集体爆发,军机大臣瞿鸿禨、四川总督岑春煊等人,与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互生嫌隙,各方势力裹挟进入政争,清廷高层进行了人事大调整,史称“丁未政潮”。政潮前后,面对朝中党同伐异

    读书 2022年5期2022-05-06

  • 《督办广西边防函电存稿》及其史料价值
    532200)郑孝胥(1860—1938年)是近代史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人物。国家图书馆藏有《督办广西边防函电存稿》(以下简称《函电存稿》),三册,不分卷,为郑孝胥在担任广西边防督办期间致各方的函电及公文底稿。该《函电存稿》于2005年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收入《清代(未刊)上谕奏疏公牍电文汇编》中影印出版,同年还被收入茅海建先生主编的《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由学苑出版社影印出版。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清代(未刊)上谕奏疏公牍电文汇编》重

    广西地方志 2022年4期2022-04-06

  • 郑孝胥督办广西边防期间的治边举措及其边防观
    献不言而喻,但郑孝胥督办广西边防时期的诸多举措是广西边防走向近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厘清郑孝胥督办广西边防时期的边防措施,并探讨其边防观,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郑孝胥出任广西边防督办及面临的挑战广西边防督办在中法战争以后设置。光绪十一年(1885)四月,中法战争结束,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清军按规定撤回镇南关内。次年《中法新约》签订,清朝承认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越南疆界由法国政府代为治理,而对中越边境地区的治理也成为西南边防的重要问题

    广西地方志 2022年6期2022-02-09

  • 近百年来郑孝胥研究综述
    350117)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亦作苏堪、苏勘),号太夷,又号海藏,晚年号夜起庵主,福建闽县人。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复杂,涉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集政治家、诗人、书法家等多重角色于一身,且交游广泛,人脉丰富。政治上,他早年出使日本,归国后游弋于张之洞、岑春煊、端方、锡良等人幕府之中,充任幕僚并投身各项改革实践。清末时期曾任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倡导宪政并组织预备立宪公会。进入民国后,他以“遗老”自居,视民国为“敌国”。晚年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31

  • 海藏楼,又何如
    人物,陈三立与郑孝胥并称双雄,我极为喜爱陈三立,因其诗风“浓深俊微”、性格却孤高落寞而深得我心;至于郑孝胥,章士钊说他“海藏为诗,一成不改,自言:骨头有生所具,任其支离突兀”。本应是我喜欢的奇崛之人,我却百读无感。两人的命运也颇戏剧性,且有对比。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因支持维新与父亲同时被革职,终生不得录用——他也不愿再次出仕,曾写名句“凭栏一片风云气,甘作神州袖手人”明志。晚年他更因愤恨日本侵华,绝药而死。晚清汪辟疆写的诗坛点将录,把他比作玉麒麟卢俊义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46期2021-12-21

  • 艺术人文 相得益彰
    工诗,与林纾、郑孝胥、沈曾植、陈三立多有唱和。有《硕果亭诗正续集》传世。光绪二年(1876),李拔可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之光禄坊玉尺山房。曾祖李作梅经营盐业,官至江苏补用道。祖父李端,官至江苏候补道。祖母沈瑞熙,晚清重臣沈葆桢之长女。伯父李宗言(1858—1917),光绪壬午科举人,与林纾、郑孝胥同榜,官至广西广信知府、安徽候补道,富藏书,有诗名。父李宗袆(1860-1895),官候补员外郎,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幕,爱填词,有《双辛夷楼词》传世。光绪二十五年(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9期2021-10-18

  • 杨诵清藏毛公鼎拓本题跋研究
    ,上有朱孝臧、郑孝胥、王秉恩、陈三立、王乃征、陈曾寿、余肇康等八人的题跋,题跋内容丰富多样,从中可知毛公鼎在20世纪初的流传经历以及民国时期上海遗民圈的文人交游状况。关键词:毛公鼎;题跋;郑孝胥晚清金石考据学盛行,随着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的发行以及六舟和尚的全形拓对文人圈的冲击,青铜器拓本成为文人墨客书房的补壁雅物,达官显贵也竞相效仿,特别是精美的拓片令他们爱不释手,争相在上面题跋。西安秦宝斋艺术馆2019年5月举办的“石墨捃华”碑帖展览中展出的毛公

    书画世界 2021年2期2021-05-08

  • 吴了村究竟何方人氏?
    墨迹》是得到了郑孝胥、吴昌硕和王一亭等一批社会名流的鼎力支持的,他们三人分别为吴了邨临本墨迹题名、作序、题跋,还有郑孝胥、吴昌硕和王一亭三人为吴了村订启润例。郑孝胥、吴昌硕、王一亭合订了了斋润例:了了斋润例合肥吴君了村,学行高洁,昔在京师,今来海上,见其所作篆隶,郁勃纵横,参以猎碣,浑浑噩噩,古趣盎然,其功力已臻于无捞摸处,刻印踵秦汉遗矩,或有请其游于艺也,而了村谦让未遑,乃为订润例。书润篆隶草真金笺来文加倍,劣纸不书。整张三尺陆羊,四尺八羊,五尺十四羊,

    书法赏评 2020年2期2020-12-04

  • 日“满”之间的政治博弈:以“郑孝胥内阁”辞职为中心
    国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进宫觐见溥仪,辞任“总理大臣”职务。与此同时,伪参议府议长兼军政部大臣张景惠和总务厅长长冈隆一郎在总务厅长官邸召集了“郑孝胥内阁”成员,宣布新“内阁”的任免,除原“司法部大臣”留任外,其余全部转任他职或被辞退。至此,就任长达三年多的“郑孝胥内阁”“被迫”辞职。(1)《臧式毅笔供》(1951年7月),中央档案馆编:《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7—78页。“郑孝胥内阁”辞职事件体现了关东军对伪满政府的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年4期2020-11-30

  • 古为今用说诗词
    不要作陈三立、郑孝胥之“驯奴”,摒弃宋诗和清人学宋之作。朱玺在《中华新报》发表《论诗斥柳亚子》,赞誉郑孝胥、陈三立诗,嘲笑柳亚子不识诗坛派别。胡朴安则发表《与柳亚子书》,支持柳亚子对同光体的批评,指斥陈三立、郑孝胥为“鬼之下流”,“其所谓诗,绝饶鬼趣。”其实,同光体作者主要是抱持“不墨守盛唐”的态度,力推主体学宋,或兼学唐,但学唐则主要趋向于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而不是盛唐的李白、杜甫。实际上,这个群体每个人的诗也是各具“风骨”的,且哀时伤世之思往往与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6期2020-11-18

  • 伪满高官的复杂面孔
    满“国务总理”郑孝胥的两次辞职郑孝胥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诗人之一。作为清廷遗老,他拥戴溥仪积极参与创建伪满洲国,并以72岁高龄出任了伪满首任“国务总理”,签订了卖国条约《日滿议定书》,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鲜为人知的是,在担任“国务总理”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郑孝胥曾两次辞职,这两次辞职,一次主动一次被动,一次以退为进一次被逼无奈。两次之所以如此天差地别,与伪满建立后的政治形势和他本人的政治野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32年9月3日,郑孝胥到伪满执政府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0年6期2020-07-30

  • 气氛营造与民国上海遗民的园林诗文书写*
    时期,沈曾植、郑孝胥、樊增祥、陈三立等一批清遗民纷纷选择避居上海。然而,上海租界虽给清遗民提供了一个“于朝廷无所负,于革命党亦无所忤”[1]1358的生存空间,但有着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其城市化的环境,无疑对他们形成了强力的冲击。王国维在《疆村校词图序》中道:“然二地皆湫隘卑湿,又中外互市之所,土薄而俗偷,奸商傀民,鳞萃鸟集,妖言巫风,胥于是乎出,士大夫寄居者,非徒不知尊亲,又加以老侮焉。”[2]722由此可知,避居海上虽是清遗民基于现实处境的抉择,但上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1-18

  • “伪满”总理郑孝胥的大连之行
    薛志刚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一生共12次到大连,停留144天。劳祖德先生整理的《郑孝胥日记》为深入研究和系统认识郑孝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日记》为基础材料,通过对郑孝胥在大连期间的活动进行考察,揭示其为实现所谓“复辟”,而委身日本殖民者的历史事实。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太夷。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同光体”的创始人之一,独创“海藏”诗派,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谓

    知识文库 2020年1期2020-01-17

  • 献计日人谋复辟,冷眼旁观仇共和 ——郑孝胥日记中的五四运动
    陈占宏郑孝胥(1860—1938年),福建闽侯县人。咸丰十年(1860年)出生于苏州胥门,故名孝胥,字苏戡。光绪八年(1882年),郑孝胥以乡试第一名中举,历游沈葆桢、李鸿章幕。光绪十七年(1891年),东渡日本,为使馆秘书,后任神户、大阪总领事。甲午战起,下旗回国,入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后办铁路、边务。1911年,授湖南布政使,仅在长沙10日,即奉命入京议官制。武昌起义,又急驰回任,途次上海,闻长沙已失,于是淹留上海。1923年,“奉召入觐”,派充“内务府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9年3期2019-12-16

  • 现代出版家李宣龚的情怀与担当
    通过方能入职。郑孝胥作为商务印书馆的董事之一,曾多年连任董事会会长、主席等职,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保举亲友入职商务印书馆原本不是问题。但即使他保荐的人选也必须经过董事会研究。郑孝胥在日记里还多次提及友人相托欲入职商务印书馆之事,如“贻书欲为杨子勤求入印书馆编辑所,余商之菊生(张元济),苦于无可位置”,“拔可来函,托为诸贞长入编辑所事,询之菊生,菊生云,如日内能决议,则下月可发表”。高梦旦引荐李宣龚入职商务印书馆,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才华俊逸、诗功深厚。李宣

    现代出版 2019年4期2019-11-13

  • 从“九一八”档案史料及院藏书法作品揭示的“禹铭”其人考
    ,包括陈宝琛、郑孝胥等知名人物。其中很多作品书写于“九一八”前后,这些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其本身的史料价值也不容低估,通过研究书法书写者、赠予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九一八”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沈阳故宫藏“九一八”时期陈宝琛、郑孝胥为“禹铭”所书书法作品1.沈阳故宫博物院藏1930年陈宝琛赠“禹铭”的两幅书法作品陈宝琛(图1)(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

    理财·收藏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从“九一八”档案史料及院藏书法作品揭示的“禹铭”其人考
    ,包括陈宝琛、郑孝胥等知名人物。其中很多作品书写于“九一八”前后,这些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其本身的史料价值也不容低估,通过研究书法书写者、赠予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九一八”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沈阳故宫藏“九一八”时期陈宝琛、郑孝胥为“禹铭”所书书法作品1.沈阳故宫博物院藏1930年陈宝琛赠“禹铭”的两幅书法作品陈宝琛(图1)(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

    理财·收藏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鹤园洪家的往事
    分别是吴昌硕、郑孝胥和俞樾,信札所涵盖的时间大约为1894年至1916年。为了解江南文人在生活习惯、日常交往、情绪变化、以及艺术探索和成长等各方面的细节,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壹吴昌硕(1844—1927)为中国近代美术史上集大成的人物,是诗、书、画、印皆精的一代巨匠。郑孝胥(1860—1938)则是闽派诗的首领、“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这些遗物中有他们二人的信札共三十四通,五十七页,另外还有信封三枚,印章一方。此三十四通书札中,有二十六通为吴昌硕致洪氏一

    现代苏州 2019年11期2019-06-24

  • 清遗民复辟活动论略
    “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病故,为遗民复辟的异化期,遗民主观上的复辟活动被日本侵华所利用,溥仪、郑孝胥等遗民也沦为举国唾骂的汉奸。一、遗民复辟活动亢奋期:“宵光熠熠星争出,妄想圆成日再中”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各地遗民蠢蠢欲动,欲恢复清王朝统治,遗民复辟活动进入亢奋期,“宵光熠熠星争出,妄想圆成日再中”[4]。1912—1913年间,以溥伟、良弼、善耆、铁良为首的王室宗亲领导宗社党人在全国各地发动复辟活动。逮至袁世凯称帝前后,隐逸于京津、青岛、上海等地的逊清遗臣强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3-16

  • “你所不知道的溥仪”:“满蒙共和国”摊牌前后
    方侦察,发现了郑孝胥父子与板垣征四郎的一次绝密谈话,并写入日记。日记中提到,郑孝胥的儿子郑垂居然夸口说:“皇上的事由我们爷儿俩全包了。皇上就是一张白纸,你怎么在上面画都行。”不让溥仪身边有任何杂音1932年初的一天,弟弟溥杰的日文老师远山猛雄到访肃亲王府,求见溥仪。溥仪好酒好肉地款待了一番。可没想到,不久,日本关东军下令,把远山猛雄赶出了旅顺。溥仪感到非常不解,自己的帝师陈宝琛被赶出了肃亲王府,怎么竟然连日本人都被轰走了,而且连旅顺都不让停留?!溥仪有所不

    新传奇 2019年6期2019-03-07

  • 郑孝胥后半生心态初探 ——从诗歌中“重九”“夜起”和“王道”分析
    中国人的心态。郑孝胥(1860—1938)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是近代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集光环与骂名于一身。辛亥革命前他还是维新变法的进步分子,但随着王朝鼎革,郑孝胥逆历史潮流而上,因逐渐沦落成一个亲日媚日的汉奸而臭名昭著。郑孝胥这一巨大的身份转变看似矛盾和难以理解,其实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宋诗派中闽派的代表诗人,郑孝胥曾写下数十卷的《海藏楼诗集》。本文拟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起至1938年郑孝胥逝世时终,把郑孝胥后半生这一关键时段里

    名作欣赏 2019年12期2019-01-28

  •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句读献疑
    乃讽刺郑苏戡(郑孝胥),此与事实不合。据罗常培《孟心史先生的遗诗》(《治史杂志》民国二十八年第二期),孟森病中所咏之诗尚存,为《九月二十一日家忌祀先祭告》《郑氏兄弟父子昨来寓拟寄二律》《枕上作有赠》等九首。罗常培谓:“这九首诗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九月问心史先生在故都沦陷以后所作的。前七首先生曾嘱商君鸿逵抄写油印,分赠留平诸友;后两首是十一月十四日,我离平的前三天,到协和医院向先生辞行时,亲自在病榻旁边抄下来的。”而且“最后两首诗,都是为郑孝胥而作的。他那种‘

    读书 2018年11期2018-11-06

  • 最能折腾的清朝遗老:逼着溥仪当汉奸
    再也洗刷不掉。郑孝胥说,这是他早就与日本人商量好的。溥仪顿时大怒:“究竟是谁当家?是你,是我?”最终,溥仪怒气冲冲地离开。做官12年前,郑孝胥站在南下的游轮上,满怀豪情:“余既出任世事,当使愚者新其耳目,智者作其精神,悠悠道路之口何足以损我哉!”此时是1911年7月,郑孝胥51岁,一个月前,他被授予湖南布政使一职。郑孝胥的仕进之路从青年时期开始,他于1882年中举,历任李鸿章、张之洞的幕僚,清政府的驻日领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仕途不可谓不顺畅。19

    新传奇 2018年2期2018-05-14

  • 诗情在空间,不在纸上
    样一件事:他与郑孝胥相聚,经常听郑氏诵读自己或古人的作品,这时候都会令他觉得:“节奏抗烈,倍觉警动,开悟甚多。始知平昔于古人之诗,随意浏览,轻易忽略过去,埋没古人之精神为不少也。”(《海藏楼诗话》附录“名家评论摘要”)郑孝胥是晚清大诗人,亦是清朝遗民,1930年代曾出任伪满洲国总理,一生行事备受争议,但他的诗才则是世所公认的,其书法也为时人所重,所题写的“交通银行”四个字,沿用至今。陈曾寿所说的,就是郑孝胥吟诵诗文时带给人的感受。吟诵是用声音来展示的,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10期2018-04-25

  • 沙孟海与郑孝胥的书法交往
    100024)郑孝胥(1860—1938),字苏堪①,号海藏,福建闽县人。曾任清政府驻神户、大阪总领事,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1932年,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是晚清“同光体”闽派领军人物,著有《海藏楼诗集》。其书法亦名重一时。郑孝胥长沙孟海40岁,沙氏早年所著《僧孚日录》(以下简称《日录》)中有多处关于郑孝胥的记载。一沙孟海曾在1923年拜访郑孝胥,此前,郑孝胥之名就多次出现在《日录》中,由此可知郑孝胥的诗歌、书法创作理念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2018-02-24

  • 清末有关陆荣廷的两起中法越南边防交涉事件考析
    武建军,由道员郑孝胥统领开赴龙州驻防,同时对原属提督苏元春统领的广西边防军进行裁汰改编③孟森.广西边事旁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5:10;4,10.。郑孝胥率武建军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抵达龙州,接办边防。在此之前,清廷允准岑春煊之请,命郑孝胥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广西边防事务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上谕档第29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14.。郑孝胥在周视边地后,深感武建军兵力单薄,不足布防,遂奏请将陆荣廷统领的旧边防军“荣

    广西地方志 2018年5期2018-01-23

  • 郑孝胥与溥仪关系演变(1923-1938)
    401311)郑孝胥与溥仪关系演变(1923-1938)张 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基础部 重庆 401311)清遗老郑孝胥与逊帝溥仪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两人之间的权力纠葛,两人之间经历了由陌生到亲密,再由亲密逐渐疏远的变化。当溥仪在北京和天津时,郑孝胥通过整顿内务府和灌输复辟思想逐步赢得了溥仪的信任;自两人潜往东北,投靠日本关东军以后,双方在满洲国国体、政治权力归属等方面均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溥仪疏远郑孝胥,也导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2017-04-14

  • 义是最好的誉
    儡政权“总理”郑孝胥派两个人,带着溥仪的“诏书”去找当时已年过花甲的刘春霖,想请他出任傀儡政权的“教育部长”。刘春霖看了一眼“诏书”,冷冷地说:“我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难以胜任,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郑孝胥不死心,决定亲自拜访刘春霖。一个月后,他从长春来到北平,先是走访了刘春霖的几位故友,知道了刘春霖的秉性、爱好。听说刘春霖酷爱喝茶,尤其喜爱京城老字号“张一元”的茶叶,郑孝胥立即跑到“张一元”茶庄,买了数斤极品好茶,送到了刘春霖家。两人寒喧之后,郑孝胥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6年12期2017-03-01

  • 《吁请修备储才折》作者考证
    初稿,洋务文案郑孝胥奉命增补,张之洞亲自捉刀增删而定稿的。张之洞 张謇 郑孝胥 洋务 新政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给清廷上了一道《吁请修备储才折》,提出九个方面的主张:练陆军、治海军、造铁路、分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预备巡幸之所等。这既是他在甲午战败后向朝廷提出的支应危局、急图补救之策,更是其作为洋务运动“殿军”的第一个全面的洋务新政纲领,对“湖北新政运动”乃至“清末新政运动”都有

    档案与建设 2016年12期2017-01-24

  • 探寻沈瑜庆的乡试、会试经历
    的备考方式。据郑孝胥日记载“1885年10月3日,饭已,旭庄至琉璃厂,余与爱苍往观闱作”,“10月4日,沈爱苍来,假余棉袍,并录文令余阅”,“12月23日,希实来,同访爱苍于弼臣寓,阅其文二首”,“12月27日,傍晚,过刘小彭,偕至爱苍宅谈,二鼓乃返”,“12月28日,夜,爱苍来,三鼓始去”,“12月31日,夜,爱苍来,谈至三鼓”,“1886年1月4日,与爱苍偕往,谈至暮”,“1月5日,复同至爱苍寓,阅所为文”。张謇的日记中也曾有所记录“1886年2月12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2016-11-26

  • 陈衍赠给钱钟书夫妇的诗 ——
    陈衍、林纾以及郑孝胥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同科举人,按过去的说法,同科即同学,有互相唱和的习惯和相互提携的义务。早年,陈衍与这两位同乡确也相互砥砺,相互赞赏。有意思的是,这几个福州同乡面上客气有加,私下里也有文人相轻的陋习。林纾对自己的“古文”非常得意,陈衍曾送林纾一副寿联:“讲席推前辈,画师得大年”,却碰了一鼻子灰。林纾认为陈衍夸他的画好,而对他的品行文章,不涉一字,很不高兴。林纾早年承认自己不会做诗,陈衍《石遗室诗集》卷一《长句一首赠林琴南》记载

    福建人 2016年9期2016-10-24

  • “妙手空空”与近代诗学精神
    手空空;陈衍;郑孝胥;症候式阅读[中图分类号]1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4-0022-04研究近代诗歌与诗学的著述很多,但关于“妙手空空”这一批评术语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尤其是它背后隐藏的更为深微的意蕴。关于“妙手空空”,陈衍《石遗室诗话》云:今春在海藏楼见苏堪诗有为审言作者,似颇著意。因问审言何人,苏堪言李姓,详名,有著述,能诗。近见杂报端有数首,非近日妙手空空一派。又云:余于前编《诗话》偶录李审言数诗,谓

    北方论丛 2016年4期2016-05-30

  • 郑孝胥诗中的末世心态及其艺术表达
    学与古代诗学。郑孝胥(1860-1938)字苏堪,号太夷,别号海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十八年,任驻日神户、大阪总领事。二十九年,任江南制造局总办。宣统三年,任湖南布政使。1923年,入清故宫任总理内务府大臣。1932年,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诗集传世者今有《海藏楼诗集》 [1]。郑孝胥是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然以其投靠日寇而为世所不齿,其诗歌鲜为人所关注。然而,郑孝胥主要生活在晚清光绪到抗日战争初期,这是中国社会多灾多难、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3期2015-11-14

  • “满洲帝国之宝”
    誉的近代书法家郑孝胥书写,由伪满美术馆馆长、雕刻家陈古陶刻制。此印章刀法细腻、打磨细致、地子平整,线条流畅、工整有序。印章在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及收藏价值上都是一件难得之物。“满洲帝国之宝”由来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清逊帝溥仪抱着能够再次复辟大清王朝的幻想来到东北,充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投靠日本,来到东北之初是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但就任执政绝非溥仪心甘情愿,对于他及清朝遗老们来说,能够重新登上“皇帝”之位,即使在满洲,也算是自辛亥革命爆发二十多

    东方收藏 2015年6期2015-10-21

  • 摇曳丹青——从扇面谈郑孝胥书法
    理兼文教总长的郑孝胥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戡,又字太夷,号海藏。闽侯县(今福州)人,近代政治家、书法家、诗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历任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曾为驻日使馆书记官和神户领事,辛亥革命后归隐上海,居海藏楼。“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等职。1938年因病卒于长春,终年79岁。郑氏一生孰是孰非历史早有定论,但就其书法来说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堪称一代宗师。作为乡党,笔者有责任向世人介绍和展现其书法成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4期2015-04-16

  • 章士钊与郑孝胥的交游始末
    统一大业奔走。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福建闽侯人。清光绪五年举人,曾在安徽、广东湖南等地任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九一八”事变后,同溥仪赴东北,参与成立伪满州国,沦为汉奸。章士钊比郑孝胥晚生21年,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很不相同,但他们却有一段不寻常的交往。在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文化思潮急剧变化的民国时代,二人的契合与分歧,充分体现了近现代知识分子文化选择的艰难和复杂。笔者据《郑孝胥日记》和章士钊的《甲寅》杂志,并参考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对二人的

    史志学刊 2015年4期2015-04-09

  • 1906-1908年的郑孝胥与预备立宪公会
    )目前,学界对郑孝胥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的《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年版),此书可谓是研究郑孝胥必不可缺的原始资料。此外,还有徐临江著《郑孝胥前半生评传》(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河北师大历史学院李君的博士论文《“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1931年以前之郑孝胥探研》等。但是与同时代张謇等人的研究相比,无论是从研究的深度,还是从研究的领域来讲,郑孝胥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故本文选取清末预备立宪时期为背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4

  • 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交游考略
    人物为陈三立、郑孝胥、沈增植,他们分别是“同光体”的“赣派”、“闽派”和“浙派”的代表诗人。李希圣与“同光体”“浙派”的代表诗人沈增植并无交游,但与郑孝胥、陈三立都有交游,其诗集中有多首寄赠诗。通过对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交游情况的考辨,可以进一步了解李希圣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一、李希圣与郑孝胥的交游情况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际,慈禧挟持光绪皇帝仓皇西奔,因此京师大乱,百姓纷纷离京避难。同年九月,李希圣离京,南返湖湘。光绪二十七年(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郑孝胥·张元济·商务印书馆
    中基本没有涉及郑孝胥——一个商务史上曾经占有一定地位的历史人物。本文主要从郑孝胥与张元济(字菊生)及商务印书馆关系的角度,略述相关史实。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太夷,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人。《郑孝胥日记》整理者劳祖德先生对他作了这样的综合性评价:“郑孝胥生当封建末世,颇知民生疾苦,早岁奋发有为,深思力学,一时以干略称,晚清所谓名督抚争相延揽,士林亦谓其旧学精遂,直谅相与,事功可期。但即在此时也已有人指出:‘其论多不足信,此欺世盗名者也’,

    华中学术 2013年1期2013-04-10

  • 文化传播学研究
    论文。范军的《郑孝胥·张元济·商务印书馆》对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郑孝胥,进行了专门研究。文章侧重探讨了被历史遗忘的郑孝胥与张元济的关系,以及在商务印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欧阳敏的《上海中华书局法人治理结构述略》侧重从制度文化的角度,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的企业制度,特别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察人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关系。两篇出版史方面的论文,重在史料爬梳,其内容亦不乏现实价值。

    华中学术 2013年1期2013-04-10

  • 遗老身份的再解读 ——日记中的郑孝胥
    ——日记中的郑孝胥⊙周晋华[青海师范大学, 西宁 810008]《郑孝胥日记》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六年,详实记载了郑孝胥视角中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云及身处其中的郑孝胥本人的见闻感受和活动。郑孝胥具有浓厚的重九情结,从日记中所记载的郑孝胥重九诗可以窥探出郑孝胥作为一个近代文化精英在激烈巨变的近代社会中如何伤透脑筋地以传统文化自卫者和挽救者的身份来现身说法,如何尽心竭力地追崇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惜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心路历程及其内在原因,并具多重解读的可能性。《郑孝胥日记》

    名作欣赏 2011年8期2011-08-15

  • 浅析亲缘关系对郑孝胥功名思想的影响
    215323)郑孝胥(1860-1938),字苏庵、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县人。光绪壬午乡试解元,曾任日本筑地副领事、神户、大阪总领事、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广西边防总办等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自去职避居沪上。“九·一八”事变后,追随废帝溥仪,出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民国二十七年卒。有《海藏楼诗集》传世。郑孝胥一生热衷功名,极其渴望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却一直困居下僚,难展抱负。其晚年附逆变节、投靠日本,虽原因颇多,但主要还是由于内心功名思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失败者笔下的辛亥革命
    ,已经出版的《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年版,劳祖德整理)可能最为重要。此人作为晚清最顽固的保守主义者之一,在辛亥革命期间,虽然只是区区湖南布政使,但由于他当时已经是著名同光体的领袖人物之一,著名书法家,诗、文、书法声名,冠绝一时,且颇有政治抱负,与当时的重要人物有极为频繁密切的接触,参与了清帝逊位前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他后来成为密谋建立伪满洲国的主要策划者,直至担任了伪满洲国的总理,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汉奸。本文就他日记中记载的辛

    西部 2011年19期2011-08-15

  • 陈三立:神州袖手人
    旧病复发。好友郑孝胥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后,陈三立大骂郑孝胥是“背叛中华,自图功利”,并自此与郑孝胥绝交。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攻打北平,此时尚在北平居住的陈三立已至耄耋之年,却发誓绝不逃难。7月底,日本攻陷北平,派人请陈三立出来为日本人装点门面,遭到陈三立怒斥。此后,日军派人日夜监视陈三立的住宅,每被陈三立发现,都派侍从用扫帚驱赶。眼见日本人猖狂,国土一天天沦丧,忧愤的陈三立开始以拒绝吃药抗争,后又以绝食抗争,在绝食5日后病逝,享年85岁。

    读者·原创版 2011年11期2011-06-01

  • “花前白发风怀尽,不是销魂是断魂”——关于《海藏楼诗集》
    )、(秋岳)、郑孝胥(苏堪、苏戡、苏龛)四人。这些人的诗作,通常都不易见到。其中汪精卫的《双照楼诗词稿》我曾寓目。汪作为汉奸名声最大,但作为诗人总的来说只是还过得去而已,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姑举其《浪淘沙·红叶》一首为例:江树暮鸦翻,千里漫漫,斜阳如在有无间。临水也知颜色好,只是将残。秋色陌头寒,幽思无端,西风来易去时难。一夜杜鹃啼不住,血满关山。无论从格调还是遣词造句来看,都乏善可陈,基本上属于无病呻吟之作。梁鸿志的《爰居阁诗》尚未及见;黄秋岳诗只见

    博览群书 2010年7期2010-07-15

  • 《满洲建国溯源史略》的思想史解读
    乃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写于 1932年的著作。关乎其写作的背景或寓意,可以笼统地认为主要在于为伪满新政权寻根。然而,思想史研究直面的种种难题存在于探究人物原生态思想与心理动机的诸多努力之中。不言而喻,探讨《史略》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郑孝胥与大清帝国的情感纠结怎样;他对民国的抵触情绪与对日本的“好感”是如何交织乃至于瞬间爆发的;他撰写《史略》的满洲“情结”何以存在等,都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学术问题与现实问题。郑孝胥,1860年出生于福建省闽县,1882年乡试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3期2010-03-21

  • 闲览琐掇
    劳 柯郑孝胥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记事:“梅笙又以电话来,云即行。与大七同至火车站送之,遇徐申如及其子子木。”(一九二三年三月八日)这里“子木”两字,最易从眼底滑过。他是谁?恐怕难得会有人想起要来加以考证吧。那就当从徐申如说起了。徐申如其人,在东南耆绅中,小有名声。原籍浙江海宁,硖石镇上有他家的世传徐裕丰酱园。本人又与人合股,开设了裕通钱庄、人和绸缎庄,还曾投资于硖石电灯公司。他喜欢结交名流,曾任硖石镇商会会长。郑孝胥父子到火车站送人,与徐申如父子相遇。这里稍嫌

    读书 1995年1期1995-07-15

  • 闲览琐掇
    ,每卷各存关涉郑孝胥的诗篇二题,共得诗十四首,有编者简注。勘以《郑孝胥日记》,略为订正数事。卷一《同郑苏戡先生车中遇雨四首》之三:“张子比官忙,汤子比兵苦。惜哉两先生,竟与哙等伍。”注张、汤云:“张朝墉正任秘书,公务繁琐,故曰比官忙。”“汤寿潜极俭朴节约,故曰比兵苦。”幕府济济,缘何独数张子“繁琐”?且这般说来,此诗究与郑氏什么相干?查日记宣统二年(一九一O)六月甘三日有云:“孟莼孙与余同步大马路,语余曰,叶揆初言:郑、张、汤三君,在今日号能任事者;设为挽

    读书 1995年8期1995-07-15

  • 关于郑孝胥日记
    周一良郑孝胥(一八六○——一九三八)的日记自光绪八年(一八八二)至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即郑氏二十三岁至七十九岁,延续五十六年,仅小有缺佚,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劳祖德整理,列入中华书局的《中华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计二百十八万字,二千九百余页。郑孝胥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应分别对待,作不同评价。但盖棺定论,当看他最后的大节。辛亥革命之前算第一阶段,郑氏既是杰出诗人,又是主张维新的政治活动家。他才思敏捷,一八八二年乡试第一,长期在张之洞湖广总督幕中,深

    读书 1995年9期1995-07-15

  • “自家怀里”的风景
    通篇说的是孟与郑孝胥“海藏楼”的文字因缘,郑孝胥盖棺已定,而心史老人与其平生交往,点点滴滴,则勾勒出老学者恂恂如也的另一面,就是并不埋在故纸堆里,而是“头脑非常清醒”。及说到孟致胡适信,“大贤持论,动为今之从政者张目,涪翁诗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敢为先生诵之”,《心史丛刊》的作者简直有点儿怒目金刚了。文章考订“小误”,商量诗文,摭拾尺牍,并不发什么议论,乃用“本事”说话,而孟心史其人已呼之欲出矣。“扫叶山房”也是这样的文章,它不为“名家”讳。从汪曾祺先

    读书 1995年10期1995-07-15